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一些扯谈 -- 范特加罗

共:💬22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蛋。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1年多前我就考虑过这个扯淡的问题,其实也不扯淡。

外链出处

我觉得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在逻辑上看是鸡与蛋的关系。到底谁为谁的前提,我觉得教材的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鸡与蛋谁先谁后,从逻辑上看,是蛋在鸡前。因为,从单纯的逻辑分析来看,鸡出现之前的物种肯定不是鸡,假设叫鸡’,那么,第一只鸡的出现必然是从蛋孵化而出,只有鸡’发生基因突变,生出第一个鸡蛋才有可能出现第一只鸡。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我觉得在历史逻辑上应该是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而不是一般教科书上说的那种观点。原因是这样:从历史来看,必然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性提高,才能使得剩余劳动出现,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在历史上,首先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而使得剩余劳动出现,于是再出现相对剩余价值,这在逻辑上似乎讲不通。奴隶主对奴隶不太可能涸泽而渔吧,总得保证基本的奴隶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劳动。因为,我们可以假设某个时间点t0还没有出现剩余劳动,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存已经最大化自己的劳动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不可能出现在超出人们生理极限的情况下延长劳动时间的情况,因此,从逻辑上看,必然是某个时间段,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突然提高,导致了剩余劳动的出现。历史上真实的情况也是这个样子,必然是人类社会在工艺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才有可能出现剩余劳动,才会出现阶级社会。这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背后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反映的是生产力,而绝对剩余价值的背后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强弱关系,反映的则是生产关系。因此,从历史逻辑来看,相对剩余价值应该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与出发点,而不是反之。我觉得,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与出发点这种说法,只是为了便于分析。从封建社会末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应该是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必然是一次技术飞跃或组织手段的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有资本主义的出现,从逻辑上看,不可能是技术与组织手段停滞不前的封建社会突然迈进了资本主义,那么必然是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但两者却又不可分割。

家园 每个蛋都是特殊的蛋,没有普遍的抽象的蛋。鸡也一样。

每一代的蛋都不相同,每个蛋与此蛋生出的鸡也不相同。

这里的蛋和鸡不是一个个的个体的特殊的蛋或鸡,而是整体的抽象的蛋的概念、鸡的概念

所以,用概念的蛋去衡量比对个体的鸡,或者用特殊的蛋去混淆一般的蛋,都是在偷换概念,自寻烦恼

总之,这不是一个有效的问题。

家园 只有无效的答案,没有无效的问题

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于疑惑,哪怕是孩童最幼稚的问题。回答得好,提问人就会受益;回答得不好是能力问题,斥责问题不当是态度问题。

其实,我想表述的,就是人对概念的自由度,导致逻辑表述上的冲突,逻辑的实质并不因为人的表述而变化!概念是人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定义,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表述的基础,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

家园 对于我来说,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哈哈,我叫那只鸭子为鸡蛋鸭,那只鸡为鸡蛋类鸡,注意,我没有叫他们为鸡蛋鸡!

当然,我也可以叫他们一个为哈希值a,一个为哈希值b

家园 不是这样的,要看哪个阶段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很简单的道理,成年人可以接触的食物和环境,对于孕妇和小孩就有很多禁忌。

这是因为,处于繁殖阶段的生命体,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

从概率上来说,一只成年的类鸡很难突变成鸡,而成年的类鸡肚子中的蛋在形成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带有突变基因,这个怪蛋孵化出来之后成为鸡。

所以,先有鸡蛋的可能性更高。

家园 我觉得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因为只有先成为鸡,它的蛋才能称

作鸡蛋,哈哈。

当然,我转移话题了。

家园 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是研究是基因变异是何时发生的。

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是研究是基因变异是何时发生的。

是发生在鸟类时期,鸟类卵巢基因变异,导致了鸡蛋的出生,从而产生了鸡的问题。

还是鸟蛋被辐射产生基因变异,在孵化后,变成了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