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清朝宫廷中的滑头老外 上 -- 萨苏
就是太多了,前朝迁台时,带走很多,在台湾有专门的机构整理出版.有一次下大雨,引发泥石流,损坏了一部分档案.研究所的所长却在私下说,坏了的也就坏了,省得整理了。
子贡有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其实,文字狱也一样。有清一代,固然是皇权达到顶峰的时代,同时也是法制最为完善的时代。其实乾隆初期,文字狱还是比较宽松的,比如说谢济世私注经书案,也不过谴责了事,官还照样当。乾隆中期是文字狱的高峰,不仅数量多,而且也暴发了几个大案,残酷血腥是一方面,但近来学者也注意到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是走的正常的法律程序。皇权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很特殊,但也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
更应该注意到的是,用现代人的法律观念去考量当时人,也不是很合适,古代的司法制度,和我们现在说的“行政”是紧密联系的,这和西方“行政”“司法”分离是不同的。中国的司法事实上就是行政工作的一环,这种观念在当下也有遗存。然而专制和法律,也不是你死我活,博登海默曾说:“在社会生活的现实中,权力与法律都极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如果出现一种完全不受规范限制的社会权力,那么这往往是种暂时的现象,它表明政府正处于一种极度危机或严重瘫痪的状态……一种社会秩序的典型状态,表现为权力和法律的互相渗透。”完全罔顾法律的皇权,在清朝也出现过,比如说“戊戌六君子”朝衣正法,完全漠视了正规的法律程序。这也是清之将亡了。
就郎士宁来说,清皇不过是以倡优蓄之。养个蛮夷,也就是取个四海宾服的意思,一般不会跟他较真。
据说朗世宁最初给康熙画像,用油画手法,明暗对比,还把康熙的大麻子全画出来了。结果差点给咔嚓了。后来才知道,皇帝的脸上是不能有阴影的。改正的结局就是朗世宁特色的中西合璧绘画法。
俺咋说得出那么高深滴话捏?要俺就直接说“人类惯用下半身思考”鸟
那一堆小蘑菇头可都是郎世宁亲自画的
脖子以上也太没水准了,不知道是画家的眼睛有问题,还是乾隆的眼睛有问题……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当年在牧区时,国家收购蒙古马,一等马是身高四尺二,合1.4米。
这身高是从马背上最低处量到地面。
阿黄大名黄象明,老萨的学友,是个“蜘蛛人”。
他画的很好,但是从艺术史来说,只是旁支。因为他画的并不比其他工笔画家更好。
恐怕郎世宁在拍卖市场上更有名一些。
没人捧的画家就不是好画家,也无所谓艺术成就。但一旦有人捧了,哪怕是在死后,其胡乱涂鸦也就成了艺术极品。
好比印象派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捧。但架不住美国人捧啊,结果后来这个在欧洲标新立异的一派就成功了。
又好比梵高生前是个疯子,动不动一言不合就要拔枪杀人的那种。他死了之后忽然有人捧这个疯子,于是在别人看来小孩涂鸦式的作品就成了绝世珍宝了。
朗世宁的作品也是类似。
它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古典主义的僵化和光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
为什么莫奈很有名?因为莫奈第一次将绘画从形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纯粹色彩的游戏。
毕加索所做的,是将对象在空间范围内解构与重组。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达达-超写实主义,欧洲绘画走过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一直以来有些疑问,这里提出来,向你请教。
安德烈·巴赞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一个观点,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对现实幻想的追求不断从内部影响绘画。在巴赞看来,这本身不属于美学范畴。巴赞认为纯美学的范畴是属于精神层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超越被描绘的原型。但是用模拟品代替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一直影响着这种美学追求,而影响的严重程度,巴赞使用了一个词“吞噬”。
在巴赞看来,是摄影术的出现挽救了绘画艺术。将绘画拉回到纯粹的艺术范围,而将完整描述外部世界的任务交给了摄影。将影响绘画的理论的美学和心理学混淆厘清。
由此我想到一些问题:
巴赞的描述是否符合历史现实?
如果将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放逐出绘画艺术,那么一般人对绘画的欣赏如何可能?
换句话说,对绘画的欣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绘画史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