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想问一下中美和解时候的民间舆论 -- 沫水若水

共:💬32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后来是做过,不过当时的国务卿应该是罗杰斯

该同志对总统居然绕过自己和中国打交道很有意见,后来一度搞了点小麻烦出来。当然,最后还是被周总理给和谐掉了。

家园 这个真不好说

“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个词貌似外交部经常提起吧。我真说不出您的这个感情怎么称呼。视套近乎的具体情况而定吧。

家园 一九四一到一九七一,华丽丽的空中翻腾两周,落地平稳

虽是无奈,的但确不易。

尤其想想自己要见的人,是那个杀死了自己长子的国家的总统。

“老毛的动机从来不是出于私人的。” --章伯钧(被划为右派后,回答女儿关于张伯驹的问题)

家园 唉~ 跟年轻人谈历史, 确实有点费劲~
家园 你是说当时的美国人怎么看?

俺不是达人,只能说当时的回忆。

而当时的回忆,主要来自《参考消息》,

记得当时美国掀起一股所谓“中国热”,至少是美国媒体几乎全体一致地热烈欢呼,赞扬追捧中国。

这使得俺在几十年后看到美国媒体全体对中国怒气冲冲,感到很不解。

据说,美国媒体是很“热爱民主”,“反对独裁”的。

听其言观其行,结果恰恰相反。

至于美国媒体是否代表美国人民,当时除了平面媒体,俺实在没有渠道知道美国人民是怎么想的。

家园 参考消息恐怕不足为凭
家园 为啥兴奋?

还有,他们觉得这事重要吗?还是觉得是一个普通的外交活动?

家园 您说的不错。

可是,那是在70年代初,参考消息也不是随便看得到的。

俺那个单位算是县团级,头儿和俺的交情不错,暗中“放水”了。

那时候,大街上看到个美国人就像看到大熊猫似的,呵呵。

问他们想什么,有两大难处:

第一,很难靠近。

第二,26个字母都认不全哩,靠近了也是鸡对鸭讲。

此一时,彼一时啊。

家园 那年头毛主席一句顶一万句,何况美帝在中国民愤不大

平心而论,和毛子和日本鬼子比,美国在中国没什么大的劣迹。反美的口号喊了几十年,普通老百姓对美帝还是恨不起来的。

家园 你代表自己就行了

你代表自己就行了。

老百姓就不劳你架了。

家园 你这么考虑问题真是把人看小了

你这么考虑问题真是把人看小了。

毛干革命的那天起,就是生死置之度外的,毛岸英前面还死了五个亲人了。

说的好像老毛被逼无奈,不得不咽下这口气似的。

家园 我老板是尼克松访华的后一周到中国的

他最经常和我说的三件事:

1.红领巾-两个少先队员给他送花

2.大幅壁画-(他说内容是美帝用刺刀指向中国少儿,也许他是和我开玩笑)

3. 总理接见-很亲切,很有魅力

家园 这里本没有什么“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嘛,时势使然如毛之眼光

不可能看不明白。

并且,“师美”的倾向在延安时就有了--其实感觉中国的传统决定了中国的精英人物不难找到西方文化的精长所在。郭?焘即算一个例子,记得参访女神像的清使臣也有类似的感慨;同理,我们对俄国的一声炮响也是反映迅速。

难得的是分寸,无论对美国人还是俄国人,得说老毛一帮人是端得很稳的,(有人恐怕要拿给斯大林祝寿的事儿来说道了,但个人以为只是表象),也正是端得稳,换向时才没有大起大伏吧。

只是常为人忽视的是,这个转向恐怕只有毛能做出来,如果不是毛在七一年接待了尼克松,我是很怀疑邓有没有那个能力在七九年踏上大洋彼岸的。

再就是毛对的怜子之情,这个是看贴子时瞄到的,五几年时,毛住菊香园(?),后迁出(住哪里就记不太清了了,游泳池边之类的,后来好像还住过滴水洞呢呵),但搬来搬去,他还是把毛岸英的遗物私下收藏好--怜子如何不丈夫呀。以垂暮之年,从表面上看否定了自己之前二十年,并在事后写什么嫦娥奔月,老头看……(?)给部下安心,真不容易吧。

一个被神化的毛,个人是不感兴趣的--感觉只有极端“毛派”才感兴趣吧(注意引号哈)。感觉实在是毛所极端厌恶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套路。如果当真是毛派,不要无视时代的进步吧,面向未来发表真知灼见才是正解。

当然后面的话不是针对老兄您哈,引用下真经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许会错我的意!

家园 共同利益吧

国家和国家之间哪有那么纯真的“恩情”、“友情”

家园 那时候的《参考消息》貌似是内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