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蒋百里,徐志摩,林徽音,张幼仪。。。 -- 旧话偶怀 -- 萨苏
写完反映蒋百里将军传奇生涯的文章《气要高骨要硬》,锦侯兄提到蒋百里和林徽音的关系,当时大吃一惊,心想这两位似乎未有绯闻,仔细询问,原来是谈的桃花扇故事借喻一下而已,并非真有其事。
其实蒋百里和林徽音还真是一个圈子里的,有些间接关系,两个人和这个圈子里的一位潇洒狂生都有缘分,那就是被称为至情至性的康桥诗人徐志摩。
蒋和徐的关系很近,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的婚姻有蒋百里的撮合,因为蒋是徐的亲戚加好友(徐的姑父是蒋的堂兄,对了,顺便说一句,金庸是徐的表弟,小的时候两个人感情还不错呢),而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励也是蒋百里的朋友,两家在蒋的寓所相遇,张君励极看重志摩的诗人才气,徐父则看重张氏的家柄,遂订婚。此后蒋,张介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
因为了这个关系,徐志摩通过梁启超父子的关系出洋,在伦敦结识才女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此后就迷恋上了林徽音。
徐此人的浪漫不可救药,已到天地无用的地步。张幼仪是才女加美女,学贯中西而且性格娴淑,出身显赫而不骄纵,对志摩极好,按说可算嘉偶。张是传统的窈窕淑女,但这种温柔的结果适得其反,徐诗人情怀,总喜欢感情上有些波浪才能找着感觉,因此对如此平静的爱情无法接受。后来徐张离婚徐志摩对张幼仪有不少暗面评价,说起来无非是第一封建包办,第二缺乏共同语言,第三没有感情。其实三个理由都拿不上台面,“封建包办”反映的是徐志摩自己的革命精神,这个精神是结识了一大帮欧洲文化人比如罗素以后产生的,这些人无一不是风流债一筐,看的志摩不免神往;缺乏共同语言难以理解,因为幼仪受过中西双重教育(徐很早就说幼仪是“乡下土包子”,不知道此言何来?),和徐离婚后做到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两个人并无文化隔阂;没有感情也有牵强,因为徐没有见到林徽音的时候朋友们说他“伉俪情深”,而且写过诗表达两人的爱情。我的看法志摩当时是个少年狂童,还不懂得负责任,说这些话更多的是安慰自己的良心吧,反正幼仪越不和他相配,他心里边的歉疚就越可以少些。看志摩给幼仪的离别句子 -- “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记得当时还有一首诗,好像什么月白,青天,还却自由身之类的话,全是自己的快活,可见从来没有从妻子角度考虑过。可是当时张幼仪正怀着身孕,看看后来回忆文章中对两人当时对话的纪录,徐志摩正在紧追林徽因,一听说幼仪怀孕便说:“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徐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张幼仪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女性,此后终生对徐志摩的风流韵事蒹口不提,自强不息,志摩百年后曰: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志摩当时还有着追求“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的期待,读到此处不禁长叹 -- 唉,志摩太忍!
徐见到林徽音后便开始拼力猛攻,--- 别忘了林徽音与他老师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已有婚约,而徐与梁思成还是朋友!徐志摩是从来没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当时十六岁的林也是多情种子,面对“中国的雪莱”前来进攻不免陶醉,按照在伦敦的交往轨迹分析,两个人应该是相恋而不是徐单相思。那时候诗人怎么如此吃香?简直不敢想象现在的诗人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发表的苦处。
幸而 -- 注意我用了幸而二字 -- 此事没有成功。林的老爹林长民比较清醒,他和徐志摩也是朋友,甚至曾以情人书信的方式做过文字游戏,(这个后世之人可能感到奇怪,其实和凝以下,中国古代的文人常玩这个游戏,还经常把朝廷比成恋爱对象呢,不足为奇),对此事一直持反对态度。可是我以为这件事的关键还是林徽音自己。她恋爱是恋爱了,可是并不糊涂,这是个飘逸如风的女子,也是唯一能在徐诗人魅力下超生的女子,不可谓不奇。
林徽音对徐志摩的决裂,大概就发生在徐逼着怀孕的张幼仪签字离婚的一瞬吧。她后来说徐志摩也是一个会欢喜穿粉红绣花鞋女子的那种人,可算看透了志摩风流背后不负责任的本质。
所以当徐志摩要求林徽音“许他一个未来”,林徽音乖巧的回绝了,她并非对徐志摩没有感情,但是明白此人终非嘉偶,一句:“你能帮我扛心里的重担吗?它会像千斤重担压我一辈子?”,带出了对于张幼仪的同情和委婉的对志摩的不满,在林徽音的心里,爱情的顶上还有一重天呢。但是徐依然契而不舍,追问:“就为了成就那虚无飘渺的道德?”林徽音巧妙的答道:“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最后加上一句 -- “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年龄上徐志摩要大,心理上可是林徽音比他成熟得太多啦!特别是最后一句如空谷足音,够志摩琢磨感怀几十年的了。林徽音的儿子后来说道:“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过来,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对自己妈妈的恋情直言不讳,奇人风骨又一代流传。
当林徽音最后选择了梁思成,回答思成“为何选择我”的疑问,她同样狡鲒的回答:“这个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一份甜蜜,一份俏皮,里面还暗暗的藏这一句潜台词,选择思成不是为了道德,而是明白这是个能和自己厮守一生的爱人。
林徽音可谓懂得对自己负责的女孩子。
志摩如火,思成如山,徽音如水,最终,大山间一弯清泉。
对于徐林之恋,蒋百里的态度很可玩味,他肯定要维护徐志摩的,因为是好友至亲,他也有些爱情至上的倾向。但是对张幼仪的事情恐怕蒋百里也不无看法,因此没有看到蒋对此事的撮合。只有泰戈尔访华的时候,蒋百里曾设法帮助,志摩和徽音在老泰面前被称为“金童玉女”,不过,那已经是罗敷有夫,事过境迁了。我的看法蒋百里何许人也,他对林徽音的看法肯定比徐志摩要清醒的多,战略上无法打赢的仗,根本就不要去筹划。只怕百里先生暗中要为志摩叹气:全中国的女人哪个不好找你非要爱上了她?
徐志摩此后和赛珍珠,陆小曼过从,赛珍珠大体是柏拉图式的恋爱不表,陆小曼那件事又体现了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呆气”,终于完成了一次从朋友家里夺妻的传奇,但是,感觉上陆小曼只是林徽音的替身,而且等而下之,徐对她的痴情,与其说是对陆小曼本人的爱,倒不如说是徐自己的感情闸门已经蓄洪太满,不得不宣泄了。所以吸鸦片的陆小曼就成了徐的克星,让这位薄情公子也尝到了张幼仪的苦处,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都是大家写烂了的旧话,感叹而已,不知不觉写走了笔,赶紧打住。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很惋惜他们没成伉俪。
后来慢慢才觉得这两个谁都不是什么好处的人,离结婚伴侣这标准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止。徐志摩老萨说了很多,就是一写诗的花花公子。
林徵音也不省油。女人聪明,漂亮也就罢了,问题就是她知道自己又聪明又漂亮。梁思成再婚选择的对象恰好与这两项都不太沾边,估计也是受这个之累了吧。
我倒是对金岳霖的一生满有兴趣,老来闲坐的时候他脑子里会想起什么?
此人在伊人已逝数周年之时,在所有亲朋好友都快淡忘之际,于席间举杯向天,追怀情思。
此人为心上人终身未娶。
林曾许诺道那人与梁思成谁先学成归来谁就赢得芳心,结果两人对“学成”二字理解不同,梁思成一到毕业就回来了,而那人却迂腐地继续攻读直到博士。
此人住林和梁隔壁,数次耳闻目睹两人激烈争吵。林吵完常跑到此人处哭诉,曾说“当初嫁你就好了”。此人先是一阵狂喜,随后一番问答之后知道林说的乃是气话。遂劝二人和好如初。
此人乃是一代哲学高人。
。。。
感叹。林为何有如此魅力?竟然让诗人、哲人、匠人都为之倾倒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徐可不仅仅是会写诗的花花公子而已。
就像金也不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子。
林的选择很理性么?还是包含了很多的偶然呢?这不关键,关键是这就是命,是缘分。
许多别人看着天造地设的一对都散得莫名其妙。其实感情的事情,自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亦痴情,故不多言痴情人,缘来缘散缘如水,此天凉好个秋之叹也。
-- 下面G贴问道斯人晚年想的什么?玩笑说想的什么不知道,肯定是惊天动地以至惊动了党,毛公问安,劝先生走到群众中去。金先生便租了一个三轮坐在上面,叫人拉了四九城转起来,谓:深入群众。
哎,回头再聊吧!
徐拿着老婆打理的钱在欧洲溜溜达达,赏风观花看美人,这可是真正花花公子该干的事。再说花花公子也不是说就没本事,三五百年前,还真的只有花花公子才能干写诗这种好差事呢。他做过翻译,做过文化,最终都寥寥收场,归咎起来也该算是他浪荡本性的必然吧。
对于老金,小的是不敢多言,搞全中国也没几个人搞的东西还搞了好几十年,这份专心就算比上少林寺的老和尚也不多让。不过谈到感情,可没人说他老人家做的多出色。从来我们凡人都把大师的行动当表率,就算理解不了也能说一句名家风骨,非常理度之。殊不知大俗大雅,也不能够就为了这点雅,把俗给挡个严严实实。高是高,低是低,自己的眼珠总不好随着别人转来转去吧。
至于林美人,我敬仰她的聪明可不光是读书谈吐,是行事韬略。姿色做盾,掩其机心锋芒,真个是多少男子也比不了。这种凌然于尘世的女子,我倒恨不得多几个才好。
最后多说一句婚姻,林梁那是绝配,文科女工科男,说是缘分也成,说是谋取家庭利益最大化也成。
徐志摩还是不太懂女人,他逼着怀孕的张幼仪签字离婚的一瞬就已经失去了林徽音了,林算是看透了单纯的爱情根本支撑不了长久的婚姻和对家庭的责任。
这个口口声声追求自我追求爱情的人还是难以自制的让一个他不爱的女人怀孕了,抛妻尚可理解,可弃子就说不过去了,是他让本来就很可悲的故事更添一份悲剧色彩,我倒觉得徐爱自由或者说爱上爱情本身要多过爱林徽音。对林徽音,他就像小孩子要天上的星星,真的给他摘下来了,他又能拿来干吗呢?
(这个故事告诫男人们:如果你不想负责任,就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这诗人的地位是每况逾下,从新文化运动的神坛上走到现如今的没人待见,这里有社会因素(现在人们连书都不怎么读了,就别提诗了),是不是也有诗人自身的因素?上大学的时候,不仅读,而且传抄朦胧诗,后来到了汪国真,就感觉这诗全让他给毁了,后来他上电视竞选主持人,这诗人的形象就没法提了,据说现在在北京开餐馆靠卖字为生。
诗是靠精炼的文字打动人,不是卖酷,我这感觉对不对。
说徐是个花花公子还是客气的,看不惯他的这种做派。我敢说徐志摩不死,难保不在抗战中做汉奸的。
关于金老先生闲暇时想什么到似乎值得想想,相对于对林的思念来说,逻辑学似乎是更现实一点的东西。也许逻辑想多了,情欲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吧
听说老金在云南的时候也没闲着,好像是和个老外同居来者。
不过毕竟比我厉害多了,赫赫。
不是要说先生不好,只是还历史真实面目。顺便提前给蜜饯自己造点舆论。
金岳霖先生真的终身未娶
金岳霖先生是我尊敬的师长。从1952年至1984年金先生去见马克
思,我一直在他身边(距离时近时远)学习、工作、斗别人或被人斗。
金先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时,曾对我同班同学公开承认他曾与一
美国在华女士同居过。金先生如此坦诚相告,同学们甚为震惊。据悉
此事发生在抗战前夕。金先生后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终老于中国社会
科学院哲学所,组织上对此事也是了解的。先师隐私,不是我等晚辈
应该津津乐道的。今因江苏省无锡市文化局苏迅先生在《中华读书报》
(2000年11月8日)上提出传言:“金岳霖先生早年是结过婚的,而且
妻子是位西洋女子。”故勉为说明:同居非娶,传言有误。
金先生的学问,解放前懂的人就不多;解放后长期受到批判压抑,
虽然他的政治地位较许多老一辈哲学家优越。我们应该向前辈学者学
习的东西还很多,发掘他们的秘闻私事,或者射利,但无补于个人的
道德文章。媒体旧称无冕王,处理此类轶闻,可不慎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诸葛殷同)
2000年11月8日《中华读书报》第8版所刊《金岳霖真的终生未娶
吗》一文说,作者曾记得读到过一位老学者的文字,说金岳霖结过婚,
而且妻子是一位西洋女子,此说有误。
杨步伟《杂记赵家》曾载:1924年杨步伟与赵元任在欧洲旅行时,
遇见过金岳霖。其时,金正在欧洲游学,与外国女朋友
LilianTaylor和Emma同行。LilianTaylor中文名秦丽莲,是金在美国
认识的一位小姐,与金一起来到欧洲。1925年,金岳霖回国,秦丽莲
也随之来到中国。她倡导不结婚,但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愿
意从家庭内部体验家庭生活。1926年,经赵元任介绍,金岳霖到清华
教逻辑。金岳霖不住在清华,而是与秦丽莲一起住在北京城里。有一
天,金岳霖来电话说有要紧的事,想请杨步伟进城。杨问什么事,金
不肯说,只是说非请你来一躺不可,越快越好,事办好了请吃烤鸭。
杨步伟是医生,以为是秦丽莲怀孕了,说犯法的事情我可不能做。金
回答说大约不犯法吧。杨步伟和赵元任将信将疑地进了城。到金岳霖
家时,秦丽莲来开门,杨步伟还死劲地盯着她的肚子看。进门以后,
杨才知道不是人而是鸡的事。金养了一只鸡,三天了,一个蛋生不下
来。杨步伟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金经常给它
喂鱼肝油,以至鸡有十八磅重,因此鸡蛋下不来,但是已有一半在外
面,杨步伟一掏就出来了。金岳霖一见,赞叹不已。事后,为表庆贺,
他们一起去烤鸭店吃烤鸭。
从以上尚可知,金岳霖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同居的事还是有的。
1995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金岳霖的回忆和回忆金岳霖》一书,
收入金岳霖的自述和亲朋好友回忆金岳霖的文章。书中没有金岳霖结
婚的记述,但李文宜《回忆金岳霖同志生活佚事》一文透露解放后金
岳霖有与名记者浦熙修结婚的打算。60年代,民盟中央组织在京中央
委员学习,金岳霖作为中央常务委员,积极参加,并因此认识同组的
名记者浦熙修。二人过从甚密,金常约她到家用餐。不久,他们相爱,
准备结婚。不巧的是,此时金岳霖因病住院,浦熙修也被确诊患了癌
症,结婚的事就耽搁下来了。出院后,他马上去看望浦熙修,这时由
于病情发展很快,她已卧床不起了。金岳霖终于没有结婚。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 叶新)
http://www.gmw.cn/01ds/2000-11/22/GB/2000%5E327%5E0%5EDS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