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 冷酷的哲学
中国的人的骄傲时时体现在我们的思维里。我们的论坛上,大家总是把国内的情况和国外最好的情况相比(多半是美国)。期许是相当之高。
多数的国人并不单以成为发达国家为目标,更是以成为世界第一为目标。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创新能力其实是值得期待的。
del
再说一次 中国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中国自己本身也是市场····· 不可能长期只出不进的 要么被迫要么主动调整 迟早要走上争夺西方某些产业的市场也给西方某些产业提供市场最后贸易投资大体平衡的道路 当然中国崛起这一波大洗牌中西方有的产业受中国消费能力增强的影响壮大,有的产业受中国供给能力壮大压制萎缩而已。举例来说,大众公司在中国每年上百万的车都是空气啊?上海通用成为通用全球最赚钱的部门也是空气啊? 每年被官和商消费掉的巨量洋酒和其他奢侈品都是空气啊?等等等等
敢情中国人就是只知道生产,不知道消费的工作机器啊?你把中国仅视为市场竞争者不视为市场提供者,然后在这里大分析特分析西方的总体市场空间将在中国的竞争下大幅萎缩,不知道有得有失。这根本出发点就错了。过去十几年的疯狂追求当年gdp和出口的发展战略并不是永恒。土共某些官员再不知廉耻,也逐渐懂得长期让多数劳动者缺乏消费能力会带来巨大隐患··最后会危及整体经济并动摇政权
资源的问题,还是做做功课的好。 我做过一个粗糙的估算,中国达到欧洲标准的生活水平,即使不考虑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也就需要现在世界石油产量增加40%。有兴趣可以到相关网站查查数字。如果中国达到这个生活程度要30年,30年世界石油增产40%,很恐怖吗? 这个数字没什么大不了的。考虑到未来几十年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的渐次开发,可能需要增产20-30%就够了。说起这个要骂骂小布什政府,某一年给石油公司一补贴就是几十亿,而给替代能源研究拨款的只有空军的某个替代燃油项目的200万美元··· 即使欧美的替代能源开发一直受到石化集团利益集团压制,1978年以来的30年欧美的人均石油消费也下降了20-30%左右。
中国的崛起,如果说真正压制了谁,那也是那些和中国一个水平线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只有等中国的再次转移了。
美国和德国大体是同一时代崛起的 19世纪后半叶开始
19世纪末的美国和德国加起来,人口也超过当年的“领先国家”英、法、比荷低地小国总和还多的多
中国现在人口相对美欧日是还多,但从相对值来看,也不比当年美德的相对值大
其他的不说了。
这个问题不是核心问题,不过值得提一下。 当年美德崛起的时候,英法的“产业末日论”也流行过一阵子的。
还是信口开河成了习惯?
那么中国那时候的石油日消费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当年的全部产能。(包括 中国在内)
del
是不是上网时间太长了
出去锻炼一下 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
del
至少2/3的中国人只保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停留在温饱而不造反的水平上,中国可以持续提供廉价或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如果中国要‘均富’,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这样,一来中国的人工也就不再‘便宜’了;二来中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均富’可能大大地提高中国进口资源的价格,于是中国的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大大提高。
你的假设如果是可行的,还需要另一个前提条件:西方国家的技术不再或很少进步。虽然美国、冰岛、英国靠玩金融正在丧失元气,但是瑞典、德国、法国、甚至捷克都还是靠高精尖制造业立国,甚至意大利(她可不是一个酒囊饭袋!)去年也超过俄国,居军火出口世界第二呢。
“The World is Flat” now.
世界应该是逐渐走向动态平衡。
我说的是,当后进国家能够在某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时候,发达国家的这个既有产业就会呈收缩态势。
后进国家已开始会在某些产业作为纯粹的市场,但是一旦后进国家真正进入这些产业,并开始竞争的时候,发达国家的产业份额就会下降,最终下降到低于后进国家进入市场时的水准。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产业(比如汽车)才刚刚起步,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完全竞争。再过几十年,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又要合并一批了,完蛋一批了。这种事情不是已经发生过一回了么?难道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总是有人抱怨说中国普通劳动者缺乏消费能力,而且说得仿佛都是政府的错。
这根本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一个工人在工厂里生产运动鞋,这个人的工资无论如何高不起来。因为他的工资总是低于他创造的利润的,而他创造的利润本来就很低。
要提高工人工资,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了,利润才能上升,工人才能拿到高工资。
我提出的一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无论怎么均贫富,只要中国还是后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力成本都不会高于发达国家。研发成本也是。
其次,我也没说过西方技术不再进步或很少进步。这个很关键,我希望你能看清楚。我说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挤压发达国家创新的利润空间,拖慢其创新速度,压制其创新能力。
第三,靠高精尖制造业是养不活一个国家的。摧毁了中地端制造业,高精尖的陷落也就指日可待了。唯一值得考虑的是,高精尖的定义正在不断变化。这个和创新有关,具体的对策同上一段。
plus,中国的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是两回事,“中国的人力成本都不会高于发达国家”,但是研发成本却不一定。创新的利润空间是从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两方面获得的,我们可以 keep 制造成本 low。
我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保持贫富反差可以保持竞争优势。中国和印度现在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44和49位,但为什么中国和印度近年来都可以化大钱在军火上,就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都是巨大,这使得人口众多的中印两国都可以集中力量,或买或造,大力发展军火。
你的原文通篇没有数字估量,通过一大堆假设编海市蜃楼,很难讨论下去。
我问你一个实际问题吧: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两弹一星、空间技术上取得巨大成果,为什么在半导体行业里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下决心开发半导体技术已有十几年了,美国的英特尔依然独霸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在未来几十年,在如半导体设计等价值创造的最复杂的领域,中国是否会超越美国和其他的创新中心?
即使在PC市场,Intel在低端产品的份额,如闪存、NAND的市场也逐渐被日本、韩国、台湾蚕食掉,越来越退缩到处理器市场里去。
在半导体工业,中国已经借台湾工程师搞了自己的中芯国际,产品主要是工业用半导体。在处理器方面,中国也慢慢拿出了自己的龙芯。虽然很低级,但也是个开端。
关于研发成本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无论生产成本还是研发成本,中国都不会高于发达国家。
贫富反差也许可以保持竞争优势。但是没有贫富反差又怎么会失去竞争优势呢?
而且你那个里自居的不是很恰当。中国和印度之所以能在军火上投入重金,是因为这两个都是人口和地理大国。本身经济规模决定了。这个不是什么贫富差距造成的。菲律宾贫富差距也很大,怎么没见他们投入重金?
分析里面有两种,一种叫定性分析,一种叫定量分析。我在这里发帖又不拿工资,您要求我去查大量数据支撑自己的分析,未免太难为我了。
中国不但有两弹一星,很多半导体也是可以自己生产的。只不过半导体企业在市场上还没有多少竞争力罢了。您千万别搞错了。
英特尔之外还有AMD,而这两者又只是主要是在家用、商用计算机芯片上比较强。独霸中国半导体市场从何谈起?
关于“在未来几十年,在如半导体设计等价值创造的最复杂的领域,中国是否会超越美国和其他的创新中心?”这个问题,我想我在主帖里已经说得非常非常清楚了。我希望您能认真读完我的帖子再来和我讨论。
第一,中国的基本策略是不需要超越的,请你搞清楚这一点。我特意用了“粉碎”而不是“超越”。
第二,中国现粉碎的是准发达国家和懒发达国家,完全和美日这种真正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上的正面对抗,还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