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毛时代经济发展速度到底怎么样?请hw99进来 -- 史节
文章的起源在于hw99言之凿凿的说这30年发展比前30年慢了近一半。当然还有一个连文革都比不上的说法。链接出处
真的么?人家数据摆在那里,难道会有错。数据没有错,只是如果你不分析的话,就永远找不到真相。
外链出处这是我在提问的时候,hw99给我的证据。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50年到78年,年均钢铁是增加15.17%,发电量是增加15.44%,粮食是3.03%。而从78-07年间年均钢铁是10.62%,发电量是9.16%,粮食是1.48%。好家伙,前三十年是后面的1.5-两倍么,毛主席真伟大,搞经济建设一流。但真的如此么?
毛主席伟大我不反对。不过我们需要对前三十年分析一下。49-53年,国家从战乱走向复苏,这期间的发展率快的惊人是必然的,因为打仗不可能好好干活,运输交通都停,物流中断,生产遭受破坏那是必然的,而一旦和平必然快速发展。另外一个重要事件是53-57年的一五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搞工业和引入工业,这个起始速度是很大的,对于平均增长率的贡献也是极大的。而从58年开始,到毛去世的76年,是一般我们认定的毛的时代的主体部分。这期间有两个重要事件,一个是大跃进,一个是文革。
好的,如果我们除去50-57年的恢复期和工业初始期,看看57-76年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如何?
从57年到76年,年均钢铁是增加7.4%,发电量是增加13.14%,粮食是2.04%。和78-07年间年均钢铁10.62%,发电量是9.16%,粮食是1.48%相比,钢铁是低的,发电量和粮食还是高挺多的。似乎也还不错。
不过我们以大跃进间的最高产量来计算呢。
钢铁60年为1672万吨,76年为1937万吨,年均仅仅增加0.92%。若按照78年的3112万吨,年均也仅为3.51%。发电量60年是554.17亿kwh,76年为1924亿kwh,年均为8.1%。若按照78年2547亿kwh,则为年均8.84%。粮食58年为20000万吨,76年为28630万吨,78年为30475万吨,58-76年均为2.01%,58-78年为2.13%。。除了粮食,都是要低于改革后的。
而粮食去说明农业,却还有问题。链接出处
1978年棉花216.7万吨;油料521.8万吨;肉类856.3万吨
2007年棉花7623.6万吨;油料2461万吨;肉类6865.7万吨
计算结果是,棉花前一段2%,后一段13%;油料前一段0.8%,后一段5%;肉类前一段3.6%,后一段7.4%
而78-07年人口年均增长为1.21%。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那年头做县长都贪不到几个钱,经济还能发展?都是吹出来的
统计经济增长,很困难。例如,第一套人民币,兑换旧币仅仅在52年就有几次波动。同年兑换美圆汇率就有三次波动。
统计45年53年的经济增长以什么为标准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 就是,以什么标准或者标的物衡量经济增长。
比如你说的粮食与主要经济作物比如棉花、食盐、茶叶以及各种农副产品。
比如楼主侧重的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资料。
比如改革三十年后喜欢用美元换算出的GDP衡量(90年代汇率并轨,掩盖了我们人民币币值真实价值的问题 )
比如我从经济社会结构考察经济增长问题。(引起争议的文革以及建国三十年文字的观点)
我想说明的 是 考察一个问题,之前约束下争论的范围比较容易在同一切面做比较与判断。
就如同斯大林说的选举结果掌握在计票人手里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你们只能各说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这个旁观的也看不懂。
计算方法也一致。不同的是如何分析和结论。这不能说是标准的问题,也不是角度的问题。而是如何分析的问题。
我只是对他们拿出了的几个实物数据进行分析罢了。
我基本都有,你需要的话,如果不是量太大,我打字提供。
这里我插一个我刚才和朋友讨论的一个话题。话题抽象的意思就是,我们和西方在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我刚才举的例子是,美国在80年代一次航空事故调查中发现,从当时的飞机制造到地面指挥到飞行员操作完全正确无误可即使如此依旧导致了飞机的坠毁。最后,调查人员从飞机积冰入手,通过大多数人都几乎没有听闻的过冷大雨滴在雨云中遇固体结冰现象的研究最后找到了事故的原因。(在这个调查前我也没有听闻此一研究)我想,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中国,最终很可能整个事故的调查会在 制造商、塔台和航空公司中扯皮吧。我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其实如果我在这个帖子的先前回复,是在陈述一个关于评价事实标准的问题的话。我这里是在说关于细节的问题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细节有截然不同的诉求。东方文化在争论里追求和而不同的所谓道。而西方文化则在争论里追究每一个细节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西方法律证据原则里,作为证据中最重要的原始证据其证明力必须排除一切可能的意外的影响。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往往是不可理喻的。这也在多数中国人辩论中,不会追求细节的一种思维定式。
于是,在对于中国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问题上,几乎一切的争论,最终都难以有结果。
我来举例:
1.生产效率
很多人在斥责文革的时候,多会用到文革之后人心散了,公有企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来说明文革之害。但是,同样这些人又会指出,在文革之后,人们生活大幅度改善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经济增长情况明显好于文革及建国前三十年时期。
东方式思维:两种说法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西方式思维: a 两种说法一真一假时,谁真谁假,谁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b 两种说法全假时,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c 两种说法全真时,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2.工业化标准
当英国第一个在列强里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后,他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GDP比重的 30%。那时候,英国的纺织工业产值几乎占到他们工业生产总值的80%。而到,明治维新宣告日本崛起的甲午战争。宣布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直到昭和时代初期1928年,日本工业产值才刚刚超过农业产值。而在今天,一个 现代工业化国家,可以成为的标准是。
a 城市人口超过农业人口,并成为承担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载体。
b 服务业从经济结构与吸收就业人口都在经济构成中占第一大比例。
东方式思考中国工业化:参考中宣部建国六十年文宣
西方式思考中国工业化:a 中国今天是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b 中国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决策过程,原因及结果分析
c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影响,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d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选择,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e 对中国实现工业化选择对应,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3. 技术的变革影响
在举例1中,我在比较问题1相关的不同假设的时候。发现 ,在二战中,美国工会的罢工也达到了美国历史中钱所未有的程度。(1.4471万起罢工,700万人参加,超过2500万人次)但是,那并不妨害美国在战争中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有力的保障战争供应。对于此
东方式的思维:美国的制度保障了生产供应,或者说美国工人在罢工之余保障了生产供应
西方式的思维:一本叫《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的书,通过技术如何提高了生产效率做到了这一切提供了一个切面的解释。而同样,无数个基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以及各种科学的交叉研究,给出了他们视角下的切面的解释。(即使在今天很多西西河人面前,这样的细节是多余的或者是无聊的)
改革走到今天,有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离工业化社会还有多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看了您老人家发过的帖子,竟然也发出一句如此的妙语,和您关于黄金十年大盛世的高论对比起来。真是太让人赞叹了。我现在真的相信您的发言都是肺腑之言,没有其他的利益驱动在其中影响了。
但后来发现人心就是这样:以往都是好的,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袁世凯时代其实也是不错的,如果一直这么走下来会...
所以陈炯明在广东做的比孙大炮强,如果.....就会....
常凯申其实不错的,黄金十年如何如何,如果日寇不侵华,土共不捣乱,就会.....
没有文革,我们也照样发达不起来等等。
反正历史不可重来,你也就无法在实践中用事实来驳倒我。至于资料吗,浩如烟海,找一些有利于我论点的出来剪裁一下简直太容易了。
我不反对回头看,时不时的总结一下历史教训,有益于我们今后如何走得更好,我也历来主张一分为二看问题,历史总有个再认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文革就是臭狗屎,也好歹是一场人类空前的大实验,值得我们以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来认真研究总结。但是如果抱有成见先入为主,把臭狗屎说成香粑粑,还说好吃,那就有问题了。
捧古是为了讽今,历来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后人也肯定亦复是如此。
所谓好坏取决于人自身的偏好。
所以小日本已经工业化了
而中国,我认为依然是农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