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贴图】送老萨一些土八路装备。中国陆海空三军武器大展览zt 坦克篇 -- 梦晓半生
转贴难说了,向老兵看齐。
而且一贯以抬杠为己任。哈哈
那是航天测量船来的。
谢谢梦晓兄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全面的资料,不过还是忍不住要挑点小错.
VLS(VERTICAL LAUNCH SYSTEM) 是指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不是用于防空反导的快炮(近防系统).印象引进了中俄罗斯的7-30近防炮,还在网上见过安装在新驱上的照片,不知167有否安装?
还不投降?!
赶快向人民交待,写点贴子将功赎罪。
我是觉得图很完备,贴出来让大家使劲拍砖,都赚点水费罢了。
1)VLS一般指战术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不仅可用于防空导弹发射也可用来发射巡航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反潜导弹。VLS首见于俄国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其后美国借鉴了这种思想开发了MK41通用VLS.
2) 从俄国引进的近防快炮名字是AK630而不是730。已知配备了这套系统的国产战斗舰艇包括054导弹护卫舰和2208导弹艇。730系统就是梦晓所贴的“中国密集阵“(我看叫“中国守门员“似乎更妥当一些)。167上的近防改装后似乎没有变。
其实不是挑错,闷雷兄是对的,VLS不光可以用来发射防空导弹,也可以发射其他类型的导弹.至于730, 我想是指7管30毫米,一种通俗的叫法,不够专业.谢闷雷兄指正.
1969年首飞, 由常州厂生产, 共15架
1965 年 4 月 12 日,三机部又正式下达“关于开展歼9 飞机方案设计”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方面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
1.突出歼击性能,兼顾截击作战和对付低空高速目标,最大马赫数 2.3 左右,升限 20 公里左右,航程要大,作战半径大于 450 公里。
2.突出截击性能,兼顾歼击作战,最大马赫数 2.4-2.5,升限 21-22 公里,作战半径 350 公里。
飞机总重量控制在 14 吨左右。
1966 年 4 月 1 日,三机部向国防工办,国防科工委呈报了“歼9 飞机设计方案”。国防科工委开会审查了歼9 飞机的设计方案,并向军委呈报了“歼9 飞机战术技术论证报告”。报告提出歼9 最大马赫数 2.4,升限 20-21 公里,最大航程 3,000 公里,作战半径 600 公里,最大续航时间 3 小时,最大爬升率 180-200 米每秒。
1968 年 3 月,六院召开了“动员落实歼9 飞机研制任务”会议,决定采用 V 方案,并提出力争 1969 年“十一”前把歼9 送上天,向国庆 20 周年献礼。由于 V 方案一些技术问题难于解决,加上国内生产不正常,V 方案一直搞不下去,于是六院指示停止了 V 方案的试制。
1969 年 2 月 3 日,六零一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 飞机的研制。1969 年 10 月 10 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研制歼9,并决定先试制两侧进气的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歼9IV 方案。把试制工作安排在了一一二厂,要求 1971 年底上天。1969 年 10 月 30 日,三机部和六院军管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歼9 试制任务定点在一三二厂(成都飞机公司)。
1970 年 5 月 4 日,六零一所抽出 300 多人到成都空军十三航校(后组建成六一一所),从事歼9 飞机的试制工作。1970 年 6月 9 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开会审查歼9 方案,要求“歼9 的机动性要好,活动半径 900-1,000 公里,重量 13 吨,使用过载8g,升限 25 公里,飞行马赫数 2.5。
1970 年 11 月,六院在西安召开厂,所领导干部会议。空军领导对正在研制中的歼9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 25 太小,双 28 太高,应该是双 26,即最大使用马赫数 2.6,静升限 26 公里,最大使用表速 1,300 公里每小时”。
1975 年 1 月 10 日,三机部以(75)三院字 8 号文“关于请求继续研制歼9 飞机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希望对歼 9 的指标作些调整,即最大马赫数 2.5-2.6,升限 23 公里,最大爬升率 220 米每秒,基本航程 2,000 公里,作战半径大于 600 公里。
1975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国发(1975)34 号文,同意按调整后的指标继续研制歼9 飞机。
1975 年 12 月 23 日。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以(75)工办字 395 号文批准三机部上报的歼9 飞机研制实施计划。同意零批试制 5 架,1980 年首架上天,1983 年设计定型。并原则上同意到 1983 年拨给研制费 4 亿元。
1976 年初。六一一所进一步调整了歼9 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形成歼9VI-II 方案,其特点是:鸭式布局,60 度三角翼。面积 50 平方米,鸭翼为 55 度三角翼,面积 2.58 平方米,固定安装角 3 度,机身长 18 米,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装一台 910 涡扇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 12,400 公斤。装 205 雷达,探测距离 60-70 公里,跟踪距离 45-52 公里。带两枚 PL-4 拦射导弹,最大有效射程 8 公里,导引头截获距离 18 公里。
1978 年,由于六一一所承担的歼7 大改(即歼7III)的设计发图工作要求紧迫,歼9 的研制工作开始收缩。1980 年,为贯彻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歼9 的研制工作即全部中止。机体研制费约 2,122 万元。
文革前夕我国空军受到政治思想和部分上层人物鼓吹的影响,于67年4月启动“小歼”的研制计划。计划突出新歼击机要小、轻、灵,按当时“开展空中游击战”的设计思想,本意是要研制一种高机动灵活,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69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接受了研制任务,次年3月正式定名“歼-12”。由我国著名航空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设计师。原型机于1970年12月首飞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
歼-12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千克,空机重量只有3100千克,固定武器是一门30mm航炮及一门23mm航炮,外挂两枚红外格斗空空导弹。由于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机头进气布局,歼-12的电子火控设备被最大幅度的压缩了。机上没有机载雷达,战斗力大受影响。机体轻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机体内空间有限,无法装载足够的燃油,航程自然很短。这两个弱点直接导致了歼-12胎死腹中。
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 180米/秒。
在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盘旋半径是1,140米
在5,000米高度上,从M0.9水平加速到M1.2,所需时间为65秒。
起飞滑跑距离500米,着陆滑跑距离是510米。
最大平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上,最大M数1.5
实用升限17,410米
高空巡航速度是M0.95,虽不能超音速巡航,
它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39.72千牛(4,050千克力)
歼13 飞机的设计思想酝酿于 1971 年底,当时根据六院的指示由 601 所招收研究下一代歼击机方案。601 所根据作为我国空军歼击机主力的歼6 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制接替歼6 的空战歼击机,作为 80 年代的空军主力战斗机。
1974 年初,空军全面提出了歼6 后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
1975 年冬,空军有关部门又与设计部门反复探讨,正是拟定了歼6 后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
1976 年上报,同年 4 月 24 日,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行文批复。
1976 年 6 月,三机部专门召开了歼6 后继机动力装置选择论证会。
1976 年底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批准采用一台涡扇6 加力风扇发动机。
1976 年 9 月,三机部在沈阳召开了歼6 后继机武器火控系统座谈会。
1976 年 11 月的一次会议上,又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了讨论。
1977 年 6 月 1 日至 11 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了歼13 飞机论证会。国家计委,国防工办,总参装备部,空军,海军,航定委,一,四,五机部,冶金,石油,轻工部,建材总局等 71 个单位 256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审查方案之后认为“飞机的总体方案是先进可行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1979 年 3 月 10 日,三机部下达了开展歼13 飞机选用涡喷15(P-29)发动机方案论证的通知。
1980 年 5 月,总参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歼13 改用涡喷15 发动机。
1981 年 3 月以后,停止了研制,直接研制费 1,221 万元。
歼13 有两种气动构型,机腹进气或两侧进气
机长(米)17.48
翼展(米)10.4
正常起飞重量(公斤)11660
推重比 1.07
最大飞行马赫数 2.0-2.45
转场航程(公里)2340
测试的九八式主战坦克,真刁“目标一点钟方向!”上图展示了正在实地测试中的T-98主战坦克。该坦克首次向公众亮相是在1999年10月1日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上。请留意那个独特的“自卫激光武器系统”(盒状物),以及“激光预警装置”(下图中的圆顶形状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