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序言《穿越到1937年的南京》 -- 米高扬

共:💬561 🌺18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掘地三尺?

送花就可以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拼刺刀是个技术活。这段应该改进

我看过采访抗日老英雄的文章,提到拼刺刀主要靠“寸劲”,即用极小的动作发出大力。

抗战初期的鬼子,都是从小就练刺刀,技术非常纯熟。在这方面,不怕死的中国农民比不了它们,一对一,想同归于尽都很难,除非是几个打一个。

你这段里,交换比是9:1,太假了。也许可以改成米得胜命令大家在接近的时候放排枪打倒一大半鬼子,然后以多打少,惨胜。

家园 呵呵 米得胜这是第二次白刃交锋,

米得胜的警卫班,肯定挑选的都是身强力壮见过血,杀过人的棒小伙。

第一次,在数量占优的情况下,动用手枪也折损了一半人。白刃战没打成一比一的交换比。日军的伤亡主要出现在,占据房屋抵抗时,被扔进的手榴弹炸死的。

第二次白刃战是活下来的,都是经过上次血战的幸存者,大浪淘沙,拼刺技术未必比鬼子差。

再者鬼子是进攻的散兵线,一个和一个拉开的距离偏大,前后也有间隙。局部米的胜以多打少。

另外,米得胜发起攻击时,背后马有才抄了鬼子后路,掩护攻击的机枪一听,大多数鬼子还在迟疑当中,当几个强悍的冲上来时被一阵排枪打到。剩下的鬼子大都是迟疑不定当中。

拼刺刀最忌五心不定,一旦失去拼死一战的勇气,基本就是一边倒得屠杀。

不知这样的设。想可否合理。

家园 凭想象,白刃战里勇气和技术各占50%

谁也没有拼过刺刀,只能看前辈英雄的介绍发挥想象。

如果彻底失去了勇气,看到对方端着刺刀上来就会抱头鼠窜或者丢枪投降。能够坚持到肉搏的距离,勇气应该还是有不少的。而且对方明晃晃的刀子在眼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咬牙死拼。

这时,技术的作用应该是主要的。记得抗日老英雄提到的技巧是用“寸劲”横向磕开对方的枪刺使其偏向身侧甚至失去平衡,然后趁势一刀突刺,两个动作的衔接不能有一丝停顿。而磕枪发力和挺枪前刺的时机全凭本能和经验,根本不及思考,也没有改正的机会。

所以,长时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练到本能的地步。我们经常能看到老八路没事就练刺杀,鬼子更是从小学就练。

米强的部下都是农民,勇气和蛮力有余,技巧和经验几乎没有。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上来就一个猛刺,被对方闪开或者磕开,然后失去平衡收势不住,直接撞到对方的刀上

家园 现在抗战片不少,

穿越的很多.您要注意不要出现他的错误.要体现困难,不要象现在的烂片一样.

家园 以前在学校军训是刺刀方队的略知一点皮毛。一起探讨一下

刺刀拼杀勇气第一、技术第二。

你采访的老八路说的好像是防左刺的技术动作,或者是防右刺。

小说设想的,先敌采取突刺,对方如果技术好,能防的了,算命大。

其实我不认同鬼子从小练刺杀的说法,顶多是参军后日军重视刺杀的训练。中国人只要有敢去刺刀见红的勇气,科学系统的训练上小半年。打上几仗,完全可以和鬼子在刺杀中打成一比一得交换比。

家园 恩 是的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

其实老观,我一直在思考,抗战对我们是一笔财富,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凤凰涅槃。

借汪精卫的一首诗表达: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汪是聪明人,只是到死才知道自己被钉上耻辱柱,永世不得翻身。

汉族的民族主义从1937年南京的血海中产生,民族觉醒也来自抗战。这个是我一点认识。

家园 觉醒来说是太平洋战争后才开始的,

之前的抗战,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进入民族意识状态.这从有那么多汉奸上可以看得出.象华北或者大多数人,中国并没什么民族一说.不过是天子百姓的认识,对于很多人来说,日本人的统治和历朝的统治没什么不同.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自觉去当日本人的走狗.

太平洋战争后,从蒋介石开始,充分认识到世界对中国人的态度,这一种转变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民族的概念才从国统区真正地去向百姓宣传.其实,1942-1944是最多军队论为汉奸的,这一批人和汪精卫不同,这批人是真的感到前途迷茫,所以才接受汪伪的曲线救国的诱惑.

其实1942-1944,盟国已经对日宣战,可以说是胜利在望,还有那么多军队投敌,其背后就是民族意识.因为当时盟国对中国的态度远甚于日本对华的态度.

----------------------------------------------------

我知道的一些人,我们这里的,一些是参加李际森的队伍.这些人建国后活得不错,比当时中共参加抗战的人好的多,运动中几乎不会被整,而中共的人大多数被处决.

我们这里,大约是1943年开始的抗日.这个时候,我们这一带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张炎的起义.这人一把兵拉走,吴川马上门洞大开,整个粤挂边直接暴露在日本人的战刀下.这个时候大量的人自发起来参加各种抗日.

所以,后来以中共为主体,民盟为幕后的广东南路抗日解放军才会有这样的规模.

而汉奸问题,和民族意识是是有很深关联的.从1942年开始,小人物论为汉奸的已经比之前大量减少.虽然军队的大增加.但这里有不同的层次.军队毕竟不是多数人.总的来说,民族的觉醒,到1944年,已经几乎可以看到曙光.

家园 在重庆四处游走而过,国军的溃兵很多

38年6月才开始的武汉保卫战。你说的国军的溃兵是从哪儿败下来的?

家园 个人认为拼刺这种技术比较单一的武术动作就一个手熟,

总体而言,谁练得多谁得胜。拼刺是日军的强项,技术上不能说八路会更好。好像实战中没有听谁说拼刺的交换比有强过前期日军的。所以按照常理,你上文中“中国人只要有敢去刺刀见红的勇气,科学系统的训练上小半年。打上几仗,完全可以和鬼子在刺杀中打成一比一得交换比。”很难实现。

家园 我老家是东北,父辈在日据时期长大

其实我不认同鬼子从小练刺杀的说法,顶多是参军后日军重视刺杀的训练
鬼子的军国主义教育,至少在小学就开始了(也许是幼儿园,我不确定),包括练刺杀。我的父辈亲历过。

打上几仗,完全可以和鬼子在刺杀中打成一比一得交换比
如果没有武术的根底,与抗战初期的鬼子拼刺刀,无论如何也打不成一比一,相对於职业队与业余选手的差距。

说到“军国主义教育”,想起我父亲说的笑话。那时每天早晨都要在操场上给鬼子旗和天蝗像行鞠躬礼,要90度,换句话说,后面人的脑袋挨着前面人的屁股。於是,有人(我严重怀疑是我老爸)就憋着屁不放,直到听到鞠躬的口令。。。

家园 【原创】第三十五章《忆我曾长梭镖团》

第二天米得胜将打死的鬼子,扒光衣服,二百多号鬼子赤条条摆在县门口。远处挑选几个人埋伏在远处,谁敢收尸一枪打到。一连两天打死几个收尸的鬼子汉奸,没人敢收尸,基本上做到了暴尸三天。

整个榆县震动,在外扫荡的鬼子纷纷收缩回县城,借着明清时修建的 城墙死守。整个榆县乱哄哄的,摸不清米得胜支队的实力,先说一战打死清乡的鬼子一个小队,顺手又灭了榆县守备大队的鬼子,真正的全灭,一个活口都没有。

至于米得胜的实力传说很多,据说人数有一个团,更传言是八路从毛子回来的部队,一水的毛子装备。学会毛子的蛮横,打仗不留活口。

米得胜正在整训部队,对待这种传言,一笑了之,高山流水心自知。米得胜忙于调整武器配置。经过那一场战斗,米得胜损失了三十几个人,歼敌220人,可以说是一场大胜。但是米得胜还是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胜利是建立在情报准确,巷战当中日军准备不足,不能展开自己的火力优势的基础上的,七十多人还是被围在院落活活熏死的。最后日军的主动进攻,使自己焦头烂额。

看了日军的单兵素质、一个半小队被活活熏死但是不投降的意志。娴熟班组战术,攻击时的火力配合都是自己远远不足的。现在自已完全没有信心在陌生地域和日军打一场遭遇战。

反思过后米得胜觉得必须要修整、训练全面提升战斗力。现在自己部队已经全面换装日军的装备了。去八路军总部的时候给首长一种自己能独挡一面的印像,争取自己领兵出去独挡一面。在这个乱世里面,手里有一支部队才是安生立命的资本。大丈夫生当提兵纵横天下。当然这里的想法米得胜没对任何人说。

现在季如林督促自己赶紧去八路总部去报到,米得胜给大家解释去八路军总部得要拿出的样子呀,以后大家也好在总部首长哪里留下一个好影响,有个好前程。人都是现实的,看着大家满脸兴奋,季如林只能说下不为例给你米得胜十天的时间。十天之后必须走。

大白天训练一阵,看看这一帮顶着高粱花的农民,在自己这一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家伙面前也只能训练一下队列,强调一下纪律性。确实没什么作用,牢骚还蛮多,要不是米得胜借着大胜的威信估计牢骚还更多。半夜,刘黑子向自己汇报说下面,米队长是想当军阀,拉杆子起队伍。说完用嘴撇一下旁边房子的季如林,满眼露出期盼的眼神。

米得胜听完后,骂一句:”诛心之论.”

现在的部队走起路来,有一点军队的样子。但是达到日军的水平还需要时日和系统的训练。一蹴而就看来是不可能,训练的事情自己要有训练教材和专业的教官。

但是必须快速提高战斗力,米得胜担心时间一长,自己怕是压不住阵脚,坐实了相当军阀的罪名。现在只剩下一条路了,伟大的革命导师说过:“数量也是一种质量。”

招兵吧,米得胜得知自己打掉这中岛守备队后,对全县的鬼子震动极大,小股日军纷纷收拢回县城,没给米得胜什么机会,但是米得胜留意大量伪军、什么忠义救国军、多如牛毛。

米得胜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竖起招兵大旗,马有才、马青负责,给四里八乡的人通知八路军招兵打鬼子呢。

二是找赵黑子谈话,让他带着几个人告诉那些伪军,识相的赶紧向自己投降,如果有谁不服气,死在马家岔的鬼子就是证明、李营长哪是证明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米得胜专治各种不服。

第三天马青回来了,没想到李营长家是财主,米得胜发财了招兵的资本有了,缴了大批大洋、鸦片若干硬通货。还有十几杆水连珠、七八匹青花骡子。

有了骡子驮装备,公爵又成了米得胜的坐骑。几天下来,米得胜招兵近千人,其中青壮小伙七百多名、摄于威压来投伪军有三股小三百人,都有枪械。多是晋造、汉阳造、水连珠等。

米得胜将所投的人员进行选拔,扁平足、家中独子、吸食鸦片等的一概发路费劝回,或者交给马青发展游击队。自己只扩展到一千人二百人。经过整编米得胜现在组成一个团。

在部队编制当中,原有的三个支队暂时不做人员补充,来投的人员变成新兵营自己亲自管理。由于做不到一人一杆枪,米得胜让马青打造一大批红樱枪,没枪的人手一杆红樱枪。

第八天时间米得胜如期开拔了。和马青作别,留下一批杂牌枪械,让马青发展游击队,嘱咐不要和鬼子硬拼,也不能让鬼子安逸,这时一场长期战争。

马保长带着乡亲在路边备了一些酒水送行,米得胜骑在马上看着浩浩荡荡千余人马,感慨万千。

转过头说:“刘黑子,那股不肯归降的伪军是不是在我们行军的路上,打他个不开眼的。”

季如林听见一愣说:“怎么还打仗吗?不是说好休整十天就去总部报到吗?”

米得胜笑了一下恶狠狠的说:“现在才第八天,打仗也是一种训练吗?”去总部没说要悄悄地去呀,从现在开始老子一路打过去,那个伪军识相上供我饶他一命,不识相就灭了他。”

贺家华说:“真他姥姥的爽,这样去总部才有面子。米队长敌情已经侦查清楚,哪里忠义救国军一个连不到四十人驻守在前面不远。”

接到命令后,全军急行军,秋风卷落叶一般扫过去,伪军一发觉浩浩荡荡一个团杀过了,立马脚底抹油选择开溜。任米得胜穷追猛打也只抓了不到十个俘虏,三杆枪。自己的部队长途奔袭反倒掉队了三十人。

米得胜懊恼的看着这个结果,还好自己人会慢慢赶上。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到了大中午,大家如何吃饭,虽然有现成锅灶,但是乱哄哄的,自己以前带一个支队十几个人,随便一两个做饭就能应付,前一阵子在马家岔,有老乡照顾也好办,现在一千号人乱哄哄的不知如何办。

情急之下,米得胜找来三个支队长,命令从新兵营里面挑人,充实部队,每个支队组建炊事班锅碗瓢盆自己想办法,你们没有,我这里也没有!将粮食发到各个支队自己负责开火做饭。

新兵营米得胜命令王红兵负责组建一个炊事班,自己的警卫班的伙食就先挂靠到这里了。王红兵搞到伪军遗留下来的一口铁锅开火。

王红兵询问:“米队长我们今天吃什么?”

米得胜此事有千般想法,万种美食佳肴的做法,最后都感觉不切实际,回问一句:“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王红兵尴尬的说:“我们发不成面,只能做熬小米稀粥。而且没有盛饭的家伙,只有我们几个有日军的饭盒。”

米得胜听完不耐烦的拜拜手说:“你看着办吧,是在不行几个人轮换着用饭盒喝粥。记住下次除了要缴获鬼子的武器,饭盒、水壶也是必须的。”

等自己炊事班手忙搅乱的做饭,米得胜带着刘黑子出去视察部队,查看防御。回来后看见,自己的饭盒被那个不开眼的家伙已经拿走了,正拿着饭盒如狼似虎一般喝粥。后面的人咽着唾沫盯着喝粥的人。

看到这一切刘黑子,挽起袖子准备去干仗,米得胜一把拉住,算了算了我们去其他支队看看情况。

走到马有才的支队,老远就听见说有笑的,好不热闹。米得胜走进去一看,一人手里拿着一块黑乎乎的面疙瘩,旁边小锅里面还有一些用野菜加盐的汤,大伙吃的正开心。

看米得胜进来了,连忙站起来。米得胜摆摆,示意大家继续吃饭,捡起一块面疙瘩,黑乎乎的,闻一下透着一股麦香。不像自己哪里喝下去刮油的小米粥。

马有才连忙给米得胜拿来几块面疙瘩说:“米队长,我们没有大锅做不了饭,只能给大家做点烧麦了。”

看见后面刘黑子直咽口水,连忙拿出几块烧麦说:“米队长还没吃吧,来来趁热一起吃。”

米得胜刚想摆摆手说不吃,跑了一个早上,一闻见麦香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

只能说:“恩 做的很好,我尝尝,有才呀,你记住良好的伙食是士气的保证,要合理规划伙食,尽可能让大家吃饱吃好。这几块烧麦我看看,好的话全军推广。”

转了一圈下来后,米得胜悲哀的发现自己的伙食是做的最差的,刘黑子一路上一直建议将贺家华的炊事班长挖过来。那个炊事班长摊煎饼那叫一个地道。

转完这一圈之后,米得胜命令原地休整半天,集合大家开会,会议的议题只用一个《吃饭问题》,会议定下米得胜支队的伙食标准和干粮、热饭的基本种类和做法。

干粮米得胜力排众议,确定了炒面的地位以及做法,并且当天下午亲自动手试制炒面,在大锅里面,将生面粉、包谷面加上盐,加点油炒干。大伙品尝后效果不错,回去马上安排炊事班加工炒面。

演示完炒面,会议继续开,在热饭方面,没打成什么一致看法,只是笼统的命令各炊事班在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做热饭,有机会一定要加菜,野菜也行。

开完会议在这里休整半天后,大军开拔,从这里去太行山的总部,米得胜打了两仗,打得都是伪军。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以战代练。每次打完马上总结整军,从新兵营里面选人逐步充实三个支队,就地转化俘虏,愿意参军的先充实到新兵营,不愿意的发给两块大洋遣返回家。

快到总部了,米得胜现在一千三百人,枪械五百只,余下人手一杆红樱枪。虽然服装土气,但是也是训练初步有成效,马如龙,人如虎。特别是先头的部队,一水的日军装备,行军都和日军一样,标准的四人一排行军纵队。

家园 沙发花
家园 大笑送花

我有点不厚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