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季先生仙去,恸! -- 艾义

共:💬39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妥不妥,

季老好歹是前清那种旧式教育下学出来的,苏力这种业余爱好者还是不能比的。。。

家园 真正谈国学的内容

季老好像没什么,除了晚年一些访谈或随笔之外

苏力写儒家的人性论和儒家纲常的一些论文都还是很有洞见的

家园 也许我有点偏激

文怀沙就是一个流氓!

家园 也许是我赶巧了?

也许是我呆的这个环境里赶巧是我国学术最黑的地方?在这样一个上可以见到部长(两个)、司长,中可以见到一些院长、所长,下可以见到各种研究室主任的环境里,我只是赶巧看到听到了一些“不太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操作和处理?

我真的希望是我错了,真的。

家园 实际上国学基本上已经死了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人们必定会想到这些老祖宗的玩意。我只是可惜为什么现在不能投入很小的一点力量让他细水长流,何苦在断流日久以后再艰难的追根溯源。

家园 儒释道三者为一

儒释道是所谓“国学”的滥觞。季先生所研究的是其一支。由于印度重口耳流传轻文字记录,所以相当多的梵文文献实际上是存在于我国的。不仅在中原,而且在古西域地域,佛教也是曾经的主要宗教,中亚地区很多古籍文献和考古文物都是以梵文为载体。新疆的很多故城少的可怜的一点文献都与之有丝丝缕缕的牵连。

家园 类比一下李敖的话:

要成为大师只要比别人活得长就行了

家园 冷兄对国学的定义是否有点狭隘

儒家思想固然是千百年来所推崇的正统,但从孔孟比较朴素的儒家思想到程朱理学,儒家的思想也是在兼容并包的。一些道家和法家的东西也被整合进去了。还有佛学,从秦汉时期就开始被我们的祖先吸收同化,尤其是经历南北朝以后,佛学已经成为中土知识分子哲学思想来源之一。这时候的佛学也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佛学,完全融入了华夏的文化体系。因此,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印度古文字、文化研究也是国学的一个延伸。

家园 佛学和印度学还是不同的

我承认季先生是学术大师,并且尊敬他的学术成就,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他带上国学大师的头衔才能表达尊敬

我以为,恰恰是滥用国学大师之名器,会误导公众对于国学之理解,不利于国学之传承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与中华文明渐渐融合,关于中国佛家思想的研究,纳入国学范畴理所当然。但是若推而广之,将印度学亦纳入国学之中,则国学之边界究竟何在?例如基督教思想同样传入中土,有一定影响,那么圣经死海古卷之研究也就可称国学?何况季老所研究之印度学,与佛教关系并不特别密切,佛教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印度教的内容也颇占分量。再举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计算机科学中无疑包含数学内容,但因此就将一位数学家称为计算机学家,是否合适?

与季老同日仙逝的任继愈老,所治学术也与佛学颇为相关,不妨对比两位老先生的主要成果,看看国学的定义究竟如何才更为准确。

季老:

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

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

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

《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

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

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

、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

》。

任老:

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

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

《中国哲学史》(4卷本)、《中国佛教史》(8卷本,已出第1、2卷)、《宗教词典》、

《中国哲学发展史》(7卷本,已出第1、2卷)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

部分)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论文收集在《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和《中国哲学史论》中。

家园 严重同意!

季先生的晚年,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色来讲,其实是很失败的

想想那个拜师礼,闹剧啊

家园 我对季先生全部的记忆都来自于他那本牛棚杂忆

十几年前在书店偶尔看到,然后站着读完。那时候书店对我这样蹭书的还不大爱搭理,不像后来,翻了几页后就在一边旁敲侧击,结果只能落荒而逃,后来网络来了,去书店的岁月也就成为回忆。

书中的内容如今能想起来的不多,印象中较为深刻的是他谈及留学时的爱情那一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句让我唏嘘了很久。

后来网上看到的新闻多是关于他研究内容的介绍,因为不感兴趣,也就因此带过。再后来,最近看到的就是和北大的一些矛盾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牵涉到组织,家庭等种种。我也只流于表面,草草看过了事。也只能如此而已,毕竟不懂,也没有能力去探究更深层次的东西。我的感觉只是对一个迟暮老人的同情:如巴金一样,被众人奉为偶像,标志,按照别人的意愿去代表着一些东西,他们自己的想法如何已经没人真正关心。

我想发自内心称一声“先生”比“大师”更能令老人在九泉之下宽怀吧。

家园 那挑动北大武斗的人是啥?
家园 此事愿闻其详
家园 同日任继愈先生的去世

才让国学后继无人了

家园 ~~~~

国图设灵堂了,准备下午去鞠个躬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