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16军在朝鲜(上) -- northeast
16军入朝时,有一个娃娃兵,十五岁左右,叫冉启盛,贵州遵义绥阳县人。他在中学
成绩很好,学的是英语,在朝鲜学会了朝语,后来上高中(当兵回国以后)改学俄语,
从贵州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山东淄博的山东铝厂,因为工作需要,学了德语、日语,
为了翻译资料,又学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是一个怪才。
在某晚报实习时,在指导老师的书柜里翻到过。
当时政委为陈云开,1955年是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虽然陈后来是“曾”字辈将军。
本来此错误应引以为戒,可是事情没那么简单。回国后尹先炳进东北军区文化学校高干班学习,在校期间又与一天津女子搭上,多次违反校规擅自去与该女子约会,经学校发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好像还开了批判会。尔后学校上报总政干部部,让其退学,去北京总政干部部报到。
第二次犯错误可能鲜为人知,这是听家父讲的。家父(红二军团四师师部传令排)同尹先炳红军时期就在一个部队——红二军团四师,抗日战争初期同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家父在三营(后调离)。解放后又同在东北军区文化学校学习。
对于尹先炳,家父评价:老革命,能打仗,对党忠诚。至于错误吗,共产党从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也不搞功过相抵那一套。
陈云开回国后任的是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后任总后西安办事处副主任。该办事处是军级单位。不过1959-1964年经历不详。
55年授衔时另两名正军级大校:
24军军长梁金华
60军政委刘喧
不过,他既会东方语言又会西方语言,绝对是个语言天才了。
美国佬是按上班时间来干活的。早上准点出发,扔掉炸弹就回去吃饭,喝咖啡。
木运气和机会,光有才是八行的。
东欧的那些语言,他可以笔译但不能口译。日语、英语、俄语是可以口译的。
此人颇有风度,现在白发披肩,仙风道骨,令人
瞩目。有两子,一在成都某媒体,一在旧金山总
领馆作外交官。他现居成都。我曾看过他回山东
原单位访友后的所有诗作。
1950年的16军军部在贵州遵义。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遵义有4万多人参军,绝大部分都进了16军和15军。另外,还有一支起义部队的一个营全体开赴朝鲜前线。
遵义当时的剿匪任务,是由起义的275师(起义后好像叫遵义军分区独立师)承担。我知道的一个剿匪牺牲的战斗英雄刘功九,是抗战中被抓壮丁,参加了抗战、淮海等战,又不知何故离开原部队,又在遵义加入了组建不久就起义的275师。刘功九牺牲的地点就在他的老家附近。
遵义1935年参加红军的有五千人左右,抗战期间从军的有15万人,在常凯申序列中有10个步兵师的官兵以遵义人为主体。
60军我推测是不是和180师的事情有关?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梁金华53年就是24军军长,在61年被授予少将,随后很快去世。
60军政委的事不太清楚。
除此之外13军政委张力雄在55年也是大校
16军到达38线前沿阵地后1个多月,朝鲜战场就停战了。16军入朝晚,但回国的也晚,在朝鲜的时间很长,在三八线上驻扎的时间也很长。当时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基本上是“先入朝的先回国,后入朝的后回国”,16军作为最后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按计划也是最后一批回国。本来按计划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是1956年回国,但1956年世界局势比较紧张,先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批斯大林,接着波兰国内形势紧张,到了下半年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一时间世界局势有点“西风压东风”的势头。于是1956年、1957年,志愿军部队回国的进程暂停了,一直到1958年才全部回国。16军在朝鲜待了5年多,在三八线驻扎了将近5年。
停战后的38线处于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仗是不打了,但双方仍然剑拔弩张,随时防备冲突再起,事实上“零星”的冲突也时有发生。现在我们知道双方的停战状态维持了50多年,可当时守卫在38线上的军人们不可能预知未来,神经始终是蹦紧的。
38线南北各2公里的范围是“非军事区”。要不加以说明,基层官兵有时候也不了解有关“非军事区”的种种限制。按停战协定,“非军事区”内一切军事设施要被拆除、平毁,除双方确认的有严格数量限制的军事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便进入“非军事区”。一些基层官兵误认为38线以北的非军事区反正是我方控制地区,可以随便进出。于是,停战初期,有官兵在38线以北的非军事区洗衣服、游泳、打猎……上级有关部门加紧教育、宣传,让基层官兵知道并理解停战协定的种种规定。
就在这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下,16军待了近5年,既要随时保持警惕,也不能随便“惹是生非”。部队虽然在国外,正常的“老兵退伍、新兵入伍”还是要进行的。16军也注意调整部队、人员在前沿阵地的轮换,保持士气。
虽然停战了,但38线上并不平静,南方常有特务、军事侦察人员潜入北方,甚至有胆大妄为的南朝鲜军人去移动38线上的标志物(当然是往北移动了)。16军针锋相对,严密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近5年的时间内抓了40多个从南方潜入的人员。有一次,16军发现对方人员有异常举动,于是就加强了警戒,并通知了临近阵地的朝鲜人民军,结果几天后,南方一潜入人员被朝鲜人民军捕获,此人虽然没有成为16军的“猎物”,但也成了中朝军队协作的“成果”。(在别的书上看过这么一个例子,战争期间,一次美军的侦察人员要在夜间深入中朝军队阵地侦察,自己准备了很多,但没通知友邻部队,结果出发时友邻部队不知什么原因打了一晚上照明弹,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美军的侦察人员在草地中趴了一晚上也没找到机会出发,只好放弃此次侦察行动。看来在战场上友邻部队的协作也很重要。)
“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南面猖狂的挑衅,16军也没闲着,拿出了人民军队的看家本领:对敌人展开“宣传攻势”。仅据两个师的不完全统计:就主动与敌方人员接触443人次,联欢44次,接近其士兵1539人。效果嘛:对我方政策表示理解和同情的有377人,脱离敌方投向我方10人,还有南朝鲜士兵主动将部队换防消息提前通知我方。另外,中朝方面截获的一份南朝鲜国防部的文件中也提到:(大意)铁原方面共军经常对我军(南朝鲜军)进行宣传,双方颇无敌意,我军(南朝鲜军)士气堪忧……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回国内,16军也结束了在朝鲜的历程,从此划归沈阳军区隶属,一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