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求助】熟悉缅甸情况的请进 -- wqnsihs
就是中国的私营资本,绝大多数都非常地弱小.我所认识的在东南亚和非洲打拼的温州商人,绝大多数都只有几百万RMB的规模.
在他们面前,西方市场根本进不去,产品的品质,技术,以及人员和语言都是问题.也不是不能进去,你如果安心做生产,赚个加工费,渠道完全被外商控制.象温州打火机最高时占全球的90%.但是大部分温州人是经商而非生产,所代理的国内工业品,只能往第三世界卖.民营工业品打入西方市场的不是没有,但是是少数.
正所谓龙有龙路,蛇有蛇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市场就有不同的方法.如果只想省心省力,那块市场肯定早就是平均利润了.80年代初西方企业看中国市场,和我们今天看东南亚/印度市场,又有什么差别?
民营企业只有一个标准:赚钱,只承担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国企不同,有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义务。这也是西方抵制国企的原因。现一大堆国企要进入西方市场,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在高风险地区投资的风险。民营企业规模小,但是可以实时决策,自主决策。国企钱多,但决策效率极低。
欧美那边中国人也多些,各行各业的,搜集信息招聘人才也相对好的多。
我知道这几年德国就有不少中小企业在寻找买主,不过中方买了以后大多是把生产线拆了运回国了事……
而在于赚完钱以后怎么用,很多人的经历都是创业时省吃简用,呕心沥血,等赚到钱了,突然感觉前路一片迷茫,开始大手大脚,不出几年就把之前的优势用尽打回原形。事实上民营赚的钱最后大多都成了纸面富贵,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规划,再能赚钱的民营也不过是散兵游勇,过把瘾就死的角色啊。
偶看上的都看不上偶 >_<
呵呵,老兄,有得必有失啊,娇妻美妾在侧,恐怕你就不会再有现在这副头脑了~~凡事知足,以不变应万变(对付现在的女人同理)~~
很多人都说民营企业特别缺乏运营管理能力。以我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运营管理能力实质是系统能力,包括资源整合能力(实质是协同作战能力),战略前瞻能力(实质是目标规划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实质是需求引导和把握能力)和运营平台搭建和升级能力(实质是IE技术掌握能力)。以国有企业的情况,需要各种专业人才成龙配套,互相协作,才有可能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民营企业老板大约受个人素质和视野限制,可能无法集聚或容忍这些专业人才在自己手下。凭单打独斗,就是孙悟空也打不过一群专业打群架的。
无法支撑一个系统的基础设施,不管从财务上还是技术管理上。因为他们没有像样的制造业,就使基础设施无法产生财务收益;他们都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管理,技术上的电网、通讯网、交通网就无法连通。
目前我的问题是:这种事实上的分裂状态符合我国战略利益吗?如果是,如何利用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否有必要帮助他们升级基础设施?一旦他们发展起来后是否将投靠西方?
像欧美这些地方确实发展的太成熟了,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打进去不太容易。所以见到的中国企业多是具体投资买技术或者设备的,实在谈不上什么战略规划。
你正在考虑的题目太大了,不可预见因素太多,河里恐怕能搭上话的不多……
感觉这么大的活,既然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应该整合资源,情报、研究、缅方政府人脉、产业。。。至少得有个牵头抓总的吧,国家光是一个命令,一堆央企自己闯自己的?特别是在一个政治风险这么大,而战略利益也非常大的地盘。看您的帖子,感觉这里头政府作为很不够啊。
现在没有牵头单位,因为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在海外自相残杀,例如在非洲中石油和中海油,在哈萨克斯坦中信和中石油。缅甸项目也极为被动,是对方与我们下面的企业活动,然后才上报,上面就是顺水推舟。例如2009年3月26日,李长春与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丁昂敏乌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共同出席《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中缅关于共同开发水电的政府间框架协议》等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这两个协议都是层次很低的单位推动的,当然无法动用高层资源。
上个月,缅甸军政府5号人物(据说相当于发改委主任)来到北京,向我们(一家有数千亿人民币资产的央企)提出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清单,基本包含整个国家的命脉,例如水电站、缅甸国家电网改造和运营、铁路系统改造和运营、港口系统新建和运营、通讯系统建设和运营和金融系统新建和运营等项目。其也承诺若干优惠,例如人民币结算,税收优惠,土地开发优惠,股份比例优惠等等。
公司领导担心被钓鱼,怕到时找各种借口(例如民族矛盾等等)最终只给你一段或部分项目,无法连通,就傻了。其他国企在老挝建昆曼高速和钾盐项目就已经碰到类似情况。让我们作为先遣组,进行前期准备。目前我们一直在设法从第三方收集数据来判断其真实动机(对方提供的资料很多无法得到第三方证实)。我们驻缅甸使馆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基本不懂经济,也没有什么有经济价值的信息积累。
最近我们去缅甸转了一圈,对方带我们看了一些点。我的判断是缅甸目前无法支撑一个系统的基础设施,不管从财务上还是技术管理上。因为他们没有像样的制造业,就使基础设施无法产生财务收益;目前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管理,技术上的电网、通讯网、交通网就无法连通。
目前连起草一份项目建议书的数据都远远不足。国内没有一个单位做这种基础工作。情报部门他们不搞经济基础情报,例如市场需求、资源开发规划等等,而这些是投资项目必须的数据。
我觉得我们国家已经到了需要成立一个部门来整合海外投资资源的时候了,不然各自为政,效率极低。
网上随便逮一个愤青,都知道缅甸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奇怪的就是政府居然如此不作为。
我相信高层是有想到也有指令,但是底下人慵懒到如此程度,也实在是让我等体制外人吃惊。这绝对不是是否想到的问题,而是是否有意愿做事的问题。这帮人都TMD精力花到哪里去了?
骂归骂,要做成事,还是得靠象前辈这样体制内的人,尽量去促成高层抓落实,抓整合,那帮狗娘养的,只能推着走。否则这么势单力薄,就只能靠一路运气了。
《当务之急不是反腐败,而是防止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 》wxmang - 2009-07-08 08:19:38
就是有感而发,不作为和乱作为已经成为癌症。
他们提出那些项目,背后的政治意愿到底有多大?
这个需要熟悉缅方政治内情的人做综合分析,才能有正确判断。
也就是说,他们提出这么多方案,这个决策过程、政治背景,利益目标,是怎样的,这些都得深入了解。然后,我方才能恰当评估,缅方的真实意愿。例如,最极端的两个可能:是破釜沉舟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以给自己的政治困境解围,还是仅仅只是籍由项目捞取小集团利益,根本就是把中方当冤大头。而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无数种可能。。。
在这种国家,政治意愿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是核心。
总之,太需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的情报,而不只是经济情报,来做出判断了。
个人陋见,见笑了。
所有项目军政府头面人物都要参股,分红。但是基础设施与其他项目不完全一样,本质是运营管理投入的价值大于基础设备投入的价值,例如电网可能要运营30年,其间的硬件升级改造、软件升级、知识产权等等投入要大于初始投入。而军政府要员的地位随时在变,可能很快就失势下台,新的人物上台,如果不给新的要员股份,很可能系统就运营不下去,所以势必不断要给别人股份,还都是干股。这样的话,这个公司怎么管理,民营企业好办,国有企业怎么办,审计、监察、纪检委随时要你的命。
感觉说得非常深刻,深获我心。所以才一直追着您的文章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