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搜到一手的文章

搜到些转载的,找了一篇比较全面的,正在看。

高兄,受益匪浅,多谢!

家园 重复del

...

家园 楚人可能是属于三苗系统。至于语言,这个不太好说,毕竟

资料极少。可能和现在的南方少数民族一样,都属于汉藏语系。楚国的文字的确和其他国家的大同小异,毕竟都是从西周大篆发展出来。不过,由于楚人比较浪漫,他们的文字(含鸟篆)在各国中最为华美,也最为复杂。另外,楚国在春秋时就吞并了大量华语国家,到战国初期,华语人口已经超过土语。对民歌的翻译有可能是民间进行的,而屈原只不是进行了整理。

家园 那么黄帝杀蚩尤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杀功臣咯?
家园 沙发?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3)

  涿鹿之战之意义,是一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争斗领导权的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

  我们不要以为蚩尤失败了,便以为他是个无能的军事家。

  恰恰相反,他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超天才的人物,

  蚩尤带领他的部队,由今天的山东一直打到今天河北地界,以现在北京直达济南的火车路程计,不过495里。

  然而,在他那个时代,组织一只庞大军队,即便单纯行军,完成这495里路程,几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子在作战篇曾经提到远征之难——

  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越地千里运送粮草,那么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资巨万。

  只有作好了准备,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此军队作战,要求速胜——

  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挫折锐气,攻城就会耗尽人力,久驻在外,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战斗力下降,财力不足,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举兵进攻,尽管有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局面。

  所以在用兵上,虽笨拙的指挥官也要速战速决,没有见过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自古至今,都未曾听说过。

  因此说,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武器装备在国内准备充足,粮草补给在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军粮就能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贫困。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的财政枯竭。

  国家因财政枯竭就会加重赋役,军力衰弱、财政枯竭。

  国内百姓穷困潦倒,每家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政府的经费,亦因车辆的损耗、战马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充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务求在敌国内解决粮草供应问题。

  就地取食敌国一钟的粮食,等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夺取当地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48

  孙子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曾经指导吴国的军队侵略楚国,攻入楚国的国都。对于远征之难的体会,自不是纸上谈兵。

  然,孙子所处之时代,乃是春秋末期,其时中国人古代造车技术已经基本定型,可用于长途运输。

  然而他认为,即便如此,一个国家一方面保持政府的稳定运转的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能承受一次旷日持久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实在是很大的挑战。

  吴国立国已经有五百余年,各种制度蔚为完美,压力尚且如此之大。则蚩尤带领的东夷集团犹自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如何整合内部力量已经是很大的难题,更遑论驱使整个部落联盟之民众进行如此之大规模的远征。

  更重要的一点,孙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因敌就粮”的上上之策,乃是基于春秋末期土地之开发,农业之发达,为三代以来所未有。

  而在神农王朝时代,天地茫茫,皆未开辟。粮食欲就无从,只能从本根之地运输而至。

  因为蚩尤之远征,不惟要在后勤得到保障,尚需在敌人的地盘做持久战。

  则其所处之困境,所挑战之难题,可以说是孙子想都不敢想象的。

  蚩尤做到了,失败了。

  但是我们要说,他是虽败犹荣。

  为了取得这次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肯定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建立一个与以前松散部落联盟显异的运转体制——中国之最早国家政府的雏形。

  从他“始作刑法”的努力,则知他必然创兴了一套国家机器,以便使得战争资源得以快速征集、运转和调配。

  总之言之,蚩尤居然能够以强龙之霸道,追逐炎帝,更在涿鹿城下顿兵,挑战黄帝这个地头蛇,展开旷日持久之相持战,其动员力和组织力实在是开辟以来第一雄奇伟绩。

  是以难怪百代之后,虽为异端,然东夷故地依旧长久地祭祀蚩尤为兵主、战神。直到秦汉间齐地仍有“兵主”蚩尤祠。

  汉高祖刘邦起兵时,便曾以蚩尤与黄帝并祀。

  汉魏古籍载东平寿张县境(在今山东东平)有蚩尤墓,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另在巨野县有蚩尤肩脾家,与寿张蚩尤墓规模相同,传说蛋尤被杀后身首异处,故为别葬。

  这种蚩尤崇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被岁月所消磨,梁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上,便有对民间这一蚩尤崇拜现象狂热不衰的描述——

  秦汉两代相传,蚩尤氏的长相,其耳边的鬓毛坚硬有如剑戟,头上长角。当他和黄帝作战的时候,用自己的角顶住敌人,没有人能够抵挡蚩尤角的威力。

  现在冀州还流行一种玩耍的游戏,叫做蚩尤戏,在游戏中,民众三三两两的各自头戴牛角而互相抵触。

  考察蚩尤戏的源头,当是出自汉代人发明的角抵戏。49

  

  涿鹿之战之对中国之历史影响莫大。

  蚩尤所创建的国家制度对于一向自以为领先于东夷集团的华夏集团是一次震撼性的颠覆。

  当代治史学者黄仁宇曾经就中国近代史提出过一个观点——蒋介石及当日之国民党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高层机构,使中国独立自主。毛泽东及中共则翻转了农村基层。

  两者之合力,才掀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蚩尤与黄帝之争斗天下的角力,给中华民族带来影响也大抵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黄帝在此役之后,立即全面展开国家改制的工作。

  首先他抛弃了神农王朝的官制,炎帝时,神农王朝的官制是以火命名的。而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50

  春官为青云氏。

  夏官为缙云氏。

  秋官为白云氏。

  冬官为黑云氏。

  中官为黄云氏。

  (后来炎帝的后裔就被封为缙云氏51)

  

  

  黄帝成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主之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

  他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他几乎是个大旅行家,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那么在这之前,中国人尚没有统治如此辽阔之国土的经验,因为这是之前的政治体制——松散部落联盟所决定的。

  然后在涿鹿之战后,东夷集团彻底败北,再也无法阻挡华夏集团的强大,最初的国际制衡体系已经被打破。

  枪杆子里头出政权,则国家之建制已然由黄帝一人说了算。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他的军队则号称云师。又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据说,黄帝还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只是上天到底是怎么把这么重的东西交给他,书上没说。

  他还很注重天文历法,命人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他还是一个哲学家,懂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至于他的执政风格么,非常之勤政。

  他教导督促老百姓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对于从百姓身上征收的各种财物有节度地使用。

  总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

  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把身体的彻底的搞垮了。52

  

  关于黄帝统治下的盛世,淮南子上有这么一段话,很可疑很可疑的一段话——

  以前,黄帝治理天下,有力牧、太山稽两位贤臣辅佐他。

  所以,黄帝能顺应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四季的法度,修正律历的标准。

  他又区别男女雌雄,明确上下贵贱等级,使的社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

  黄帝缔造的盛世是这样的:

  人民百姓能保天命而不无故夭折,年成按时成熟丰收而不闹灾异;

  各级官吏公正无私、上下协调而无过失;

  法令严明而不昏暗,辅佐大臣公正不阿;

  耕田者间不互相侵犯田界,猎渔者间不争夺鱼多水域;

  路途无人贪拾失物,市场无人哄抬物价;

  城门昼夜敞开,城镇没有盗贼;

  穷乡僻壤之处的人还互相谦让财物,这时连猪狗都因粮食丰富而将豆谷吐弃在路旁,所以百姓无争论之心、怨恨之情。

  这样天下清平安定、日月明亮,星辰运行正常不偏离轨道,风调雨顺而五谷丰登;

  虎狼不随意扑咬,猛禽不随便搏击,凤凰都飞临庭院,麒麟都闲游郊外;

  青龙进献车驾,神马安伏马槽,诸北、儋耳等边远国家无不奉献贡品。53

  

  只是又据说,据《列子》上的说法——

  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头。

  黄帝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

  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

  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

  于是他决定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

  他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

  目的是为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

  当黄帝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之后。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有通过做梦“神游”这一途径才能抵达。

  这个神国中,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

  居住于此的神人们没有任何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死亡的恐惧,所以没有早夭的人。

  他们不懂得自私地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得和外部事物保持疏远的距离。所以也就没有人类所特有的爱憎之情。

  他们也不懂得反抗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毫无利害关系。

  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爱惜。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与忌讳。

  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

  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

  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

  于是他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这些大臣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说——

  “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54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4)

  列子所讲述的故事,当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然而却比《淮南子》一味的歌功颂德更真实些。

  这里其实有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结。

  在后世的眼中,黄帝被看作是统一天下,实行仁政,功业显赫的圣王;

  对于今日之中国人而言,更是文明肇始之源。他的统一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原来分散的千万个部落得到了整合。

  

  

  但是对于当时被黄帝所统治的民众来说,最开始却是对黄帝一点好感也没有。

  黄帝的形象,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一而再的看到。

  秦皇汉武而不是黄帝的翻版,这些人莫不是大有功后世。其在位其间,创兴制度、开拓疆土、巡视天下,大兴土木,都是大大的有为。

  处理国政的态度也是孜孜矻矻,废寝忘食,竭尽心智。秦始皇据说一天要看三十斤的竹简。

  可是人民为什么不喜欢这种特别尽职的君主呢?

  无非两个字——折腾。

  那么什么才是人民符合心目中标准的好君主呢?

  三个字——不折腾。

  所以当黄帝一变而成为斋心服行,顺遂自然,当上甩手掌柜,人民反而喜欢的不行了。

  当然了,甩手掌柜很不好听,但是弄个好听的词还不容易——垂裳而治天下,此之谓也。

  事实上,君主勤政往往弄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

  君主本人勤苦的了不得不说,下面的官吏自然也忙上了,于是人民往往被折腾得生不如死。

  而当下面为了讨好上级而层层邀功,恐怕是五花八门的欺谎料骗,无所不为。结果不但没有能造福人民,反而是弄的人民要痛骂“勤政猛于虎”。

  汉初不是有段很出名的文景之治么,其国策就是奉行黄老之治。

  所谓黄老之治,其中有个黄字,自然是和黄帝脱离不了关系。

  列子的故事,表面上来说,作为君主黄帝从勤政到倦勤最终蜕变为无为。

  而究其实,则是完成政府从以追求gdp为纲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写书写道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也是大家都有的疑问,为什么是黄帝。

  要知道,在整个上古时期,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伏羲女娲,太昊神农,还有略过不提的有巢氏和燧人氏,论起功劳和神异,都不逊色于黄帝。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知道,民间传说中,向来有一种人物,比如诸葛亮、阿凡提、徐文长、郑板桥。

  很多的故事围绕他们发生,很多的发明、很多的智谋因他们而精彩,就像无数支利箭寻找箭靶子一般。

  翻开先秦诸子,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期的任何发明都出自于黄帝本人或者是臣子的手上。

  这里不妨列个表。

  

  发明专利持有人 黄帝王朝中的身份 发明事项

  黄帝 君主 造车、火食、宫室、明堂

  嫘祖 元妃 养蚕

  常先(一说夷) 臣属 制鼓

  王亥 臣属 驯马

  共鼓、货狄 臣属 造船

  宁封子 臣属 制陶

  胡巢(胡曹) 臣属 制帽

  于则 臣属 制鞋

  蚩尤 臣属 金属冶炼术、制作兵器

  隶首 臣属 算盘、算盘

  伯益 臣属 挖井

  羲和 臣属 占日

  常仪 臣属 占月

  臾区 臣属 占星气(星辰和气象)

  伶伦 臣属 造律吕(音乐)

  大挠 臣属 甲子(就是后来的干支,用以记日)

  容成 臣属 作调历(制作历法)

  伯余 臣属 衣裳

  雍父 臣属 作杵臼

  挥(一说佳、般、夷羿) 臣属 弓

  牟夷(一说 浮游 臣属 矢

   岐伯 臣属 作鼓吹铙角

  仓颉、沮诵 臣属 文字、书契

  史皇 臣属 作图

  尹寿 臣属 铜镜

  

  这个表格,尚是笔者耳目之所穷,估计还尚有很多的发明都归之于黄帝王朝的名下。

  这些发明涉及到各个领域,举凡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 、弓箭、音乐、医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无不肇始于黄帝时代。

因此,自然而然的,黄帝被尊为文明初祖。

  只是以上的每一项发明出现,都能使得人类向文明迈进一大步。老天何厚于黄帝王朝,让所有的发明在这个时期,一股脑的涌现出来。

  近代治史学家钱穆一语中的,他认为——

  制作发明最难讲……古时情形,更不能拿现在的标准衡量。

  一个发明家,既没有呈请专利的方法,也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苦心积虑的发明,往往是无数人渐次累积的结果。

  严格的说起来,那个最初把树叶挂在身上的人,就是衣服的发明者;最初把纤维编成一小片的人,就是布的发明者。

  这样究竟是谁呢?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在那时候是一个世界,有许多部族并立着。

  一件器物的发明,各族有各族的传说,各族有各族的来源,决非出于一手。在近代,还有两个各不相关的发明家同时发明的故事;

  在古时,更可想见。有了这两个原因,后来的传说当然要分歧不一。

  战国时荀卿说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

  仓颉不一定是文字的发明人。他虽喜欢研究文字,研究文字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可是他有显著的成绩,他可以专门名家,他的名字就传下来,成了后代的名人,其余的都被忘掉,和文字发生关系的人就只知道他一个了。

  这是说,有了发明的成绩,就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人。其实据我们的推测,不如说成了千古的名人就会有发明的成绩。

  《易经.系辞》上说的很明白,它说古代器物的发明和制作都是古圣王的功劳。

  这种说法不是瞎讲,却是实情。我们试想一个偶然在地下掘洞见水的人,他未尝想到自己发明了井,更没有想到鼓吹宣传,预备在历史上占一页。

  当时或许惊异一下,以后有机会再试一次,或者告诉别人,或者就模糊过去,洇没无闻。

  假使这件事情传到一个聪明的酋长的耳朵里,或者是他自己的发现,结果就不同些。

  他可以盘算一下记在心里,等他发生兴趣或感觉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叫自己的部落掘井取水。他的推广力大,地位显著,当然人都说是他的发明。

  我们晓得这种情形,就明白上面的说法。古代的发明者不是圣王就是贤臣,并不是只有他们能发明,更不是他们有发明者的专利权。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被人知道,被人记忆流传,后来只能认为是他们的发明。

  他们汇集各方面的成果,发明者的头衔也加在他们身上。55

  黄帝分别打败了炎帝、蚩尤之后,其所建立王朝,就实际管辖的领土来说,是远胜于前代。

  而正是通过这两场兼并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之间文化交流骤然加速。

  原本这些属于本族落本部族的独门发明,因黄帝王朝崛起第一次焕发出的中国人的国族意识,而被不分你我的糅合在一处了,传播辐射开了。

  物理的热力学上,有一临界点想象。后来被用来比拟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某种质的改变。它有两个特别的特性:

  一是临界值,一越过这个临界值,那么就形成形态上的一次飞跃。

  二是不可逆转,当飞跃发生之后,再不能重返以前的形态。

  黄帝之伟大,乃在于他带领中国人,合力抵达了这一临界点。

  

  黄帝的统治时间有多长呢?

  春秋时期孔子最调皮的学生宰予曾经向老师问过这个问题。

  孔子虽然不喜欢自己这个学生,痛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学生一提问题,他好为人师的脾性一发作,一下子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车子的话。

  (甩鞭抽驴估计都没有那么利索。)

  宰予是这样提出疑问的——

  以前我曾经听过荣伊的说法,他说黄帝寿命有三百年。我想问问,黄帝是人吗,到底是不是人,不然怎么会有三百年那么长的寿命。

  孔子当时肯定是苦笑不得,于是说道:

  予!,先代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还有周公,他们的功业是非常之伟观。而黄帝还超过他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后世的先生们也很难详细的说清楚啊!!!”

  宰予却抱着不弄清楚这个问题,白天就不睡觉的觉悟,继续追问道——

  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关于黄帝的事迹是那么神秘和隐晦,研究来研究去的,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学生今天一定要执意要问个明白。

  孔子只好大谈了特谈一通黄帝的功绩,这些话,后来都被司马迁照抄进了《史记》的《五帝本纪》之中,最后才回到宰予的问题上——

  黄帝之生前所实行的德政仁政,让人民受惠了一百年。

  当黄帝死了之后呢?人民敬服他的英明神武,一百年不动摇。

  两百年过去之后,黄帝王朝的人民依旧遵循他当初拟定的国策,延续他所开辟的路线,又是一个一百年。

  加起来,所以才说黄帝活了三百年。

  孔子生平不喜怪力乱神,对于黄帝的传说,肯定知道,但是不相信人世间有那么长寿命的人。

  而在宰予的执着下,以遗爱长留人心之强词夺理自圆其说,未免有点诡辩的意味。56

  

  再伟大的人物,莫有不死,这是自然的规律。

  黄帝也不例外,他文治武功,样样都很英明,老天爷待他也厚道,就他的两个对手送到他家门口。

  为了回报老天爷,黄帝也没舍得离开涿鹿。

  涿鹿当然是块宝地,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地震多发。

  《史记 封禅书》上说他临死的时候,有一天龙从天而降,要将他接引到天上去。黄帝就骑在龙身上,他的臣子和后宫跟随的有七十余人。

  这当然是神话了。

  黄帝王朝盛极一时,然而在黄帝死后多年,纷纷扰扰,无人继承君主之位。

  以黄帝王朝的典章制度之盛,即便自己没有指定接班人,也会有元老股肱之臣,推举一位新君出来。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缘故呢?

  事实上,先秦的典籍提到黄帝之死时的情形,和司马迁的说法是完全的不同。

  《竹书纪年》上说:“黄帝的统治持续了一百年,发生了大地震,黄帝去世。

  《尚书说》则说黄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这两种说法,都指出涿鹿发生了地震,晚年的黄帝就此去世。

  然而,是不是黄帝本人死在大地震之中呢,还是因为年老力衰,经不起大地震的惊吓呢?

  不好说。

  但是,这场地震应该破坏力极大,因为古代的史书,向来是不废话。不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小规模地震是不会被记录。

  即便是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的传统,最多也就补充上三个字“人相食。”

  这种记录极简主义,造成的结果是,我们虽然能够认定史官在这里记载的地震肯定破坏力巨大,但却很难判断黄帝是不是直接死在其中。

  我们只能根据黄帝死后的情形去推想——

  地震多年之后,黄帝王朝都没有人继承君主之位,难道仅仅是因为地震大破坏之后,遍地疮痍,国家统治机器彻底崩溃,不能运转的缘故。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黄帝和他的臣属,都直接葬身于此次大地震之中。

  一切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可是到了后世,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国族意识的增强,和天人相应之说的流行,诸子百家都不愿意接受,也不能接受施行德政的圣王,我们的人文初祖居然被老天爷直接惩罚而死。

  于是,就有了黄帝乘龙上天,群臣后妃相从的传说。

家园 论语新解:黄帝·公孙·姬·二胖

只有二胖是其本名。

黄帝是尊号。

公孙和姬为族姓。

(对比:Imperator Caesar Nerva Traianus Augustus 哪个是他的本名?)

显然从第一个黄帝到孔老的时代,中华文化经历了巨大变迁。

家园 黄帝也是少典后人,为何打败炎帝后,称轩辕氏,不是继承神农

按理说,炎黄之争其实就是一次政变。黄帝上台后,按理说应该是继承神农氏名号,为何古人说轩辕氏代神农氏?

家园 黄帝还是比较有国族意识吧

轩辕氏据说出自西方。按照山海经的说法。

黄帝和炎帝的兄弟关系,还有一说,他们都是出自少典国,但是彼此都隔了好几代了。

炎帝据说还是第八代的炎帝,还有一个古怪的名字。

顾颉刚说,这是汉代人为了迎合五德说,而搞出来的的一大堆有的没的,靠不住。

可以看他的上古史讲义,写的很棒。

不过他很多方面我也觉得太过于武断了。

家园 二胖是啥啊

真没听说过,给讲讲。

家园 五德说得问题是在于把神农和炎帝当成一个人,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似乎炎帝就没有继承过神农得称号。

炎帝和神农混为一个人就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王莽纂汉进行理论准备而弄出来得。

所以后来得炎黄争霸其实就是老皇帝不行了,两个起义首领争夺天下得王朝更替战争得版本。

炎帝按照古文献得说法时候就是一个称号,从开始到最后炎黄争霸,一共八代,但是黄帝却特指某人,很让人怀疑。我想黄帝应该也是一个称号,不过后人称颂得应该是成功夺取天下得那个黄帝,毕竟他是开国之君

家园 “说谎者不惟为本国的谎话圆谎,也为别国的谎话圆谎”

司马迁就要把匈奴说成是黄帝后裔……

此时西汉已经大败匈奴,根本用不着巴结匈奴,此时还要攀亲,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要为大一统寻找理论根据——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

家园 【讨论】讨论一个八卦方位的问题

伏羲氏所创的八卦为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先天八卦方位是乾正南、坤正北、离正东、坎正西、兑东南、震东北、艮西北、巽西南。楼主所说的八卦方位是文王后天八卦。“帝出乎震,齐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家园 靠啊

对八卦不是很熟悉,照抄一下,一下子就露馅了。

奶奶的。

这里牛人真闲啊。

连这么小的臭虫都抓出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