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全球独创山寨火箭(手持反坦克火箭) -- 石洪行

共:💬36 🌺10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说的是这个??

外链出处

可以送一个给河里的各位挖坑大王。

家园 79式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武器系统

王风云,1949年10月出生,1975年7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火箭弹专业。曾任河北第二机械厂科研所所长,现任该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5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评为"科技带头人"。

  作为第一完成人,他曾先后主持完成了"79式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武器系统" 的研制工作。1980年代中期以后,曾进行过多次改进,使其直射距离由60m提高到100m。

手持反坦克火箭武器系统有破甲弹和破甲杀伤弹两个弹种。破甲弹利用高能炸药爆轰药形罩,使药形罩形成金属射流,击穿装甲钢板,并产生后效,杀伤装甲钢板后的有生力量。破甲杀伤弹除具有破甲弹效能外,还可以产生700个有效杀伤元向四处飞散,杀伤目标周围12m内的有生力量。

家园 电筒火箭是我们军区工程兵郑建中1969年首创的。

1969年,东北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以后,我国面临苏联百万大军压境,集群坦克威胁的严重局面。如何打坦克,特别是打集群坦克成了我军广大指战员的难题。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了各军兵种打坦克,人人打坦克的号召。

当时打坦克办法就是埋地雷、投手雷和送炸药包炸。我们想:在远距离上,我军有导弹、各种反坦克炮,四0火箭筒等,毕竟数量有限。而近距离上怎么办?珍宝岛反击战的主要经验就是要进行近战。据我所知,单兵只有炸药包、爆破筒可临时应急,大家心里都明白,运用这些方法必须直接接近坦克,特别是在打集群坦克的情况下,伤亡要大,在现代战争中,能否完成任务,谁都没有底。地雷能不能也飞出去,主动打坦克?炸药包、手雷能不能变成活的,不用人去送、投,象手电筒那样,拿在手里一捏,就能自行飞出去直接打坦克?做到既轻便灵巧,有足够的威力,还能避免射手暴露,人人都能使用。带着这个设想,我和申明敏同志于1969年底到了石家庄3302工厂,开始了边设计,边加工,边试验、试制的工作。

经多方走访了解,想不到竞无现成图纸可参考,也无雷同的武器可模仿,还无技术参数可利用。该老兄竟然跑到七机部(现在的航天工业部),七机部的同志说:“你们这个对我们而言,只能是袖珍火箭,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下决心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设计了多种型号的发动机,确定了燃烧室内经和喷喉尺寸;设计试验了金属药型罩的最佳锥顶角,使战斗部以最少的药量,满足破甲威力要求。经20多次试验和改进,逐步闯过了飞行稳、有足够的破甲威力和在常温下能握在手中发射的难题。

为解决对高低温的适应问题,我详细进行了内弹道计算,更换了发动机材料,改进了加工工艺,改变药档形状,扩大通气面积,调整压力塞拔塞压力和点火药量,增加发射筒喇叭口长度,在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终于实现了在-40℃~+50℃范围内都能手持发射的要求。

1973年10月,当试验、试制初告成功后,奉命参加张家口全军打坦克演习,我组织10名射手,在张北狼窝沟演习现场的网状阵地上,手持10发10中坦克靶,当场受到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首长的赞扬。

10月18日,叶帅在张北接见反坦克演习代表讲话中说:“……今后对敌作战,敌人的坦克不是一个、两个,是一个群,有几千辆或是几百辆,不是冲一次、两次,而是一个波一个波地向我们冲击,我们如果不想办法,就不能对付敌人的坦克,狠狠地把它消灭。苏修是唯武器论的,靠他的坦克、飞机、大炮。如果我们不能战胜他的坦克,在地面作战这个关就很难过。”

“今天看见了一个我们叫电筒火箭,这是北京军区部队创造的,这个东西也是我们军队的大发明,这是个贡献。”

叶帅还讲到了打坦克的战法,可从几个方向打,对击、侧击和背击,我们民兵地形熟,工事做好了,地道做好了,经常可以出现在敌人背后,出现在敌人两侧去打击敌人。这样就可以使用近距离的武器,比如刚才讲的小火箭,电筒式的那个东西,近距离、短距离都可以打。要发明这些东西,搞些打坦克的办法。”还谈到一种武器,刚开始不能说什么百分之百的完善、定型,应先拿去用,在使用中间识别,发现问题,一代一代向前发展。

根据叶帅指示,国务院国防工办和总后安排了五机部石家庄地区有关工厂协作试制。75年4 月,在国家靶场31基地进行了摸底试验,破甲、精度,直射距离等都达到战术技术要求。随后,我们多次组织向上级首长汇报表演:参加了各大军区演习,每次发射,命中率都达到百分之百。李德生、杨成武、李达、张宗逊、陈士渠等总部、各军兵种和军区首长200多人,都先后来过我们北京军区工程兵大院靶场,多次观看了我们的汇报表演,每次我都与射手在一起,探讨射击要领,射击完毕,给首长们讲解。有一次表演,在手持无依托射击中,射手彭德奎站在靶场正中央,不慌不忙地伸出持火箭的右手,概略瞄准发射3发,首发命中山上目标,击穿100毫米厚坦克前装甲钢板,将放置在后面的一只狗打的头破血流,立即毙命。首长们都拍手称赞,高兴地议论了起来:

“好!好!这个东西很好,只要打上,人在里面就活不了啦!坦克就完蛋,作用不小。”李达副总长说。

其他首长马上插话,有的拿上小火箭模型比划,你一句,我一句地说:

“这件东西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结构又简单,破甲力强,发射简便迅速,使用灵活、方便,不受地形限制。”

“这是一种筒弹合一,一次性使用,不占编制的群众性近战破甲、杀伤两用武器。打完剩下一个筒筒,就扔了,什么也没有了。”

“它能攻能防,可以携行射击,便于利用网状阵地,便于巷战,地道战,适合人民战争和近战,夜战特点。”

“山地、平原、丘陵、坑道、街道、村落都可以打,比反坦克手榴弹,送炸药包好多了。”

“除能对付坦克外,也可对付敌人步兵,自行火炮,装甲车辆,导弹发射车,步兵战斗车,输油管道,内河船艇和其它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

“这个东西装备部队不需另外增加编制人员,不影响其它武器的使用,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可以打,有利于对付敌集群坦克,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

“人们总有两个担心,一个是如何对付敌人坦克,第二是如何对付敌人飞机。有了这个东西,这样一个担心就可以解决了。因为你一个连带上几百发,小火箭就可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与坦克进行周旋、迂回,你有集群坦克,我有集群火箭,以群对群,这样就增加了胜利的把握。”

1979年设计定型,命名为:1979年式手持反坦克火箭。解放军报作了报道,并号召全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反坦克火箭研制人员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为国防现代化作贡献。

该武器研制成功后,北京军区为我们记了集体一等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填补了50米以内近战反坦克武器的空白。

编者注:郑建中同志,高级工程师。1965年考入西安工程兵学院(前身是哈军工的工程兵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军区从事工程装备科研工作。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家园 中国独创79式手持反坦克火箭、79式45mm火箭手榴弹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9式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研制成功是当时我国单兵轻小型破甲武器研制的一项骄傲之举。曾作为援外产品,出口柬埔寨,用于柬埔寨战场;少量装备过部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9式45mm火箭手榴弹射程可达400m,杀伤半径8m。由于发射筒较短,导致火箭弹头的导向行程短,加之瞄准基线较短,因而射击精度较差;射手如果操作不当,手部及睑部会被后喷的火药燃气烧伤;因等等原因最终并未装备部队使用。

家园 那个链接里讲的东东。

45mm的没有见过实弹,79式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倒是摸了摸,看过实弹射击。

家园 看看那个链接里讲的东东的题目。

《揭秘:中国独创79式火箭手榴弹未能装备部队》

尤其要看清楚:未能装备部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