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可笑的所谓“09最牛满分作文”及批判 -- 江城孤舟
这种水准的诗歌, 若真的花精力去准备(我相信写诗歌这孩子是蓄意的, 因为如果真有挥洒自如的才智的话, 写出来的诗歌绝对不会是这种水准.),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并无很大难度.
而想要搞一篇别的体裁的满分作文, 无论是散文也好, 记叙文也好, 议论文也好, 哪一个难度不比这种水平的诗歌大?
现在中国诗的发展有点尴尬。
仿古——难以超越且根基太浅;
创新——没有方向且好高骛远!
这是一个满分作文
站在文学的门口
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说实话,这篇作文在我看来有些语句还是比较雷人的
比如“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当时就高考作为而言,它够满分了。
再者,这孩子写这文章本来就是灵机一动,有感而发。也算是他平时的积累吧(虽然各位觉得这积累不怎么样,当时我觉得对于一个现在的十九岁的孩子来说不错了)
他写的时候肯定是没有料到自己能打满分的,只不过是写自己想到的罢了。
何况,这是高考啊!!!
你以为就是一篇作文啊?
在作完语文卷子那变态的选择(我一向觉得语文的选择题比较变态的,不知道现在的改进没)
和乏味的阅读之后,花上一个小时写完作文出来,接着就要休息一下,去考后面的英语数学和文科综合了。
花精力去准备篇诗歌写高考作文?除非有人先泄题给他。
我觉得,因为诗歌解读的宽泛性,这位考生很有可能是背熟了一首诗来套用的。就像今年还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使用了甲骨文、小篆的文字一样,是一种典型的取巧行为。
一辈子的事情,谁敢拿着去玩创新?
这个人写诗歌,明显的就是冒险,这是赌上了,万一没赌上,嘿嘿,那比偶的赌场还惨。(当然,没赌上的新闻就不会报道了)
首先,从最被诟病的抄袭或引用来讲吧。
古人作文或谈吐,总讲究引经据典。大概意思就是说提炼前人的观点或直接应用广为人知的语句作为自己的论据,非但不如此不显得自己学识渊博。作为高考来讲,因为防作弊的措施非常严格,我想该考生能在作文的30-45分钟内能做到仅凭自身记忆就完成对相关诗词的引用并做到尚为合理的排列(尚未做到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他(她)在平时对此类诗词有相当的钻研。当然如果孤舟兄能够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完成对该文关于“抄袭”方面的批驳,兄弟更加佩服之至。
其次,从文体上讲。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分数很重,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教给了弟子一些模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此而来,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保证基本分数还是可以的。该生能独树一帜采用长诗的格式,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勇气的创新。大家都用一种类似于八股文的东西来写作,这个时候阅卷老师发现了这么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长诗),可能从偏好上讲阅卷老师也会多给他(她)一些分数。
至于给满分,俺也以为不太可取。别的不说该文韵律方面的问题,还有abadcafe网友提到的“"之""其""于"之类副词虚词泛滥”的问题,此例一开,明年此类诗词类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必然会更多出现,就像当初的议论文模版一样。而阅卷的老师们中又有多少能在有限的阅卷时间内对此类古文做出相对正确和公正的评判呢?至于这个,就涉及到高考中其他的问题了,俺才疏学浅就此打住。
再一句,以成败论英雄。
另,感谢八卦的网民,感谢江城孤舟,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为何这个诗歌很多地方读不懂,生搬硬套果然不是中学生能驾驭的。
高考背范文早就是普遍现象,是不是都是抄袭都给零分。有人要标新立异,另开奇径当然是有人赞赏,有人喝彩。能抬到满分的地步,也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运气。人人能写古体诗的时代,要分出上下优良,自然要用格律,体裁,用典来评分。现代教育就要求能背几首古诗知道来处,这点本事也就当年诗书门第里十岁小孩的水平。 要求没有当代李白,苏东坡的水平就不要出来现, 就是把整个文言文划出了语文写作。你列举的错误都是文言文写作最基本的忌讳。你假设这些都是作者应该知道的,所以你一读起来就有气。你其实把出气的对象搞错了,我估计作者在此之前从来就没有写过文言文给任何人看过。他根本不知道文言文写作的忌讳,因为没有人教导过他。看到好句子就拿来用的,在背范文的教育背景下,没有学生会有一丝犹豫。你在拿对职业作家的评判来改一个小学生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把整个文言文划出了语文写作。 你针对作者的批评就令人感到有点苛刻了。
实际点讲,高考作文答卷中能和这篇比肩的不会到1%,难道它不该得到优秀以上的评分吗?!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何必为了这些扼杀一个人才呢?
至少文字通顺, 修辞合理, 条理也还清晰, 不会让人感觉重复罗嗦.
就我上面列的这4条, 那篇诗歌作文哪怕只看其开头的那段文言文, 也已经很够呛了.
另外, 诗歌由于其特殊性, 可以同时对应多个题目, 这点江城兄已经讲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