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父亲的空中历险记 -- 一直在看
我父亲退休后一直在写书,不过是专业性的书,他不会打字,全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我觉得老人一定要有精神寄托。所以父亲写书还炒股,炒股亏得惨不忍睹,好在用的是他自己退休金,所以就随他了。至少能防老年病。
70年代的中国公路路况非常差(路面不平,宽度也有限),和现在的高速公路完全是两回事。
而歼教5的着陆滑跑距离是1000米(放减速伞),着陆速度是170-190公里/小时。70年代中国南方的公路,连汽车都不可能跑到这个速度。
这种速度在当时的普通公路上放起落架着陆的话,马上就机毁人亡了。(路面不够平坦也不直。),
真要迫降的话,也应该是不放起落架,找河滩,干涸的河床之类平地,机腹擦地着陆。这种方法迫降成功的例子空军有好多次了。
四人帮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公路应该也可以,比河滩平的公路总还是大多数。
歼5翼展9.6米,也就是两车道加上路肩的宽度。
汽车跑不到170公里,首先还是因为汽车没那个能力,而且飞机迫降是要停下来,并不是要用这个速度跑长途。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你混淆了很重要的一点,高速公路供飞机起降,是把高速公路当备用机场来用的,备用机场,意味着很多飞机的反复起降,而楼主说的只是歼5的一次迫降,并不需要再次起飞,这个要求与备用机场的跑道要求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高速公路可以,并不意味着其它等级公路就一定不可以,何况歼5的起降要求也比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的要求低得多。
公路作为跑道,其要求高并不不主要体现在路面,而是净空,平直和路面硬度的要求并不难达到,军用机场跑道材质本身就可以是沥青或混凝土,也可以是平整的草、土、碎石地面。
最后,还是用数据说话,70年代的公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交通部1981年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最大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6米,最小平曲线半径650米,最大纵坡3%(平原)
而交通部1972和1956年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均规定:
一级公路:最大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3米,最小平曲线半径600米,最大纵坡4%。
两者的差距并不大。
衡阳是湘南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有多条重要公路、铁路干线在此交会,地形也好,刚百度了一下,现在居然有两个机场,在这样的地方,找一两千米符合歼5降落条件的一二级公路路段并不是难事。
1975 年12 月14日 空七师19团副团长周寿星驾驶歼教五飞机在湖南衡阳郊外一条交通繁忙的公路迫降成功,地面人员无一伤亡,飞机完好,并于当天安全抵达长沙机场,在无地面导航,无具体地面资料的情况下,开创了我国公路迫降先例。
https://lt.cjdby.net/thread-693546-1-1.html
1975 年12 月14日 空七师19团副团长周寿星驾驶歼教五飞机在湖南衡阳郊外一条交通繁忙的公路迫降成功,地面人员无一伤亡,飞机完好,并于当天安全抵达长沙机场,在无地面导航,无具体地面资料的情况下,开创了我国公路迫降先例。
第一条一级公路是沈阳抚顺74年才竣工,不过二级公路也足够飞机迫降了,歼5降落距离1公里,只要找到这样的直路就行了。记得当时公路路面还是比较平的,但只有中间一个车道是沥青路面,两边是土路肩,反正车少,平时在中间开还不错,对面来车时就得上土路肩,那就比较颠簸了。歼5比较小,一个车道滑跑足够了。
要说回忆误差,细节不靠谱有可能。他这就跟指着别人鼻子说撒谎一样了,而且依据仅仅是自己的推理。实在有点键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