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什么是“台格路”? -- karman

共:💬20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什么是“台格路”?

黑岛人兄在我的一个帖子里跟贴说:

方石塊鋪的路面﹐在上海叫“台格路”——方石青砖铺地放在现在也是高档路面,“台格路”那是用鹅卵石铺的,确切的说是用鹅卵石和其它小石子混在一起充当泥土路面的主要表面固定层,看着好看,但一走长了脚底生疼。我小时候天天走着这种路上下学,好坏还不晓得嘛。

他说的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

上海的“台格路”,在我小时候上学天天穿过一个菜场,就是铺的“台格路”。 这路我认为是舶来品,是英法租界中较多铺设的。 现在上海已经没有这种老路得到保留,全部拆除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方石大概两英寸两英寸半左右,但你看不见其长度,因为路面铺设好了你只看到表面。 这石头长度是三至四英寸,是真正的经过加工的天然石头,我印象里是黄褐色的。下雨天菜场泥泞不堪,被人脚和车轮磨光的石头表面象抹了油一样,不小心滑道摔一跤可是疼得我呲牙咧嘴。

这种铺设,必须先做基础。 因为基础不做好就会发生沉降。 所以石头层下面是沙层,经压路机压实。 而沙有透水作用,所以雨天不至于积水。 沙层下面是碎石层,stone chip, 再下是较大的石块层,最后是压紧的土层。 这个结构和现在北美家居门口铺的interlok类似,其承重能力比较大,可以开汽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铺设方法和风格可以追诉到古罗马时期,著名的Roman Mosaic(马赛克)

而中国的古街是铺什么的呢? 不是铺这种小方块石头的,而是青石板。 这在北方南方都是如此,周庄老街和云南瑞丽老街都是青石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趣格调和欧洲古街迥然不同。(江苏乌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镇江西津渡古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四川海螺沟茶马古街

最后,黑岛人所说的街是什么样的呢? 我猜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浙江皤滩古镇

家园 你们说的“台格路”是这个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可能看不到,把下面的链接拷到地址栏中再回车就看到了。

http://d8.jetphoto.cn/home/d2_f0b8e478/album/shanghai_20070902.data/size_full/IMG_4002-Edit.jpg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就比较差了。

  “台格路”这个名字俺现在才知道,以前南京也有不少,好象就叫“石块路”。使用的石块也多种多样,第二第三张照片中的算是好的,也有黑岛人说的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这种就比较差了。印象最深的是俺家附近的模范马路(不是现在的新模范马路),还有富贵山城墙外面到中山植物园一段也是大块鹅卵石路。这段路大下坡,坡底还有个急弯。六十年代俺们几个朋友骑车经此去中山陵,有一位骑的是单飞(北方好象叫倒蹬闸),到这里链条颠掉了,只见他高速冲下这个大坡,看上去颠起有一尺多高,然后拐过去不见了。

家园 难道说石头铺成的都叫“台格路”?

  后两张就是卵石铺成的了,这样的路骑车就很不舒服。

家园 谢谢好图。漂亮的路面,不过比我印象当中的石块大了许多。
家园 好像只是上海人对当时的这种石头路面这么称呼。

确实是这样,我小时候坐在自行车的书包架上过这种台格路颠得屁股受不了,结果两手支撑在书包架上屁股腾空双腿前抬,象体操运动员一样过这段路。

家园 怀念~

我们村原来跟图中乌镇那样的弄堂挺多的。

青石板。。

鹅卵石。。。

几年前去上海嘉定时,发觉那里还有一段没拆掉。

家园 市区有些地方应特意铺这样的路面,不让开快车

大学校园中为了不让汽车横冲直撞,设置了不少大铁管横在路中,这样不是最好的,自行车不容易过去。

隔一段修些这样的石块露面,什么车经过都要自动减速,不然太颠了。

而小巷弯曲多,也不该骑车尤其是骑快车,石块路正好是和谐的阻碍物。

而步行在这样路上是一种享受。

注意观察一下,狗都不喜欢在水泥里面上走,都要跑到路边的泥土地上或草丛中到处嗅。

家园 兄台猜得一点没错

吾小时日复一日行走的“台格路”,正是兄台最后两张照片中的那种小路。

儿时光景一时尽在眼前,人生如隙啊。拜谢兄台。

家园 有点儿意思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弹格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长春早先也有这样的碎石头路,叫马路
家园 【强烈要求】讲仔细点啊!

到这里链条颠掉了,只见他高速冲下这个大坡,看上去颠起有一尺多高,然后拐过去不见了。

家园 容俺喝口水。

  那个坡大弯又急,就是近些年也经常有汽车冲出去。

  那时只见他冲到坡底一拐就不见了,紧接着拐出一辆解放卡车。俺们想他不是给撞了就是冲到路外面去了,但俺们在后面也不敢骑快,见到他在那边好好的没事,拐过弯去基本上就到坡底了,再过去就是个不太大的上坡,但足够他停下来了。

家园 哪里,兄台太客气 . 我现在明白了中国民居格局之妙处.

喜爱和欣赏这种民居街道市镇,已岂止是敝帚自珍啊,而是实实在在的领悟中华文化之蕴涵.

十五年前去周庄游了一次,深感当地民风之淳朴. 水壶喝空了,看见人家家门大敞,客堂间里八仙桌上有热水瓶,便入内讨水,有老妇人和蔼相迎,帮我把水壶加满. 又在河边小弄堂口见一老人坐小板凳上写字售书,薄薄的小册子是写周庄历史典故,老人儿子写的. 老人蓝布中山装颇有书卷气,更让人赞叹的是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赶紧买一本,只售二元.

但是我当时对明清时期留下的砖木结构房屋颇不以为然. 阴暗潮湿卫生差,谈不上隔音保暖, 街道狭窄. 对那石板路也甚是不屑. 当年我还没出国,甚为崇西洋,中国民居怎比得上洋房.

这么些年过去了,幸非徒增齿岁.

建筑是文化之体现.中国儒家文化,对个人修养来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尽管农业社会是以家庭财产为基本单位,但绝非是孤立隔绝之家庭. 中国人讲究邻里,讲究宗族,也讲究社区.中国人绝对不是以邻为壑的. 中国人在家庭之外相处,讲究个"和"字, 和字底下是个"敬"字. 中国人的家庭绝非关起门来自成一统. 中国人聚居在一起,相当拥挤,和西方比起来没有隐私,其实也是一种生活起居无一处不合道,所以也不怕别人了解.大家相处和睦而非相互倾轧竞争.中国人早上打开家门,特别是南方,便要到睡觉才关门,邻居相访无须预约,无论何时登门拜访都将受到欢迎.大家都很"识相",以礼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家有难邻里闻风帮忙. 大家不喧闹,隔音差由何妨呢? 大家小心火烛,又何曾有烧掉半城的大火呢? 大家恭敬有礼,街道窄又碍了什么事了呢?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 那么,有仁,何宅不安也?

最后讲到清石板的街道, 这可有上千年的传统了. 宋宰相范成大<吴船录>一书中就记载四川长江边上某镇,两百年未经战火,民风温良敦厚,特别是满镇的青石板路是某为太守父母官的政绩,令人赞叹.(手边无书,恕不能详尽.) 相比之下,一千年前,欧洲人还在泥坑里生活呢. 哈哈.

通宝推:黑岛人,
家园 诗意,诗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