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 建国C 马大叔的理论 -- 史文恭

共:💬284 🌺58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是实际操作中怎么数值化脑力活动的价值

怎么评价,谁来评价,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工人的标准和资本家的评价标准是明显不同的。

家园 共产主义当然占领了道德制高点

首先这里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不爱吱声老爷开了包子店,其它人为什么没有开?原因可能有:

1. 不爱吱声老爷有背景,没背景的人是不允许开的。

2. 不爱吱声老爷有办法,他生产的包子既便宜又好吃。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阶级社会很可能第一个原因,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则很可能是第二个原因。

假设不爱吱声,荷子同学和史文恭同学都开包子店,各有一套设备,则产量如下(对于包子这里用产量比较可能不太恰当,对耐用品可能更好些):

不爱吱声: 500个

荷子同学: 300个

史文恭同学:300个

————————-

总和: 1100个

但是假如三套设备都给不爱吱声,则可以生产 3×500=1500个包子,1500>1100,这样不爱吱声做老板,荷子同学和史文恭同学打工是可以增加产量的,有利于生产。

但是分配利润的时候显然不是按照 不爱吱声:荷子:史文恭=5:3:3 进行,通常是按照荷子和史文恭能够增加多少产量来算的:

假设不爱吱声谁都不用,自己用3套设备生产,每套设备都不能完全发挥能力,也只能生产350,这样总共有3×350=1050个,那么荷子和史文恭只能取得1500-1050=450个包子利润的一部分(因为如果大于等于这个数对不爱吱声没有任何好处,他宁可不雇)。

这样的分配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不爱吱声可以拿剩下的钱继续买设备,继续扩大生产,这样整个镇子的包子产量会继续最大化。

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荷子和史文恭的生活水平太低;而且如果不爱吱声没有拿钱去扩大生产(因为生产太多的包子也可能卖不出去,他已经有过好几次经验了),去买了LV包,则镇子上急用的包子没增加多少,没什么大用的LV包倒是生产了不少,同时其他人的生活也没什么明显改善。因为镇上只有一个包子铺了,不爱吱声还偷工减料,包子越来越差,别人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荷子和史文恭以及其他人就会不满了,他们认为生产包子的所有设备、原料等等都是大家一起劳动生产出来的,你不爱吱声凭什么自己拿最大的一份,其他人合起来才分最小的一份,不爱吱声应该拿出一部分分给大家。

但是不爱吱声怎么会同意呢,他宁可把买LV包的钱拿出来一部分雇用打手镇压其他人。于是生产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终于有一天,荷子和史文恭成功了,不爱吱声被打倒,包子生产设备成了镇民共有财产,由荷子和史文恭以及其他两人共同管理。虽然现在的包子没有原来高峰期那么多,那么好,但是大家普遍感觉生活好点了。

家园 资本家的利润当中不止是蓝领工人

还有哈佛的博士,这两者都是劳动力,不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提供的劳动不同而已,博士提供的劳动更为高级,工资更高一些,区别仅此而已。只是由于工资高于工人,使得他的被剥削显得不那么明显,甚至让人以为他也同资本家一起分得剩余价值了。其实在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中,如果你无法创造出高于你工资几倍的价值,那么资本家根本不会雇佣你。

家园 关键是改朝换代时这个价值的解释权在蓝领工人手中

他们眼中的那位博士就只会画线,哪像他们整天累的半死的流汗。怎么让他们信服你创造了比他们的劳动多的多的价值。除非这些知识分子愿意改造自己的思想,同他们打成一片。

家园 个体的界定就不是经济学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马克思高度概括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伟大,但是人天性当中的自私利己确实很难找到一个衡量劳动价值的真正标准,即使是马克思恐怕也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家园 这不是简单的自私自利的问题

而是涉及到对国家财富这块蛋糕如何分配的政策性问题,脑体倒挂,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都是低估这种价值的必然结果。

家园 所以再谈下去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了

你认为造导弹的应该收入高于卖茶叶蛋的,那么高多少是正常的?现代技术条件下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对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付出的劳动做一个测算,那么怎么对每一个人的收入进行认定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且这种完全以创造经济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收入,就一定是科学的吗?那无疑会造成一种只要能创造出来经济价值的事就值得去做,那只会把人类社会导向成为一台创造经济价值的机器。

家园 你仍然在马克思的思维陷阱里

我不想把问题复杂化,我只是简单地指出你说法中的问题。

你说“工人用1个小时做出两个包子”。

错误!这不是工人用1个小时做出两个包子,这是资本家和工人一起做出两个包子,这是因为资本家组织了这个生产过程。如果再加上发明包子的人、发明熟食的人、发明用火的人……,根本不是工人一个人做出包子。我前前后后着重讨论的一直是什么是“劳动过程”、什么是“真正完整的劳动过程”,我从来没有把讨论重点放在投资过程和分配过程上,因为我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劳动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由于剩余价值来自劳动过程。

当然,包子这么简单的东西,当用火、熟食、包包子等技术在全社会普及之后(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技术扩散),每个人都会去做。这样一来,就显得资本家无用。这就是马克思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地方。但是,社会在发展着的,表现之一就是分工继续细化,表现之二是生产需要用到的技术更加复杂。就仍然拿包子为例,如果分工细化,那就是有人负责磨面、有人负责和面、有人负责发酵、有人负责洗菜、有人负责调作料、有人负责拌包子馅、有人负责做包子皮、有人负责炉子、有人负责蒸笼、有人负责往蒸笼里放包子、有人负责把蒸好的包子放到包装盒里……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负责什么呢?他负责把所有这些生产环节组合起来,因为“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蜜蜂强,他在建设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建筑”——如果只问做包子的各个环节中的每一个工人,如果你不告诉他你要做包子,如果他不知道自己是包子店职工,那么,他会知道自己磨的面、和的面……是用来做包子的吗?只有资本家知道,只有资本家是集合了所有环节的蹩脚的建筑师!工人们都只是自己环节里的蹩脚的建筑师。(这种情形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具有两重性——他/她既是能主动调动自身体内和体外自然力的智慧生命,也是能被另外一个人所调动的自然物质。)当然,包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会包,而这正说明了两点——一点是马克思的理论过于简单、适用于简单的资本主义早期,另一点就是,人人都知道包子、人人都会包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扩散的结果——你如果喊个某原始部落的人来,他会包包子吗?

在现代,就拿汽车工业来说吧,每个环节的工人只负责自己做的零件,如果你问他,他参与制造的产品——汽车是啥样的?他知道吗?他只知道一个车壳子罢啦!(其实,他连车壳子是经过哪几道工序、原材料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是发布前要保密的新车型,恐怕他连车壳子都不知道!知道这些的是谁?

然而,现代社会又有一个趋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就意味着老式资本家身上肩负的生产组织者和剩余价值分配者这两个本来重合的角色的分离(又是重合!又是分离!)——无怪乎列宁在批评腐朽的垄断资本主义时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但是,要把金融资本家一棍子打死吗?我还在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要看到希望

当年资本主义彻底取代封建主义也还不是用了几百年的嘛

家园 史MM一议论就开始发散了。你的问题我用马克思的原话回答你

其次,我还指出,他对他所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是多么不够,有时甚至是小学生式的;他同空想主义者一起追求一种所谓的“科学”,以为由此就可以先验地构想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式,而不是从对历史运动的批判认识中,即对本身就产生了解放的物质条件的运动的批判的认识中得出科学。——马克思《论蒲鲁东》。

你所批评马克思的内容,实际正式马克思批评蒲鲁东的内容。对现实物质运动的批评认识,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的本质。你居然脱离这一点去讨论马克思“没有长期的操作”。

家园 马克思否定过资本家的劳动了么?
家园 我觉得你不把列宁说的建立的社会主义当成一种

一劳永逸式的,而看做是历史的螺旋上升,就发现这理论还是可以接受的。

家园 还债啦,还债啦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62328

家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有两个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是物质决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上层的理论是紧密结合的

辩证唯物主义则不是

事实上,要我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他根本就没啥关系,如果一定说有某种关系,那这种关系顶多也就是“诗意的关系”

家园 不认可

1.目前因果论还没有破产呢

2.阶级是一个理论分析工具,本来就不需要划分;新中国搞划阶级,这是一个革命中或者治国中,实践的操作问题,这和阶级本身无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