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老舍的力量--穿越时空 -- karman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照这么看,咱实现汽车自给也要不了多久嘛
宋代有范仲淹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末有顾炎武之:。。。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 即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的老舍和鲁迅,同是这样的人。
老舍的<茶馆>和<四室同堂>中都是些小人物,没有郭京毅和胡士泰那种大亨。 从清末到现在,中间经过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毛泽东时代的三十年,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多少改变呢?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有内省的特征,检讨自己。 我们不要在周围找小唐铁嘴,而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小唐铁嘴的影子,找找自己身上的奴性基因。 “这可是进口的”,“呵!德国原装的”,“国产的,一看就不行”。。。。。这种微妙的态度是多么的朦胧飘渺,但足以亡国,也许你认为是危言耸听。
就写这点,一并回诸位的跟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这里回您了。
我这里想说,不要只注意老舍笔下的小唐铁嘴,有时也得仔细看看鲁迅。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拿来主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管是外国还是古代的东西,只要是经鉴别有益的,尽管拿来用。
这一百年来,我国从西方拿来了马克思主义,从苏联拿来了现代工业基础,从欧美港台拿来了资金与技术,每一次拿来都是中国的一次飞跃。再次以您主贴里那个汽车进口部件为例,这不是被别人强逼着买白粉,这是合理合法取得我们所缺少的事物。身为一个前奇瑞员工,我知道,我们的汽车技术比起韩国来还落后5年左右,何况欧美日?当年奇瑞初建厂时,获得过大宇的技术援助,有什么丢人之处?您在主贴里提到的变速箱、发动机电喷系统、底盘设计,哪一个不是汽车设计的要点,需要有数十年经验积累?
我们的汽车工业曾经与人有多大差距,现在就举个例子。当年奇瑞与大宇技术合作时,曾经计划引进大宇的自动变速箱技术。然而,哪怕是在大宇工程师指导下,自己组装的那一型变速箱依然时常有异响;而同样条件下交给大宇员工组装的变速箱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人家隐瞒了什么技术要点?不知道。虽然引进变速箱的计划告吹,但到几年后我们的工程师还是没搞懂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没有类似经验积累,奇瑞自己研制的CVT自动变速箱也许会遇到更多麻烦。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工业水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传说中的半桶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那是个人的选择。不过,我相信事情会好起来的,奇迹是会发生的,中国人会让它发生。别忘了当王掌柜、崔久峰绝望的时候,西山还是有游击队的。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请看鄙人的这篇,也许能对理解我的认识有点帮助零九年八月八日,随想随写
国家应该用政权服务部分企业使之在国内取得垄断地位从而从容发展是吗?如果我国政权是为本国资产阶级服务的话那么确实是应该这样做的。印度人似乎经常这么干。然而,资本家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说,某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对我国更重要的是人民的普遍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维持稳定中不断发展的国势。放更多的资本进来,符合后一个目标。
另外,关起门来窝里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按你的设想来,不让外国资本进来,它们自然会找到别的地方发财。想想看,外国资本拥有比我国车企更多的资金、技术,更广阔的市场。与他们在国外建立的企业竞争,你认为靠政府包养长大的国内车企有胜算吗?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最初日本的汽车,价高质次,但是日本政府提高国外汽车的税收,日本国民甘愿被日企的汽车折磨
最后日本的汽车不仅窝里横,而且还在海外横
韩国也是如此
但这两国也是仅有的后来者争先的汽车大国
而巴西、墨西哥倒没有窝里横的车企,结果都成为欧美汽车公司的组装车间
我看,这就要看个人的屁股坐哪儿边了。
如果汽车还是少数精英集团的奢侈品的话,加税并无不当。可是在老百姓都在寻找便宜方便可靠的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时候,让老百姓出钱养车企是否适当?
日韩全力扶植大企业、大财阀,而这些企业也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它们迷茫了之后,国家也就迷路了。因此我想说,某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汽车业本身。你说的日韩经验固然是对的,可是在今日,在中国,我认为是不对的。日韩起飞的时候,世界上除欧美国家外能提供有文化数量够多的工人队伍的国家很少,有意图海外扩张的欧美车企也不多。我国现在虽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多多了,愿意海外扩张的欧美(外加日韩)的车企也多多了。群狼环伺,从容不得。
PS. 另外小白地问一句,为什么你的帖子刚才需要认证呢?
支柱产业不可能只是汽车、钢铁,所以真做到了日本的那种角色,要想迷茫也不容易,何况还要美国和俄罗斯等不断地提醒着国家的安危。
我们国家真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哪怕是做同样的事,遇到的困难都比人家多
我不是认证会员,其他都不足,所以发的帖子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