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互联网的继续革命【1】 -- 邓侃
大概是1995年夏天,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校园里有一个自动售货机,出售各色可乐,价钱比市场上的便宜一半。很多学生都去那个机器买可乐。但是大老远地跑过去,经常发现可乐已经售完,白跑一趟。于是有几个聪明的学生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自动售货机里装了一串光电管,用来计数,看还剩下多少罐可乐。然后把自动售货机与互联网对接。这样,学生们去自动售货机前,可以先在网上查看一下还剩下多少罐可乐,免得白跑一趟。
后来CNN还专程去CMU,实地拍摄了一段新闻。当时还没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大家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传感器(Sensors)连到互联网上去,以此扩大并且方便数据的输入。
物联网这个概念正式出台,是1999年的事情。估计与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MIT推动的AutoID的项目有关。
不妨把RFID粗略地理解为条形码的更新换代。商品包装袋上经常印有条形码(Barcode)。把条形码扫描机对准条形码,扫描机会自动读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等等有关信息。使用条形码,可以大大加快购物结帐的速度。此外,条形码还有更多用处。譬如邮政的特快专递,邮包每到一处,就扫描一下条形码,这样邮包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立刻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上,方便递送邮包的顾客实时查看。条形码好处很多,但是也有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必须把条形码对准扫描机才能读出数据,不对准就读不出。
Figure 1. Barcode and Barcode Scanner
Courtesy http://www.barcodeman.co.uk/altek/simple/sim6a-blk.jpg
RFID比条形码先进之处在于,不对准也读得出。譬如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始推广ETC。所谓ETC就是电子收费卡,卡内嵌着RFID。把卡放置于车内前窗附近,当汽车通过ETC专用车道的时候,路侧无线装置,也就是ETC读卡器,会自动读取ETC卡内余款,并更改之。
Figure 2. Electronic Transportation Card.
Courtesy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04/4063213633_fcf29b60ae_o.jpg
MIT推动的AutoID项目,不仅把RFID与互联网连接到了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规定了数据通讯协议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这样就可以把从产品供应商,到运输,到仓储,到零售,这条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供应链的自动化,为进一步实现供应链优化打下基础。AutoID是个国际合作项目,参与AutoID项目的院校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还有我们中国。中国参与该项目的是复旦大学。
好神奇喔~ 实话说 俺现在都有点觉得自己跟互联网时代脱节了。。。
但也要注意填坑~~~
物联网移动炒得很热,可惜二维码这个落后产品要想全面放弃可能还有点儿难。
M2M很先进很有想象空间,可惜各省公司似乎都没有什么成功产品或是服务,成功经验就更别提了。
另外,邓大哥了解RFID(无线联网)设备价格变动情况么?之前曾经跟电力公司做过内嵌GPRS卡的无线电表,贵的要死。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内可承受? 还有就是RFID和最近在搞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哪个更好啊?
实际项目从06年就开始了,不过直到今年以前都是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在搞(主要是先把名吹出去,然后申报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顺便从各部委拿点经费)。
今年开始要实实在在的准备商业运营了。因为名气已经吹出去了,国标也评出来了,ISO的会也扯了几回淡了。
这个项目再加上我们另一个05年开始正式运营的以RFID为基础的集装箱卡车电子车牌项目,基本涵盖了整个的集装箱物流链。
再进一步拓展,就是件杂货也用RFID进行识别和管理了,但是目前来看由于标签的成本过高,还达不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程度。至少跟条码比起来高出一大截(一个以分为单位,一个还是元以上),如果强制每个小包裹、纸箱上都贴,谁出这个钱?
上海港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TEU(08年数据,今年应该少于这个数量,但不会少太多,年初集团顶着业内的骂名搞的一个“空箱商务计划”拉来了世界上不少空箱,现在经济回暖都出去了,对吞吐量的贡献不小),拆成件杂货得多少?
沃尔玛可以强制供应商用RFID标签,因为它强势(不用就别想进我的卖场),但一般的仓库堆场谁有这么强势?不过今后RFID应该还是一个趋势吧,也许这一天会很快。
整个集装箱物流链需要识别和管理的元素无非是“车-箱-货-人”四种,目前“车”、“箱”已管,“人”目前可用二代身份证来管(其实也是13.56MHz的RFID标签),如果货装了箱了,那么在拆箱之前可以通过“箱”标签来记录货信息,但是在装箱之前和拆箱之后就需要以后的件杂货标签了。
谁知道哪一天我们在菜场上买颗白菜,叶子上会不会贴着张纸标签。
本来不打算写物联网的,临时插播。
有人来谈物联网的事情,顺手就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了,留个备份。
作为实际案例,这篇文章最好展开谈谈。
譬如网站的建设,与PSTN电话网络的对接,数据交换的协议等等,可谈的题目非常多。
大概是这个项目不够吸引人的眼球?没有“两个中心”那么让人面红耳赤通体酥软。
可写的题目很多,可是河里大牛太多,总想着献丑不如藏拙,一想到引来众高人点蜡烛甩鞭花亮麻绳抄板砖的围观场面,我觉得自己还需加强心理建设。
其实是虽然手里有很完整的各类项目文档,可是要压缩成简介之后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不失水润丰盈还要娓娓道来,自觉功力还是不够。
还是花等邓大、西电鲁丁、羽羊你们把twitter、flickr、wikipedia都解构完吧。
这样才热闹,看的写的都觉得有意思,也有动力,写东西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尤其大家喜闻乐见第一手的工程师写出来的东东。
这算不算高MM的懿旨?
不过我刨坑的选址一向不佳,不是在撒哈拉就是在喜马拉雅,基本属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地界,偶尔闯进个迷路的挥一挥衣袖就翩然而去了,比不上河里一众坑神坑仙,专拣闹市区十字路口还非得在早晚高峰时段挥锹施工,坑杀好汉无数,只闻遍地哀鸿
反正写着写着,跟帖的跑题歪楼版聊闹乌龙都很正常。
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不怕,功夫好功夫高的到时候自然会冒泡
呃。。看来偶没事喜欢催帖的毛病你已知道呢。
最近准备经常过来视察。。。。看看开工没有
看您和太守、美人他老豆、邓大、yueyu等交相辉映的文字时,我可是头顶冒汗眼角抽筋的,汝等高才,某实不及也,唯有自备纸笔,虚心听讲。
另,yueyu居然是我大学同学,当初写了篇小玩意儿被他一口叫破名字的时候,心里好一阵小鹿乱撞,还以为我这无八卦无绯闻无不良嗜好的三无伪工程师也被人肉了。不过也好,他这也算自我暴露了,且等以后Container-RFID项目中美航线重开(去年底因为金融危机影响这条试运营线暂停)时说不得要吃大户去,就是不知道他欢迎否。
又另,对不住邓大了,歪楼结束,我且爬出去面壁五分钟。
我做为一家公司的顾问给WALMART服务过,WALMART对于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都算是主要推动者吧。跟WALMART他们负责IT这块儿的人闲聊过。就RFID来说,WALMART现在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当初WALMART跟风IBM(当然也可能是IBM跟风WALMART。。。现在都分不清了)的内个未来商店概念,要求前100家供应商转换为RFID,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RFID现在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一个是标签成本,普通标签也得接近1元多(印刷式天线的便宜,但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用,我听说过富士通给海尔报过0.20元/个的价格,但是那个要求采购量过亿了。另一个RFID标签的识读效果的影响因素太多,金属的不行(大多数标签都不能用在金属表面,只有一家韩国企业弄过金属专用标签,价格非常不和谐,市价8块多一个),液体的也不行,比如隔着一块肉,标签就读不出来了。最有名的例子是铁道部车辆调度用RFID的项目,号称搞了一年多,在验收那天部里总工来看,结果当天大雾,识读率很惨,总工拂袖而去,路局领导的脸都绿了。该供应商调试一年多都没碰上这种鬼天气。。。
上面说的是指无源标签,还有一种有源标签,因为带电源,功率大,因此水下,或者金属表面上,都可以用。国内车辆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用的都是有源标签,所以也能够长距离识读。我估计izerg说的那个项目应该是有源标签。
但有源标签的价格就更加夸张了,这一点izerg应该更清楚。并且。。。有源的标签没电了怎么办呢?
总之个人意见,现在RFID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说到WALMART,他内个不行主要有几点,一个是无法保证标签和商品的附着性,如果客户恶意把标签撕下来,过门式天线时是无法检测出来的。如果人工一件一件的翻检那又失去了RFID的意义了(你要一件一件检还不如直接扫条码呐),另一个是标签数量过多时,目前还没有一家敢保同时读出率为100%
。俺刚才说的只是RFID的不足,俺是一个喜欢挑刺的人。希望别又引起争吵。。。实在是有点怕了。。邓大,俺在西西河第一支花可献给您了啊,虽然俺还没搞清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汗。。。。
是在我把某样东西丢家里找不到的时候。当时就想,要有一识读器,直接报出东西的方位该多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