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蓝血与混血(序) -- 须弥一芥

共:💬160 🌺14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I read the story of

our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many years ago in California. Really tearful reading of their achievements and their unfair treatment. Most of them never got married and died alone without sons or daughters.

Individually, those Chinese were brave heros, but collectively, they were cowardly pigs,ripped of with 1/3 of normal wages, waiting to be slaughtered and kicked out even if their sweating should have earned their rights on this land. Chinese were and are too nice, too amicable, too soft, just as nice as sheep. When similar treatment was imposed on the Irish, you saw quick revolts. REVOLTS EARNED IRISH their rights in America and finally an Irish president in the white house(JFK). Crying baby got milk and silent baby got ass kicked.

When the Central and Union met in Nevada, NOT one Chinese worker was invited for the grand ceremony. I repeat here--not even one.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施工的高管Charles Crocker建议雇用华工。他的理由是: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hehe, same thing across the border.

http://canadianhistory.suite101.com/article.cfm/1858_chinese_came_to_canada

same thing happened in exactly the same fashion in Canada

Determined, hard workers, the new Government of Canada under Sir John A. Macdonald recruited the Chinese to work on large projects such as the final leg of the Trans-Canada rail line in British Columbia. Speaking against strong opposition, Macdonald said, “It is simply a question of alternatives: either you must have this labour or you can’t the have railway.”

--MacDonald, prominent politician,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Canadian Confederation whose trans-Canada railway established a new country.

100 years later, deja vu. Everything repeats again.

Why Obama wants Chinese railway?--because Chinese workers are hard-working, dirty cheap, easily dispensable with no need of caring their human rights or dignity.

If one white American worker d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Obama railway, what will happen?---a billion dollar lawsuit, massive media criticism, strike, cost overrun, the derail of the whole project.

If one thousand Chinese workers die, nobody will give a sh** esp. when our own Chinese community/gov do not give a sh** about their lives. When this project is done, white Americans will cry wolf of the Yellow Invasion and pressure the Congress. Then all the underpaid Chinese will be kicked out ASAP, AGAIN.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69301

中国人的宿命 [ 参将 ] 于:2009-06-24 22:50:35

100年前,帮美国人修连接东西部的铁路大动脉,那时多么艰苦啊!

今天,听到高铁的消息,这哪里是什么输出技术,分明就是又一代劳务输出(这回体力脑力一起输出),因为只有中国人的廉价(labor和组织)才能控制住成本,但修好后的经济效益,大部分中国人是享受不到的。

通宝推:唵啊吽,
家园 一路花过来,终于有通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送花
家园 then God is finally fair...
家园 不管生死都不还债

不管生死都不还债

家园 【原创】蓝血与混血(14)

新疆75暴乱,虽然现在纷纷扰扰,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中华民族融合史中一个小插曲而已。对维吾尔族的两少一宽以及招生、就业、从政的比例关系等少数民族优待政策比起美国华人融入美国的历史中所遭受的歧视打压,可以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有些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工程中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内华达塞拉山脉。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超过2000磅的华工尸骨。

大量的华工来到美国,是根据1868年清朝“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也叫《中美续增条约》,民间称为《蒲安臣条约》Burlingame Treaty。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白求恩”蒲安臣

蒲安臣,1861~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任内推行“协商与合作”的对华政策,深得清政府信任,卸任后竟然被清政府任命为“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遍历美、英、法、德和俄国,1870年2月23日病逝于圣彼得堡,成为第一个为中国外交以身殉职的美国人。清政府在其死后追赠一品衔,抚恤一万两白银。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Mark Twain本名叫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后来笔名比原名好记响亮,就叫Mark Twain。马克吐温的人生还跟蒲安臣有一段交集。1866年2月Sacramento Union派马克吐温去夏威夷作通讯记者,5月当时还是美国驻华公使的蒲安臣和儿子返美途经夏威夷。蒲安臣十八岁的儿子爱德华(Edward Burlingame),读过马克吐温的成名作“司马礼和他的跳蛙”(Jim Smiley and His Jumping Frog,以笔名Artemus Ward发表,当时马克吐温还没成名,用了很多笔名发表文章,Mark Twain是他用过的其中一个笔名),非常喜欢。喜欢追星的爱德华一听,听说“跳蛙”作者在这里,十分欢喜,要去见他。那时,马克吐温水土不服,正患病卧床,觉得担待不起,匆忙爬起来,赶去拜见。大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正赶上大黄蜂(Hornet)轮沉没后船上的生还者在海洋上漂流了四十三天后被救,公使带着仆人,突然光临旅社,把马克吐温用担架抬到医院去访问沉船生还者。蒲安臣以外交家温和的风度,和律师精严的思维,查问得钜细靡遗,整个的访谈,胜于任何记者;马克吐温只需要在旁记录。马克吐温回到旅社,连夜写成访问报导。本身故事就够传奇,在加上马克吐温妙笔生花,Sacramento Union7月9日以三个版面刊出,美国各大报纷纷转载,一举确定了马克吐温大作家的地位。蒲安臣父子再访旅社的时候,马克吐温还在卧床休养。爱德华建议,应该起来走动;病人有些迟疑。青年人说:圣经如此吩咐。吐温问,有什么地方这样说。回答:“有人要你走一哩,走两哩!”(Whosoever shall compel thee to go a mile, go with him Twain.马太福音第5章41,King James Version)。Mark Twain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蒲安臣的贡献还有解决了中国外交中的觐见国家元首问题,由于蒲安臣在代表中国觐见外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时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等礼节,西方外交官以对等要求迫使清政府废除了以前朝贡体制下的跪拜礼,在1873年6月27日,西方公使第一次以西方礼节觐见了同治皇帝,递交国书。

蒲安臣在出访中还精心安排了黄龙旗作为代表中国的国旗称谓仪仗的先导,使得中国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中。直到1888年10月3日,在《北洋海军章程》中才法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

《蒲安臣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所签订的比较平等公允的条约,形式上,中国首次以主权国家身份而不是以战败国身份订约。

《蒲安臣条约》主要内容为:

①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

②两国人民均可在对方入学,并受优惠待遇;双方可以在对方设立学堂。这一规定为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和中国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提供了法律根据。

③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视。

1869年11月23日,中美双方在北京交换了条约批准书。

《蒲安臣条约》促使清政府开始设领护侨,改变了以前清政府“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牟利,朝廷概不闻问。”的政策,使中国移民前所未有地在国外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美国政府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

华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工程中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35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26美元,还不供食宿。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到后来从广东、福建“卖猪仔”来的华工拿的更少。

铁路贯通之后,这些华工又利用其丰富的农耕经验,引进拓殖珠江三角洲湿地的传统方法,将加州众多的沼泽湿地,开垦为万顷良田,为加州最终成为美国的果园和菜园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华工来说,从东方到西方,从儒家文化到基督世界,从乡村到城市,从契约工到自由人,这其中饱含了太多艰难的跨国家、跨文化、跨时代的身份转变。对任何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个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过程,假以时日,他们也能够像其他族群一样,最终融入到美国社会。

华工的辛勤劳动并没有换来同是移民的美国白人的尊敬和感谢,他们通过制造骚乱、焚烧华人房屋店铺、屠杀抢劫来恐吓和驱赶中国人,在舆论上诽谤丑化中国人使之被主流社会歧视,而美国政府听任暴徒为非作歹,致使排华事件层出不穷。

当华人采取顺从姿态,躲到唐人街抱成一团,开始从事做饭、洗衣这种以前只有女人才做的工作里(这样才不会抢白人的工作机会)准备忍到风平浪静之时,美国的政治势力开启了一场排斥中国人的政治运动,并最终在州和联邦两级立法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排华法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是移民出身的爱尔兰人Dennis Kearney是所有反华运动的领袖,他号召美国人将“杏仁眼的贱货(almond-eyed lepers)”赶出美国,当时爱尔兰人在英国饱受压迫,跑到美国却变本加厉地迫害中国人。

1879年美国国会的一项排华法因为明显违反了《蒲安臣条约》,在中国政府的抗议下,被当时的总统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否决。但与此同时,海斯决定迫使中国修订《蒲安臣条约》,使之能够为国会以后制定《排华法》铺平道路。1880年中美双方达成了《中美续修条约》,尽管清朝迫使美方废除了该条约初稿中“禁止”华工的规定, 但软弱地接受了“管制和限制”华工赴美的规定,更为致命的是在条约英文版中,还有“暂停”(suspend)的字样,参与谈判的清朝官员竟然不查,成为美国日后1882年《排华法》的一个借口。

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Chester A. Arthur签署了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1882年《排华法》(Chinese Exclusion Act),这个臭名昭著的法律结束了华人自由移民美国的时代,开启了日趋严格的排华立法的先河,成为美国移民历史上可耻的一页,它不仅禁止了华工赴美,而且还剥夺了在美华人的入籍权。到了1892年,排华法案再延十年;至1904年变成无限期,是当时号称进步主义推动者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Theodore D. Roosevelt签署的。

在排华法案之前,只有妓女、麻风病人和白痴不能移民美国,但其后从1882年开始,国会将华人同这些人列在了一起。

已在美国的华工不受《排华法》限制,如果他们要重新进入美国,需要在离开美国前获得回程证,俗称劳工纸。1888年美国通过了新的排华法(《斯科特法》),竟然出尔反尔,宣布原先发出的劳工纸作废,致使近两万名持劳工纸的华人无法重新入境。他们被逼无奈,只好用出生在美国的理由,迂回加拿大入境。因为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白底黑字写着:所有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

随着以美国出生身份进入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负责执行《排华法》的政府官员决定把屡屡败诉的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希望最高法院能够裁定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不是美国人,当时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规定只针对黑人。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898年美国政府诉黃金德(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案中,最高法院以六比二做出明确裁定,尽管其父母不是美国公民,也无法获得公民身份,但是在美国出生就是美国公民,与他们的种族背景无关,最终确定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适用范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旧金山出生的华人厨子黃金德Wong Kim Ark,他的勇气与行动使后人受益匪浅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烧毁了当地移民局所有的记录,地震过后,当地华人纷纷声称自己是在美国出生的,是美国公民。当这些人被作为美国公民对待时,他们也就有了可以把家人接到美国来的权利。尽管许多人在中国已经没有亲人,但这不妨碍家乡人借助他们的这种权利移民来美国。因此,也就有了华人移民史上著名的“纸儿子”现象。尽管想方设法,华人人口还是急剧下降。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成抗日同盟,无论从基本道义还是从抗日利益出发,美国政府都再也无法实行可耻的《排华法》。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国会发表历史性的演说后,众院移民委员会立即进行废止排华法案听证会,众院和参院相继通过废除排华法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43年12月17日签署生效。历时61年、臭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正式走入历史。

由于长期排华的结果,美国人口中的华人数量已经从排华法开始时1882年的十几万人,减少到了1943年的七万余人。又经过60多年的努力,美国华人数量才达到350万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

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向二战中被驱逐和关押的日裔美国人道歉,美国政府和众议院都曾以“野蛮残忍、不人道的”奴隶制和种族隔离法造成的损害向黑人正式道歉。

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至今美国国会和政府从未就排华法案和期间对华人的迫害向美国的华人公开道歉,而加拿大已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正式向加国的华人道歉并作出适当的经济补偿。

美国平权法案 (The United States equal rights bill) 和“平等权利运动”(Affirmative Action),是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产物,目的是给历史上曾经受过歧视而受困于相对不利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歧视的美国少数族裔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机会,美国高等学校和公司凭借这一原则在招生和雇佣人的过程中对这些少数族裔实行优待政策,一些地方甚至给予他们特别的配额,必须招满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本质上是一种“种族优先”政策。

享受优待的少数族裔只针对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不包括在美国总人口只占4%的亚裔美国人。

To be continue......

通宝推: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到这个,叹叹叹啊

至今美国国会和政府从未就排华法案向美国的华人公开道歉,而加拿大已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正式向加国的华人道歉并作出适当的经济补偿。

享受优待的少数族裔只针对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不包括在美国总人口只占4%的亚裔美国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看过后很不爽,同时有个想法

所有被美国人同情的不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西人后代),就是以前欺负过,现在没有国家能替他们出头的黑人后代.他们和他们身后的国家已经无法撼动美国的通知,于是美国道歉了.

这种道歉,更像居高临下的道歉.

家园 花,君子当自强不息
家园 一个疑问

1888年美国通过了新的排华法(《斯科特法》),竟然出尔反尔,宣布原先发出的劳工纸作废,致使近两万名持劳工纸的华人无法重新入境。他们被逼无奈,只好用出生在美国的理由,迂回加拿大入境。因为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白底黑字写着:所有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

既然有了出生在美国的理由,为什么要从加拿大入境呢?

家园 因为当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排华非常严重,尤其是加州

主要的排华法案都是加州的议员提出的,包括1882年Chinese Exclusion Act,1888年Scott Act,1892年Geary Act,投票支持的是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议员,美国东北部的两党议员反对。估计是在加州无法入境,只能从加拿大入境,再辗转到旧金山。

家园 花谢!
家园 请教

有一种说法称马克吐温的笔名来自其早年行船与密西西比的经历,据说是水手用语水深二十寻?

不知然否?

请教
家园 一般的讲法都是密西西比水手版,我文章中的说法

是在搜蒲安臣的资料中发现的,全当野史。我的文章里也说了Mark Twain这个笔名马克吐温早在1863年就用过,1865年的跳蛙就没用,马克吐温当时就跟鲁迅一样,用过很多笔名,Mark Twain只是其中之一。马克吐温确定用Mark Twain这个名字确实是在之后的事。

家园 加州是排华先锋

是和经济地位的竞争有关系的。华人的勤劳直接影响了低收入的当地人和其他移民的就业。大陆铁路修好以后,大批华人寻求工作,但做哪行都导致排挤,因为不在乎拿得少。加州葡萄园的开垦当中用了大量的华人,这在葡萄庄园的家史上也是清楚写着的。白人的需求能转化成政治诉求,但华人做不到,就连黑人也好几百年做不到。现在当然好了一点,但是看吧,老墨应该更加“白”,在政治上拉走得就是比亚非的快。

家园 谢谢你的努力!!!!

I learned some of the facts when I was studying in California. Your posts gave m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suffering of our ancestors.

Your efforts 功在千秋.. thanks a lot!!!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