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些说明 -- 葡萄
现在香港的豪宅市场早已经超过了1997年了。03年Sars, 08年金融危机有2波低谷,但现在香港的行情早就反超了1997了。
古道的观点我觉得就很有道理,是中国的崛起,挤压了日本产业的空间,导致的日本地产在93之后无法恢复,而不是地产泡沫导致了日本的萧条。虽然名义GDP没有缩小,但有前途的技术和投资流向中国而不流向日本,日本的房价就恢复不起来。
今后的时代属于技术!在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面前,任何通过巧妙的金融手段垄断的努力都会被证明渣都不如。
仍然是可能的?
豪宅方面,个人认为跟电影一样,洗钱因素居多
每人30-40平米,分配合理,现在城市已有建筑装规划中的人口绰绰有余
属于那种鼓吹中国政府应允许双重国籍的海外人士吧?换句话说,国内国外的好处都占着。而且是白占。这可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如果我猜错了,提前到声对不起,哈哈。
从来反对双重国籍
身份证也快过期了,呵呵
反正房子带不走,有必要用签证卡就是
对于那些裸官亲友,每人30-40平米物业税很多吗?
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后,在美国通过资本市场能达到的高度是受限制的,今后在中国也一样。但是通过新技术致富是不方便压制的,比如微软、谷歌。
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是无穷尽的,在技术不断升级中踊跃出来的新公司,会使得压制力量越来越弱,最终在宇航时代回归美国1929年前美国的情况。
没有空白土地,现在争夺其实是个零和游戏。
产税,而且是累进的,第一套(primary residence) 可以很低,第二套就要高,如有第三套的话,那该更高,要惩罚性的。但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否公民,都要收。
遗产税也是递进的,开始的20-30万可低税,资产越高,遗产税也该越高。这样做不单单是重新分配财富,而且对国家前途绝对有好处。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后代继承了大笔财富。如果能通过高遗产税而重新分配财富,让有钱人的后代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这样对延续国运是大有益处的。
你给我的帖子我大体都看了,觉得话题比较多,所以在一个帖子里回复,不好意思。
刚才一小时的小讨论很好玩,我们的话题是这样开始的。我说,我们前一次聚会,有人这样评价现在的政改。他说:现在政改有比唐朝的党争。唐朝党争本质是,既得利益的党派想通过分配更多的利益更中下层(实际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和中小地主阶级),而从草根(实际是草根知识分子和没落地主姐姐)出来的新贵拒绝之间的争端。从这个由头,不仅争论到政改,争论到建国三十年。甚至争论到周当年保护的人后来成为改革中反攻倒算的急先锋,以及毛当年为什么没有斩草除根。这些,非关历史,说的都是时政中一些敏感而不容回避的问题。
而为什么我说,我们国家的分配问题和现实问题。在此之前,写了那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结构。写了,那么多利益集团在国家政策中的博弈。说到底,我说的很实际。我们国家的分配问题,那就是一个围绕权力寻租层层非配国家财富这个大蛋糕的社会现实。所谓改革,就是权力层层下放后,层层权力利益化寻租后及其辅助翼网络化的一个过程。每一层权力结构,都在寻租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本位阶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所谓政改,就是这样权力寻租结构的再次分配。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告诉你,这样的权力阶层,通过他们在海外扩张的寻租能力,他们利用海外金融公司,坑那些试图转移资产去海外的国内一些聪明人。这些坑,既表现在以亿计以十亿计的存款会突然之间变成金融衍生品,变成为负资产。还可以表现在,把这些人在海外扎根的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成就作为交换的筹码,换取特定层面与位阶丰厚的回报。记得曾经脱口出一句,老子要出国,要移民。换来对方这样一句:有本事你跑到月球,老子也有办法把你弄回来。你不要当我说笑话,这些事我经历过一些事情的片段。更多的类似片段,我从来不写在主贴里,都散落在回复中。你可以怀疑,但是迟早有一天你会亲身经历。
我在说什么。我不过是在说,在我们现在既有分配体制中,任何试图给予这个社会多数人更多财富的努力,都不可避免要触及现行权力分配体制中形成的各种利益。尽管达成了政改的共识,但是具体到任何位阶的权力及其利益都不可能轻易交出既得利益。我以前的文字写的很明白:他们中的很多宁肯储存粮食过冬,也不愿意拿出一分钱来缓和社会矛盾。
所以我在这个帖子里那么说: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157790
按照现有体制,垄断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是双旋转门。这样大多数人,是根本弄不明白,自己几十年积蓄去哪里的。还有,没有足够权力保护自己,也不能跑到这些权力抓牙之外的资本首当其冲被瓜分。他们还承担造成崩溃的替罪羊的角色。日本二十年经济泡沫破灭,被消灭的是他们60年里积累的自由独立企业群体。在中国也不可能例外。在股市,在楼市还是在市场,都是一个结果。时间会消弭一切可能性。所以,任何和这些力量做抗争的个人或者企业我现在都逐渐敬而远之,无论他们多么有实践能力。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性的东西都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就是我现在的观点。
如果要按照某些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去解读这段话,你不妨这样理解。今后的政改,就是根据实力,重新分配国家利益这个大蛋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绝对力量的对比。任何政策,都不过是力量博弈的工具。就像你主张的某税和某政策作为切入当前话题的切入点,这个对公众是很有吸引力的一种什么。但是,具体对于我这样的人而言,重要的是在什么时候去做。
比如,在现在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迟迟推迟政改试图把自己利益传于自己旗本与谱代(这些旗本与谱代的构成,就是我说的一些群体正在常识的共济会模式,但是那是他们以为的共济会)的团体。同样,这些群体中,也有试图愿意在此时此刻争取时间为自己调整争取空间的什么,所以他们现在提倡改良,提倡一个不好胡搞的政府。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有人把《联邦党人文集》改成了《联邦论》来出版,那是他们的理想。但是,那个联邦是他们心目中18实际中的理想中的联邦,而不是此时此刻站在地球权力巅峰的联邦。而作为政改的推动力量中,他们有的人希望尽早掌握是什么。所以,他们默许他们对手中为了自保而一毛不拔,甚至暗中鼓励那些试图自保的人为了什么而进入这里和那里投机与炒作,而把通胀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他们中同样有人,为了平稳过渡,在此时此刻争取的更多是妥协,是符合各种利益平衡的起码的体面。
那么在这些话题里,如果你觉得说的有点绕,那么我们不妨来这样总结:谁来为政改买单,你我其中能承受多少。
或者说,在这个时候,我们现在所承受或者忍受的,是开始中的那些成本,还是开始前的那些添头。这才是一个问题。
而不知不觉中的讨论,似乎已经以共和党时候在圈养民主党这样的话题作为结尾了。
这个话题,到这里应该也可以告一段落了,然后我们看看就是了。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请教葡大两个问题,希望你有空时能不吝赐教一下,先谢啦:
1、美国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周小川所说的“总量对冲”和“池子”具体是指什么意思和举措?
2、联系最近出台的《社保法》和执行了一段时间的国有股划归社保,以及你常提及的分配体制调整,是不是TG在美联储狂开印钞机全球面临高通胀时真准备实施像网友老广在《论如何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定量宽松》所提出的:中国央行利用目前时机超发几十万亿货币划归社保以建立全民社保,TG也得让民众分享一点劳动果实了。
那么从中可以总结出来:第一,这帮家伙不知道真正的共济会是什么样子;第二,真正的共济会不是他们那个样子。
不过推动政改的人很有意思,这个政改也应该有两个方向吧。为了平稳过渡的,应该是目前在位的一批人,影帝今后两年的每一天恐怕都挺辛苦啊,今天期货交易所开始运用规则强平了。
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谁来为政改买单,你我其中能承受多少。“。假设是往左的改革,也就是你所说的老大希望分好处给老三但是老二受伤不干,那么就是白领的中上层+私营老板(广义)受损;如果是往右的改革,那么首先老二要能斗的过老大,这里头恐怕老二和老大中希望急速左转的人反而能够合拍,双方都希望环境恶化,那么屁民就难受了。
这是垄断资本和权力彻底结合在一起的开始……
我只是喜欢用乐观主义的看法写出来。资本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所能达到的顶点,接下来就等着连续不断的技术革命慢慢的、逐渐的把他们统统革掉吧。
和一个朋友说了异端的简史。
因为他理所当然的说了点共济会如何如何的话。如今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重复那些话。
我写共济会,起码经历过一些和他们有关的事情,事后也和当事人乃至相关博弈中的特定层面的人来分析这些发生在2000后特定年份的事情。分析发生了什么,分析为什么发生,分析过程,分析结果,分析影响。然后,通过最后的结论,再反过头分析或者说再在诺干年后再回忆,不仅还会问:到底在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经历过或者在这些环境里切身体会一次。你不会理解,共济会,共济会的外围与内核,共济会的天敌。不然,我也不会说,国内一些试图尝试用他们自己理解的共济会模式,组建自己的利益团体,那对抗他们恐惧的力量。这样有点象过家家。因为,他们在成立的那天起,就在他们所恐惧的力量监视范围之内。成为,这样力量,评估社会问题与矛盾的一个环节。这恰恰是我有所感触的地方。
很多细节与传承,也许书本上合历史中都有,都记载的一遍又一遍。但是,一个怎么去实现,往往在细节里。好比,我说过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修道院有什么权力你很不屑那样。如果把这个话题换到国内,我想你很容易明白,什么级别的人可以看什么样的档案,那么他们在行动自由中有什么权力和限制这样对你来说容易理解的多。
如果你还没有明白,我这样说吧。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带任务去某独立关税地区。他到达的时候,第一周任务就是看资料。其中我这个普通人可以看的,涉及我感兴趣的一些社团资料大小将近5G。是这些社团,在特点年限之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