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山要
这里说的不是已故俄国大统领叶利钦,当然也不是新科老朋友日相鸠山。而是一位认识十几年的法国教授。
前几日,这位老朋友发邮件说他近期又要去中国旅行了。自打退休以后,老头就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旅游首选目标,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呆上一小段。只是今年他的行程与以往略有不同,他会去北京,去接受中国政府对一个老朋友的感谢:外专局“友谊奖”
对于这个奖项,我完全没有概念。于是请教谷歌大神,结果如下:
不得不说,老头运气太好了,得个奖还正赶上六十年大庆,到时候要大饱眼福了。羡慕之余,赶紧回信,表示祝贺,夸奖这是他应得的荣誉,最后加了句:As the first person hosted you in China, I feel very proud.
十几年前的一天,有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位外籍专家要在上海停留两天,希望我能接待一下。话里话外,朋友希望我能尽量接待得好些。因为这位专家负责着一个庞大的国际项目,中国能从中分多少,可能就存在于他的一念间。朋友相托,当然义不容辞。只是当时的我,手头真没多少资源,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第二天早上,在宾馆见到了老头。第一印象,有点老,不过精神头非常足。后来事实证明老头的体力是非常出色的,在杭州城走了一整天都没腿软。寒暄几句,俺就开始喜欢上这个法国老头讲得英语了。不快不慢,比较适合我的水准,交流不困难。按照计划,我们去杭州旅游。因为没多少接待费,当时我制定的原则是能走路就走路,能坐公车就坐公车,能不打的就不打。到了杭州,还拉了个亲戚出来充当免费导游。
火车上没啥其他事情可做,就是聊天。老头介绍了一下他做的项目以及到中国的目的。对他做的领域,我完全不熟悉,不过老头的几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首先他说他到中国来是因为他听说中国有很多农民被他研究的问题所困扰,中国是个大国家,需要帮助的人肯定多,所以他来了。然后他又说,在中国的合作研究他会把重点放在如何减低药物成本上,因为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中国农民用得起。后来,我也谈了谈自己的研究方向。老头也不怎么懂,但还是给了很多鼓励。
聊完学术,聊其他东西。法国人对政治是很热衷的,老头也不例外。他是一比较坚定的“反美”人士,对美国到处打仗表达了很多不满。在火车上,除了一些常用中文词汇,他还特地学习了“美国”和“法国”的发音。结果,到了杭州就用上了。下火车后,我们坐公车去灵隐寺(好像是2路)。车上有个小朋友看到老外觉得很新鲜,就偷偷问他妈妈这个大鼻子是不是美国人。老头听到美国这个词语后,立刻用生硬的中文说:法国,法国,not 美国,not 美国。当时觉得老头真是反应迅速,难怪搞科研是把好手。当然,如果这事情发生在近两年,恐怕我要立刻想办法拉着老头落荒而逃了。
土鳖一下,马上就回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俺认识一法国人,去美国前特地买了件t-shirt穿上,上写“Americanism scare me”。不知道美国海关的官员看到了作何感想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至于巴黎的看马赛的像乡巴佬,马赛的觉得巴黎的装13,那就是内政了。对外,那是一致的。
呵呵,前段时间看的电影里面有一段就是法国司机对美国乘客很不客气,指责美国到处战争。。。
谢谢楼主分享。
和老头又通了几封邮件,老头到目前还是将信将疑自己得了如此重大的一个奖项。友谊奖通常是国内合作单位负责申报,国家外专局负责评审。整个过程老头完全不知情,现在的感觉有点像是天上掉了个馅饼。另一方面,除了北京的活动,相关的一些省份也邀请老头顺道去他们那边走走。这些省份也有相应的颁奖来表示他们的感谢。众多的邀请让老头安排行程时颇有些手忙脚乱。对于这点,我对老头的建议是尽管放宽心。只要飞到北京,一切都会安排好,好吃好喝好招待,中国人绝不会亏待老朋友。
———————————————————————————————————————————————————————————
继续回忆
游玩杭州的经历比较普通。在我印象中,绝大多数的老外都会被中国的古迹和景点深深吸引,也自然玩得很尽兴。让我有些吃惊的是老头的眼力,那种可以迅速找到极细微差别的眼力。在一家丝绸店里,他扫了一眼营业员递过来的几条一模一样的大丝巾后,说这条丝巾角上的一朵小花颜色有些淡,那条丝巾中间的线条有些粗。速度之快,让那个见多识广的营业员都有些乍舌。于是营业员偷偷问我这老外到底是干哪行的,眼睛这么厉害。想来这种眼力可能和老头从事的研究有关,毕竟是天天和微小生物打交道。
很快到了中午,找了家普通的饭馆,三个人点了四菜一汤。考虑到法国人喜欢饮酒佐餐,我还要了一瓶酒。当然不是啥法国红酒,连中国红酒都不是,是江南地区流行的黄酒。老头对黄酒感觉不错,加上我还介绍说这就对身体有好处,他就更受用了。四个菜里面有个脆皮豆腐,还有个面筋。听我介绍两个菜的时候都用到了tofu这个词,老头有些迷茫。在他看来这两样东西似乎区别很大,于是我解释说这都是大豆制品,所以都简单翻译成tofu了。为了证明,晚饭时候又点了干丝和考夫这两种豆制品。这一个小插曲无意中培养了一位超级豆制品粉丝。在听说中国有上百种豆制品后,老头说他决心要尝遍所有的tofu。在今后十几年的日子里,老头对中国方面的饮食招待没有其他要求,就是希望能尝尝各种豆制品。如此“廉价”的要求,自然也很容易得到满足。
那顿午饭吃的很彻底,全部消灭。一年多后,朋友告诉我,老头对那顿饭非常满意。虽然法国人对饮食非常讲究,但走过很多国家的老头,对于大吃大喝总有些排斥。在中国的第一顿饭如此“简单”,让他觉得把经费划给中国的研究人员很放心。面对这个“歪打正着”,只能说老头可能和中国真有缘分。第一天就碰上个没钱的人来招待,无意中对了他的胃口。
游过杭州以后,在上海又转悠了一天。我把老头送上前往西部的火车,老头也正式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事业。以后的十几年里,只要有机会,总会和老头见个面,聊聊天。作为他的好朋友,最大的遗憾是对老头做的东西还是外行,所以没能力详细介绍下老头为何能获得中国政府的最高表彰。只能根据以前朋友的介绍简单说几条:
老头做的是农业上的病害防治,他确实兑现了自己当初来中国的目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中国农民。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老头不光帮中国的研究团队获得了不少国际项目的资助,更是亲上一线,手把手地带教中国科研人员。对于当时还比较封闭,资源信息都比较匮乏的中国研究人员,这种言传身教可能要更可贵些。几年前老头退休,听人隐约提起,在他的祖国,有些人对他过于热心地帮助中国还颇有看法,让老头受了些不大不小的困扰。因为研究的对象,老头的合作单位都在中国的西部农村地区,有些还是高原,生活条件和沿海没法比。但老头在这方面要求非常少,一般中方人员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按照太祖的说法,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老头最可贵的恐怕就是他的执着了。
--------------------------------------------------------------------------------------------------------------
当听到老朋友得奖的消息时,情绪颇为激动,于是动键盘写这个故事。写到后来才发现,一没有这个笔力二没有足够积累,所以只能匆匆结尾。谢谢各位送的花,也谢谢各位的鼓励。以后有机会再谢谢其他遇见的有趣外籍专家。鉴于个人一贯的谨慎上网原则,关于故事主人公的一些细节做了模糊处理,当然那几个小故事,主人公对中国的热情与帮助,还有中国政府对这位老朋友的感谢,都是真实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外专局的网站竟然那么简陋,信息严重滞后。。。
怎么送花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