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一 -- 井底望天
用个人的财富来类比:
1.财富的存量。好比一个人的家产,房子、地、装修等等。
对应国家的财富是铁路、公路、机场、工厂等等。
2.财富的增量
好比一个人、一个公司的现金流,赚多少钱,反映到国家为外汇储备和最终产品的量。
3.消费的最终产品
比如每年报废的汽车、手机,吃掉多少头猪等等。
如果中国财富的增量依赖出口,消费品的财富增量实际上都给了国外消耗,那就没意思,还是自己消费来的好。
硅谷模式本质上是资本决定一切,中国用不用日产标准并不重要,重点是这个标准国内厂商能否做到,做到的难度和成本有多少。如果不难做到,那就不算什么。
俺有一个半导体项目报政府基金被否决两次。第一次被否决的原因是砖家觉得俺的项目感觉技术难度较大,俺公司的实力有限,不太靠谱。等到俺把器件做得差不多了,结构验证了,指标都有了,就只需要调整的时候再报上去,这回砖家否决的理由是产品太成熟,市场竞争不乐观。
总之黑的是他们,白的也是他们,其实结论都不上道。最后朋友跟我说,这是因为你没搞掂他们而已。
客观的说,我认为老毛的“推倒从来”这个政策最有效。
老的研究所,工厂积重难返,
耗子的尾巴全部缠在一起。
很难有的决心,凤凰涅槃。
我的建议是:花点钱给这些老科学家养老送终
但是,不能指望这些老人还能指导科学进展的方向
(主要不让其 有决定其他科研人员项目生死的权力)
怎么办?
学习美国作物理的经验:
理论的理论作的好,试验运用的运用作的好。
~
在可以实用和接近实用的方向,给予私人,甚至
集体企业进入的许可,
英雄不问出身,
只要作出来了,就不要在市场准入和许可上
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中国市场这样大,只要有人买,没有人卡
小企业就能生存下去。
~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基础和理论研究下,
让军队、科技部、教育部
有足够的钱养活起码的科研队伍和
维持生机,不要让个30几的博士一个月只有几百元钱。(比较搞笑的是,研究所 大学里面
至少60%的人完全和科研无关,待遇还超过
科研人员的平均水平)
要有长远眼光,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可以学习美国TRW公司的TR科研进展分级评估方法和
专家决策的德尔他法;
结合财政拨款审计,
给广大科研人员一个宽松而稳定的环境,
同时又不放马无疆。
盖茨都能:“喂好一流的科学家,他们自然会下蛋”
这方面,国家要拿出意志,拿出决心。
不能总给科研一线的人吃空心汤圆。
待遇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给机会。
~~~
两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机会
这里一个良好的金融融资环境
减少科学家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加大双方感冒的机会。
让科学家施展自己的本领,投资者得到良好的回报。
(BTW 有空说说投资者素质的问题
就是投资者是否有眼光甄别真正有市场潜力的技术,
而且有耐心有能力产业化
这里反面粒子太多,这里不展开说)
可惜,国内的三板市场和柜台交易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不过,未来总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要神话科研创新,就当他是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我有种预感:
过去 钢铁水泥基建电信的重大基础建设
其实已经完成国内需求一半以上,
新的发展方向是:
新能源,新医疗方式,和太空科技。
新的科技已经导致了新的科技社会人群的产生,
一定会导致新的社会方向。
身边拿驾照的人越来越多,
我希望以后拿飞机驾照的人越来越多。
课题组的旧模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缺点吗?
这里说的不是基础研究,而是有目的的产业化研究。
是苗圩, wéi
胡视察上海中科院,把院里的两句口号前后一颠倒,全院震撼!
上头很清楚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这个应该不是什么敏感问题吧!
电动车使用蓄电池作动力,人家2004年就占领了很大的市场,在这个领域内摸索出了很多实际经验,单等动力突破。同济的电动车,我前两个月偶然看见,摆在破仓库里,灰尘很厚一层,锈迹斑斑。
我算是出身医生家庭,父母叔叔婶婶堂兄堂姐都是医生
合格的医生训练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可能是一两年能读下来,另外医科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要知道本科和硕士医科学生都比普通理工科要多读一年
相反目前的趋势是医学院开始加大7年制硕士和8年制博士的学制比例,以提高医科学生的素质
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些一线大城市
统计局的这个资料从全国范围内看,说房价没泡沫也有点“以全盖偏”,要着眼于几个大城市,那泡沫还是有的
几年前的事,具体字句我记不清了,不好瞎编的。河里高人多,知道的补充下。就8个字,本意带有先搞技术,再看怎么应用的味道。胡在听取汇报后,将口号次序前后一倒,直接指向那些不切实际的研究弊病。胡离开后,整个院党委紧急开会研究讨论学习,据说有三天之久。(绕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