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的好!

现在的媒体都给JY右派把持着,无关痛痒的时候就在那里唧唧歪歪Pussy的价值观,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当板子打到利益集团的屁股的时候,就立马跳起来,那副嘴脸。这类媒体的典型就是南都系列和凤凰。

家园 哈哈,兄台可以弄个七国老师授徒的段子了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六)

在周宣王时期,和西戎的战争并不顺利。在宣王五年,击退西戎而守住了太原(现甘肃镇原)这个要地。但在之后的几次和西戎的征战中,宣王36年(公元前792年),远征条戎和奔戎失败;宣王39年(公元前789年),征伐申戎得胜,但失败于姜戎。这一系列战事,估计对周王朝的军队和财政打击都比较大,等待他的下任者上台时候,基本没有多少嫡系部队可以用了。

周宣王的继承人就是非常著名的周幽王,是大家都知道的爱美人而赔了江山,玩狼来了游戏,搞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的大傻瓜。到底历史上真正的周幽王是怎么回事,俺们已经没法子知道了,但可以知道的是,那时候,陕西和甘肃再次发生了空前的大旱灾,导致了各游牧民族赶着漫山遍野的牛羊群,拥于关中平原。

周幽王之所以要靠烽火来召集诸侯,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西六师战斗力已经不行了,要靠贵族们的私家军队,和各诸侯国的军队勤王才行。

其实俺对《史记》和其他传说中的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一直比较存疑。仿佛是一个王朝的衰落,简单地怪罪到一个美女和一个昏君头上,似乎过于戏剧化和简单化。要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关中平原自身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衰落,自然导致中原地区的自主意识的抬头,而出现王令难出函谷关的局面。

周武王伐商,历史书上大部分提到的都是,文王的道德感召力和天命所归。但是比较少的人注意到,周武王在牧野(现河南汲县)大战中,一次就动用了300辆战车这个当时的新式武器,应该是获胜的一大原因。当年的战车,不光起了现在的坦克这样用来冲击敌人阵地的作用,还作为军队的将领快速移动的指挥系统,来协调战场上的战情变化。

周王朝的兴起,除了接管商王朝和其附属国之外,还包括了对周边的所谓野蛮民族的征伐。向北的征战,是把晋(山西)和燕(河北)牢牢地控制住了,但受到了北方蒙古高地上的游牧民族的遏制。向南的征战,则是文化影响进入了蜀(四川盆地),和在荆楚的文化传播和同化,慢慢导致诸侯国楚国的中原化。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在东部,慢慢将莱夷等东夷(山东半岛)和淮夷(淮河流域)等东南夷同化。

在西边的扩张,则是将势力推进到了甘肃的河西走廊,在第五代周穆王那里达到了高潮。当然后来在西晋墓葬里出土的《穆天子传》中间,有些学者居然把周穆王的足迹,说到了里海,未免有点太远了。从地缘安全的原则来看,周穆王的征伐自然是为了西部的安宁,因此占领和控制甘肃,尤其是宁夏的固原这个萧关所在地,并以此为基地争夺内蒙古河套平原的黄河之南草原,还是比较靠谱的。

这一点从后来传承了西周的秦朝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得出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消除北方匈奴的威胁,于32年(公元前215年)对匈奴展开的驱逐战争。在战备方面,他采取了移民充边政策,搞边远地区经济大开发,来增加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力。在基础建设方面,他修筑了内地通往边境的一级公路,为兵力输送和运送粮草提供可靠保障。在国防建设上,他连通了以前战国时期的秦、赵和燕的旧长城。

在对匈奴作战方面,他的计划是,夺回陇西的河套平原,将该地区的匈奴赶到贺兰山和狼山(阴山山脉的最西段)以西,和将赵边境地区的匈奴赶到旧长城以北。当时指挥作战的是猛将蒙恬,他指挥的主力是从陕西榆林向西攻击河套北部,然后部分兵力从北部郡(现甘肃庆阳一带)向北攻击河套南部。等到河套占领之后,由五原北渡黄河,攻击狼山一带,同时西渡黄河,攻击贺兰山一带,结果最终彻底解决了边患。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周穆王考虑到地缘安全的话,他的思路应该和秦始皇的想法没有多大差距。但很明显的是,西周王朝的顶峰就是在周穆王之后,开始衰落,而在西方的控制估计是逐渐被西北的游牧民族,就是西戎各部落,慢慢夺了回去。

这一点从对西戎的一支,秦族的分封可见一斑。当酋长秦仲被周宣王封大夫后,在与其他西戎族的战争中丧生。而秦的封地,也慢慢地从甘肃东南部的西垂(西犬丘,大概现甘肃礼县一带,后被西戎的一支占领,因此后来被称为犬戎)、秦邑(现甘肃天水),到陕西的汧邑(现陕西陇县)、平阳(现陕西眉县)和雍城(现陕西凤翔)。可以从这里看出,西北游牧民族因为气候原因的变化,向东边迁徙的势力非常猛烈,导致了作为周王朝的西部主要屏障的秦,不得不向关中腹地退却。而当退却的地方到了西周的兴盛之地凤翔和岐山一带,那么西周王朝的核心地区关中,最终被人家游牧民族占领,恐怕是迟早之事。

作为一个王朝的基本思考,就是要把这个势头给遏制住。因此就不难理解,周宣王的对西戎的用兵。大家都知道,要对外用兵,就必须增加财力,因此俺们就可以理解为啥,周厉王要搞“官山海”的国进民退政策。

不过理解了周宣王靠自己的王师,就是说西六师来应付西戎,并不能解释这段时期,对东南的淮夷的用兵。可以解释的原因,大概是对东南淮夷的用兵,是希望能够获取安徽铜陵附近地区的战略资源铜矿(主要高档消费品青铜器和货币铸造的原材料),和通过将这些土地分封给新的诸侯来增加王朝的向心力,可以调集这些地区的军队入关中参战。当然,也不排除靠这些武功,来给东部的离心力日盛的诸侯们一点威慑作用。

通宝推:山龙,
家园 宣王还干涉鲁国的继承问题

大约那时节,诸侯就有点看不上天子了,所以天王要干点什么出格的事情显示他还是天下共主,还有权势……

家园 夜半温史,不亦乐乎
家园 从厉王被国人放逐时这个威信就已经开始丢失了

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下克上,事后新的宣王也没法秋后算账。伊尹废立太甲好歹还是宰相级别的前朝重臣,厉王可是被普通贵族联手放逐的。看在诸侯眼里当然是颜面扫地。

家园 楚国上层与下层不同

上层是中原南迁的子爵,下层是原来的长江青铜文明.

与商同期的长江青铜文明在周代失去传承,可能就是楚南下的结果.长江文明的源头不详,也许是三苗在河北吃了败仗南下后建立起来的,也许是夏王朝灭亡后南下的一支,今天水族的先祖.

楚南下的后果远不止是长江文明的消失,傣族先人是武王伐纣的八百诸侯之一,原本生活在荆楚,在西周初被迫南迁到珠江流域,可能也是被楚挤迫的后果.

家园 赢秦是殷商武将之后,应属东夷

秦仲的秦族几时变成西戎了?

家园 呵呵,你来了,花一个,表扬一下你的参与精神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呵呵,你做个假设再分析一下

如果中央王朝能够充分、有效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有哪个少数民族英雄能动摇中央王朝的统治?

北宋把全国的优质部队集中到开封,80万禁军,据说最多时达到110多万。怕开封的人口也就是百多万吧。后勤补给怎么办?

明朝的缙绅是不交税的,中央拿什么给军队补给?

宋明这样的军队怕是远远算不上中央王朝的真正实力吧?

家园 秦出于东夷风偃集团

所以,张艺谋在《英雄》里面拍秦军喊着“大风大风”,还真有些道理。

家园 我记得当时立法的语言是: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家园 对。秦国是东方部族

因为支持商纣王,被周人发配到西域守边。

楚国灭江汉间2个小国,似乎是名为“江”“黄”国的时候,秦国国君还哀悼同宗同族被灭

家园 更多的宣传群众中的先进、创新、贡献,才能鼓舞大家

这里的群众包括优秀人士,大家都是群众的一部分。少数人的智慧要肯定,大多数人的智慧也不能否认;大多数人的辛苦工作的地位,也是重要的。

家园 关于秦族的起源

秦族,当为夏族一支,即羌族的苗裔。原住在鄂尔多斯原野,旧石器时代末期,沿黄河西上,到甘肃西南。新石器时代,可能已经定居黄河-洮河河谷一带。但当时仍然没有从羌族中分离。

大概在新石器中期,就是尧舜禹时代,诸羌东迁,首先进入关中为周族,后来东迁诸羌,称为西戎,以别于甘肃诸羌。

秦族为其中一只,所以称为秦戎。那时其前锋已经到陕西,与东边夏族开始接触,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概分布在陕西西部。

后来殷族兴起,西服诸羌,大家开始接受教化。后来周克殷,大部分诸羌随着周族走入中原,秦族中一部也跟随东进,后来融入周族。

留在陕西西部的秦族,就变成周朝的臣属。在周穆王时代,有一只东渡,到汾河河谷,就是造父之族。其前锋后来到达淮河流域。但在周孝王时代,秦族大部分,还是和诸戎杂居,游牧在泾渭之间。

到周厉王时代,因为干旱,诸戎东进,秦族在其中,后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

这个是《上下五千年》一书的观点,我比较赞同。我认为,周族和秦族都来源于西戎。那些后来追祖的说法,其实不一定可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