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些零碎的影评 -- 南方有嘉木
“要记住的是,不是玉娇龙她为什么要跳,而是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要她跳,这一点不能忘了。”
看网上网下多少对古今中外各种作品的分析,都是把这一点给忘了,尤其是现在颇流行的若干对水浒的评论。
而九霄和我说法是就电影文本本身而谈。
从你的视角来看“卧虎藏龙”,其实这是一部讲述欲望的故事,玉娇龙和罗小虎是欲,碧眼狐狸和江南鹤是欲,俞秀莲和李慕白也是欲。
前两者比较好理解,俞李之欲还可以分析一下。俞对李的欲望,片中集中体现在“追剑”这个环节。“剑”的象征意味指涉“力量”“权力”,以及男权/父权“阳物”。俞秀莲“追剑”,不仅因为是把“宝剑”,更主要的是在她看来,这是李慕白的“剑”。李对俞的欲望体现在“弃剑”上,这可以看成是对欲望本身的压抑,然而这种压抑并没有给李慕白带来超越和解脱的体验,反而让他陷入无边的虚无之中。而“剑”的文化象征出发,影片中内隐的玉娇龙和李慕白情欲纠葛,也就不难理解了。
谈论李安的“好莱坞化”除了电影本身的叙事结构与方式,电影的运作发行机制。更主要还是从文化分析的视野出发。“卧虎藏龙”是个西方凝视下的发生在东方神秘国度的事件,这里突显是影片的“观奇”视角,文化符号化,地域风景化。
如果回到影片文本,在结局的处理上,还应该提到导演本身的艺术兴趣,考察李安的影片,在结局的处理上,他对“大团圆”的结局方式一直抱有抵触情绪。“卧虎藏龙”的结尾也符合导演本人一贯的艺术逻辑。
李安的片子经得起反复看,实在是打磨出来的。
不过小抬一杠,“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要她跳,和玉蛟龙为什么要跳”,我觉得看似两个问题,答案则必须统一。因为即使从消除矛盾的角度来说,人物的言行也应符合人物的性格和之前的表现,不然观众就会觉得生硬别扭。人物的死亡也并不是消弭矛盾的最好方式。
这话是很不错的。
我之所以那么说主要是强调读者/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最好站得高一点,当你把自己置身在和导演/编剧同样的高度,风景是很不同的。这样去看的话,多看几次,你也许就可以自己也来创作了。那些著名导演在还未成为著名导演的时候,他们去看待前人的作品是什么角度?我估计就是类似这样的角度,去把握创作的机理、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其实我们理工科搞科研也是这个过程。艺术和科研具有很大的共通性。
原著里,玉娇龙是借跳崖隐遁。多年前看的,都忘了。
小说里有个细节记得很清楚,说玉娇龙虽是官家小姐,因为是满族,是天足。而俞秀莲虽是江湖儿女,却是小脚。玉娇龙逃婚,鞋子掉了,想穿俞秀莲的鞋,怎么也穿不上。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绝妙的隐喻,玉娇龙以江湖为自由,然而真正的江湖更不自由。
原著里,李慕白很讨厌,如果说和俞秀莲的悲剧是礼教害人,那他玩弄谢纤娘的感情,又算怎么一回事呢?
倒是俞秀莲的未婚夫,孟思昭是个奇男子,重情尚义,俞秀莲身边有孟思昭这样的大丈夫,却喜欢李慕白那种小男人,只能用母爱来解释了。
最令我叹服的地方,因为已经超脱出玉蛟龙之外,讨论的是影视、文学的创作律了。
我一直很“抗拒”看南京大屠杀方面的电影电视,害怕、恐惧……
但看了一点点“南京,南京”的片花,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决定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就是逃掉了,像哪吒一样把肉身还给父母,一点也不纠结。
我看的第一部武侠是《连城决》,当时8岁,心里到现在还有阴影,太黑暗了,很不喜欢。第二部就是聂云岚的玉娇龙,对我影响很大,玉娇龙和沈班头这两个角色相当的喜欢。虽然书中玉娇龙和罗小虎的感情戏写得比较弱,我长大以后也越来越怀疑她是不是真的喜欢他,但玉娇龙这个角色也因此区别于其他武侠小说中爱情美满的女主角,显得更加坚韧和独立,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女人。
所以卧虎藏龙我一个镜头也没有看,怕章子怡破坏我心里的美好,还有什么玉娇龙和李慕白的暧昧,我呸,玉娇龙对武功的追求是极致的,她眼里只有李慕白的剑法,暧昧个头啊。
书里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感情还是很动人的,有点像王重阳和林朝英。
那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不是),但反到是这种生活方式让她的诗才发挥到极致。
她玉娇龙自始至终是不服李慕白的,你要我徒弟我就跟你做徒弟?你算老几?到了《春雪瓶》里面她还想着要去和李慕白比个高下呢。在这一点上,电影是有所欠缺的,演员的局限,章子怡确实不适合演玉娇龙。
我看过不少武侠小说了,我也是最欣赏玉娇龙这样的形象。包括金庸武侠里面的女性人物,没一个象样的。即使是黄蓉也就是个花瓶,只不过是个聪明的花瓶,那一付对郭靖不离不弃的受气包的样子,要是玉娇龙早就要抽郭靖的耳光子了。玉娇龙最可贵的是她的独立意识,卓然不群。
其实电影里我自己还真是一直没看出玉和李有什么意思,也许我潜意识里一直对此有抵触吧;李安有那个话在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