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葡萄长文的一些理解和断想 -- 潜水员的马甲
有开民专制一说
为什么不能有开明帝国主义
说成能源替代或产业升级之类的可能更好一些。能源这块似乎也不尽然是能源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应该还包括了新能源的实用化。无论这个东西是否能产生革命,对我们自身的能源问题,对于反击对手的“环保”手段,总是意义十分重大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花一个!
比如,SAMSUNG还有ATMEL自己购买英国ARM公司的IP核来生产ARM芯片。这点我相信,葡萄最近说过国内的升级技术储备完成了,我也相信。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在理论都没有的情况下,不断的维持下去吗?是我孤陋了么?如果是,还请指教。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我说的那个金融-技术池,这个池子的建成,我想未必非要有技术革命,有的话池子可能会飞速膨胀,即使没有,池子里也不会干涸。关键是这个池子在没有技术革命的情况下,能装进去多少资本,这个只能等着看了。
论述是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形成开始的。很多文字了。还有我的表述一直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革命。说道信息技术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可以看啊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还有电子信息的影响。我最早发觉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我以前喜欢读历史,尤其是各国经济史。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在工业革命之后,最先利用当时先进信息技术的人往往是当时最大的赢家。比如卡内基,他成就他一生事业的起点是他在电报局的工作。然后是贝尔的电话事业,AT&T在世界的霸权直到美国政府的直接干预才归于终结。而且,对 AT&T的分拆,至今为止都是美国人在反省的历史上最失败的反垄断行动。还有,离我们最现实的玩家就是以微软为先锋的信息技术的霸主。如果要说传统领域,信息技术有什么影响。不如看看,卫星通信是怎么让沃尔玛把所有对手甩开的吧。这些除了最后关于沃尔玛的部分我没有写过,其他都反复写过的。
不如看看我为什么把美国推导的全球化归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位一体。还有,在全球化中为什么会产生赫斯特风险这样在传统经济领域几乎无可理解的风险。
赫斯特银行,是一家德国老牌银行。经常承担国际货币风险汇兑业务。当年赫斯特银行,在某一年的周末,资产负债表完好,银行信用良好,银行收支情况无任何异常,但是到第二周的周一这家银行却已经倒闭。为什么?
这个就是著名的赫斯特风险。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把国际金融说成一种神乎其神的神秘事务。我只是说,国际金融及其影响,有和我们生活里熟悉的事务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和游戏规则。
及其重要性,我在比较早的时候看你的帖子的时候就明白了(我是IT行业的人)。所以我说的比较少,现在看来,我可能还是低估了这一正在发生的革命的影响,而一厢情愿的认为是要拥抱下一次革命。
现在的技术革命其实理论准备可能也早就有了,不过在技术上还没有突破,等到技术上有突破了,那么,这个技术站主流之后,你可能就看到理论的准备早就有了。
现在比较期待的就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生物科技搞很多年了,理论准备估计很充分了吧,但是还是没有好东西出来。可能生物科技出产品的周期太长,跟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半导体3年翻两番,发明一个新药要1,20年,一个新药的生命周期更长。
新能源里面的燃料电池,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突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也低。风能效率也低,地热不可靠,原子能不安全,投资大,不是一般的小瘪三玩的起的。这其中最有前途的是燃料电池。比如说简单的水分离出氢气。这个技术如果有突破的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现在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搞低碳经济,我国也在跟在后面哄,低水平重复的建了一堆太阳能工厂。其实,老美老欧和小日本更看重的是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的效率低,还得看天气。蓄电池现在效率也不高,充电是个难题,污染还严重,美国和欧洲就不怎么搞蓄电池,宁愿从中国买,日本也不搞低端蓄电池。其实在新能源的理论准备已经很多年了,教科书没有,大家都又不搞这一块,所以不熟悉。并不仅仅是能源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算是个ARM+LINUX工程师,对于通信,视频监控,钢铁生产的物料调度过程中信息化自动化还是有自己的体验的。我以前听过机械系的一个教师的讲课(教我们工程制图,初级的,呵呵),他说:“搞机械的如果不懂电气电子,混不下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信息化这一趋势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度。“葡萄从许多方面描述了这次转型,唯独缺的是科学技术,很遗憾。”,我是指葡萄没有描述 当代 的科学技术对转型的作用;当然,葡萄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科技对转型的作用,那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的。
但是,我,还有我的同学们,从我们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相当一致的认为第四次技术革命远未到来,现有的技术升级只是信息化的余波而已。对于新的技术革命,我的观点还是比较悲观的,比如图灵的停机问题实际上是否定了电脑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可能(其实这个问题深究下去是蛮有意思的,图灵的证明实际是哥德尔定理的另一种表述,它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数学的危机,河里很多大牛,希望他们能好好解说一下);比如现在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不过是节流,几乎没有开源。。。。。
嘿嘿,其实有很多东西是期刊、数据库里头没有的,葡萄的路子比我们多,不知道水果兄有没有什么当代科技的秘闻。比如,微软和LINUX在嵌入式方向上的PK谁会赢,比如核聚变是不是快搞定了(我持否定态度),比如有新的变态的材料出来让我们直接跨出金属时代,
信息化的时代?还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如果全新,全新在哪儿?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的专业与人工智能有点关系,所以也是感觉信息技术革命,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已经潜力不大了。计算机说到底还是个大号的计算器,不过由于摩尔定律,这个计算器越来越快而已,没有计算理论的新突破,大家所做的只能是不停转移阵地,哪有肉去哪,到最后剩下的骨头都是一样的。
但是反过来,葡萄的话对我也有启发,咱们作为行业人员,可能身在其山中,没有去考虑这个技术对社会与社会组织的可能影响程度,也就是说尽管目前的作用已经相当深远,但是尚有大大的深远空间超出我们的认识。《世界是平的》明白说出了我意识到的一些东西。后来的《世界是弯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出了我所未能意识到,甚至当时觉得不理解的东西。这后一本书,正是关于金融,尤其是美元霸权下的一体化金融的。作者认为,信息技术还远远没有把金融世界熨平。正是因为我觉得熨平金融世界,不过是加强了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所以对这本书抱有抵触情绪,也就没有好好思考作者说的到底是什么。各位的启发,倒是让我觉得应该重新看看这本书了。
PS. 其实我看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之后,也感觉很不爽,我的体会是:这个世界首先是斜的,然后才是平的,而这个平非但远远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却由于其斜,加剧了财富向发达国家的输送,发展中国家(典型的如印度)因为能喝到汤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肉不在自己碗里。现在看来,中国何尝不是如此,或许因为以前没有印度喝到的汤多,我有点不平而已。从这个角度,理性的来看,如何在这个已经变平的经济世界中抓住真正的机遇,在正在变平的金融世界中寻找真正的机遇,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估计葡萄说的国家转型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