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林巴斯新便携机E-P1外形图流出 -- 爱吃苹果

共:💬45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样的话,国内单机价格应该会很快落到四千以下

诱惑力还是很大啊

家园 老眼昏花喽

看成了“奥巴携E-2P外逃”

家园 感觉高了,如果套头机能在4K以内会比较吸引人的
家园 旁轴党的福音

少的可怜的旁轴数码 总算又添了一员了 真不容易啊 都是单反害的

家园 不是旁轴是单镜头但不反能换头

一个小怪胎,换头数码?是个新分类,O家比较革命性的东东,理念适马最先但推出的东东不能换头,系统性提出的是O和新P,最先推出的也是新P的G1,新P是小步快跑,G1 GH1慢慢来。

家园 光那个闪光灯要200美元,抢钱呐!

真是好东西啊,喜欢,就是太贵了。 不过不出一年时间,我打赌,其他日本厂商会纷纷推出类似概念的产品,至少还有SONY, PENTAX和松下那三家会。

家园 为奥林普斯欢呼!

奥林普斯是一个有特色的好牌子,可惜进入自动对焦时代后,就有点落伍的样子。我到现在还是不看好4/3系统,但4/3用于这个小DC上,那是恰到好处。奥林普斯这样一来,加上Sigma的DP1,Canon和Nikon这样的大象屁股也要动一动了。像E-P1这样的非单反可换镜头DC本来就应该成为DC的强项,采用EVF(电子取景器)后,没有必要非用五棱镜不可。现在的小DC已经用LCD作EVF了,再进一步,做成可换镜头,技术上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奥林普斯带了一个好头,鼓掌!

家园 不过这个机器两大问题

不过这个机器两大问题,可见O这么长时间都把时间花在那个超级袖珍的折叠镜头和机器外表了。第一是对焦性能,太慢,第二是没有闪光灯。为了模仿过去的PEN的样子,闪光灯也不放一个,有点过分了。

不知道APS-C阵营的如何应对。

家园 对焦速度如何?

但是这个做法好像对焦速度要差不少,而且精度似乎也要差。DC似乎就没有对焦非常快的机型,毕竟原理不同。

家园 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嘛

作为高级袖珍机,没有闪光灯是可以的。Leica M系列从来没有自带的闪光灯,也没有见到人们抱怨。对焦速度不清楚,还没有看到过测试报告。想不出来为什么在本质上就做不好?

家园 没有看到测试评论

不知道对焦速度如何。从原理上来说,为什么对焦速度一定就慢呢?

小DC对焦慢恐怕不一定是原理的原因,而是成本控制吧?

家园 17/2.8的对焦速度还可以的。
家园 这个价位就是面对普通消费者

没有闪光灯绝对不方便,外加闪光灯增加不少体积,也不好收藏与携带。过去莱卡M的时代,集成闪光灯技术上难得多,还需要额外的电池,所以形成个经典的样式,单独的闪光灯。现在的相机都没有这个问题了,还搞什么“经典设计”,这不是削足适履吗?

这种liveview的大多都是用对比度对焦(和小CCD的相机一样的),相机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比度最高,所以在对焦过程中会不断检测。当对比度不断提高到峰值,对焦动作仍然不会停止,而是对焦过头以后,对比度下降,镜头再反向运动到刚才对比度最高的位置。对焦动作是一个往返过程,需要至少两个动作来完成。所以对比度对焦法会比单反相机的相位法慢。

家园 就是太贵了,个头又小,不气派

花了那么多钱,图像好不好不知道,起码分量要足嘛

这么小的东西,拿出去人家以为200块的卡片机,不够风光。

俺这样的色盲掩面下料。。。。。。

家园 DC的对焦原理理论上比SLR的有差距

DC的对焦原理是对比度比较,而SLR是相位检测。对比度比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DC对焦开始的时候无法估计应该向哪个方向调整,但SLR有较大可能性估计出正确的方向。而且,对比度方法必须要检测到峰值(即必须过调一点,然后回调)才能确定对焦完成,而相位方法可以有较大的概率单边确定极值。这里外里可差了不少时间。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原理。实际实现上,很可能有其它工程问题影响导致非常不一致的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