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明末清初传教士们的作用 -- 任爱杰

共:💬138 🌺635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讨论】明末清初传教士们的作用

中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交流发生在明末清初。以利玛窦来华为代表,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于是很多西方的科技知识传入中国。然而这些传教士们到底起了些什么作用呢?

利玛窦来华时,他有一个很好的晋身机会:当时明朝所用的历法误差不小,预测日食、月食常常不准。这在当时是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的(表明皇帝失德,顺便说一句当时的明朝皇帝的确失德了)。问题是利玛窦窦自觉学术水平不够,所以向罗马教廷求援。最后促成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人来华。

利玛窦观察到中国当时的科技已经有部分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例如他说“他们(中国人)曾一度很精通算术和几何学。但在这几门学问的教学方面,他们的工作多少有些混乱。”也就是说,他并不认为《几何原本》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什么新鲜货色。但中国的科技这时已经退步了。所以翻译《几何原本》可以加强对数学的认识。

中国有些具体的技术也已经落后于西方。例如利马窦评论说他在中国所见到的纸张品质远不如西方纸张。没有一种能在正反两面印刷或写字,只能用一面。而且中国的纸易朽易裂。当然也不是没有亮点。例如棉纸就非常洁白。(这一点倒是利玛窦见识不够多。但很难想象他在首善之地居然找不到好纸)

利马窦认为中国科技的退步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从而无法得到应得的经济回报和荣誉。

当然,利马窦也认为中国的技术有比西方更好的地方。例如他盛赞雕版印刷术。认为其费用低廉,印版永久保存,任何时候想印就可以印。而且还可以随意修改(改一个字就挖掉重雕。改很多字就把木板打散后加入新的内容,然后重新拼接为一块或几块。)

其实在明末清初,中国在实用技术上和西方互有短长。西方领先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军事技术例如火器上。出于战争需要,明清统治者当然欢迎这种领先的火器技术。

而其他实用技术,中国有不少是领先的。甚至就当时的造船技术而言,中国也不比西方差到那里去。例如明崇祯到清康熙所造的册封琉球的册封舟长度在18-20丈,宽度则有2-6丈,只小于郑和宝船而已。桅数也往往有五桅。有这样的造船技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后来的施琅平台自然没有海军舰只的问题。

所以当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来华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在实用技术上提供太多的东西。相反,很多中国的实用技术反而通过这些传教士传到了西方。例如传教士殷弘绪在江西传教期间得到了如何制造高级瓷器的秘密,将其报告给法国耶稣会,结果使得法国最终仿制中国高级瓷器成功。

还是这个殷弘绪,他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焰火制作方法。到乾隆时期,耶稣会的汤执中又将各种焰火的配方发回欧洲。

而中国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欧洲。尤其是染色技术。欧洲人当时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布匹染色后固定住颜色不褪色(所以当时中国来的布匹在欧洲是上等货色。)正是从中国传回的各种技术让欧洲人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又例如冶金方面。中国当时已能炼制白铜(镍合金)。这种金属由传教士在康熙年间介绍回欧洲。由于白铜耐腐蚀的特点,导致欧洲大量进口。欧洲直到19世纪初才仿制成功。

而西方当时在理论上领先的,不过是数学和天文学。在医学理论上则互有短长。当然,大家都听说过康熙给得疟疾的部下开金鸡纳霜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的中医理论曾被传教士系统得介绍到了欧洲。中医治疗性病和防治天花的技术也通过传教士系统介绍到欧洲。而由宋慈开创的中国法医学也传到了欧洲。欧洲当时已经有了血液循环理论和尸体解剖。这两者都由传教士介绍给康熙。而康熙则命传教士将其翻译为满文。并拿出宫内珍藏的针灸同人,要其比较中医经脉是否就是西医的血管等等。

而在农业方面,中国的大量作物和理论都被介绍到欧洲。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从明末到清初,西欧和中国之间的技术交流还是中国略占上风。当时欧洲知识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人间天堂。这并不是仅仅因为耶稣会传教士们在来信中的夸奖,或者他们翻译的一些中国古典哲学著作。而是因为西方的的确确看到了从中国传来的先进技术以及从中国进口的高档商品。文化都是要附着于物质的。一个高度的物质文明,自然象征着这个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伟大的。不少中国人在刚刚改革开放时崇拜西方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当时欧洲崇拜中国的风气与此并无不同。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段交流带给中国的无非是先进的历法(皇帝最关心的问题)、先进的火器(中国很快就能仿制)、和某些特效药以及某些先进的医学理论。说到这些理论,康熙虽然对解剖学感兴趣,但却不想让其广泛流传。在皇帝的眼中,解剖尸体固然有助于医学进步,但更可怕的是可能由此带来道德问题。这正如现在的美国政府对于人类胚胎和干细胞研究的态度。他们不想因此引起道德问题。碰上宗教狂热分子小布什,支持的力度就更小。结果美国迅速在这个领域落后了。看起来凡是当了老大的都有这种救世主心态啊。

通宝推:yttrium,蓝鸟,
家园 花顶
家园 【原创】

这是技术流失啊。瓷器的问题在读者杂志上看过,不过是诋毁。

家园 请教

瓷器的问题在读者杂志上看过,不过是诋毁。

《读者》的文章我没看过。您说的“诋毁”是怎么回事?

家园 可是在理论科学方面,明末与清初比起西方已经差了几个档次

伽利略死在清朝建立前2年。在1637年,笛卡尔就发表了解析几何。在康熙时代,正是在欧洲牛顿大放异彩的时刻。西方的化学与医学也都在迅速发展中。

因为这些理论科学为基础造成的技术发展,也因为当年中国的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到乾隆晚期,英国使团再次来到中国时,已经觉得中国大多方面无足论哉了,即使这样,使团中一样带上了科技人员,继续调查与吸取中国的长处。

当然,在明末清初,中国也还是经由传教士学了些西方技术的。比如鼻烟和鼻烟壶就是由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而在中国“制壶之始,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 所以清廷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设玻璃厂,隶属“养心殿造办处”,高薪聘请了德国传教士纪里安协助营建。而且康熙在建圆明园时在中国首次使用了玻璃窗。

还有西洋钟表技术,也是西方领先,而中国学习到的。利玛窦首先将精致的西方钟表带入中国朝廷,万历在内廷设置了“自鸣钟处”,学习西洋钟表的机械原理,修理遗留下来的旧钟表。清朝在造办处下设造钟处,开始自己制作钟表,在乾隆时达到鼎盛。

家园 【原创】理论科学这种东西是不适合“猫论”的

所谓“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种实用主义并非某人的首创。这种思维方式其实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庸俗化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反映到科技发展上,就是实用技术多,而理论总结少。

理论科学是技术进步的基础。但是基础研究是需要大量投入,而在短期内看不到产出的东西。甚至可以说,一百个基础研究方向,九十九个都有可能是死胡同,永远出不了成果的。

即使有了成果,也是不会马上变成经济回报的。伽利略鼓吹日心说。那么“日心说”又有啥用?又能换来几个钱?伽利略证明了自由落体。那么这个定理在他当时能派什么用处?

中国古代的严酷自然环境因素导致中国的技术发展必须偏向实用化。比如水利相关技术当然是先修了再说,然后在实践中完善。而不是慢条斯理得先搞个数学模型之类的。所以中国古代的科学重实用,而不重理论。

这种情况到明清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而西方重视理论研究其实是古希腊传下来的。到这时借着文艺复兴终于开始开花结果。这足足用了两千年时间。而在这两千年内,重视实用的中国则一直在向外输出实用技术。

西方以落后两千年的代价换来了近五百年的领先。而中国领先的代价却是日后的百年耻辱。这期间的得失又有谁说的清?至少古人是不知道的。当他们接触到西方的理论知识时,他们也感叹,也学习。但最多两代就在没有“实用价值”的评语中将其抛弃了。

康熙不能算不重视西学。他的某些所作所为,例如亲自向传教士学习,下令翻译西方著作等等,在现在看来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穿越的。但结果如何?他一死,他的儿子、孙子就不再重视西学理论。当然,实用技术还是要的。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认识到实用技术是要受理论指导的道理。

所以,明末清初的这帮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很小。他们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来中国传播知识,传播西方的知识只是他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罢了。自然不会过于用心。而明清的上流社会其实也只需要他们的知识,尤其是实用技术,而不是他们的信仰。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能够对中国造成影响的(而且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也就只有一些实用技术了。

家园 康熙又不是中国人

他怎么做的,跟中国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康熙当然是中国人

对于汉族来说,康熙是外族,但不是外国人。

建州卫一直都是大明领土。努尔哈赤只是叛乱而已。不能因为他是少数民族叛乱,建立了割据政权,就把他和他的后代说成是外国人。

否则的话,北魏的建立者又何尝是中国人?继承北魏的隋、唐统治者无不有胡人血统,他们又何尝是中国人?五代的后晋、后唐、后汉的统治者就更不是中国人了。

而如果这种少数民族割据就是外国人的逻辑能够成立,那么龙云、白崇禧难道也是外国人?

清朝不是没有民族压迫。相反,清朝的民族矛盾相当尖锐。但是民族矛盾是一回事,是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家园 康熙至少算是异族人,如果不是外国人的话
家园 "蛮夷用诸夏礼则诸夏之"

2000多年前的人都比你看的清楚些.

家园 钱穆先生有句话,

对于中华文明的破坏,把元蒙比做寒冬风雪扫了大树的枝叶,那么满清就是在挖根伐干。(大意如此)

家园 早年理论还是很有实际用途的吧

几何就是从丈量土地开始的。天文更是和

导航,年历(农业)息息相关。理论力学

和机械制造。。。

即使近代,理论和投入实用也不是那么远,

相对论,原子物理,量子力学都很快都找

到了实际,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巨大的

实际用途。

请教
家园 回复

读者的一贯风格。中国烧了几百年的瓷器却只靠经验,而法国人发现了温度在1300度,大量复制。至于“诋毁”我有点用词不当。

家园 关于中国科技对欧洲的影响,李约瑟的研究无出其右.

利玛窦记载,当时中国一个熟练的刻板工人一天是刻一千五百字左右.

而欧洲在数学和物理等抽象/基础科学方面, 在明末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而欧洲的科学发展,也是因为古希腊的文献从阿拉伯世界传到欧洲后而迅猛发展的. 原创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育和发展, 如果当时能够东西方交流的话,中国完全将是两个样子.

我关注的焦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明末的知识分子和思想界有没有开放学习的心态,二是有没有交流的机会. 如果具备这两样条件 , 那么以后中国科学发展完全可以和欧洲并肩. (事实上当时确实是有这两个条件, 利玛窦非常热心邀请中国官员访问欧洲,教会也支持.) 但是的但是, 非常的不幸, 这种条件被满清彻底的取消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