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九》 -- 潘涌

共:💬76 🌺17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耶鲁大学不邀请他去讲学才奇怪。

为什么美国耶鲁大学会邀请他去讲学呢?

魏电工还活着吗?刘宾雁是死了吧?

方荔枝倒是老实了。

家园 当兵入党提干上大学,我们可是什么也没捞上....

呵呵,搞民主的目的就是人人都可以当兵入党提干上大学。一句话,升官发财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感觉有点酸啊。

家园 电工

是政治家的摇篮

家园 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哈哈。

家园 像钟伟那样跳槽是非常危险的,抓起来是要枪毙的

钟伟是跑得快没被抓着那是他走运,抓着至少身败名裂。

下面是一个不走运的,你看看什么时候平的反。他的资历55年评一个上将也是够格的。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翻阅尘封的档案资料,探索久远的往事,你会发现,在鲜红的党旗、军旗和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不仅有无数牺牲在敌人枪林弹雨中英烈们的鲜血,在长征路上因饥寒伤病而倒毙的勇士们的身躯,在敌人监狱刑场、隐蔽战线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志士们的忠骨,还有一些因历史误会而被错判冤杀的革命者。

愿每一个曾为中华民族独立、新中国建立和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者,均能在浩翰的历史长卷中,找到公正评述的话语,使其原本真实的形象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不被历史所扭曲或湮没

  叶道志,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团政委、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红四军第十师政治委员。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初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春,随袁国平一行53人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副团长。因他对任职有意见等原因,调回军部休息,随后分配到军部特务营当营长,他更想不通。正当此时,同来新四军的原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团长陈康(被分配到东南局游击干部训练班任教员),原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六团副团长徐长胜(被分配在军部特务营当参谋),也对分配工作有意见,就在一起议论,想一起离开新四军回八路军原部队去工作,便于1938年7月31日,以看地形为名,由特务营营部通信班副班长杨绍良带路,各带短枪离开部队,跑到皖南祁门县山里头,叶道志对杨绍良说:“我们不回去了!”杨问:“你们到哪里去?”叶说:“我们回八路军那里去,你愿意去的话就跟我们一块走,不愿意你就回去。”杨不愿意跟叶等去,便回到新四军司令部。

  叶道志、徐长胜、陈康三位干部携枪离队出逃,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得知此事后,没有及时向军长叶挺报告。后来叶军长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恼火。要周子昆派人限期把这三人抓回来。周子昆即派侦察科长李志高带人去追捕。

  李志高等人在杨绍良的带领下,追到江西景德镇山区,发现了叶道志等人,徐长胜拒捕被当场击毙,陈康跑掉了(解放后曾任13军军长,昆明军区代司令,55年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只抓到叶道志一人,押回军部。叶挺军长认为这三人是战场逃跑,为严肃军纪,报经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枪决,召开公审大会,批判他逃跑是要去投降张国焘。叶道志承认:不经组织允许擅自带枪离队是错误的,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罚。但辩称不是叛变革命,更不是去投靠张国焘,而是对分配工作有意见,认为新四军看不起他们,排斥延安来的干部,特别是排斥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所以想回八路军工作。当时多数人认为叶道志应该枪毙,也有几个人主张不要枪毙,张道庸(陶勇)等人还写了保状,要求不要枪杀叶道志。但结果叶道志还是于8月30日被枪决了。军直属党总支扩大会议,还批评了张道庸等几个联名写信保叶道志的同志

  作为叶道志的战友,当时任新四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的谭知耕,在审判会后曾去看过关押在卫士排的叶道志,并责问叶:“你在武汉批判张国焘时,说他是叛徒,你为什么要去投降他?”叶对谭说:“你相信我,你告诉认识我的同志,要他们也相信我。我决不是去投降张国焘,而是觉得这里不是我们呆的地方,我们是商量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拿介绍信回八路军的。

  对徐长胜被击毙,叶道志被处决,当时了解情况的同志是有不同看法的,但组织上作出了决定,个人难以推翻。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归到党的生活中来了。

  刚从外地进京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谭知耕,回想起自己15岁被错划为AB团反革命组织成员险些被枪毙,是詹才芳(时任红九军政治委员)救了他;在“文革”中,被诬为“假党员”时,是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坚持:“我是谭知耕的入党介绍人,他不是假党员。”而聂司令为此被造反派打掉两颗门牙。谭知耕深深感到一个“当年是饿着肚子,提着脑袋出生入死的革命者”,被历史误会和冤屈后刻骨铭心的伤痛,便下决心要为不该被处决的战友叶道志、徐长胜的平反奔走。

  谭知耕首先与当年同赴新四军、任军部特务营参谋,后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的赵俊商量,拟出调查叶道志、徐长胜经历的调查对象,其中有陈锡联、王宏坤、詹才芳、聂凤智、徐吉申、杨绍良、陈康等人。   谭知耕在北京,赵俊在南京,他们两人分别联系知情人,查阅有关历史档案,在弄清基本情况后,两人于1982年元月15日向中央军委徐向前副主席和总政治部写了一份报告,详细报告了叶道志、徐长胜、陈康三人的历史和携枪离队的真实原因,认为“叶道志、陈康、徐长胜三人擅自离职确实是错误的。但枪毙叶道志,击毙徐长胜是不应该的。”提出应“恢复叶道志和徐长胜同志的名誉,并建议将结果向全军发个平反公告。如他们仍有家属的话,应对其家属进行抚恤。”报告呈报一年半后,未获回音。此时谭知耕已查出身患癌症,在病重住院的情况下,在病床上口述并经认真修改,于1983年6月再次向徐向前副主席和总政治部写了一份心情更迫切、语气更恳切、内容更翔实的报告。这份报告上送4个月后,谭知耕终于盼到了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为叶道志、徐长胜同志平反的决定o

  1938年4月,原红四军十师政治委员叶道志,原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六团副团长徐长胜,从延安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分别担任该军特务营营长和参谋。[p

  叶、徐因对任职偏低有意见,于同年7月31日,以看地形为名带枪逃走,被抓回。同年89月间,新四军军法处以投敌叛变罪,将叶、徐处决。

  现经复查证明,叶道志、徐长胜同志带枪逃走的目的,不是投降敌人、叛变革命,而是因为对任职偏低有意见,不能正确对待,想回八路军工作。其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但性质是违反纪律,属于人民内部问题。因此,对叶道志、徐长胜同志执行枪决是错误的,是一起历史错案。现决定为叶道志、徐长胜两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这份迟到45年的“平反决定”下达后,赵俊写信给谭知耕说:“老战友知耕同志:关于为叶、徐两同志平反的事情也算是我们对死者做了一件好事。”45年前的一起历史错案,终于得到平反,这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也是谭知耕、赵俊等老同志对战友、对历史极端负责、积极奔走的结果。

红31军(386旅)这3个同志还是比较牛,怀着对老部队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向老部队进军,虽然只有陈康一个同志跑回

陈康回到386旅后,虽然129师领导接到新四军的电报,但是并没有处理陈康,当然对陈康开始限制使用;但是,386旅参谋长周希汉同志关键时候拉兄弟一把,把陈康按排到17团当副团长,实际执行团长的权利,陈康后来接周希汉的班,解放初期当 13军军长,55年的中将,文化大革命 任昆明军区 代司令,为什么是代司令,与当年的新四军这段逃回历史有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么好的回复应该多写两句啊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短帖送花,友情赞助。不涨乐善、声望】

家园 钟伟是武跳

武跳要解决果断,还要有关系。还可以文跳。不要轴,一根经。其实毛主席最不喜欢一根经的人了。后来他说江青就太一根经了。邓就灵活多了。

家园 潘哥早就亮了牌子了

这些个包含人生感触的思旧文字让人学了不少的东西

家园 谢谢指正
电工
家园 可惜这帮人现在都不吸引眼球了

不然您这句话有成本年十大的潜质

家园 让二狗兄见笑了
家园 看魏回忆父亲的文章一点联想

“但父亲从此也得罪了心胸不那幺宽阔的司令员。随后刘亚楼找了些理由,比如不穿军服上班,不系风纪扣等等,把他连降好几级,一直降到科长。”

和东北军的王以哲有点象。王以哲曾经犯了错误,被郭松龄连降几级,王觉得没面子,就一直不佩戴军衔符号。不过好在,不久就恢复了。不过从此,王对郭恨之入骨。

家园 我发现你点评到位,为什么不穿军衣,因为上面有军衔

假设原来是大校,现在变成少校,面子上过不去,又无法解释。

家园 不叫野史, 叫外史如何?

象儒林外史,比正史更受欢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家园 不是吧。刘亚楼资格比大部分纵队司令还是要老一些

1932年就已经是正规红军的主力师师政委了——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四军第十一师政委。东北军区里资历比他深的有好些,黄克诚、肖劲光、陈光、李聚奎等等,但是东野纵队首长一级的还真没几个,朱瑞、邓华、黄永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