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该拍部电影,就叫《轮台之恋》或《轮台仙乐》吧 -- 泉畔人家
河水为之不流。
畏威而不怀德是人类通性,成吉思汗就不会陷入游击战中。
我对你的感受也是理解的.不过,无法沟通.
里面加入一些善良的轮台角色,比如一个老奶奶,一个中年商人,他们在全城疯狂的暴行中收留保护了一些汉商,比如那个跑出去的女子。而在最后,他们也未能逃脱玉石俱焚的命运,(特写:汉女欲救恩人而不得的痛苦和悔恨)。他们的出现要让人觉得雪中送炭的温暖,让人心存感恩;结局则要让人觉得冰水浇顶的酷寒,让人遗憾之至。这样避免了对轮台人一边倒的划分,又突出了汉军报复的血腥残酷。电影主旨不应该是宣扬轮台人邪恶,汉军报复是他们罪有应得,而是应该突出爱情的温馨与屠杀的残酷的强烈对比,突出民族冲突的惨烈和无法控制。要强烈谴责部分轮台人的屠杀,更要大力谴责汉军的无差别报复。这样才会既给潜在的某些人以震慑,又能让他们易于接受(毕竟,没有把我们所有人都划到该死的一拨),还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你看,我们可是对一切暴行都予以谴责的!黑锅嘛,只好麻烦刘彻,李广利诸位背一背了。
总之,让人看完了电影应该觉得轮台人中有善良理智的人们(女主角1,老奶奶,中年商人),汉军中也有善良理智的人们(男主角1,反对的将领,拒绝服从命令的弓箭手),但是民族冲突一起,绝对是不受人控,玉石俱焚的结局。
那个国家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游击走了?拔都一直杀到接近维也纳,华沙说打下来就打下来。要不是蒙哥死在了重庆,蒙古内部争权。谁游击的走蒙古大军?阿拉伯的苏丹被成吉思汗饿死在巴格达的金银宝库里,也是因为主力东回争权,埃及那边的阿拉伯势力才没被消灭,蒙古军算没打到非洲。
宋朝游击管用了吗?宋朝是坚持到最后的了,不还是被伯颜灭掉了吗。那个国家靠游击击败了12-13世纪的蒙古军了? 别那明朝说事,那是1百年后的事了。
这样一方面各方受众看起来更容易接受,也更震撼人。
另外,我也想了,匈奴使臣的戏份要加大,对匈奴特务的刻画增加。反映出这一切都是因为潜伏和混入匈奴特务煽动和带头杀人,而且匈奴人还买通了轮台的治安官,故意造成几个时辰的管理真空。但也要通过女1的口说出,如果轮台人出来制止而不是贪婪的去跟着占便宜,报复本不会这么惨烈的。
事后,这些杀人最多,罪恶最深重的这批特务,在汉军到达前接到密令全部随匈奴大军撤离。而大批善良的轮台人,则丧命在玉石俱焚的报复中。要让现在那些很多头脑简单容易被煽动的年轻人明白,自己不过是被人当了枪使。真的大动荡来了,可能那些煽动的人早就被安排撤出国了,倒霉的只能是他们这些走不了的。
他说成吉斯汗不会陷入游击战中是因为把人都杀光了,和你一样。
应该接这么一个场景30:
皇宫,7-8岁太子与兄弟和太监玩耍,被弟弟欺负,太子以“仁”应对得皇后表扬,被汉武呵斥。此时传令兵(本应当太监报,但为突出武力,换传令兵,全身盔甲,半跪拱手)报轮台尽屠,匈奴蛊惑崽逃脱。汉武甩手,背手而立,仰天长啸:“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定取正面仰拍镜头。
然后最重要的是,此时打出全剧最令人热血沸腾(比虽远必诛还令人热血沸腾!)的字幕:
土鳖扛铁牛!
悲剧可以让所有好人坏人都死光,但是正剧应当让一部分坏人活下来,因为事实如此。
第一,乌孙啊轮台啊都和维吾尔没关系。维吾尔的祖宗是回鹘人,回鹘是铁勒一支(袁纥)发展出来的,铁勒就是高车、敕勒、丁零,而西域三十六国那会,铁勒人(丁零人)好在匈奴北边呢。840年回鹘汗国被黠嘎斯(柯尔克孜人的祖宗)灭掉后,回鹘人才进入新疆。
第二,对疆独来说,他们的祖宗可是匈奴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新疆有“三本书”(《维吾尔人》《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学》吐尔贡.阿勒玛斯),一边鼓吹疆独,一边直接认匈奴当了老祖宗。所以呢……总觉得这个剧本还是在历史背景方面再做做工作吧。
要是QZ中大多数都要求DL怎么办?顺应他们的要求?团结大多数首先要弄清哪部分占大多数,然后看你有没有必要和能力去团结大多数。说到底,团结大多数,孤立一小撮是手段不是目的。
这里谨慎同意泉畔兄的看法,历史是可能倒退的,某些情况下种族屠杀仍然是有可能发生的,君不见非洲卢旺达、前南联盟的波黑冲突等等?
退一万步说,维族中大多数可能不反对独立。我也想我家独立呢。如果有独立,他们乐见其成(台湾也一样)。但是在政府掌握着武力和资源的情况下,他们多数人敢武装独立吗?有这个可能吗?如果他们不敢,就可以团结,让他们认识到:跟政府走比独立好处更多,生活更好,更有前途。我不是说只用团结这手,镇压要更有利更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所谓镇压不是把抓到的几个喽罗拖出去,在广场上当众毙了才叫镇压,而是要挖出根子,狠狠地打击组织者。抓到绝不容情。
而诸位“高人”的意见是在广场上当众杀人立威,这不可取,而且只能得到反效果。
如果战争真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也承当不起这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