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饥荒岁月里的记忆》 -- 老光
那时候,父亲才死,扔下老娘与我们一群孩子,孤儿寡母的,要活命呢!你不干,咋行呢?那会儿大家都穷,谁也帮不了谁,全靠自己挣扎求生呵!所以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哦!
我奶奶和姥姥都是年轻守寡把孩子拉扯大的。最厉害的是我姑姥姥,靠在火车站卖茶水养大了8个男孩,2个女儿。8个没爸爸管的男孩搞东西吃的故事也是一大筐。好在这些孩子们都孝顺,老太太的晚年还是很幸福的。
她一个寡妇,靠卖茶水,养活大十个孩子,难呢!真是不简单呵呵!向她致敬!为中国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
这一家孤儿寡母能平安地逃过劫数,没有饿死,也没有得水肿病,真是个幸运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奶奶就饿死了,我没有见过她。要是我能象你一样,就是去偷去抢,也要养活她。
我奶奶跟我说,那时候很多人在路上走着走着路,就一头倒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旁边也没人去救,因为谁也没力气去救人。
我们这还是算富庶的地方,光那么饿死的人就不少。还有些饿的慌了,像旧社会那样吃观音土的,最后胀死。反正就是一个惨字。
那时候的人吃不饱,就用绳子把肚子绑起来,这样好受点,挨过一天是一天。我爸当时还小,但排行第一。爷爷奶奶要做纺织厂的夜工,一定要吃;下面两个妹妹还小,也得吃;结果我爸只能自己吃得最少。虽然他很懂事,但每天晚上,一听到勺子刮锅底的声音,就知道那点稀粥又都喝完了,还是会委屈地哭出声来。
还有好多故事,一言难尽。老一辈的人,真的太苦了。
也没人想过去抢,至多也只是偷点吃食。如今回想起来,那会儿的人心,真就是向着党的,苦到那种程度了,也没人想到去粮食仓库里去抢点吃的,小镇上便有大的粮库,里面存放的谷米,堆积如山啊!搁现在,即便是十座,百座粮库,遇到那样的年景,恐怕也抢得一干二净,粒米无存了!三年困难日子,倒是淘炼出人心来!要不,后来的恢复,哪能有那样快呢!这人心直到如今,还在继续传承!如今日子比起那时,真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无论如何,现时的人心,和那会儿比,真就是差太远啊!
还行,他们都活下来了,而且他们是重灾区的重灾区。
一个在川西,所在的县是出名的灾县,一个在川东,紧挨着涪陵地区,都是据说最严重的地方。
他们认识的人都有死的(好像是农村的孤寡老人),但最近的身边没有——挨饿是肯定的。
但她一个快80岁的老人,做了一辈子纺织工人,也不懂什么政治,想来也不必哄我。至于她说饿死不少人,肯定也只是她自己的感觉,究竟怎样算不少,我还真没去问过。
家里的其他长辈也跟我讲过许多六十年代的事情,感觉虽然那时候挨过饿,物质很匮乏,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风气比现在好。撇去物质上的因素,许多人对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还是很怀念的。
不过,他们吃的苦,确实没经历过恐怕很难体会。我爸到现在吃饭,都不允许谁浪费一粒米。我妈也是,每一筷子剩菜都不舍得扔,尽管劝她吃下去不好,她还是要挨下去。这些恐怕都是过去给人烙下的痕迹。
我一个同学的老爹,类似的做法,偷了队里的玉米,然后小小年纪的就给送到牢里去了,后来就地直接转矿工。
却又撞上了饥荒岁月;说是不幸吧,却比好多人又强胜了一步呵呵!这或许也就是你所说的“运气”吧!运来铁成‘金’,运去金变铁哦!阿弥陀佛!!!
中国人民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