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管中窥豹,中国科技发展之大趋势 -- 明石
难道你觉得欧美真的有你说的这种“理想”的环境?
说得太好了。
历史上欧美的资本积累很肮脏,现在也说不上干净。但是在现在欧美企业比起国内很多企业,比起很多台企甚至日企,真的干净得多。
为理想而工作的技术人员真的很少,估计在发达国家也如此。我也认为,首先生活上非常宽裕,才能为理想而工作,叫别人饿着肚子闹革命是不现实的。这些人尽管在企业中是几少数,然而却是技术人员的灵魂人物。不过在国内,我觉得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灵魂人物,大家都围着资本转。就算当初华为的技术灵魂人物李一男,尝到资本的甜头之后,估计现在也不怎么搞技术了。从这个意义看,我觉得国内的技术环境比发达国家低一个档次是有道理的。
我觉得国内的研发模式,逼近发达国家水平是有可能的,甚至可能从市场角度逼得一些国际大公司也生存困难。但是如果真的想超越,难啊。
象兄台说华为比思科强很多,不过只是听说华为抄袭思科的,我没有听说思科抄袭华为的。华为的研发成本比思科低,节约的钱今后会用于市场比拼,导致思科可能市场萎缩我相信。但是缺乏技术领军人物,大家都是向资本看齐的企业,能够全面超越思科,我确实有点怀疑的。
不过无论怎样说,华为还是有可能全面超越思科。国内其他大多数IT企业,我估计的结果是市场份额越占越大,但是最高端产品还是要拱手给人。
不过趋势一旦形成,变化很可能比想象的要快。三年前创业的人相对还比较少,现在真的身边很多资深的技术人员都开始搞小公司玩票了。这也许是因为收入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容提高了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至于技术上的灵魂人物。。。这是对成功者的恭维,成功的人才会得到这种称谓,而不是先有灵魂人物,后有的创新。一个人或者团队开始艰难的创业过程,他们的技术可能先进到市场暂时没办法接受,成功了就会有灵魂人物,失败了谁也不知道。
大公司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取得突破是很难的。但是一大堆小公司就没办法预测了。而小公司才是创新之源。
“国外不少从一而终的出色技术人员”,我认识的人中间,坚持干技术的不到一半,这中间至少有2/3是干不了技术行政的,或者是升迁无望的,剩下的那1/3中又是超过一半干项目管理、“技术领导”(主要干和承包商谈判、技术标准、等“软技术”活)。有能力又有野心的,超过一半走技术行政或者管理的路。这是工厂里的情况,研究中心有所不同。
第一手资料,难得!
好像有人说,80年代大学毕业想的是振兴中华,90年代大学毕业想的是成为啤酒盖子,2000年后毕业的这一代想的是自己能买房子,不知道2010年以后的大学毕业想的会是什么
很多时候大家看见国内的教授一下到手几百万经费,看着很多,其实不然。首先这个几百万一般是3-5年,不是一年给你。另外,能拿到几百万经费的教授就算985高校里面也不是一个普通教授,也是很有名望的教授了。而在发达国家的高校里面,一个副教授甚至一个高级讲师都有可能养着2-3个博士后,说不定还要养着1-2个phd学生(需要给学费或者生活费的那种)算下来一年怎么着也得30万美元的样子了,这样的经费额度放在国内随便哪一个高校都是说得上话的人了,但是要搁国外高校就是一个略微那么不普通的老师而已。
造成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看上去经费很充足其实主要原因还是那几个大牛的经费多而已,整体上来看90%的高校教师其实没有什么经费。国外的看上去很少,其实只不过大家拿国外高校的一些普通教师和国内大牛来比较了而已,就好比田忌赛马,那中国的上驷和别人的下驷比,中国肯定多。其实不然。
我一直认为欧洲人更加野蛮,当年被屠杀的殖民地人民肯定同意这一点。现在时代不同了,干这种事情不能明着来了,所以就借着恐怖主义来到了伊拉克。
当然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也靠压迫广大劳动人民,过劳死,环境污染,各种问题都不少,但是和欧洲人比起来,中国资本家不算最坏的。
这个还是一个资源的问题,资源多,就不用过多压榨自己人。仅此而已啊,千万别想多了。
搞纯技术的,会被搞管理的玩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这样。
开刀的时候肯定从没有发言权的开始。管理层开会决定裁人的时候,你搞技术的根本就不在会议室里,再资深也白搭。
钱的方面你说的有道理,我看到的是国内科研资金的不断增长,视角不同。
但我强调的是科研的效率问题,那么多钱都花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