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汉族的绝对优势人口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 wolfgan

共:💬65 🌺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地形有利于统一未必会一定导致统一。

譬如印度次大陆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地形,就比较容易统一,但现实是历史上很少统一,现在也没有统一。

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其实有不少军队翻越过,但是军队翻越过去和能够建立巩固的统治完全是两码事。富康安还率领军队翻越过喜马拉雅山呢,并且战胜而归。但是有多少人相信中国能够有效地统治尼泊尔?很多事情在农业时代,越过自己的连续农业区对其他的农业区进行军事打击屡见不鲜,但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统治则很难。

家园 人类社会是人的社会,所以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过在现代工业体系条件下,人的质量的重要性在加大。当然,数量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不行,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也不行,只有数量和质量都行才能成为大国。

家园 据说中国人申请新加坡PR比较容易被批准
家园 这恐怕也是老毛子对中国产生恐惧感的原因之一了

澳洲也是一样,黎巴嫩人是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一回为新南威尔士警察做一个项目, 遇到一个黎巴嫩电工, 聊着聊着他就说到他家有5个孩子, 还一脸的得意样。他们把黎巴嫩,巴勒斯坦在中东的政策拿到澳洲来了。 生而不教, 结果很多时候见到对通缉犯的描述就是中东,黎巴嫩等等。在悉尼一个有名的黎巴嫩区AUBURN, 晚上太阳一落山,街上就是成群结队的黎巴嫩teenage.出租车司机大多不愿去那里

不过,俄罗斯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们是担心以前抢来的东西要守不住了。

家园 问题是中国人即使被人看不起,也要加入新加坡国籍

估计中国人在美国加拿大也是这样

家园 其实从近年的人口统计资料看,新加坡

当地印裔的出生率只比华人稍微高一点点,倒是马来人比较高。新加坡华人出生率已经连续多年低于1%,所以政府才从在90年代开始从中国大力引入技术移民。

家园 一人一票的政治,质量不管用

除非西方社会放弃现在一人一票的选举政治,否则质量没用。

家园 中国早熟的官僚体系也应该为中国的统一作出贡献,

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是最成功的.秦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政治上统一的中国.秦二世而亡,汉初黄老之治,到武帝时独尊儒家.儒门弟子逐渐独占了中国的官僚体系.和世界上其他几大文明不同,中国的的官员除了能满足技术上的需要外,儒教思想更为这个群体提供了整整一套政治伦理,社会伦理等的行为准则.就如一个宗教一样.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都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如同基督教和他的教士.再结合中国的政府结构的设计,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体.这个群体的教主是孔子,但这个群体在政治伦理上服务的是君王.也就是说中国的皇帝靠他的官员统治国家,除了国家政府结构上的设计外,还有一整套思想体系作为保证.在古代,除中国之外,无一国能象中国一样统治如此大面积的国家的同时,如此集权.

汉的民族成分是很复杂的,北方是汉族的起源,但历年战乱,血统早已班驳不清,南方是新开拓的领土,看陈寅恪的书,到南北朝时,相对于南渡的汉族衣冠,南方土著依然有各自的族群名称.但帝国天然有扩张的冲动,到了清末,中国的领土已经是到了一个地理上的极限.我觉得中国能续存几千年,人口确实占了主要原因.在某些时刻,古代中国表现的很烂,这时只能靠生育的优势,来延续族群文明.但最终在整个封建时代,中国能在总体上表现的如此强势,不但统一是主流,还能不断的扩张,文化上功不可没.

家园 汉族的主体是华夏和东夷、再加一些百越的融合。

其他成分很少。这个复杂程度和别的大民族比起来并不高。汉族的民族融合其实在秦始皇时期就基本完成了,后来融合的少数民族血统并不多。

家园 楼主只论证了人口数量优势是影响文明持续性的原因之一

却没有给楼主的题目所表达的观点“人口数量优势是文明持续性的根本原因”做出足够多的论述

显然原因之一和根本原因两个不同的表述意思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如果作者要论述人口数量优势是文明持续性的根本原因,那么楼主应该对汉族的文化优越性对文明持续性的影响的大小也做一个评估,然后比较人口数量和文化优越性的影响的大小,如果作者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那么作者的题目的观点就更能够成立了

否则,给人以单薄之感

家园 欧洲的穆斯林们也在这么干……

还好干掉新加坡容易,淹没中国比较困难……

家园 肚皮战胜高科技嘛
家园 华人都这样

找对象还是喜欢找华人啊,其他国家的,不好沟通啊。

家园 我认为汉族的所谓的文化优势对周边民族其实相当有限

这种优势其实没有多少作用,根本不需要做出评估。

家园 完全可能,而且根本不需要200年

照现在这个样子下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