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工信部准备采用日本的电动汽车标准,国内厂商怎么办? -- 尖石

共:💬65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丫的,居然混到部级去了

怎么也想不通啊

家园 电动车的标准还早呢

现在这些都在讨论之中,各方都是造声势罢了,不必太在意。记者写的东西中间也有许多夸大之处。这次会议只不过是二汽方面的行动罢了,这样的行动各大汽车厂商都在搞,每次活动科技部,工信部照例都要出席,也谈不上打一派拉一派。

说起充电站建设,超级电容公共汽车在上海早已投入使用,充电站的建设也老早就展开了,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外链出处

开展充电站建设。充电站、充电机和充电接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也是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将对充电站的建设进行统一规范,实现充电机生产和充电接口的标准化,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中心区域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公司内部充电网络,完成社会用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社会用车配套的供、充电系统建设,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开展关键技术、标准规范、配套政策等相关研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建设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检测实验室,为开展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相关技术研究提供试验手段;正在积极开展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电池系统等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订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公共能源供给系统标准体系第一批6套标准规范的起草工作;此外还将开展电动汽车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刚才看了好多相关帖子,感觉帽子已经满天飞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多种技术并存,如油电混合,纯电动(里面又分超级电容,锂电池等),燃料电池等,各种技术百花齐放,根据各种技术的特点与发展程度,会逐渐形成各自的优势区域,比如公共汽车上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就要合适些。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技术都值得关注,没有哪家厂商敢说自己的技术就包打天下,因此,国内目前的政策现状是鼓励不同技术同时发展,相关标准也仅仅是在跟踪发展,还没有形成定论。把4月10日的会议看成是日本人的胜利,实在是夸大n倍了,电动汽车的标准最后会怎样,现在还没有定论。

说起标准,中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基本是照搬欧洲标准,如欧2,欧3,欧4。。。。。。,但是也不意味着欧洲厂商在国内的一统天下,相反,这些年来,中国本土厂商也是逐渐壮大,日本车上发展的势头也不错,通用还是销售榜上的状元。

家园 呵呵

工信部负责汽车产业政策和准入的产业政策司又不是苗某人主管,他说的话哪能当圣经。

家园 这篇值得推荐

河里关于新能源话题的讨论,有不少根本分不清出什么是已经可行的技术,什么是概念中的东西,什么是短期的方法,什么是长期的方向。胡乱对一些技术方向进行判断,进而胡乱评价相关政策,上纲上线。

需要有人来提醒。

家园 跟着村长顶波大侠

大家要冷静。

家园 你当软文看就好了

市场是最后裁判,技术再好市场不认有Q用。

政府过去也被忽悠多了,现在扔块肉你们两伙人去争,谁争得过谁吃。

家园 此言差矣

在目前以及二十年内唯一可市场化的汽车动力电池是锂动力电池,这也是整个汽车界的共识了,不信可去看看各汽车公司现在投资的是什么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目前只能在实验室或小范围用一下。这也是为什么万钢这个燃料电池的死多头现在也忙着张罗锂电池电动车的标准了。

锂动力电池目前分美国的锂铁派和日本的锂锰派。比亚迪的铁电池是属于锂铁派,它原来是用锰酸锂的但其安全性不够,据说05年有一次实验电池给烧了,这才决定彻底放弃锰酸锂电池的。锰酸锂可抗250度而磷酸铁锂可抗400度以上,呵呵。

日本也不是不想发展磷酸铁锂,只不过被美国阉割了。日本的NTT去年10月还向美国德州大学支付3000万的和解金,所以才硬着头皮继续它的锰酸锂。

电池的大方向确定,标准可是关键了。不说通讯业的标准,就说手机充电器的标准都闹了多少年了。苗圩和万钢估计为了他们的利益引进外国势力来对抗深圳的徽帮,问题是他们既没有技术头脑(前面分析了)也没有政治头脑(现在搞得千夫所指)。另外让比亚迪因此在舆论上得到极大的同情。呵呵!

家园 大波波是业内的海龟啊。。。

不能随便给人扣上"没跟踪最新技术动态"的帽子啊。没记错的话,听涛也是业内的,至今未看到他发表看法

家园 呵呵,我去掉了那句话

确实有些不妥。

家园 我也瞎说过的

积吉以前就谈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当时还回贴了:听涛:帮你顶一下(我对混合车的认识)

我作的工作非常具体,所以大的东西说不来。仅从我看到的,现有的技术储备,可能混合车是比较可行的,而且确实可以降低油耗。

电池方面,我一点都不懂,如果积吉说铁锂比锰锂要安全,那应该不会是撒谎。

至于充电标准,首先,现在北美我看到的在售车型和公布的研发车型,大家的电池电压都不一样。就好像现在的内燃机一样,各个车型的功率、扭矩都不同,那用什么样的电池、电机,应该是各家有各家的道理,没有必要强求。而且,客观的说,现在就统一标准也的确有一点点早。

抛开这次的具体细节,充电标准中最可以尽早确定的就是电源,是220V单相还是380V三相,这个好像应该比较容易统一。那就是整流、控制全部放到车里。如果真的要求所有接口一致,倒也不是不行,但是肯定有偏有向。最终会不会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比如,统一到36V,相当于十节锂电或者三十节镍氢,以此为单位,当外接电源充电的时候,车里的串联电池就切换到并联模式,其它时候都是标准的串联使用。这样各家都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也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

家园 积吉写篇科普文个大家科普下啊?

其实燃料电池的不靠谱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燃料电池还是要用燃料,如果从化石燃料提纯开始计算起效率比现在燃油车比,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环保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除非是长期上用无限能源来人工合成甲醇之类的东西。

家园 科普文章我已经写过了

链接出处

燃料电池的文章我也在河里看到了,一搜就出来了。超级电容倒是没有人写过,但那东西忽悠的成分多,写也写不出个啥,以为它有一个死穴:怎样解决自发电的问题。

家园 支持。

隔行如隔山。即使是业内人士,如果不是做具体工作的,最好不要参与讨论,很容易混淆视听。

家园 到不能这么简单的看

燃料电池毕竟很多技术还不成熟,有潜力可挖。TTW效率高于目前的燃油内燃机还是可能做到的。到现在虽然燃料电池没前一阵子这么热了,但是仍然是也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使用液体燃料作为能量载体,更是在能看得见的未来里面人们仍然需要大量使用的。液体燃料作为物质能源,能量密度高,运输方便,储存方便,是目前非物质能源无法比的。从技术角度来看,还看不到哪一种非物质能源的存储能够有可能替代物质能源的这些优点。在很多实际应用领域,从现有的技术来看,仍然必须使用物质能源。

甲醇燃料电池我倒不看好。我不喜欢甲醇。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太大。

家园 挑个错字

以为它有一个死穴:怎样解决自电的问题。

是自放电问题吧。

对我也这样认为,自放电的问题,导致其只适合于公交车这样的有限场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