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想到那儿写到那儿—诗人之死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40 🌺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想到那儿写到那儿—诗人之死

北岛曾写到:“诗人之死,并没有为这大地增加或减少什么,虽然他的墓碑有碍观瞻,虽然他的书构成污染,虽然他的精神沙砾暗中影响着那庞大机器的运转。”

关于诗歌,其实最后只剩下一个看上去还算严肃的问题:现在我们真的需要诗歌吗?

我已经有几年没有读诗了,在柴米油盐和流水线生产出的艺术商品中,我快乐的生活着,当人群中喧腾着对诗人的嘲弄,我也丢着小石子,安全,而且,也有快感。

哦,为什么要提起海子?为什么要让我想起就觉得,脸红/不好意思再提起的,曾经有过的情怀。

那么,我真的应该为从前的单纯脸红吗?或者,反过来?谁知道呢?

“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密集聚居,相依相偎/那么,圣洁浩瀚的水波。/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返回故里。”乡关何处?我们真的能回得去吗?海德格尔的答案是“贫困时代的真正诗人本质就在于,在贫困时代中,诗的活动在他身上成为诗的追问,他必须把自己诗化为诗的本质,只有诗性才适合这个年迈已衰的世界命运。”

当一个诗人真的诗化为诗的本质之后,真的适合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生存吗?我不知道。

我也不敢感兴趣。

好吧,在这个无聊单调的下午,说点记忆中的诗歌,回忆下曾有的感动,似乎比一大堆论文,档案,中英文提要,关键词什么的,有趣一点。

让我来聊聊海子的诗,想到那儿写到那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怪叔叔也是有情怀的

谁都年轻过。坐沙发上听...

家园 一、以梦为马

我该从何说起呢?让我想想。

一个声音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以梦为马。对,以梦为马。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谈到诗歌,总有个比较烦恼的话题,这是首好诗,还是首坏诗。就像小时候看电影总喜欢问大人,这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价值观的判断很有诱惑力,如果得到了好诗的认可,似乎可以将戒备解除,放心的任由自己似懂非懂的吟咏。

不过,我对价值观没什么兴趣。

我也不知道,什么诗是好诗,什么诗是坏诗。

或者这么回答,你喜欢就是好诗,不喜欢就不是好诗。喜欢/不喜欢,这应该属于个人主观意见。据说神圣不可侵犯。当然也就没什么好说,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幸好,作为诗歌来说,还是有点相对客观的东西可以说说。比如说,作者的主观意愿,和, 具体的艺术实践。

说到作者,海子喜欢读书,读书的后果,就是会思考。思考的经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然,如果说准确点,这里的思考不是考虑红烧肉的做法,或者那家超市的奶粉更便宜。

而是反思,反思,一般来说可以视为日常生活的断点,就是中止了日常生活的进行,当我们言笑晏晏的和同事打成一片,说着荤笑话,争论巴蒂尔是否能防住科比时,停止下来,想,我说这些干嘛啊?

当我们朝9晚5的上班,喝茶,看资料,混时间的时候,停下来,想,为什么我会这样过日子?这样的日子是谁给我规定的?这就是思考,这种思考常常意味着对日常生活的颠覆。

不过当人开始思考,在颠覆日常生活的同时,有时也伴随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似乎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而这种优越感使得一般人更愿意,将剩下的思考,放在如何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上,从而停止了思考。这似乎有点可惜。

如果思考依然能真诚的进行下去,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一个,关于人生意义有无的问题,或者说存在和虚无的问题。有还是没有,真还是非真。我们所知的很多看上去比较严肃的思想/哲学/宗教。都是由此出发,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

海子的答案是什么呢?他的答案是分阶段的。

海子最早的答案是“实体”,这里的“实体”,大致说来和巴门尼德的观念比较接近,在海子早期的观念中,实体“不能被创造”,“只能被表达”,实体处于主词的位置,大多数的时候,诗是由实体来倾诉。诗人的工作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力,促成实体之生命力原始面孔的呈现。所以诗应走出心灵,达到一种“明澈的客观”。

然而,海子虽然着迷于这种“明澈的客观”,在情感上,他不能完全认同“实体”的永恒不变,海子说,“我是一个手提水罐和诗稿,拖儿带女的东方人,永恒于我,又有什么意义?”

海子早期的思想冲突在他的作品中也得以体现,比如说《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这首诗很有意思,诗歌的中心意象“亚洲铜”,而不是“中国铜”。“亚洲”在这里可约同于“东方”,在时空上跨越了“中国”的疆域,既带有“实体”特有的普遍意蕴,又包含着对自身历史文化根源的依恋。“铜”的隐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把“铜”视为“土地”,而用“铜”来指代“土地”,感情是复杂的。这和下文,以“鸟”来指代“天空”以及自由,应该可以视为一组可以互相参看的意象。

首先“土地”对诗人来说,是种宿命的存在,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这宿命对“我”来说,像一块“铜”那样坚硬,沉重。

然而,“土地”也是种坚守的存在,当面对“淹没一切的海水时”,这土地中孕育的生命“青草”,虽然脆弱,却以优雅的姿态,坚守着大地的生机和“我”的精神家园。这生机就好像“铜”一样深埋在大地中。

同时,“土地”也是一种责任,这责任和宿命一样,像“铜”那样,沉重,坚硬,当大地面临海人的淹没,“我”要像屈原那样去拯救大地,拯救人类的精神家园。追求自由。

最后一节的话,含义更为晦涩,简单点说,前边诗人写了多重冲突,大地的衰亡,可以视为一种没落,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精神家园”的失去,“我”百感交集的同时,也有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如何使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而又不至于陷入僵化,何处是我所寻觅的精神家园?

诗人选择了一种“神秘化”的解答,这段的中心“意象”,是“击鼓”和“月亮”,“击鼓”“黑暗中跳舞”可以看成是一种仪式,一种原始的仪式,作者在这里召唤的更早更早原始人类的生命力,而“月亮”在海子的诗歌意象群中算是偏阴性的,一般象征着“生殖力”,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力”。诗人是希望借助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力,挽救沉沦的“精神家园”。当然这种解答只能视为一种愿望。

《亚洲铜》是海子的第一首诗,从此诗开始,海子用特有的诗性思维,进行着他个人对人类的思考。他的诗性思维,大致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大地,典型意象是“麦田”;一是关于“天”,典型意象是“太阳”。海子以“麦田”“太阳”为代表构建他的精神家园,以梦为马,开始了一段绝望的征程。

家园 二、麦田

海子很孤独。

他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我房子后边的一片树林子。我常常在黄昏时分,盘桓其中,得到无数昏暗的乐趣,寂寞的乐趣。有一队鸟,在那县城的屋顶上面,被阳光逼近,久久不忍离去。”这种感觉,我似乎能体会,我曾整天坐在档案堆中,看着阳光一丝丝的爬上窗台,又一丝丝的离去。然而,这二者又似乎不同,在我无非是单纯的枯燥无聊,而海子却是绝对的孤独。

海子虽然15岁就离开家乡,但他自始至终都无法对城市产生认同感,他的诗歌中几乎很少以城市为对象的作品。

对城市来说,他是个局外人;然而当他回到真正的家乡,也已经找不到什么认同感,家里人把他当成大学老师,敬畏感远超过亲密感。

我去过怀宁,那儿看上去是个很普通的城市,和皖西南别的城市并无二致。很难想象这片水土上孕育了,邓石如,陈独秀,邓稼先,海子等一批头角峥嵘的人物。甚至海子诗中反复出现的麦地,也不属于这儿。

海子诗中的“麦田”,毫无疑问喻指家乡,然而,那并不是实在的故乡,而只是一个象征。

海子对陶渊明并无丝毫的好感,他用梭罗和陶渊明做对比,在他看来陶渊明有的只是狭隘的文人趣味,“苍白孱弱,自以为是”,而不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海子认为诗人的使命在于体验宇宙的秩序和大生命的呼吸。

海子的“麦田”意象,首先就直指生存,在“麦地”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就是:“吃麦子长大的”。麦子对人是生存的保证。诗人也对麦子给予深深礼赞,“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谊”。

“麦田”在海子的笔下,既是弱小的“打一只火把走到船外去看山头被雨淋湿的麦地/又弱又小的麦子”,又是充满生命力的,“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麦田”是生存的象征,是种本原的生命力,可包容一切“收麦的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闭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的接受”。

“麦田”是农业文明的象征。海子用“麦田”营造的象征世界中,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恬静,海子沉醉于用诗句编织成的农业社会中,“看麦子时我睡在地上/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如果说海子驻足于此,想必也会很幸福。如果说读诗的人足够善良,想必也不会戳穿这宛如乌托邦的梦境。

只不过,海子自己是醒着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这是种很深的幻灭感。“在这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而此后“麦田”之于海子,更多的是激情,关于生命力的激情,海子也从未怀疑过这“麦田”,这“大地”所蕴含的生命激情。海子紧握着这生命的象征,喊道“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在漂泊的旅途中,更青睐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比如说青海,西藏,蒙古草原。他像一个吟游的歌者,漫步在这洪荒的土地。然而这种漂泊,仍然无法让海子找到精神最后的皈依。

“草原的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珠”。

于是,海子开始了超越的探险。

家园 三、太阳

超越,对思考者来说,很有诱惑,但也很危险。

很危险,但也很有诱惑。

对海子来说,这几乎成了他唯一不能拒绝的诱惑。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

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

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认为诗歌是“永恒的事业”,“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 无比光明/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超越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超越?又或者说超越的目的何在?

加缪说:真正的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存在事实上是一处深渊,对日常生活的颠覆,说起来并不能算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当我们所习知的日常生活在思考面前如此的不可靠时,不可避免的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恐惧,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畏”。日常生活的安全感是以个体的遮蔽为代价,当我们真的睁开双眼,其实看到的漫无边际的虚无,深渊般的虚无。

诗人,面对虚无,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天空一无所有/如何给我安慰”。

事实上,这可看成,海子与其同时代的诗人的区别,是用身体的实在感触抵挡天地浑然的黑暗/虚无;还是燃烧自己,将自身化为一点火光,投到无边的黑暗中?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无论如何,海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真诚的努力,他太年轻,太孤独,还没来得及世故,没来得及虚伪,也没来得及体味西西弗周而复始的乐趣。

海子说:“让我离开你们独自走上自己的赤道”。

海子选择了太阳。他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我恨海子。

他让我感到如此的不安。

“太阳”,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意象。它在海子的诗歌里统御着很多意象,比如

我忽然不想写下去了,就写到这吧。抄首海子的诗,当做结尾。

日出

—见于一个无比幸福的早晨的日出

在黑暗的尽头

太阳,扶着我站起来

我的身体像一个亲爱的祖国,血液流遍

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

我再也不会否认

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我再也不会否认 天堂和国家的壮丽景色

和她的存在……在黑暗的尽头!

如果时间在这一刻能停止,该有多好。

家园 DEL
家园 想起海子的诗

没有任何黑夜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我变成花朵

在这一千年里

我只爱我自己

======================

这首诗以前在吸血鬼吧里见过,我一直以为是写吸血鬼的。没先到是海子写给西藏的。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

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

诗歌 王位 太阳

被人改成献给德古拉: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

生存 太阳 爱情

我有三种幸福

死亡 战争 鲜血

诗的意境可以完全脱离主题。海子的感觉是郭四以及跟他相似的一群人想达到却达不到的,因为他们太早熟,不够清纯。

家园 花待。
家园 小声地说一句,“也”字谬矣,“向”字或可?
家园 小评

没有任何黑夜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我变成花朵

在这一千年里

我只爱我自己

这首诗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前两句。

没有任何黑夜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意思嘛,既然点出西藏,那么大概是形容西藏在宗教统治上的狂热、桎梏、与固执。至少我觉得是可以这么理解的。但是这两句别致在于体现了诗歌的两个重要规律:重复与对比。这两句既有重复又有对比,所以别致、有趣。写诗其实有“技术“的。重复与对比是两个重要技术,旧体诗和新诗都是需要这个技术的。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我变成花朵

这一句其实比较耐寻味的,我不太确定海子究竟要说什么。花与泪在中国诗歌传统里有一些表现的。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采用第二人称,体现了我与海子之间的个体差异:

没有任何黑夜能使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醒来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变成花朵

在这一千年里

只爱自己

小评
家园 也许前两句是在说西藏的封闭

没有任何黑夜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

能品味出孤独和永恒,因为封闭而孤独,因为封闭而永恒,整个西藏停滞。然后还有地理上高处不胜寒,西藏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你变成花朵

========================

是不是再说西藏太冷,看不出花,或者东方那种百花争艳本来就不属于西藏,就像我们小区里开满月季的时候,每个庭院里都燃烧着花火,空气里都流淌着蜜糖,而这样普通的景色却是西藏无法想象的。

没有花,没有任何柔弱美丽的东西,这是西藏为永恒付出的代价。

在海子看到西藏的时候,他是否也就变成西藏,否则无法感受到这些。就像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颜色,无我之境,我既是景色,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

当然,没有什么语言能解释诗歌,任何一种解释都是对诗意的谋杀。

这诗可以做各种解释,有人用它来献给吸血鬼。

因为诗中的封闭,永恒,孤独,自私,都跟文学中定义吸血鬼如出一辙。

小评
家园 嗯,怎么说呢

我觉得解说得很精彩.

就是和作者的原意不是很符合,一是关于西藏,这是个根本的观念,西藏对海子来说是圣地.

二是关于花,花在海子的诗里是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象,最有代表的诗句是:" 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寂寞的嘴唇"应该就是纯粹的美好吧,只是有时比较沉默而已.

不过,诗无达诂,一首诗能让自己产生想法就好,至于这是不是作者的想法,在我看来,也许不是那么重要.

家园 能让不同的人体会出不同的意味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你变成花朵

我没去过西藏, 但西藏一定有许多花朵, 这是无疑的。作者可能是某种象征手法.

解释诗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从来不放过这个机会。有时候, 作者布置的太过于曲折了, 太私我了, 即便如此, 能解释出来也是满好玩的。 如果死也说不清楚, 那就会让我很生气, 心里把作者痛骂一顿。

家园 重新解释一通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我变成花朵

杜甫有感时花溅泪,丛菊两开他日泪。我想海子这里不存在用典的问题。

一个可能的理解是, 花朵是被人爱的,具有象征意义。 没有任何眼泪能使我变成花朵, 意思是 我不被人爱, 尽管我有许多眼泪, 眼泪象征悲伤的过去。眼泪与花朵之间建立联系在于水与花的浇灌关系。我再多的眼泪也浇灌不出惹人爱的花朵。

我这样理解是得益于夹报纸兄提供的一些背景信息。

这一句讲他不被人爱, 后两句讲他只爱自己,齐了。

从这个意义上去倒推首两句, 孤独寂寞的意味就出来了。因为外在的日出日落(象征世俗世界的运转)仿佛与我没有关系。日出他不起,日落他不睡, 他玩他自己的。

任何诗歌,如果作者是倾心付出的话, 那么就是可以被理解, 是可以用语言解释出来的。其中每一句,每一个词, 每两句之间的关系, 整体的结构都是可以理清楚的。 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没有什么神秘的不可言传的东西。

家园 这首诗我中午回家查了下

和原作有点不一样。

原文是:

西藏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

这么看就好理解得多,和九霄的解读也不冲突。当然,对这诗的改编放在吸血鬼吧,应该说改得也算切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