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旧文:土耳其-希望在左梦想在右,向着希望与梦想飞奔    -- 葡萄

共:💬129 🌺5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容克是自己在革自己的命啊

因此,对外侵略获得土地和人口是容克地主阶级滴本能。

如果以普法战争为标志,德国统一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打仗哪还能离得开工业发展。而发展新兴产业,某种意义上必然是对旧产业的打压。自己革自己的命,不革又不行。

家园 这个东西似乎是唐朝正式成为法律准则

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被日本人一古脑地“拿来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大大发扬光大了。到了南宋,发展为罪加两等和罪减两等,一来一去差四等。地主对佃农,将领对部曲,主人对奴婢等可以任意打杀而不承担实际责任,下层对上层毫无反抗能力,和职务没什么关系。BTW,宋朝倒霉就倒霉在这个上面了,

电子赵括:公田法实际上也是北宋南宋的一个缩影

无论如何变革,这个体系的存在使得针对上层的负担无可避免地要被转嫁给下层,除非上层全是活雷锋。这么下去下层早晚被压垮。

家园 百度的相关介绍

其具体内容是:

议亲,即皇帝的亲戚

议故,即皇帝的故旧

议贤,即德行出众的人

议能,即有大才干的人

议功,即对国家有大功劳的人

议贵,即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

议勤,即特别勤于政务的人

议宾,即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

唐朝法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案,然后交皇帝决定批准。如果犯的是“流”罪以下,就不必再议,照惯例减一等处理。但如果犯了十恶重罪,享受八议的人也不能完全免罪,有的只是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仍然流放。

百度相关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58627.htm

家园 斯泰因地改革确实削弱了

容克传统地封建农奴制度,即大批地农奴变成了自由民。容克之所以能够接受斯泰因地改革,主要原因有几点:1农奴地赎金。2农业地保护。3 容克获得了政府特别是军队地位置。4东部的土地依然归容克。德国地资产阶级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不象英美那样具有主导国家战略和发展的地位。对了,魏玛共和国倒是一个资产阶级主导地政府,但在德国地历史上确是一个最软弱地政府。

家园 backdoor的事情,我不怎么关心

所以不敢断言其有无。国际政治中首先考虑的是双方利益,只有这些backdoor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才会被美国人接受,也许会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再顺手捞一把。如果这些东西真的不符合美国利益,麦克阿瑟可是被撤了,这些政策也早就应该被撤废了才对。人亡政未息,那就不是什么个人职权可以解释的了。这么大的问题上后门能走通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前门就没关而已。

家园 从突厥帝国到突厥共和国的历史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事件

作为东方游牧民族创立的另一个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突厥帝国不像自己的堂兄唐帝国那样,也不像自己的表弟蒙古帝国。其展示的特点恰恰是介于二者之间。

由于突厥民族自己融入了伊斯兰文化——这一点恰似唐帝国融入中华文化一样,使得突厥帝国以少数人口统治多数其他民族的历史不似蒙古帝国那样短暂。但毕竟突厥帝国的统治民族最后没有和帝国的多数民族融合成一个新的、更大的民族,这一点也似的在帝国崩溃以后,只能以共和国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延续。

可以说,导致突厥帝国最后成为突厥共和国的主要根本原因有三个:帝国缺乏主体民族和主体民族文化、现代化改革的失败和一战时站队错误。

虽然突厥帝国声称自己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其苏丹既是“皇帝”(这是罗马帝国的专称)又是“哈里发”、“两圣地守护者”。但实际上,突厥帝国内部实际存在着伊斯兰教文化和泛基督教文化两股文化分支,具体来说,更是存在着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多种宗教文化。亚伯拉罕诸教特有的怕他性宗教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帝国未来分裂的结果。

与中国不同,虽然中国也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但绝大多数人口信仰的东方宗教不似亚伯拉罕诸教那样具有怕他性,而且,中国存在着一个主体民族——汉族,而突厥帝国则不存在这样一个以民族性而非宗教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作为帝国的主体。

由此,也决定了帝国在现代化改革时首鼠两端,无法一心一意的选择一条罗马化或者伊斯兰化的改革道路——这一点一直到现在的突厥共和国仍然存在。

由于帝国的统一本来就建立在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基础上,当帝国军事衰落后,帝国的瓦解就是必然了。一战时占错队成为了帝国瓦解的催化剂。

1920年英军曾经占领过伊斯坦布尔,并胁迫苏丹投降(对比20年前的辛丑条约)。回来看中国,为何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八国联军占领首都这样的败绩,却没有被西方列强肢解呢?我想,这大概和义和团这样的民间力量的反抗有着很大关系吧。

家园 国与国之间顺差或逆差是由其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的位置确定的

葡萄兄能请教个问题吗

国与国之间顺差或逆差是由其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的位置确定的吗。

按理说一架波音能换大量的煤炭,鞋袜;为何反而造波音的美国逆差,出鞋袜的中国顺差呢;

是因为高端的产品,一般人民需求达不到,还是美国不出口,还是中国比较节省

家园 南德

最近看历史书,1871年普鲁士统一前,南德四个邦,跟法国关系密切,而法国一直将莱因河左岸当作法国必须追求的“天然疆界”。

俾斯麦击败拿破仑三世的法国,刺刀威胁下,才将南德收入德国。

家园 这话惹俺注意

魏玛共和国倒是一个资产阶级主导地政府,但在德国地历史上确是一个最软弱地政府。

这个道理,俺此前却没有想到。德国的脊梁,是容克。

一战压制了容克,由资产阶级组阁,反而令政府软弱无能。

另,请教:一战显然对容克没有彻底清算。

这是否跟英美意图利用德国,来压制法、俄有关?

南德
家园 南德历史上跟奥地利帝国比较近,

而且南德是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不像北德经过马丁路德的改革成为新教的势力范围。巴伐利亚貌似是德意志帝国的七个选侯国之一,传统悠久,因此对普鲁士这个条顿骑士团与立陶宛混合的杂种比较鄙视。

家园 美国在一战之前实力足够,

但由于实力转化成能力需要时间和机遇,因此,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主张被英法置之一旁。而英国历来对大陆实行均衡主义,不过分削弱德国防止法国坐大是其政策的延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苏联的出现,如果清算容克,很有可能德国也赤化了,巴伐利亚的苏维埃政权就是一个例子。

家园 强国必然是逆差

不然小国弱国哪来的外汇储备呢?

家园 说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喜欢的话吧

从解构主义开始兴起到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应兴起的是重新看历史的思潮。实际,这样的思潮为统治者所利用,并借助结构主义,把细节拆分,把他们需要的情节无限的放大。于是,政治的正确与历史的正确构造出一个我们今天熟悉的世界观。

就拿你刚才说的经济问题来讲,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困惑,因为我们宣传口径里从来没有提过美国的资本项目顺差。或者说,我们的宣传里从来没有谁把美元当作商品来解释。因此,服务于不惜一切代价出口换取美元的经济的正确下,我们中的很多普通人无法理解美国人的行为模式。

事实上,今天美国在世界分工中处于霸权的领导地位一半是出于无奈,一半是美国垄断资本灵活转型的结果。

这里我转一个我前不久写的文字的连接,我把相关文字和你说的相关的话题联系一下。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13639

到1958年前,世界各国其实都处于二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阶段无暇顾及长期国家战略与国家建设的深层问题。在这一阶段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可以很有意思的看到这样一些事件。1958年苏联国家主席赫鲁晓夫在戴维营尝试与美国媾和直接提出了共同“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的话题。(美国人和西方鼓嘈的G2不过是这个东西的新瓶装酒酒)赫鲁晓夫挟此之势,在外交尽管付出了中苏分裂的代价,但是在中印领土争端这个问题上收获了印度这个当时在综合国力上超过中国的盟友,算是小有所得。而赫鲁晓夫如此纵横裨阖,最终要服务的是他试图推行的国内改革。可惜,这个改革在赫鲁晓夫一贯的急功近利与轻佻之下不可避免犯了错误。随即形成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军工产业利益集团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了一次突袭,其结果是赫鲁晓夫在政变中下了台。就此,苏联在体制僵化中越滑越远。尽管随后苏联借石油危机的便利,狂攫7500亿美圆的利益,并一度形成苏攻美守的态势。但是,赫鲁晓夫试图从萌芽扼杀的利益集团,最终还是葬送了苏联帝国的命运。在苏联帝国覆灭之前的辉煌,不过为中国战略从一个一面倒转为另一个一面倒做了嫁衣。(虽曰天助乎,实也是毛之不世威势可以玩转玄机,换了旁人如此反复难保不是另一个赫鲁晓夫的结局)

在苏联试图改革却最终走向帝国主义最后走到覆亡的转折当口,美国在1957年在通用与杜邦公司施行资本与工会共治公司的实验失败后。美国人选择的未来道路,既有继续福利化社会与苏联展开国民幸福竞争的一面,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对我今天影响深远的工业自动化建设的启动。虽然作为最终设计出无人工厂为目标的工业自动化,其建设的初衷实际在今天已经是个笑柄。但是,伴随着美国政府大规模投资+》军事项目集中美国技术、资本与人才携手大学与大公司精粹,实现基础技术突破=》美国中小企业实现基础技术民用化=》美国跨国公司操纵知识产权把美国的技术产业化。这样的模式,最终缔造的是我们今天称为全球化运动的标准模式。这样的模式随后被欧洲的尤里卡复制,中国与日本也有类似的样板。只是这样的产业化,随着美国福利社会的建设,先从欧日发达国家传递技术产业链开始传递,再由欧日传递给新兴国家和地区。这里所谓的新兴国家与地区就是,对我们改革开放成功起到不容忽视作用的四小龙。(为什么我说即使我们可以无视当时国内条件提前实行改革开放,也无法更早进入第二世界,其本身既离不开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的技术转让的严厉限制,也离不开从50年代末期开始到70年代中后期才传导至四小龙的国际产业链分工这样的现实外部条件的制约。 )

简短的说,美国通过跨国经营,不仅实现了服务于美国霸权统治的战略转型,也通过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优势地位攫取丰厚的利润。美国华尔街还巧妙的利用美圆霸权,让美国社会公众在一定时间中分享了美国的霸权红利。(也包括分享所谓冷战红利)在这一时期,美国实现了国民与资本的共赢局面。

但是,美国这样做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社会在消费享乐模式中越来越不能自拔。这样的不可自拔不仅扶持了欧洲与日本的复兴,以及之后为遏止欧、日扩张美国所抬升了的四小龙。并且,向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这样所谓的XX四国。无不先后靠吸收美国溢出的金融泡沫,并睡在美圆霸权之下实现了今天的经济腾飞。(巴西和俄罗斯对美国是红了眼的,这里相关具体问题要和中国与印度区分开,暂具体不展开)于是这才有了在今天金融危机中,所谓四国悬剑美圆霸权的杯觚交错。这里更不要说,早已苦大仇深的日本以及卧薪尝胆十余年的欧盟了。

而事实上我在说什么呢

事实上我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冷战对于全人类最大的改造不是苏联的解体,而是终止于2008年9.12日的激进全球化运动。

事实上,这场运动起始于美国人为了抗衡苏联的进攻而对于美国境内的全体公民实行的赎买政策并通过美元,把世界其他各国通过由金融创新开始的金融全球化,最终进化为资本的全球化运动。

美国已经进化到了剥削发达国家的阶段,这个是一个在伦敦城工作学习生活多年的朋友,在多少年以前在我问他今天你问我的问题的时候他对我的感慨。是的,如果把发达国家理解为美国的随从的话,我们的改革实际则是服务于让我们开始于把自己变成随从的随从的随从的随从,利用资本全球化运动。通过重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道路,在今天上升为美国的直接随从的阶段。如果不能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那么我们对你的问题就很难有合乎逻辑的解释。

而今天,曾经昌盛一时的激进全球化运动在危机里戛然而止。而美国的改变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垄断资本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劳动阶层分享资本红利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意愿服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垄断利益的同盟为服务于他们的利益而开始的世界秩序重组。

对于你一开始问的问题,我能说的是,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英国人会很慷慨的赦免第一次试图把纺织机带离英国边境的技术工人并砍掉了他的脚。直到,英国成为了海上无可争议的霸主,成为了拥有最多海外殖民地的国家,英国开始要求世界各国开放门户的权力,让资本出入世间每一个伽罗的权力,并把这样的权力以自由的名义神圣化。而到今天,这样的名义,已经以人权之名高于了主权。就象的当年第三等级砍掉他们国王不可一世的头颅的时候那样。是的,那时他们说主权高于君权,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没有可能把各种各样的“正确”过滤掉?

不过我想这种“正确”一直处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也许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识别出历史不同阶段的各种不同的“正确”,然后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书中尽可能的过滤掉这些“正确”。只是这最后剩下来的又是什么?

至于美国的随从,这倒是可以理解的……而你说的这个:

取而代之的,是有意愿服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垄断利益的同盟为服务于他们的利益而开始的世界秩序重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39760

其实就是超级跨国集团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开始?国家民族之类的东西慢慢的就淡化了。而中国的垄断集团,目前正在迫不及待的挤进去。

家园 别那么武断嘛

说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喜欢的话吧

我就挺喜欢。至于这个,

美国已经进化到了剥削发达国家的阶段,

广义而言,这一幕自从美西,日俄战争时就开始了。各殖民地势力范围都在其他发达国家手里,从他们那里虎口拔牙事实上就是对其利益的侵吞。当年能打仗,如今拿一些文绉绉的手段来“剥削”,已经算客气了,不足为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