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书笔记 (一) -- 五度
好像做你这行儿的人在那儿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其实在那儿都一样,要是有一个很强的技术队伍,管理层差一点也不会出大问题。可要是技术队伍出了“质量”问题,很少有企业能够活的过去的。估计是管理层再乱不过是饼怎么分的问题,而技术层乱了是做不出饼的问题。
组织部并不懂企业的生命不是掌握在组织部手里,而是掌握在生产、质量、技术、物流等部门手里,没有他们的正常运转,根本就没有可以销售的东西。我碰到的常见问题是产不出,试运转时一切正常,一旦正常运转,不是产能不达标,就是质量控制不稳定,要不就是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永远达不到。实际上是系统运营涉及的所有环节大家都在放松约束,导致设计的最优技术经济指标只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所有人都说不清根本问题出在何处,总觉得有无限潜力可以挖,实际上都在麻估估。没有人真正可以准确找到瓶颈环节,所以TOC这种工具实际上是很难使用的,因为这种瓶颈是认为制造出来的,甚至是心理瓶颈。这里的产能不达标、质量不达标、成本不达标不是指企业自己报告的,而是系统设计的最优指标。企业一般从来不报自己不达标,但同样的装置,德国企业的产能、质量和成本等等指标都是比你好得太多时,你就只好这么想:这个技术队伍真是饭桶。
我觉得我的鸭子头像还是很好玩的。
不过我有时候会以为自己只有18岁.
牛皮太大了。
算错了。您是78级,也就是82年毕业。应该是13年后,95年当上厂长。不过还是不信。
如果你对90年代初一些事情了解,也许就不会奇怪。海南航空的第一任总经济师只有28岁,这个不是吹牛,你可以找人核实。
总感觉像是包装。化化妆,一个美女就推出来了。能否透露一下这个企业现在的状况。
删除
军品部分全部关门
就是从一筐烂桃子中挑出几个好的来,打打蜡,换换装,剩下的破烂一推给剥离出去的集团。上市后,筹集到的资金也给集团使用,上市公司自己实际上一般不需要什么资金,或者从集团(母公司)手中再买点资产,例如生产配套的水电气,仓储、铁路等等。本质上就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解决资金问题。70年代以前国企是吃财政,80年代是吃银行,现在是吃股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上市就是换了一块牌子,换了一个骗钱的来路,里面原来啥样,还是啥样。
所有公立机构,不管是机关、银行还是国企,都是糊弄大师。所以我从不建议别人买股票。不过就是另外一种收集老百姓财富的工具,另外一种最著名的就是商品房了。而我们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