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布达拉宫大修——穿越千年的雪域圣殿 -- 空旷的心

共:💬37 🌺4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和尚如果挂在印度,大概埋不回来了吧?
家园 几百年只进不出

布宫里大修过程中,清理出的数千吨垃圾比这还多。这些垃圾都有几百年历史了。

家园 希腊神话中

赫拉克勒斯清扫了三十年未清理的牛圈,成为十二大功绩之一。

金珠玛米清扫了数百年未清理的粪坑,胜过希腊大力神远甚。

家园 顺手挑个小虫

250余万斤=1250吨

家园 文物阿,这个弄成精美的小包装,绝对远销海外。

美国人曾经卖过自由女神像修缮后剩下的水泥块。

家园 呵呵~
家园 纠个错,这个配图不是龙王潭

配图是布达拉宫正面的、广场旁边的一个湖(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家园 别怕,那是可再生资源
家园 布达拉宫一期大修(1989-1994年)

  1950年,山南墨脱一带发生地震,拉萨有比较明显的震感。十四世达赖派人重新检查了布达拉宫,发现多处损坏,但没有能力全面修复,只进行了抢险加固。

在西藏和平解放后,1959年6月,西藏工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文物档案工作的决定》,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文物古迹、文件档案管理委员会”。文物管理机构建立不久,拉萨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保护文物的布告。1961年,布达拉宫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会进行维修与保养,俗称“岁修”。在这座宫殿内维持着一支较大规模的维修队伍。包括50多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50多位香师喇嘛,还有300多个杂役小工。他们负责日常的小修小补,即使在最动荡的“文革”期间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特别保护。1984年5月的一个夜晚,布达拉宫强巴殿由于电路老化失火,经抢救大火被迅速扑灭,未造成太大损失,然而这次火灾却为布达拉宫的保护敲响了警钟。国家文物局迅速派出罗哲文等古建筑专家与相关人员前往调查,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做细致考察论证,布达拉宫的第一次整体大修于是提上日程。

  1988年10月,为保证布达拉宫第一次整体大修顺利完工,国家专门成立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牵头的领导小组,国务院划拨了专款。李铁映在仔细听取整修小组的规划汇报后,提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加强领导、万无一失”的原则,在施工中“要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民族风格、尊重科学、尊重宗教需要”。

  布达拉宫整体大修的第一期工程于是从1989年始,到1994年完工,历时近5年,总共对111个项目进行了修缮,国家累计拨款55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巨额数字。由于350多年前五世达赖扩建布达拉宫时,用的全是不可思议的矿物颜料:金色的用黄金,银色的用白银,白色的用珍珠和白海螺,红色用的是红珊瑚和朱砂,绿色的用绿松石……中国人民银行为此专门特批了15公斤黄金、40公斤白银。在中国文物与古建保护的历史上,这是史无前例的工程。在维修工程中,由于布达拉宫内物品都是圣物,300多年间不能随便处理,大量垃圾存在于地垄之内。在经过僧人的同意和检查后,总计清运了496卡车垃圾,每辆车的载重为40吨。原有木构件都注射了防腐防虫的药剂,更换的木构件则在加压舱内进行了特殊处理。新的木构件都使用西藏的高山松,比原先的杨木性能更好,同时含水率严格限制在20%以内。1994年,布达拉宫的第一次大修竣工,总共维修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在1994年12月17日,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达拉宫建筑地形图

家园 布达拉宫二期大修(2002-2008年)

地震和降雨是危害布达拉宫的两大灾害。造山运动隆起了喜马拉雅山,尽管布达拉宫地区强震不强,但是微地震很频繁,而且是浅沿地震,这对布达拉宫的砖木结构危害较大。此外,由于高差大,拉萨夏天的暴雨对房子的冲刷造成的损害也非常大。

依山建筑的布达拉宫以大量的地垄(楼脚屋)作为支撑,许多建筑从山腰起墙,地垄最多深达8层。这些地垄越靠下面,进深越小,更加阴暗潮湿,而且多为封闭式结构,难以进入。支托各层地面的椽子不规整,虫蛀腐朽状况普遍存在,地面坍塌时有发生。同时,壁画的起甲、开裂、污染状况也有多处存在。

  此外,布达拉宫内墙开裂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内墙和上层的地垄墙为泥土墙,墙内没有使用早期常用的红柳、石片分割做木筋的方法,整体强度较差。最严重的是白宫东大殿,由于后两排柱子位置与下层支撑的地垄墙左右错位,柱子没有完全落脚在地垄上,架在垄墙上承托柱子的木梁将墙体压裂,并已经造成了局部坍塌,上面四层建筑随之下沉。

  木质构建的虫蛀和变形状况也非常严重。抽样调查中,原藏军司令部的木构件中腐为38%,重腐为26.8%,白宫东大殿木柱中腐为34%,重腐为10.7%。很多木椽子虫眼密布,稍触即断。另一方面,布达拉宫的木构件多为西藏杨木,质地较软,容易腐朽、变形。此外屋顶漏雨现象比较严重,地垄墙酥裂,多数出现险情的地方只能暂时用临时构件维系。

  1998年,全国范围出现了大规模降雨,西藏也没能幸免。当年7、8、9三个月,拉萨的降雨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强降雨对古建筑的损害问题变得极端尖锐。布达拉宫的一些建筑,开始出现局部倒塌等数十处险情。国家文物局立即对受损部分进行了抢险,同时布达拉宫的第二次大修提上日程,前期勘察工作紧锣密鼓地启动了。

根据时任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文物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多次组成工作组赴藏作一系列实地考察。2002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基主持国务院第131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同意开工建设。整个维修工程总投资3.33亿元,布达拉宫1.79亿元,罗布林卡6740万元,萨迦寺8660万元。从2002年到2008年,又是5年,目前布达拉宫的二期维修已经接近尾声,今年将完成全面验收。

  “布达拉宫大修的难度要高于故宫大修。”负责主持二期工程的国家文物局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说:主要原因在于布达拉宫的整体建筑建于山上,环境更复杂,隐患难以把握。此外,布达拉宫各殿堂的修建分属不同年代,没有留下一张图纸,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规划总图、单体建筑图。尤其后期建筑更是层层叠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出现层与层不相关、平面与平面不对接的情况。比如,1933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圆寂。但是红宫区域已经找不到合适位置为他修建灵塔,不得已,只好拆除部分僧社,将其建于红宫西侧。灵塔殿的通道利用了五世达赖灵塔殿南部上方的回廊,其殿门置于红宫回廊内。

  即使在很多建筑专家看来,布达拉宫也是一座“迷宫”。所有的古建筑专家们都试图在寻找这样一种平衡: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布达拉宫的原始风貌,沿用传统材料与工艺,同时又能让它益寿延年、生机勃勃。从这个意义上看,布达拉宫的维修,是一个无法结束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宫弥勒佛殿主供强巴佛,也就是汉传佛教所景仰的弥勒佛,不同的是,藏传佛教的弥勒佛秀丽端庄,清瘦中面带无尽的慈祥,俨然是一位宫廷里的俊美王子,这尊镀金弥勒佛像是八世达赖时期所造,塔内佛陀舍利有弥勒世间头骨等极其珍贵的文物。

家园 而且还经过开光!
家园 是啊,集中华文化,西藏文化,佛教文化 于一身的极品

老和尚还天天在外边帮着做广告,哈哈.

也许真能挑出点有意思的东西卖出去.

记得有个美国人专门在ebay上卖纽约垃圾桶里翻出来的东西,装在透明容器里当摆件卖。靠!杨基真会做生意。

家园 不是坑,是粪堆,清理后的空地就是现布达拉宫前广场。
家园 为什么连续四个达赖都如此短命

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1805-1815),11岁时在布达拉宫暴卒;

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1816-1837),22岁在布达拉宫暴卒;

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1838-1855),18岁在布达拉宫暴卒;

十二世达赖程列嘉措(1856-1875),20岁在布达拉宫暴卒;

家园 因为达赖喇嘛不过是棋子、是工具,不趁手要趁早丢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