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一)上 -- 江南水

共:💬51 🌺2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既有此诺,我便盯着~
家园 【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四)下 完

功臣用来对付皇帝的借口很无耻,无论用今天的标准,还是当时的标准,都是很无耻,他们竟然宣称现在的皇帝不是孝惠帝刘盈的儿子。不但现在的皇帝不是刘盈的儿子,那几个已经封为诸侯王的所谓孝惠帝的儿子,实际上也不是刘盈的儿子。

刘盈即位后就没干什么正经的工作,史载“淫乐”。他爹刘邦生了他们兄弟八人,他大哥刘肥生了十二个儿子,他四弟刘恒(汉文帝)生了八个儿子(史上留名的四个),他七弟刘长生了四个儿子。老刘家明显不缺生儿子的基因,刘盈忙活七年竟然生不出儿子,鬼信啊。

在中国,无论古今,说某人不是他父亲的儿子,这几乎就是最恶毒的咒骂了,因为这不仅说明某人来历不明,而且还暗含着他的妈妈有问题。说谎也就罢了,搞政治的老说实话也显得自己没有职业道德,说这么恶毒的谎言,就显得不地道了。

当然功臣们不敢说大汉皇帝戴了某种颜色的帽子,只是说这几个孩子是吕雉直接领进宫的,孝惠帝只是错认了儿子,老婆们还是好样的,没有给他送帽子。

也难为这些功臣了,但是不如此就不能废除皇帝,不废除皇帝他们将来就死无葬身之地(皇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

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为了我们的身家性命,你们几个只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了。

关于废除现任皇帝,功臣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下面讨论第二项议题,谁来当皇帝。

前面说过,在吕雉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这帮不肖子的不争气下,刘邦的八个儿子到现在还剩下两个,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关于皇帝人选,功臣们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刘邦的孙子,刘肥的儿子,齐王刘襄。

这也很正常,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他一个诸侯王“金猴奋起千钧棒”,按照谁投资、谁担风险、谁收益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让齐王来当皇帝,何况他的弟弟刘章在未央宫和长乐宫的杰出表现也为他加分不少。

“谁投资、谁担风险、谁收益”这个基本原则存在的前提是要有一只无形的手做裁判员,这只手并不参与“投资、担风险、收益”。

然而,此时这些做裁判的功臣们不但参与了投资、担风险,他们还要收益。通俗的说就是,这些功臣既是这场角逐的裁判员,也是这场角逐的运动员,指望他们完全按照“谁投资、谁担风险、谁收益”的原则来选择,这太难为他们了。

功臣们把齐王刘襄pass了,原因就是,齐王的舅舅很强势,如果让齐王来做皇帝,得利最多的是齐王的舅舅,这些功臣们基本上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白忙乎了。

前面说过,齐王刘襄一起兵,朝廷的局势立刻转移到功臣们手中了。刘襄本来想来个捷足先登,获得主动,没想到把自己置于了被功臣们裁判的被动境地。这太有讽刺意味了。

这时候,功臣们想到了刘邦硕果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儿子们。有人提议淮南王刘长,刘长还是因为有强势的舅舅被pass了,那就只好选代王刘恒了。

陈平、周勃派人前往代地去邀请刘恒来京当皇帝,面对着这张从天而降的美味馅饼,刘恒犹豫了,郎中令张武也劝刘恒不要以身犯险,等等看。

中尉宋昌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分析了一下当时天下的形势,各个诸侯王犬牙交错、盘根错节,是大汉王朝的坚强后盾,保证了天下只能是姓刘的;接着,宋昌又分析了刘恒的地位,现在刘邦就两个儿子了,刘恒又比刘长年长。最后,宋昌得出了一个结论,大臣们的邀请是靠谱的。

张武的建议,安全是安全,但是将会使自己错失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宋昌的建议,美妙是美妙,但是万一失算,自己这王爷就是身首异处的王爷了。

一边是现状,一边是诱惑,选哪一边?

百般无奈的刘恒想到了最后一招,算一卦。

卦辞上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看着卦辞刘恒很纳闷:我本来就是王嘛,怎么又来一个王

算卦的说:天王不是王,是天子

刘恒对这个卦辞并不十分放心,但是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刘恒派薄昭到长安去探探真实的情况。

爱你就是爱自己,薄昭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长安。

从长安回到代地,薄昭急切的对刘恒说:靠谱,快点去吧。

刘恒还是谨慎的,走到长安附近没有亟不可待的进入长安城,而是派宋昌前去探路,你不是建议我赌一把吗,你先去趟雷。

确认的确没有危险后,刘恒才继续向长安进发,陈平、周勃等人正在渭桥迎接刘恒,必要的繁文缛节后,周勃向刘恒提出了一个要求。

周勃要求跟刘恒单独谈谈。(请间言)

这是一个刘恒很难应对的要求,不答应吧,这帮功臣说不定立刻反悔,自己这一趟白跑倒是小事,就怕再也回不到代地了;答应吧,自己很可能会被这帮功臣完全控制,自己以后就是傀儡。

周勃这个要求对代王班底的人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你们完全控制了刘恒,我们这些人鞍前马后的白忙了。

这时候还是宋昌出来解了围:要说公事,那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嘛,要说私事,对不起,大王没有私事。(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周勃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没办法,只好献上天子玉玺。

经过一再的推辞,再三的劝进,刘恒算是半推半就的当了新的皇帝。

刘恒答应当皇帝的时候,是在自己的代王官邸,此时未央宫里还有一个小皇帝刘弘哦。

齐王刘襄的另一个弟弟,刘兴居坐不住了,诛杀吕氏的时候他无所作为,如今再不表现,以后就没机会了,他主动要求去把小皇帝刘弘请出未央宫。跟刘兴居一起去执行这项任务的还有刘邦的老司机夏侯婴。

刘弘在离开未央宫的时候还问了一句:把我安排在哪里啊?(欲将我安之乎?)

夏侯婴随便应付了一句:出去找个地方。(出就舍)

这天夜里,刘恒入住未央宫,正式即位皇帝,史称汉文帝,一个新时代在血泊中诞生。

这一天是高后八年(前180年)后九月晦日己酉,所谓晦日就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后九月是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换句话说,这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公元前180年,闰九月二十九。

还是在这个夜里,曾经的小皇帝刘弘和他的兄弟刘太、刘武、刘朝被杀在住所……

真的很多余

从鸿门宴写起,到七国之乱,五十年的风云激荡,我不能一一写尽,只是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悟。

因为个人原因,要离开一段时间,正好趁这段时间,整理一下思绪,准备一下战国时代的资料。战国是一个更加激荡的年代,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二百多年的阵痛中诞生的,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也是一个绕不开的时代。

这些天来很感谢各位的指教。

再见,肯定还会见。

家园 鲁元不可能比刘盈大10岁以上

刘盈生于前210,秦一统天下是前221. 刘邦做了亭长之后一年至数年内,吕家才迁到沛县。

刘邦数次把鲁元和刘盈推下车的时,史书的描述中两个人都还是小孩,这是汉二年(前205)。

家园 期待江南兄的大作!太精彩了
家园 吕后和刘邦的生年我一直存疑

关于刘邦的生年我有点自己的看法链接出处

至于吕后,没见过有关她年龄的资料,请树兄指教一二

家园 早点回来,静候美文
家园 快回来写文章呀
家园 非常抱歉,吕后的生年我是看wiki的

吕太后本纪并无她的年龄记载,是我大意了。

关于刘邦的年龄,我也曾怀疑过,只因他的一切都到来得太晚。跟他类似的人,晋文公算一个。

我觉得可以考虑:

1)张良的年龄

秦灭韩是前230年,此时张良应该能明白灭国之恨。

博浪沙是前218年,此时距灭韩已有12年,但张良那时应该还很年轻。后来的孺子可教虽不靠谱,但张良那段时间不是中老年人应该无疑问。

2)项伯的年龄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张良的朋友,刘邦要“兄事之”的人。鸿门宴时此人的岁数不会太大。

我觉得瓒的说法(生于前247)至少能和谧的说法(生于前256)分庭抗礼,而且更“正常”一些。

家园 张良的年龄好估计

张良的爹死在前250年,留侯世家里说的

即使张良是遗腹子,最晚也生于前249年

从张良“弟死不葬”来看,张良似乎还是嫡长子,否则没那么大的权力来处置家产

博浪沙的时候(前218),张良三十多了,太年轻也不能策划这么大的行动

看来张良是大器晚成啊

家园 既然有弟

那么张良不是遗腹子的可能性很大。张平死是前250,而灭韩是前230,史载此时张良年少。那么张良出生的年代应为前25X,X很可能比较小。

刘邦对张良比较尊重,以“子房”呼之,这固然有投缘的因素在,我觉得还有可能是因为张良比刘邦略年长。

刘邦对项伯兄事之——我觉得项伯那时约40岁左右(项羽此时20多岁),刘邦最有可能和项伯年纪接近但略长,如果比项伯大10岁,还兄事之,是不是反而过了?

按瓒的说法,即前247年,这两条就都能说得通。

家园 皇帝的绝对权威本来就是一个假象

人类只有以集体的意志去行动,才有战斗力.单枪匹马的那是小说.

家园 规律永远有例外

不靠军队而政变成功的

宋代的太后撤帘

家园 人类的政治智慧是从历史中学习得到的.

基本上人类的社会学智慧都是从失败中习得的,比如军队里的条令都是用命堆出来的,而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用损失的钱堆出来的.

大汉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国制,没有前例可循,同时又要避免秦朝的教训.在权力的平衡上如何设置,同时又要兼顾历史造成的现实实力分布,是很难的一件事.

在汉之前,太监只有赵高算是权倾一时,而赵高的得势并不是因为他太监的身份,所以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对内官的防范.

对于功臣的防范,也是因为几乎没有前例(只三家分晋一例),而设计得不到位.按商周的传统,皇帝是与功臣共天下的.因为人权的基本单位是家族,也就是皇族与几十个功臣家族共天下,谁做皇帝真的不要紧,从上到下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家园 回见
家园 好文,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