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了你引的这些,我觉得不读《三体》

虽然吵得热,也就这水平了

家园 信手到您这般,真少见

首先,《水浒》里并没有一个宋家庄,宋江的老家叫宋家村。书中只说此人是“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士”,你说的“宋江是宋家庄的族长”我不知道出自何典。还有我想你最应该搞清楚的是,《水浒》里祝家庄式的武装集团在宋朝不可能存在。

针对你的问题

“那么李自成进了北京,清兵还在山海关外,为什么我们还都说明亡于清?”

李自成进北京只是攻占了明京城,消灭了其一届中央政府而已。崇祯死后明政权在中国各地存在了十几年(还不算台湾那个),直到被清王朝彻底消灭。即使没有严肃考证,阁下连这点起码历史常识都没有么?

“那时候大宋半壁江山哪去了?”

被金和其扶植的伪齐政权占领了么。

我很不明白您提这个问题有何意义。我的问题“韩、岳坐大时,宋廷是否岌岌可危?”是针对您的观点“宋明清的灭亡外族入侵只是外因,问题还出在内部。内部问题恰恰是中央弱,利益集团做大”

的反驳。不过坦白说,您观点对错其实我一点没兴趣。我只觉得连基本史实都不清楚的人却那么喜欢谈古论今搬运兴废,很滑稽而已。

家园 五胡乱华算什么 北魏算什么

征服的标准又是什么

家园 楚国本身就是华夏

当初黄帝炎帝。楚国为炎帝一系,祝融之后。和他们同宗的昆吾氏族在河南,是夏人主要盟友

至于楚地方言,可以参考六国文字。楚国文字与东方另外五国文字相似程度高于秦国文字

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区别。楚公家钟铭文就与宗周钟的铭文风格类似,气势浑厚,规整,略显波折。春秋至战国中期,楚国文字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如王孙浩钟、王孙遗者钟、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博等。从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王子午鼎与山东大店2号墓出土编钟铭文的对照中,可以发现楚字的特色,这种楚字,略具虫形,是虫书的雏形。战国中期以后,竹简、帛书式的手写体据主导地位,铜器铸铭、刻铭均受其影响。字形趋扁平、体势简略,横笔昂首,首粗尾细,有的波势挑法己具后世隶书雏形。如江陵望山天星观竹简、荆门包山竹简、长沙楚帛书等等。春秋末,在篆书的基础上,附加鸟形装饰,使文字艺术化,此即所谓“鸟篆”的起源。如楚王孙鱼铜戈铭文共有六个字,均附有鸟形,富有情趣,表现了楚人对鸟类的特别钟爱。与之相关系,楚人的篆刻艺术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家园 楚国春秋时期的金文图

楚国文字与中原无二,发音有所不同。正如现在方言,如今南方方言依然有很大区别,确也是中华一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楚国的确使用周代的文字,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原先就是

华夏。吴越也使用华夏的文字,却是春秋时标准的蛮夷。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高丽、日本、越南在古代使用汉字甚至汉语作为上层的交流、记录工具,可他们却不是华夏之人。从《左传》、《史记》的描述来看,楚人语言大异于中原,典章制度、风俗文化也大异于华夏。楚武王自己也说:吾蛮夷也。

此外,传说自己为炎黄子孙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华夏。“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可是却没有人把匈奴、犬戎当成华夏。孔子曰:“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诸夏用夷狄礼则夷狄之。”华夷之辨,不以种族为标准,而以文化礼义作量度。

家园 请问您继续在这里吹毛求疵是为了表明支持脑袋兄的论点

还是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宋史知识渊博。从您自己的话

“宋明清的灭亡外族入侵只是外因,问题还出在内部。内部问题恰恰是中央弱,利益集团做大”

的反驳。不过坦白说,您观点对错其实我一点没兴趣。

已经表明了,您并不是为了支持脑袋兄的观点而找我的毛病。那么请问您是为了什么呢?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话,那请您自得其乐吧。

我只觉得连基本史实都不清楚的人却那么喜欢谈古论今搬运兴废,很滑稽而已。

如果按你的逻辑,你觉得我是个滑稽的人,那么我说的就是废话,我不明白您为什么废那么大力跟我的废话较劲呢?另外,我冒昧的臆测一下您之所以如此纠结我的无知,是不是想教训我,因为我不清楚,所以我必须闭嘴,必须听您的?但是我从来没见到您发过宋史的主题,实因未得受教而深感遗憾,并在此恭候您的大作。再拜。

家园 楚国与韩国有类似。与日本越南完全不是一码事

无论是史书还是考古,都已经证明楚国与华夏的一体性

楚国源流写的清清楚楚,是祝融之后。

另外,周也只是华夏之一。承袭夏代或者商代的也是华夏

你可以说楚人不是周人(虽然他们受过分封),但说他们不是华夏,就不对了

家园 不过明朝的文臣不少打仗确实是很有一套。我以为无人集团的

地位下降也和这种情况有关联。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四)

黄河流域的文明史,就是一个受黄河水哺育,又被黄河水泛滥的族人奋斗史。黄河水泛滥的原因,除了上游水量根据气候变化而造成的不同,还有一大原因,就是黄河的下游是由西南向东北流,因此北方的河道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比南方的河道提前冰封,从而导致河水夺路而走。

当然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当时的各部族就被洪水淹没得厉害。部落联盟尧主席,请了大禹的老爸鲧部长来治水,结果是9年不成,人民仍旧为鱼鳖。后来舜主席上台了,就把老爷子给咔嚓了,让大禹出任水利部长。在各部族的齐心协力下,河道给开通了,各条黄河支流疏通了,农田灌溉渠道挖深了,各种作为调节手段的沼泽地也被派上了用场。

因为大禹治水之功,而因为治水而形成的超大规模组织和管理模式,就孕育出中华文明独一无二讲求集体主义、同心协力,可以有效地应付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政治管理模式。因此在中文中,政治是离不开水利,没有水的治理,就没有中国政治。

不过在那个时代,黄河流域的环境远远好于今天。从大禹以降的夏王朝,到商王朝,到西周王朝,黄河流域仍然是如《孟子》中描述的那样,“草木畅茂,禽兽繁殖”,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处都是湖泊和沼泽之地。比如说在山东境内的菏泽,有雷夏泽,在巨野县和梁山县之间,有大野泽。后来在五代后,屡次遭到黄河决口冲击,大野泽不断干涸,只剩下北边的梁山泊。雷夏泽则是在宋代,同样因为黄河决堤的泥沙堆积而消失。

在黄河流域的平原附近,还有中华文明的两个著名盆地。一个就是在今天陕西,在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形成的关中盆地,一个就是在今天山西,在西部的吕梁山到东部的太行山,以及恒山和五台山等形成的的山西盆地。

山西盆地,更准确地讲,就是从北部的大同盆地,向南的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到最后黄河边的运城盆地,这一系列的盆地,是中原农耕文明防御北方游牧文明入侵的主要前沿地区。这个盆地群的好处在于易守难攻,只要守住了两边,出入蒙古高原,靠的是位于大同西边右玉县的杀虎口(就是著名的西口)。处于黄河边偏关县的偏关、宁武县的宁武关、代县的雁门关所形成的三关,基本上就可以保住中原的安全。

向南边的关口,则是在山西的平陆县,在黄河北岸和河南三门峡市隔河相望。当然在古代的时候,俺们是没有三门峡这个城市,而是在其西边的黄河岸边,有一个陕县。在周王朝的时候,平陆是一个小国,叫做虞,对面的陕县是一个小国,叫做虢。

后来在春秋时代就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五霸的晋文公的老爸晋献公,其都城是在临汾盆地南部的翼城,在吞并了附近的一批小诸侯国之后,决定出中原争霸当联合国盟主,于是借道虞国去灭了虢国,并回头灭了虞国,造就了“唇亡齿寒”的典故。一旦建基在山西盆地,掌握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出中原如履平地,但是又可以控制中原诸侯国的进攻。

所以当周武王伐商纣后,根据这些原始城邦的分布,进行第一轮分封的时候,他的主要考量,自然包括如何防守住中原地区边境,和如何压制住原来出自于东夷的殷商的势力。而在周武王过世,周成王即位后,管叔和蔡叔,联络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的淮夷,以及其他的东夷邦国,起兵叛乱,被周公平定之后,又分封了第二轮。

首先分封的公爵是6个,两个是武王的同父异母兄弟,一个是虢叔,封在东虢(现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一个是虢仲,封在西虢(陕西宝鸡市东)。在西虢,自然是镇守住周王朝的西部,防住在甘肃和青海一带游牧的西戎,侵犯边境。这个算是周文王的直系亲属。

当年周族之所以可以成事,是依赖于周太王古公亶父,类似于犹太人摩西那样,带领全族人躲过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在岐山以南的周原(现陕西扶风和岐山一带)安居。然后周太王改全族戎狄习俗,接受殷商文化。但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他属意三儿子季历,于是大儿子泰伯和仲雍离家出走。因此在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即位后,西周崛起,在周武王建立王朝之后,找到了泰伯和仲雍之后周章,但人家已经在句吴为王,就顺便封了一个子爵的吴国。但是他的弟弟虞仲,就不知何故授予公爵(大概是正式继承吴泰伯的封号,因为到底吴国是自己开国的),分封在虞国。

另外三个公爵,就更是象征性意味浓厚,一个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算是继承了商朝传承,武庚在殷造反,他也没有参与,所以被封在了宋(现河南商丘一带)。一个是大禹之后,算是继承了夏朝传承,封在杞(现河南杞县)。最后一个是舜的后人妫满,也是周武王的大女婿,封在了陈(现河南淮阳)。

而其他的分封就比较有实际意义,周公被封在鲁(现山东曲阜),姜太公被封在齐(现山东昌乐,后搬到临淄),武王七弟叔武被封在成(现山东泰安),六弟叔振铎被封在曹(现山东定陶),武王异母弟,文王十四子叔绣被封在滕(现山东滕州)等等,都是在东夷地界,弹压殷商不服的地方势力。

在殷都城,为了看住武庚,则封了武王三弟叔鲜于管(现河南郑州管城一带),和五弟叔度于蔡(现河南上蔡县一带),但两位居住在鄘(现河南新乡)和卫(现河南淇县),可是这两位监督,居然后来带头造反。

在重要的山西盆地,则封了武王的最小儿子叔虞于晋(现山西翼城),封了武王八弟叔处于霍(现山西霍县),但霍叔驻扎在邶(现河南汤阴),监督武庚,后来参与了造反。

点看全图

图一 西周分封诸侯图

通宝推:文化体制,
家园 你讨论的事明亡的深层原因,脑袋讨论的是为什么明朝

中央政府一完蛋,国家就完蛋了,而没有像汉代那样出现豪强争霸的局面。

家园 我想我们对华夏的定义有些分歧。我比较推崇孔子以文

化、生活方式而非血统、传承界定华夏的方法。毕竟以血统、传承界定有很大的问题。比如淳维是根红苗正的炎黄子孙,可是淳维的后人在商朝被公认为蛮夷;伯夷、叔齐出身的孤竹国在商朝时为诸侯,可是由于文化、经济过于落后,在天下人眼里已经成了货真价实的戎狄;姬戎、白狄等部族与周天子同姓,有些还是同宗,可没人把他们当华夏,连楚人都歧视他们;秦亡之时有华夏之人避祸塞外,虽然也讲华语,但由于文化、生活方式迅速胡化,汉朝谓之秦胡,并不以汉人视之。这就好像日本虽处东方,却属于七国集团。东德、捷克虽处中欧,却不是传统的西方世界。何哉?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使然也。

家园 说的挺好,认同你前面的分析,对最后引申的结论还没有

想明白,不敢赞同。

毕竟现在的社会与以前不同了。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拓展了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控制范围和控制力度。而自今向前的2千年,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模式鉴于生产力的缘故,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故,当今好的组织模式感觉还是在探索改进中。

另外,全球化带来的种族和文明融合,是以前所不见得,也值得关注。

随便一说,颇有架空之感,见谅。

家园 看来又要去博客看图了

先送花,(ˉ(∞)ˉ)

家园 文科人写的帖子,果然差,基本事实都站不住,

缺乏基本的科学态度的训练。

这些随手写的帖子,无法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我建议,要么不写。

要写就写扎实,基本事实不要弄错。然后才可能进行推理和论证。

否则真的没有营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