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简单数据的思考。 -- 副将

共:💬117 🌺13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这个,嘿嘿嘿嘿.
家园 副院长就招那么一个,要求还那么高.而女保,建筑工人,面点

师,美容美发,正规按摩师,搓澡工...这些没有一个岗位是只招一个,而且没有一个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的岗位,有一些甚至不用去学...比如那个女保,有一家是要求大专同时身高过165,长相端庄,就这么几个要求,你觉得难吗?哦,不知道你哪人,反正在我们沈阳,找165的女生实在是简单.

你那个副院长呢?你敢把要求列出来给我们看看不?

家园 请不要搞简单思维!

你既然认为人多不等于就业多,这个要看国家竞争力如何。

难道你认为人少等于失业少?难道副将可笑的对比你就认可了!

你不要戴偏光镜!

如果你有地广人稀的畸形爱好。请你注意国家人口战略规划是定下了生育率应保持在约1.8,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那就死了这条心吧!

而且一个国家老龄化严重,他的竞争力表现在哪里啊!工作能维持住吗?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说怎么解决啊!

家园 国家人口战略规划定了生育率要保持在1.8,就别琢磨人少了

http://news3.xinhuanet.com/weekend/2007-01/11/content_5592899.htm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全国总和生育率未来30年应保持在约1.8,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光看见人口数量,不看人口结构的。是不行的。难道人口结构差了,社会竞争力下降,难道就业就好了!

这中间必须有个均衡!

  

家园 我真服了你了,没时间了,就回复一个.03年建筑工人中的

成手瓦工,至少在沈阳这个消费不太高的城市,日薪已经过百元大关了,还要管饭.

家园 国家已经定了生育率保持在1.8,就别琢磨了人少了

http://news3.xinhuanet.com/weekend/2007-01/11/content_5592899.htm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全国总和生育率未来30年应保持在约1.8,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个是均衡了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来的结果!

别琢磨怎么搞少生了!

家园 给你回答水资源,为什么总有人无端恐慌,不搞调研

关于人均淡水标准

中国的人均淡水为2250立方米。韩国的人均淡水为1459,日本是3300,印度的人均淡水

为2280,德国2096,英国1219,法国3419。以色列260。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淡水的65%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有超过4000公里

的大河5条(算上黑龙江),中小河流更多,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有大面积

的冰川,加拿大有最大的湖-北美五大湖。巴西有雨林大河亚马逊。他们的人均何止

几万立方米,一下子把世界人均拉上去了!

这就告诉我们,拿世界人均去衡量中国适度人口是无理的。我们需要的是当前科

技条件下,(如果是规划,那么就是几十年后的科技条件下),人类维持经济活动和

自身生活的人均淡水的需求量,这个标准从韩国和英国来看,应该在1200立方米以下

。依现在科技水平,就可以维持社会大生产并过上满意的生活。适度人口的标准应该

取这样一个淡水需求量,而不能去用世界人均标准。

我们国家的人均淡水,比韩国,英国条件好50%。足以保证经济的发展,生活的

富裕。如果有美中不足,那就是分布不均,但是象我们这样的大国,有哪个国家是均

匀分布的,即便如美国,中西部也是缺水的。这个只能靠调水或者象以色列的节水技

术解决问题。

家园 关于粮食问题,为什么总有人无端恐慌,却不搞调研

中国粮食情况都搞不清楚,就无端恐慌,

一日四惊,方寸大乱,乃至自残躯体。瞎计划瞎规划。

1,2007年国家科技最高奖,李振声,反驳布朗

http://dzrb.dzwww.com/dzzb/dzzb-jrgz/200702/t20070228_2023348.htm

粮食,自一九九零年至二00四年的十五年中,有九年生产与消费平衡有余,余额为五千七百多万吨。这十五年合计进口粮食一点九亿吨,出口一点五亿吨,净进口四千多万吨,相当于十五年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百分之零点六,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李振声指出,中国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主要理由有:中国耕地、草地和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去年人均占有耕地一点四一亩,人均占有播种面积为一点七八亩,满足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点二二亩,此外还有剩余播种面积零点五六亩,可供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对支持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中国的粮食生产十五年保持了年均百分之一以上的持续增长。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41/200441-fm3.htm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中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近17亿”。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4/11/25/6615.htm

黄季焜:数字说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

第二点,从粮食方面来说,自1997年以来,中国变为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从1997年到2003年,中国谷物年均出口1200万吨,到2003年这一年,净出口达到了1930万吨。这个也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在90年代后期也在不断的提高,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不断下降。.

中国粮食是净出口的,2005年净出口330万吨

http://www.lianghui.org.cn/aboutchina/zhuanti/lsrkjy/2007-10/12/content_9038112.htm

在农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谷物类对外贸易呈现为净出口成为一大看点。2005年农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的主要种类有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其中,水产品出口额已占中国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并且在上年出口额增长27%的基础上,2005年又增长13.2%。与此同时,稻米、小麦、玉米、大麦四种主要谷物已由上年净进口570.4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29.9万吨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http://www.eeo.com.cn/eeo/jjgcb/2008/02/25/92727.html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口谷物645万吨,进口360万吨,全年净出口285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谷物991.2万吨,进口只有155.7万吨,净出口835.4万吨。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8/03/120950102044.shtml

我国07年粮食出口量达991万吨远高于进口

家园 我上次就怀疑这些资料是你一直分门别类收集来唬人的

觉得没人会去仔细研究这些资料。

很不幸我上次被你扣个帽子说人口恐慌,不得不下点功夫来研究你所提供的这些资料

1,李振声的发言,你只引用了其中一部分,事实上全文的基调恰恰是谨慎而非乐观。

李振声指出,中国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主要理由有:中国耕地、草地和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2004年人均占有耕地1.41亩,人均占有播种面积为 1.78亩,满足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粮食播种面积1.22亩,此外还有剩余播种面积0.56亩,可供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对支持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中国的粮食生产15年保持了年均1%以上的持续增长。

  李振声的分析和回答,牢固树立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信心,打破了外国人因中国粮食需求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带来的疑虑。

  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发展问题,始终是李振声时刻关注并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1999年之后,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引起了李振声的关注。他作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在几次演讲中呼吁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2004年4月22日,应中国人文论坛的邀请,李振声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的报告,提出了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

  李振声强调,近五年来,我国粮食总产连年下降,粮食人均占有水平后退20年。中国的粮食安全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

  他列举了3组数字。第一组数字是粮食总产,1998年达到10245.9亿斤,2003年减到8613.4亿斤,5年累计减少5056.4亿斤。第二组数字是人口,1998年到2003年,我国人口累计增加4466万,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数。第三组数字是人均粮食,1998年是人均粮食最多的一年,达到822斤,而到了2003年,降到666斤。

  李振声说,666斤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981年人均粮食是650斤,到了2003年是 660斤,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粮食人均水平已经回到了20年前的情况。他进一步强调,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人均粮食大约为400斤;经过20年的努力,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均粮食增长到约600斤;此后又经过15年努力,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约800斤。但是1998年以后,仅仅5年的时间就又退回了一个台阶。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水平倒退得这么快是历史上没有的。李振声呼吁这样一个大的问题应该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解决。

  李振声引用资料,从粮食亏损角度说明问题的严重性。1998年我国节余了544.5亿斤粮食,可是从2000年开始粮食出现亏损了,2003年亏损了约 1000亿斤。“我使用的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亏损意味着什么?亏损就是入不敷出,亏损就要挖库存。我做一点说明,这几年挖库存主要是挖农民的库存。挖了农民的库存我们市面上并看不到粮食的紧张,原因是没有动用国家库存。但是农民库存也是有限的,现在库存的粮食已经到了不能再挖的程度了,必须恢复了。应该说2003年的点将成为我们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一个最低点,今年必须回升。”

  总结近5年我国粮食总产迅速下降的原因,李振声指出: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1998年以后出现急剧下降,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另一个就是粮田面积中的一部分被改种其他作物。农用物资是可以促使粮食增产,但决定这些农用物资使用方向的是农民。农民是根据各种农作物的报酬效率来决定其农用物资投入方向的。在李振声看来,因为粮价低,粮田投入的报酬效率差,所以农民自然会将较多的农用物资投入到其他报酬效率高的作物上去,因而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这就是粮食减产的深层次原因。

  李振声认为,争取用3年实现我国粮食恢复性增长,要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就要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第二,尽快恢复可能恢复的粮食播种面积。第三,加大对与提高粮食单产有关的措施的支持力度。

  3年实现中国粮食恢复性增长的预言,2006年得到了验证。

被你忽略的段落里,有以下内容,恰恰是对你乐观的一针清醒剂

 李振声强调,近五年来,我国粮食总产连年下降,粮食人均占有水平后退20年。中国的粮食安全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水平倒退得这么快是历史上没有的。李振声呼吁这样一个大的问题应该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解决。

  李振声引用资料,从粮食亏损角度说明问题的严重性。1998年我国节余了544.5亿斤粮食,可是从2000年开始粮食出现亏损了,2003年亏损了约1000亿斤。“我使用的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亏损意味着什么?亏损就是入不敷出,亏损就要挖库存。

结合上下文来看,被你节选的李振声对布朗的发言是在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背景下做的冠冕文章,而事实上被你选择性无视的才是他所关注并下功夫研究的内容:中国粮食安全非常严峻。

2,你所引用的“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中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你的链接是空链接,也就是说,查无此证

点过去永远是404 not found。

其次,这个数字,是我后来搜索的,所有对中国土地人口最大承载度的预测中的偏大值。研究者中对此观点不能认同者不在少数。例如

1981年,宋健等学者从食品和淡水角度估算了百年后中国适度人口数量。结果表明,如果全国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孩子,在100年内依靠我们自身土地资源,饮食水平将不可能达到美国目前水平;如果生育2个孩子,我们整个民族将一直处于不良式供应状态。如果在100年左右时间内,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从淡水资源看,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

同年,胡保生等研究者从可能度与满意性两个概念出发研究人口容量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计算“满意度”指标。当该指标为1时,表示完全可以实现并完全满意,为 0则表示无法实现和完全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的研究结论是:(1)粮食,总人口不足12.6亿,“满意度”为1,大于12亿,即趋于下降,达到64.8亿时为0;(2)肉类,总人口超过2.6亿,“可能满意度”就开始下降;(3)土地,总人口超过10亿,“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6.7亿时为0;(4)水,总人口大于4.5亿,“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4亿时为0;(5)能源,总人口大于11.5亿,“满意度”即开始下降。

如果到了16~18亿,回是什么状况?

1993年,曹明奎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估算了人口承载力。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为目前实际产量的2.5倍左右,若采用能满足人体健康发育的食物消费方案,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为17.2亿。若中国的人口峰值能控制在16~18亿之间,农业生态系统可满足食物需求,但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却十分有限,不仅达不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也很困难。

朱国宏(1996)关于中国人地关系的研究给人以启发。他认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其实就是土地资源所能提供的食物总量及其所能负担的人口数。这一方面与食物供应绝对量相联系,另一方面则与人口消费水平(取决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相联系。按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550公斤和600公斤计算,以预测的中国食物最大生产潜力(8.3亿吨)为依据,则最大承载力人口为16.6亿人、15.1亿人和13.8亿人。但最大生产能力的预测是有条件的,是在“可预见 ”范围内的一种预测。即使上述最大生产能力确切无疑,最大承载量问题绝对地限定在15~16亿人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里有包含一种假设,那就是人均粮食消费量为500~550公斤,这其实意味着生活水平比现在有较大提高,如以现在消费水平(约400公斤)计,则可承载人口20.75亿;如比现在略有提高(比如18.44公斤)。也就是说,以期望人均消费水平来推断人口极限值过于武断,似乎还带有迎合的意味。因为这一极限值与人口增长的峰值几乎相同(16 亿左右)。姑且不论二者的时间一致性问题,仅就最大生产能力的承载力而言似乎被低估。换言之,如果从人口增长峰值与最大承载力的比较上说,似乎并不存在生存危机问题。朱国宏的结论是,从长远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上说,中国土地资源将可以容纳比中国人口峰值还有多的人口,不存在超载问题。但它取决于挖掘承载潜力和延迟人口峰期的具体进程。

袁建华等的估算(1998)表明,如果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人均年用淡水量为532吨,从水资源上看,中国的适度人口是11.45 亿。在充分有效利用科技进步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条件下,到下世纪中叶后,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的生产量是80000万吨,如果分别按每人需要粮食500公斤和 600公斤,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分别为16亿和14亿。他们提出中国21世纪的人口战略应使人口逐渐进入零增长,零增长人口保持在最大人口规模或以下。如果中国最大人口容量是16亿,近期调整人口政策使妇女生育水平达到更替水平的条件还不成熟,调整政策应在2010年以后。

即使目标16亿,现在调整政策也是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许多科学家对中国最大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有的根据最稀缺资源如淡水、土地等计算中国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字;有的考虑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因素,计算既可使这一代人满意,也为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的人口容量极限;也有的建立了十分复杂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仿真运算,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学者简单地利用过去许多地区发展的经验数据来估计人口容量。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角度不同、方向各异的分析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5亿人或16亿人左右,而超过18亿人到20亿人,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一些专家还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起最优人口模型,大多数研究者的结论是,就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利、资源利用最有效而言,人口数目约在7亿人到10亿人之间。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远期人口以保持4亿人为好。从实际出发,在下世纪内要达到经济上最优的人口数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可能做到的是在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做得到而又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的情况下,使下世纪中国最高人口数比16亿低得多些,以便为后代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蒋正华,张羚广1997)

以上所有资料来自中国能养活多少人

可见,16亿到18亿是极限值,在这个人口总量之下人均生活水平将很可能迅速下降,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多子女者由于后代人数多,其后代能苟延残喘下来的可能性的确会比独子女的多,但,这是任何人想要的结果吗?为了让更多后代在动荡中幸存而不惜制造动荡因子?

3,关于黄季焜先生的访谈

其访谈整个目的也是为了安定人心,但就在你引用的这篇访谈里,黄季焜先生自己也承认,我们主要要保证自己的口粮,但因此饲料粮会产生一定缺口,需要进口以保证需要。

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我们收入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畜产品每年是以5%-6%的速度在增长,估计这个速度还会保持很长的时间。既然畜产品每年以5%-6%的水平增长,那么饲料粮也得以4%-5%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目前的耕地情况,饲料粮的生产以4%-5%的速度增长绝对是不可能的,增长速度能达到1%-2%就不错了。在经济发展、人们对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进而饲料粮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如果饲料粮全部由国内来生产,我们就没有充分的耕地进行结构调整,而把大量的耕地用在生产饲料粮上,我国的畜牧业就发展不起来,因为国内的饲料粮价格比较高,完全靠国内生产饲料粮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农业结构难以调整,农民的农业收入也就很难提高。多进口饲料粮,对整个国家安全不会有影响,对农业结构调整还有好处。为什么说口粮安全重要,因为口粮是决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问题,但是从口粮来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大米未来可能还要出口,小麦可能会进口,但进口不会很多,估计未来二十年,到了2020年仅需进口国内小麦需求的5%-6%,这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问题。对于口粮,只要国家增加科技投入,我们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

4,从粮食进口国到出口国里,温家宝总理也强调,“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5,07年粮食出口增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07年国际粮食价格迅速攀升,几大主要粮食出口国遭遇灾情,和国内粮食价格形成较大反差。

2007年年底,由于国际粮价上涨,和国内粮食价格形成较大的价差,中国粮食出口显著提速,面粉的增长更是狂飙猛进——据海关统计,2007年11月,中国面粉出口达到11.05万吨,同比增长高达213.38%。

由1、3、4、5可见,在目前人口总数下,我国口粮基本可以满足自给,少数可以出口,某些品种需要进口,整个体系处于脆弱的动态平衡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耕地面积减少、新开发农田多为低产田等,其安全保证比较薄弱,国家仍然不敢放松,保证粮食总产量、尤其是口粮作为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环节仍然是重中之重。

所以,请不要片面强调我们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乐观,也请看到乐观后面的隐忧。

家园 居然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可惜不是我的

家园 失业率30%多???
家园 看清楚,我问的是03年以前,是以前!!1

就回复一个.03年建筑工人中的成手瓦工,至少在沈阳这个消费不太高的城市,日薪已经过百元大关了,还要管饭.

显然,瓦匠们肯定没有行业协会来帮他们抬高工资标准;如果是因为技工断代或某一行业的用工量突然放大而造成的水涨船高,那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说法啊,你怨的谁来?

家园 中国水资源哪里有那么简单

哎,我真受不了这种样样拉个人均数然后说:看!其实中国自然资源还是很丰富滴!——要不要比比人均高原面积啊,这个资源我们绝对极大丰富。

不错,中国人均水资源的确是2200立方米,第一大问题的确也就是在分布不均,而且这个这个分布不均到了很郁闷的地步,何解?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 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左右。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所谓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水的重要性排在第三位;而事实上,水土水土,水的重要性甚至在土之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我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地、同时也是人口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华北平原,资源性缺水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民生问题。

即使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及以南,由于经济过快发展人口大量增加,水质性缺水同样困扰各个城市。染,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第三大问题则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每年汛期,大量降水不但不能作为资源被利用、反而成为威胁河流两岸居民安全的隐患,其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作为洪水排入海洋,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美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1902年起,联邦政府设立了垦务局致力于中西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近 100年的努力,在西部已经建成水库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万公里、输水干管2300公里、水电站58座。这些工程的建设,为美国西部水资源的配置,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有了胡佛水坝,才有内华达美丽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如果没有北水南调工程,今天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将风光不再。但在我国,时间不等人,水资源配置没有和城市同步发展,加上国民用水习惯不良,以及对污染治理、中水利用方面的缺位,使得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状况完全无法和同样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美国相提并论。

家园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资源性缺水一直在提,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我建议

两个方案:

1、保水、节水、净水、南水北调;

2、区域性计划生育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例如:缺水的地方计划生育1胎或0胎;富水区计划生育2胎、3胎、4胎。

馊主意怎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