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一) -- 江南水

共:💬40 🌺26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七)

四、残杀

公元前202年正月,定陶。

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这些就是汉初所有的异姓王,此时刘邦也只是汉王。

这么多王,谁是“大王”啊,为了确定大小王,必须让“大王”有个固定称号。显然霸王这个不祥的称号是不能再用了,幸好秦始皇留下了一个合适的称号:皇帝。

于是这几个王上疏刘邦: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着,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刘邦也适当的表示了谦虚: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这几个异姓王再次上疏: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差不多就行了,再扯皮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了,于是刘邦登上了皇帝位。

这个皇帝是独一无二的皇帝,跟以前的秦朝皇帝不同,跟以后的皇帝也不一样。

在异姓王眼里这个“皇帝”跟项羽的“霸王”一样,都是共主,不过换个马甲而已。

然而,刘邦似乎不这么想。

从齐王变成楚王的韩信回到了故乡,当年四处蹭饭的无业游民终于衣锦还乡了,该报恩就报恩,该报仇就报仇吧,在这个地面上他说了算。

找到当年给自己饭吃的漂母,赐给她千金(不是女儿)。

找到长年被蹭饭的南昌亭长,只给了他百钱,理由是: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找到钻过裤裆的少年,让他做了楚国中尉,理由是: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些终究只是小事。

某一天,一位故人前来投奔,钟离眛。对钟离眛的处理,显示了韩信稚嫩的政治手段。

当年在项羽帐下的时候,韩信虽然不招项羽待见,但多少还是有几个朋友的,钟离眛就是韩信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之一。

钟离眛是项羽的重要将领,他具体有多重要史籍上没有正面的记载,但是可以从侧面反应出来,陈平在针对项羽手下重要人物实施反间计的时候,列出了寥寥数人,其中就有钟离眛。因为陈平的离间,项羽也疏离了钟离眛,但是钟离眛始终没有背弃项羽。

项羽兵败身死后,钟离眛回到了家乡伊庐(今湖北南漳县),他知道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显然是新政权打击的对象。韩信做了楚王后,钟离眛就投奔韩信,也许这棵大树下能让他乘乘凉。

因为故人之情,韩信收留了钟离眛,这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收留之后的后续动作,刚开始,韩信是想罩钟离眛一辈子,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做一辈子楚王。

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秘密报告放在了刘邦的案头:韩信要造反。

这不是刘邦收到的第一份诸侯王谋反报告。就在刘邦当上皇帝半年后,他就收到了第一份谋反报告。

在固陵被项羽反击后,刘邦意识到异姓王终究是靠不住的。

公元前202年七月,刘邦就开始对异姓王下手,第一个目标是燕王臧荼,理由也很现成,谋反。

公元前202年九月,燕王臧荼被俘虏,荣幸的成为第一个被除掉的异姓王。历史很吊诡,这个最早被废除的异姓王的血脉竟然进入了汉皇室,汉武帝的外婆就是燕王臧荼的孙女。

几乎就在俘虏臧荼的同时,刘邦收到了韩信谋反的消息。

刘邦召集手下的将领讨论怎末应对,这些将领的态度很坚决:亟发兵坑竖子耳。

刘邦的反应耐人寻味:默然。

这是一个吹风会,毕竟韩信征战多年,在军队有很高的威望。刘邦放出这个风向球,看看此时韩信在军方的支持度,将领们的表态不排除有过度表态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韩信在这些将领中人缘很差。

按说百战百胜之人,人缘不该这么差。

本来大家都是在一个公司打工的,虽然级别上有高低,但身份是一样的,都是打工仔。某一天其中一个打工仔成了老板的战略合作伙伴,曾经的同事会怎末看待这个成功的打工仔?

刘邦手下的那些将领看待韩信,大概就是这种心理。

听了这些表态,刘邦知道对韩信动手,不会引起自己人的反弹;同时刘邦也知道,单凭自己手下这几棵葱是没法搞定韩信的,所以他不能顺着这些将领的意思表态,同时又不能反对这些将领的意见。

刘邦选择了默然,不表态就是一个态度。

搞定韩信并不一定非得靠武力,还可以靠其他的,刘邦找到了搞阴谋的专家陈平。

滑头的陈平先问了一句:其他人是什么意见。

刘邦把其他将领的意见告诉了陈平。

陈平反问刘邦:韩信知道这事儿吗?

刘邦确信韩信不知道,那年头没有手机、互联网,一时半会儿韩信不会知道。

接下来陈平问到了实质问题:陛下的士兵比得上楚吗?

比不上。

接下来一个问题更尖锐:陛下有比韩信用兵更高明的将领吗?

没有。

这两个硬件的落后基本上否定了军事解决的可能性。

刘邦又一次搬出了四字真言:为之奈何?

陈平策划了一个完美的宫廷式政变。

公元前201年,刘邦公告天下将在十二月巡游云梦,在陈接见各路诸侯王。

陈,就在楚的西边。

听到这个公告,韩信的政治敏感度再低也会觉察到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了。

去?还是不去?实在是个问题。

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一个注意:杀掉钟离眛,这样就没事了。

韩信果然去找钟离眛商量借他的人头作为向刘邦的投名状,钟离眛实在是遇人不淑,临死前钟离眛大骂:韩信,你小子不地道。

钟离眛死的窝囊,至少他自己认为死的窝囊。他认为,他不死韩信才会安全,他一死韩信立刻遭殃。韩信却亲手砍掉他这个支柱,你说他能不觉得窝囊吗。

钟离眛的这种认识只是基于军事斗争的认识,但是刘邦既定的方针不是军事,而是政治。所以不管钟离眛是死是活,都不会改变韩信的结局。

事实上,钟离眛可以不死的,同时期的季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季布也是项羽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刘邦的通缉犯,但是在大侠朱家的帮助下非但没死,还做了汉廷的郎中。

韩信带着钟离眛的人头到陈觐见刘邦,此去,他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孤身一人的韩信即便是老虎,也是没牙的老虎,此时抓他,用陈平的话说就是:不过是一个力士的活。

韩信不仅感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面对韩信的呐喊,刘邦冷冷的说道:若毋声!而反,明矣!

刘邦说的不能说不对,在他看来韩信在自请为齐王的时候就已经是造反了,之所以隐忍到如今是形势所迫。

虽然刘邦早就定下了剪除异姓王的决心,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分寸拿捏的很准确。

虽然燕王臧荼很早就表态站在刘邦一边,但是由于燕国远离楚汉相争的主战场,他对刘邦灭项的贡献也最小。刘邦对他下手,不会引起其他异姓王的反弹。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自从战国时代开始燕国就是弱国。

至于韩信,在刘邦集团看来他是异姓王,已经脱离了广大功臣,在其他异姓王看来他始终是刘邦集团的人,尴尬啊!拿掉尴尬的韩信,非但不会引起其他异姓王的反弹,自己人也会拥护。

相对于其他异姓王,刘邦对韩信的处置还是颇有人情味的。

公元前201年十二月,刘邦在处理韩信之后,开始安抚自己集团内部的功臣,三十多天内分封了二十九个侯,其中大多是丰沛时期就追随刘邦的人。这引起了其他人的疑虑,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三月,封背叛过自己的雍齿为什邡侯,安定人心。三四月间又分封了第二批十三个侯。

韩信就在这十三人当中,淮阴侯,只有封爵,没有食邑。

这个举动表明,没有了异姓王的身份,刘邦依旧认为韩信是自己的功臣。

脱离了组织后,再次回到组织的人,原来组织内的人怎末看待这个回头的浪子呢?

韩信这个脱离过组织又重新回到组织的人开始了并不漫长的郁闷生活。

家园 关于刘邦的年龄

关于刘邦的年龄,有两种说法。

三家注《史记》中引用“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生,至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年六十二。”

唐朝颜师古注解《汉书》引用 “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的人,距离刘邦生活的年代有四百多年,他是如何知道刘邦出生在哪一年的?并且皇甫谧治史的态度很有问题,他居然知道刘邦他爹的名字叫刘执嘉,还知道刘邦他娘姓王。以至于颜师古都说:「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竒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至于“臣瓒”的身份,也很难考证,颜师古都说: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

总之这两个人的说法都不那麽可靠。

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皇甫谧的说法成了主流,普遍认为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

相反,我认为“臣瓒”的说法更接近真实情况。

来看一下刘邦以后两汉皇帝的年龄,除了异数一样的汉武帝活了70岁,西汉的皇帝没有活过50岁的;东汉的皇帝更离谱,活过40的只有三个,当然东汉的皇帝不少死的莫名其妙,参考意义不大。但是西汉的皇帝还是颇有参考价值的。

在生活条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寿命的长短跟基因有相当大的关系。

刘邦死前一年,他爹死了,如果刘邦活到60多,那他爹可能活到接近80,这么算来西汉皇帝平均年龄不该那么低。

还有一个人之常情需要考虑。

古往今来,很多东西变化很大,但是人的自身却变化很小。

放在今天,一个接近50岁的人,主动跳槽的可能性都不大。

近50岁的刘邦主动违反规定私放囚徒,然后又参加造反,这太特别了。

按照“臣瓒”的说法,40岁左右的刘邦干这种事还是可信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并异议之

江兄对史记确实精读,可似乎有些逻辑非常奇特,请容异议。

由于没有《史记》在手,怕描述不准确,故只引用部分,待江兄着力写刘时,再仔细讨论

得意忘形的刘邦在彭城开起了欢庆胜利的狂欢派对。然而项羽率领三万精兵,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击溃了五十六万大军,刘邦也仅以身免。

--------------

这部分江兄不觉得刘邦很水货?三万回师的骑兵(项羽是历史上大规模骑兵最早使用者),把五十六万大军击溃。这种情况放到现代,估计军事法庭都不用送了,直接咔嚓。

五月,韩信收拾溃败的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在京、索之间打败楚军,遏制住楚军咄咄逼人的势头,稳定了节节败退的汉军。

---------------

这部分是江兄描述的,对比起上文,觉得如何?用一支新败的残兵打败大胜的楚军,虽然不知道霸王是否在此, 如果说项羽3万胜刘邦56万,韩信败军胜楚军3万,那韩刘之差别,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算不算是韩信救刘邦于危难之时?

接着再看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我汗,第一次夺兵,刘邦收韩信精兵。 本也无可厚非,打不赢,兵多总比兵少好。毕竟是正面战场。基于战局考虑,是否应该正面坚守,把兵力投放给韩信这位国士无双呢?总体感觉,要不刘邦无力坚守,要不,不放心韩信,这才啥时候。

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收其精兵的后果,可以有个初步结论。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

以兵数万,抵御20万大军。我们来看看韩信的兵力。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汉代是开启大规模使用骑兵的一个朝代,从楚汗汉开始就有这个苗头。在此之前并无很明显的先例。在此,基本上兵力会是4比6,或者极限5比5的把兵力分为作战兵力及护粮兵力。可以看到韩信先出1万拒敌,再回到河边的大营拒敌,基本上是动用了所有兵力作背水一战。按照4:6比,则是总兵力2.5万。加上2千骑兵,也就是2.7万左右。而且,记得是老弱残兵,精兵已经被抽调光了。

各位明白了么? 韩信用区区2.7万老弱残兵,要对抗的是20万以逸待劳的大军。如果你是总司令,你会这么用你的爱将么? 显然是个送死的主。如果刘邦认可韩信的能力,则应该多调拨兵力给他,让破赵,解除东方,北方的墙头草压力,自己拼死守城。要知道在秦汉时代,攻城器械不多,守城相对容易很多,基本以一敌五,再不济敌个三也成。或让出指挥权,让韩信抵御正面战场,事实上之前的残兵败楚已经充分证明了韩信的能力。 给出不到3万的老残去进攻20万狼虎之师,是进攻,不是佯攻,不是牵制。那刘总司令除了谋杀爱将或者疯子外,还真难给出其它理由。

韩信没死,还创下了历史上的背水一战,同期只有破釜沉舟可比的一战,历史仅有的几场。可惜,他还是死了。

刘邦的事迹,等江兄详细写完,在下再补充补充即可。

家园 刘邦不是水货——跟孤帆兄讨论几个问题

得意忘形的刘邦在彭城开起了欢庆胜利的狂欢派对。然而项羽率领三万精兵,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击溃了五十六万大军,刘邦也仅以身免。

--------------

这部分江兄不觉得刘邦很水货?三万回师的骑兵(项羽是历史上大规模骑兵最早使用者),把五十六万大军击溃。这种情况放到现代,估计军事法庭都不用送了,直接咔嚓。

毋庸置疑,这次惨败刘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的确不能反映刘邦的指挥水平。因为这次项羽的大胜是建立在刘邦几乎不设防的前提之上的。并且这五十多万军队来自五家诸侯,指挥系统的混乱也是此次惨败的重要因素。

所以不能因为这次惨败就说刘邦是水货,有句俗话:老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低。刘邦只是飞得低了一次而已。话又说回来,如果刘邦是水货,项羽被水货抵抗了两三年没讨到多少便宜,那项羽的水平是什么?

五月,韩信收拾溃败的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在京、索之间打败楚军,遏制住楚军咄咄逼人的势头,稳定了节节败退的汉军。

---------------

这部分是江兄描述的,对比起上文,觉得如何?用一支新败的残兵打败大胜的楚军,虽然不知道霸王是否在此, 如果说项羽3万胜刘邦56万,韩信败军胜楚军3万,那韩刘之差别,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算不算是韩信救刘邦于危难之时?

这一次的确是韩信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韩信的军事能力,刘邦自己也认账,我也就不多说了,就说一点。

刘邦在彭城大败并没有惊慌失措,相反而是做出了一些得当的措施:

1.《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祁侯缯贺“汉王败走,贺方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

2.《史记傅靳蒯成列传》“(靳歙)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

还有在丰、下邑、砀一带安排了相当的抵抗力量。

总之,彭城之战后,项羽有点强弩之末的趋势,而刘邦的抵抗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按照4:6比,则是总兵力2.5万。加上2千骑兵,也就是2.7万左右。

至于井陉口之战,也就是背水一战,由于太史公对战争场面的描述惜墨如金,当年战场的具体态势已经无从知晓。太史公只是说,一万人背水摆阵,两千轻骑兵背后包抄,还有没有其他兵力部署太史公没有交代,但不能就说,韩信一共就这些兵力。你基于这些兵力推测出的韩信所有兵力,值得推敲。

如果按照陈馀的说法就更夸张了: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或让出指挥权,让韩信抵御正面战场

这有点难为刘邦,这等于把自家的身家性命交到别人手上,很少有人会做这个选择。

说句玩笑话,如果孤帆兄你处在刘邦的位置上,会不会这么做?

家园 关于彭城之战,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帖

2004年的一个帖,前几天又看到,姚磊:【原创】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家园 【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八)

“当他们(德国法西斯)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 经没有人了。”

——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内莫勒

当刘邦剪除功劳小的异姓王的时候,我没有动作,因为我功劳很大。当刘邦剪除自己人的时候,我没有动作,因为我跟他从来没有隶属关系。当刘邦要剪除我的时候,我想反抗,可是没有了援助。

我想,彭越、英布九泉之下大概也会这么感叹。

在刘邦剪除的异姓王中,唯一不怎么冤枉的就是韩王韩信,因为他毕竟投靠了匈奴。

韩王韩信最早的封地就是原来韩国的土地,但是因为地理位置过分突出,刘邦又把他掉到了北方的代地,处于抵抗匈奴的前线。

韩王韩信投靠匈奴后在跟汉军作战的时候被柴武斩杀,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却能够封侯拜将。

公元前197年九月,北方军事负责人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往征讨,并且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对外宣称病了,让部下带兵前往协助刘邦。

彭越出身不高,不懂历史也很正常,但是不知道前不久的事情就是他的不对了。

大约在八年前,项羽征讨田荣,向英布征兵,英布也是称病,派人前去应付。事后,项羽对英布有了看法。当时英布还有刘邦这个新的选择,虽然妻子儿女被项羽杀掉,但是还能够留得青山在。

此时的彭越没有新的选择,但犯了跟英布一样的错误,注定后果比英布要严重。

谋反,依旧是简单方便的借口。

处理彭越比处理韩信更简单,刘邦派了几个人把彭越绑架到洛阳。

彭越跟刘邦有很深的渊源,当年刘邦西征的时候就得到过彭越的帮助,后来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彭越一直锲而不舍的在后方骚扰项羽。可以说,彭越一直是站在刘邦这边的。

也许是这点故人之情起了作用,刘邦只是把彭越废为庶人,迁到蜀地。

刘邦的老婆吕后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真理:老板娘往往比老板更苛刻。

就在彭越前往蜀地的路上遇到了吕后,彭越希望吕后能够给自己求情,不要发配到遥远的蜀地,而是留在故乡。

吕后答应了他的请求,又把彭越带回了洛阳,也带入了地狱。

彭越的下场很惨,被剁成了肉酱,并把这些肉酱分成多份送到各个诸侯王那里展览。

看到彭越的肉酱,英布再迟钝也知道,下一个将是谁了。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反了吧。

公元前196年七月,英布造反。在英布看来,此时造反他还是有一定胜算的,理由是,刘邦手下的将领都不够看。

英布成功的前提是,刘邦不会亲征,因为他老了。

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怎么样的想法,在军事上是愚蠢地。

为了自己子孙的未来,刘邦还是强行出征了。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征。

刘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在战场还是靠前指挥,被流矢所中,最后一次负伤。

征讨英布回师的途中,刘邦回到了最早发迹的沛县,一曲高歌起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刘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一生。

哦,对了,韩信在哪儿呢?

韩信早在一年前就死了。

那时刘邦正在前方征讨陈豨,据说韩信想在长安突袭皇宫,消息走漏,引起吕后的警觉。

当年刘邦不敢跟韩信正面接触,吕后同样也不敢跟韩信正面接触,韩信百战百胜的威名使他成了只能用阴谋对付的对象。

吕后找到了相国萧何,在整个汉集团,如果说韩信还有一个看得起的人,那就是萧何,毕竟他所有的成功是站在萧何的肩膀上获得的。

也许,萧何也是他唯一可以相信的人。

就是这个成就他的伯乐,也亲手把他送上了地狱之路,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哀叹。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韩信的一生,起于窝囊(胯下之辱),终于窝囊(死在知己手中)。

刘邦回到长安听说韩信死了,反应很复杂:且喜且怜。

因何而喜,又因何而怜,也许刘邦自己也说不清。

五、九泉之下

韩信:陛下,你也来了。

刘邦:来了,让你久等了。

韩信:是够久的,七年多了。

刘邦:……

韩信:这七年,你很忙。

刘邦:……

韩信:我却很闲,闲的发疯。

刘邦:我不敢让你忙,你一忙,我会忙不过来。

韩信:不会的,我会帮你的忙。

刘邦:真的?

韩信:真的,你知道我是怎末想的吗?

刘邦:……

韩信:当年项羽派人找过我。

刘邦:我知道。

韩信:蒯彻也劝过我。

刘邦:我刚刚知道。

韩信:我都没有理睬他们,我只想做你忠实的盟友。

刘邦:当你们没有按时到达固陵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再相信会有忠实的盟友了。

韩信:……

刘邦:你知道我是怎末想的吗?

韩信:……

刘邦:汉中的一番晤谈,让我意识到,我没有相信错萧何。

韩信:……

刘邦:你北上伐魏成功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你是我最重要的帮手。

韩信:既然这么看重我,为什么还偷偷流进我的大帐,拿走兵符印信。

刘邦:我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任何人手中。

韩信:……

刘邦:当我听到你要做假王的时候,有一种养虎遗患的感觉。

韩信:我只是想做一个王,这是我的梦想。

刘邦:如果你不做这个王,你会荣华一生,你的子孙也会受惠,跟着你的曹参就是很好的例子。

韩信:那为什么你还把萧何排在第一位?

刘邦:我是故意的,如果把曹参排在第一,那么武将们将把持这个朝廷,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韩信:萧何死后呢?

刘邦:我只能做我能做到的,我做不到的就让后人来做吧。

韩信:萧何的确很重要,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政治斗争中。那为什么还把他投进监狱呢?你不会真的那么糊涂吧?

刘邦:我只是告诉所有的人,天下说了算的只能是姓刘的,哪怕是功劳第一的,生死只在姓刘的一念之间。

韩信:这就是帝王心术吧。

刘邦:我终究还是放了萧何,对功臣我对得起他们。

韩信:恐怕那些异姓王不会这样想。

刘邦:他们?他们算是我的功臣吗?他们想的只是自己,能够帮我一把只是他们捎带脚的事,就连你韩信也不例外。

韩信:你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异姓王?

刘邦:不会。

韩信:不管卢绾是不是造反,他注定不会再是燕王?

刘邦:嗯,即便是女婿也一样。

韩信:那为什么还留着姓吴的长沙王?

刘邦:我还没来得及下手就来到了这里。

韩信:那樊哙呢?

刘邦:如果他不是吕家的女婿,我是不会决定杀他的。吕家的势力太庞大了,我已经没有能力去摧毁他们了,只好削弱一点算一点,樊哙也许无辜,但我不得不这么做。

韩信:你太忙了,来这儿之前还没有忙完……

家园 有点疑问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征。

……

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刘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一生。

应该有一个是不准确的吧,GOOGLE了一下,不得其解。

家园 算是奖励?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汉用夏正,以十月为岁首

太祖十一年七月,英布反;

太祖十二年冬十月,即这一年的岁首,刘邦征英布。

太祖十二年夏四月,帝崩

按公历太祖十二年为公元前195年。

家园 看看这个链接

链接出处

家园 也是没办法

楼主是把公历和汉代历法混在一起了

我也没办法,如果用《史记》的原文:汉十二年,估计不少人不知道是哪一年。

中国有比较好的纪年方式是在汉武帝后,出现了年号,采用了太初历,跟今天的纪年和农历相似度比较高,也比较好明白。

秦汉之际的这种历法当年也害得我不轻。

家园 呵呵,理解理解

这个历法问题是挺烦人的,楼主写的浅显易懂,俺其实很佩服的。

那句话其实没有批评的意思,要是让您误会了,修改之。

若是有空,楼主写写张耳、陈馀如何?这俩人之间也是蛮有意思滴

家园 张耳、陈馀之交的悲喜剧对朋友之间的交往很有教育意义

若是有空,楼主写写张耳、陈馀如何?这俩人之间也是蛮有意思滴

我试着写一下,不过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很可能写不到位。

说实话,这两个人的故事可以拍一部反映人性的电影。在困难时期相濡以沫,得意后相互猜忌,最终相互残杀,整个过程太有戏剧性了。

再配上最后那一场背水一战,活脱脱大片的胚子。

不过不怎么符合主旋律,可能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查。

家园 呵呵,您这预告片就已经很精彩了

拭目以待啊,花先奉上!

家园 花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