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变与不变共存的首都机场 -- 萨苏

共:💬72 🌺2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变与不变共存的首都机场

[平面媒体用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期,萨曾在北京首都机场工作过一段的时间,也算是一名“老机场”了。然而,近来说起这块地方来,却是越来越觉得需要三缄其口了。

因为多年在国外,如果有几年没回去,对国情不免有时会产生隔阂。有一回,电话里和朋友说起几年以前带一个日本旅游团到北京的事情,本来,是挺自豪的。

那一回,有几个老日本想到中国旅行,其中不乏侵华战争期间作为学生代表来过中国的人物,想请我这个北京人当向导。我答应了。结果,飞机一落地这几个日本老头当时就顺拐了,一个劲儿地确认是不是真的在中国。

那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其实不少日本人半辈子没离开过那几个岛,他们对外国的了解多都是看书看报。日本影视作品里面的中国常常是和《红高粱》或者文革时代差不多。所以,他们始终认为中国的机场应该也就比菜市场大一点儿。以日本人的观感,整个亚洲,只有他们的关西和成田,才能有这么宏伟壮丽的候机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给他们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一个现代得不象话的首都机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日北京首都机场夜景

“这才是国门的形象阿,哥们儿,你们干得不坏。虽然是全国人民的支持吧,可是也真给全国人民长脸阿。”我和他打趣。

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很自豪的样子,可是等我继续往下说,他就不笑了,略带点儿尴尬地说:“老萨阿,你说的还是老航站楼吧?”

“不是,我在这儿干了一年多呢,老航站楼新航站楼还能分不清楚?”我很自信。

“不对,你说的那个壁画,是二号航站楼里的么。”

“对啊,二号,不就是新航站楼吗?”

“噢,咳咳,你可能有两年没回来了吧?现在,三号航站楼已经开始试运行了,跟三号一比,二号就跟简易楼差不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怜的二号航站楼,当“新航站楼”没当了几天就失去了资格

那一次,我半晌无语 – 第一,这二号航站楼才用了几天阿,怎么又换新的了?我们有那么大的客流么?第二,这二号航站楼已经让外宾顺拐了,要看见能把二号比成简易楼的三号,他们会产生怎样异常的反应呢?

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回国,才领略了三号航站楼的风采,暗自叹息我那位兄弟没有夸张 --如同一条大鳐鱼的三号航站楼,的确可以把世界很多著名空港比成简易楼的。从客流量看,这座航站楼不建恐怕是不行了,我低估了北京空港的流量增长。不过还好,这里外宾虽然出出进进,却不但没有产生特别异常反应的,连顺拐的也没看见。看来,这些年外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是越发的有心理承受能力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酷似大鳐鱼的3号航站楼

那一天,我实际上还有点儿黯然神伤。

碧云天,黄叶地,北京首都机场的周围,还有一个行内约定俗成的外号 – 机场花园。机场的工作区,南楼宿舍,道路两旁,绿荫片片,蝴蝶翩翩,在3号航站楼已经启用的今天,我们的机场,还是这个样子,和我走进这里工作的时候没有区别。

机场有很多没有改变的东西。比如,这里的工作人员,总是给人一种略带军旅气息的感觉 – 航空工作的特殊性质使机场的工作如同军中一样令行禁止。早期民航单位都是部队编制,至今依然保留了那种略带冷峻的风格。比如,空中小姐在首都机场的编制叫做总队,下面有大队,有中队,都是带编号的。如果外国人有幸遇到“三中队集合”这样的场合,可能会抱着脑袋感慨中国端的是大国,这里连美女都是按照建制出动的。。。

但保留的最好的,还是“机场花园”的基调,

很少有人知道,这片“机场花园”的建设,是出自周恩来总理的创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机场高速路旁一景

当我1992年进入这里工作的时候,听机场的前辈讲道,建设首都机场的时候,民航的工作是向周总理负责的。当时中国还穷,修不起和外国一样漂亮的航站楼,民航的人都有些惭愧。结果总理给了指示,他的意见是,我们暂时修不起这样好的楼,可以以后再修,现在先把绿化搞好。我们的楼或许不是第一流的,但我们的环境是第一流的,也是建设好自己的机场。

民航讨论之后,认为总理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直到今天,在我们这个环境保护的并不是太好的国家,首都机场的环境,始终在世界各大空港中名列前茅。

总理爱坐飞机,也特别偏爱民航,他的伊尔专机就经常停放在首都机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总理为民航题词的纪念邮封

可惜的是,当首都机场真的有了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的航站楼,周恩来总理,却早已经离开了人间。他未能看到灯光闪烁的卫星厅掩映于如毡绿地之上的迷人景象,让老民航人扼腕痛恨。

其实,这里所说得现代化航站楼,今天已经被看作很陈旧的一座建筑,那就是现在的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它建成于1979年,当时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象征,曾专门发行邮票来纪念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号航站楼,和当年为了纪念它落成发行的邮票

周恩来总理和六七十年代在这里坐过民航飞机的人们,使用的航站楼则是一座古老的灰色苏式建筑,在北京飞机维修基地的北端。我到机场工作的时候,这里仍然承担着教学和存放档案的任务,外观很不起眼。很难想象这就是当时我国首都对外的窗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京首都机场真正的“一号航站楼”

更难想象假如总理能够看到现在机场的样子,又会怎样的欣慰了。

一号之后有二号,二号之后有三号,首都机场变得最厉害的,就是航站楼。或许可以说,国家的发展,从一个机场的历史,也可以看得到。

[完]

关键词(Tags): #首都机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沙发
家园 2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照例花之:)

怎么这两张看着好像是一个航站楼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2号已经非常漂亮了,3号更漂亮
家园 3也没抢到?不过这回好。

  不用翻墙也了看到图。

家园 查了一下,发现好像是老萨搞错了

老萨那个二号航站楼照片,应该就是一号航站楼---有可能是改建之后的一号航站楼

二号楼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号楼的另一个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第1栋可称之为T0

老萨,T2应该是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顺着这篇文章,查到一些有趣的数据:

据说T0是1958年启用的,其设计高峰时旅客接待能力为:230人/小时。

老百姓进机场参观还要买票咯。

T1是80年代设计的,最初设计容量也十分保守:高峰小时吞吐客流:1500人次。

T2总算“超前”了一把:设计高峰小时吞吐客流:1.2万人次。不过还是保守了。

首都机场就像个身体发育特别快的小孩子,一件新衣服做好了,没几年就穿不下了。

家园 老萨文中的2号楼照片应是80年启用的所谓1号航站楼。

家园 看到地主给老萨的图挑毛病,俺也手痒痒,

  给老萨挑毛病还是挺过瘾滴,谁让他这个靶子这么大呢?但俺离北京还有一千多公里,没法到现场去看,怎么办?

  好办,有GG。

  俺以前玩GG就找到过首都机场的位置,现在当然路熟,当初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找到。

  整个首都机场就是这样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号楼当然很清楚,足够大。这个图床发不了大图。大图地址在这里:外链出处

  二号楼和一号楼看上去就小了,来张放大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图地址:外链出处

  这就看的比较清楚,二号楼和一号楼风格比较接近,怪不得老萨会把第二张图搞错。二号楼的实景照片就到地主那里看了。

  剩下的问题是:北京首都机场真正的“一号航站楼”在哪里?(既然已经有了一号楼,俺把老萨这座楼定名0号楼)

  这个楼比较小,俺找了不少时间,利用老萨机场花园的线索,找绿地多的地方。

  第一张图下面绿圈处有座楼,前面的绿地很象老萨的照片,就是它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图地址: 外链出处

  在傍边找到一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标注是:最老候机楼,标注位置的兰点在停机坪上,拍的是面向停机坪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出是同一座楼。

  但是,从GG的卫星照片上看楼顶不一样,而且傍边也定位了一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标注是:新专机楼,从这张照片看,楼型与GG的卫星照片上一致,难道改建过了?但从老萨的文中看不象是改建过,而且这0号楼也可以算文物了,不会轻易改掉。

  再找,其他位置的建筑比较乱,就把定位照片的兰点一个个点一下看标注,还真找到了,就在第一张图的桔红圈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都机场0号航站楼,一正面一反面。

  卫星照片放大了看是这样滴,从傍边的汽车比较这座楼也不算太小了,但从第一张图比较一下看,只是个小点,几乎看不见,难怪俺费了不少劲才找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图地址: 外链出处

家园 我对航站楼的记忆

老萨给的二号航站楼图片应该是一号楼的,应该不会记错,我对它印象很深。

为什么说印象深呢,这得从我上学的时候屈指可数的几次去首都机场说起。第一次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父亲第一次出国。那时候出国是大事,单位重视,派了车安排家属送。第一次看到机场,塔台,Boeing-707,眼前的事物和它们后面难以想象的一切对于我当时一个半大小子来讲太新奇,印象足够深了。当时没想到,五、六年之后还有更深的一次。

对机场外观记忆最深的这次发生在我上大一的时候,一个很好的朋友从日本回国,我要去接。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去?上学的时候都是穷光蛋,打车去是想都不用想的,机场大巴还是贵,骑自行车去倒是免费,可惜不行,接人要把人送到家里才算接到,我总不能见到朋友后把他放到自行车“二等”上给驮回去吧,这事就算我同意,朋友也不会同意的,再想到朋友他妈就更不会同意了,坐完飞机下来坐几十里地自行车,待遇差的远了点儿。想来想去,可行的就只剩下坐公共汽车一途了。东直门外有359路到机场,下午下班的时间赶到车站,只见人山人海,还半天不来车,心里头着急。看见旁边小公共车走得勤就上了一辆。车发得挺快,我反正是到终点,漫不经心地往窗外看,慢慢的,天黑了,随着车往远郊开,路边的行人变得少了,车上的人也少了,到最后就剩下我和司售三人,售票员回头问,“去机场?”,我大声答道“去机场”。那年头小公共不讲规矩的多,我心里琢磨“怎么着,想把我撂这儿”,正想该怎么办呢,人家一回头,车接着走了。

车继续开,三拐两拐到了一个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车停了,售票员对我喊了一句,“下车吧,一直走,到头右拐,顺着路走就到了。”。我看看窗外,马路上一个行人没有,机场更是连影子都没看到,有心让车继续开,权衡了一下力量对比,不太可能,只好下车。往前走,路越走越黑,路灯就那么一两个,还离得挺远,看看旁边,都是些打闷棍的好地方。继续走到尽头,还真看到面前横着一条路,右拐,顺着走下去,记得好像过了一座桥,从桥下钻出来没多远一眼就看到灯火辉煌的航站楼了,没错,还有塔台,右边的广告牌,当时的那个景象给我的印象实在深刻,至今忘不掉。到了就好办了,要不然连怎么回城都是个问题。

看着老萨照片里的航站楼,广告牌上当时写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到了路边那个著名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家园 给总理上花
家园 多谢,改过
家园 好资料阿!
家园 囧,3号楼的设计叫“中国龙”

萨大居然称它是“大鳐鱼”,设计师看到一定杀到日本找老萨拼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之手,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龙吐碧珠——指的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称停车楼。这一次扩建的停车楼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拥有7000个停车位。

  龙身——是扩建工程的主体。作为“龙身”的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龙脊——指的是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这也是整个T3工程中最为壮观的地方。这里的钢网架由红、橙、橘红、黄色等12种色彩起伏渐变而成,如同彩色云霞托起腾飞的巨龙。

  龙鳞——是屋顶上正三角形的天窗,从远处看,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可以自然采光的“龙鳞”天窗,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这样的技术。航站楼天花板上有155个这样的采光天窗,能让阳光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

  龙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设计师利用了本次扩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资建设的进场交通工程,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一条轻轨和一条地方路改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