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文化是“多神崇拜”的文化吗(欢迎讨论:) -- 镭射

共:💬79 🌺2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中国文化的实质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未来关系

了解中国文化“表面多神,内核无神”的实质,对我们思考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是很重要的。

以伊斯兰教为例。这个宗教目前在全世界拥有12亿信徒,总数与中国的总人口相当。就中国而言,伊斯兰教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进入了中国,但却一直没有实现与中国主流文化的融合,中国主流文化中几乎找不到来自伊斯兰教的因素,伊斯兰教在中国走向了边缘化和“民族化”。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中国文化“表面多神,内核无神”的实质就会知道,伊斯兰教在中国边缘化和“民族化”是历史的必然,如果真的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倒会让人诧异。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文化交流谈起。任何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是以相互学习为基础的,而相互学习,是以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为基础的。只有承认自己存在缺陷和不足,才会寻求和别人的交流和合作,才会向别人取长补短。而这,恰恰是伊斯兰教所不能接受的。

首先,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它是来自世界的主宰——安拉的天启,因此,它完美无缺,不需要补充,更没有缺陷。如果承认伊斯兰有缺陷,等于承认真主有缺陷。这是伊斯兰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次,对伊斯兰教来说,承认别的文化体系(比如儒家)的内容的合理性,就等于承认有别的权威存在。但在它的教义中,除了古兰经和圣训,是不可能有别的权威的。在这两者之间,只能有一种选择,要么是信仰,要么是异端。承认别的权威将直接动摇“真主独一”的信念,这同样是伊斯兰不能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上面提出的两条,并非是可以通过互谅互让就可以解决,因为真主的独一性和完美性是整个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如果它们被动摇,那么整个伊斯兰教就将同时被动摇。因此,伊斯兰教在这两个问题上不可能作任何让步(有一些穆斯林学者在论证孔子“可能”是真主派遣的使者。我认为,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接受儒家的若干理论所必然遇到的权威合法性问题。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徒劳的——古兰经和圣训中绝对不可能找到孔子是真主派遣的先知的证据,他们能作为证据的只有那一句话:“我在各个民族中都派遣了使者”,而这完全不能为孔子是使者的论断提供足够的支持)。

文化交流,必须以双向学习为基础。可是伊斯兰内部不能为学习别人的东西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伊斯兰教自己关闭了交流的大门。研究一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就会知道,从伊斯兰教传进中国起,历代都有非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产生兴趣,并曾进行过一些深浅不一的研究。可惜他们的交流努力得不到来自伊斯兰的回应,因此也就自生自灭了。直到今天,一听说我要研究伊斯兰教,论坛上就有许多人向我提出要求,要我先加入伊斯兰教。

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只有王岱舆等人曾对儒家学者作出过回应。但正如你也知道的,他们的思想在中国伊斯兰教中一直被主流所排斥,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因此他们的努力也没有什么成效。

因此,伊斯兰教一直没有进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在中国处于边缘化、民族化的地位,也就毫不奇怪了。

国内如此,国际上也不会有太大不同。伊斯兰教的这种封闭性决定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任何比较深入的文化交流都是极为困难的,这基本上决定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版图中,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与中国充其量只能是“合作伙伴”,亨廷顿所设想的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携手的场面根本不可能出现。(待续)

通宝推:五藤高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真正意义上的神是盘古。这老兄完成开天的使命后就累死了。

其他的都只能说是圣或仙,谈不上神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中国的婚礼中拜天地,真是很有中国品格啊!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我觉得中国文化,不管是祖宗祭祀还是天地人崇拜,都对人的力量人的理性,给了很大的尊崇。是非常积极和入世的。

家园 现在回不知道会不会晚

应该说,大乘佛教(包括汉地显宗和藏传密宗等等)都是无神论,也就是说,否认有人格化的、超感知能力的、操纵宇宙的存在

多维宇宙呢,在佛教理论里属于“世间法”、还是讨论我们感知到的物质世界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四维,一土一如来,类似于全息论、分形,多少维度、我们暂时无法测度。不过佛教认为这些问题不是根本问题,了解不了解、与是否度脱没有必然关系

至于说“神通”,在大乘佛教看来一切见闻觉知四维度量都是神通;有的人或者其他生命视力特别好,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说“神通”。所以神通本身是相对的,绝对而言“自性”导致一切“神通变现”、而这些“神通变现”又统统靠不住不值得追求

而修行,则是针对于“无论生产力多么发达、人总有生老病死”所带来的恐惧、悲观、消极,提倡通过“观照”等实践方法来体悟(而不是理解)生死变迁的真相,相当于“格物致知”的意思。

家园 而且西方的一神体系颇为实用,随时可以假托神明,压倒一切

比如法律,自十诫以降,西方的法典屡屡假借神命,并以此作为法律不可动摇的根本。所谓“程序正义”之类,追根到底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隐含着非常愚昧的前提。现在国人很多困扰于“依法”、“以德”,就是因为中国的法律从古至今都是实用性的,并没有西方那种假托神命的大背景,所以也没有那种以生俱来的至高无上。现在应该正本清源,让中国的法治回归到服务于公共秩序、社会道德的传统上来,而不是纠结于“程序正义”之类的无聊问题。

通宝推:唵啊吽,
家园 本贴价值8块~~

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感觉对佛教来说,对“凡”和“圣”更看重一些,所谓的“神”也不过是“凡”的一种罢了

家园 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完全可以从神和神话的起源上去探讨

神这个概念的出现和禁忌一类的是很相似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能模糊的发现一些规律,但对于背后起作用的力量的无法解释,所以就自然而然去寻求一个无须再追问下去的底线。近亲不能结婚就是这样成为很多民族的生活法则的。你要周人去解释DNA他们做不到,但可以同姓不婚。总的来说这是和技术发展同步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在相对简陋和粗糙的上古,神的出现简直是必然的。而神话和神话又有不同,除了那些后世比如战国以后乃至魏晋才发展起来的道家体系,中国先民的早期神话那种全无来源的神是很少的,女娲伏曦多是人格神化,只是当初采石补天肯定荒谬,但细节已暧昧不清。这个就是传播的自然结果。别说这么久远的事,你让五六个人间歇依次传话,最终得到的也和你最初说过的不同。像大禹治水这种几可归结为口传历史,黄帝也差不多,但给黄帝兵书的九天玄女就是附会,假如真有那么个或人或神,甚至不排除最初的人是有意识给自己增添神化色彩的。

所以有神是正常的,但神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有座次有分工,那在事实上就是和一个职业祭司阶层同时存在的。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生活已经较早期的原始或者部落社会较为丰富,无法探索的领域增多,也就说明人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典型的对应阶段是希腊和罗马神话,混迹神庙以之为生的那些人。它的特点是,在一个范围比如国家内,人们对其是普遍信仰的。

以此来对比中国相近时期,我们会发现普遍的神的信仰是不存在的,而中国的各种神,是不同地域起源然后逐渐混合的。所以说中国是多神崇拜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多神,但是很难算是崇拜。因为既没有全国或者全文化范畴或者民族范畴的神,这些神也不代表生活的某种规律,更几乎没有大范围的成为国家祭祀的对象。同时神也不成体系。唯一成体系的神是道教或者佛教创造的,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至少在西汉,宫廷斗争巫术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刘彻诛太子。

所以所谓中国文化是多神崇拜是个极端错误的观点,比较符合这一点的是日本神道教,万物有灵,萨满教的进一步发展体。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意无意的曲解这一点无非目的是为了简单的以事实为依据来否定无神论罢了。他们在理论上无法说服无神论者,就拿事实来故意混淆。

其实我个人觉得,一个民族初期的神话和传说完全能反映它的气质,崇天敬祖,但必要的话大禹治水可以开三山凿龙门,此之谓有度。那背后没有明说的,是相对同时代其他地域和民族高度的组织性,以及交流的频繁。如果你深入而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去比较中国人和其他国家民族的不同,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结论。比如,我们常常认为,汉人的音乐和舞蹈天分总是和边疆地区的人们有区别,看起来像是文化的某种萎缩。但实际上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成熟的太早,分工的也太早,春秋就有乐工了。

以一般生活经验而言,你接触教徒总比接触人类学或者社会学家是更容易的渠道,但其实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是本好书。

道德经里的一生二,二生三,你可以把一解释成任何东西,但总的来说,这句话反映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即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有某种规律可循。这和世界的本质一样,也是最终极的问题之一。何其幸甚,儒家发展的是一种入世的文化,这两点互补性非常强。

我记得看经济史的时候,明清的商人借款以借据为耻(当然不是说没有),这是靠什么保障的?不是信仰,是信用,是熟人社会是商业习惯。社会生活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习惯一定程度上起的是法律的作用,就和农村地区参加婚礼的礼金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即便是为了重建道德转向宗教也是缘木求鱼,而在相当长一个阶段,那必然会导致纷争,只不过激烈程度不同,可能是战争,可能是歧视,也可能只是BBS上的吵嘴,这个要视大环境而定。所以可见,宗教的益处不是必然的,恰恰相反,它的害处是必然的。

家园 异想天开:在中国能否完成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合一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的是同一个神,天天打过来打过去的,还叫“圣战”,真不知道是为谁圣战啊。

在国内推动国内伊斯兰和基督教的合一(国内信犹太教的少,就不说他了),重新编纂一部圣典,这次没有什么先知了,每个信徒利用自身的“圣灵”属性,通过会议、辩论投票来决定。当然,信耶稣的还可以继续信耶稣,信穆罕默德的还可以继续信穆罕默德,但是至少,实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名义上的统一,就像正教、天主教和公教实现形式上统一一样。

国内基督教不受教宗领导,国内伊斯兰教本土化性质也很强(如回族),信徒同属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平等。如果在中国实现了宗教的融合和统一,不仅对世界宗教文化是一大贡献,也是对世界和平和历史发展的一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敬鬼神而远之”的,那么,我们能否利用我们超越宗教的智慧,来解决宗教的问题呢?

家园 不能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的是同一个神,天天打过来打过去的,还叫“圣战”,真不知道是为谁圣战啊。

说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个,这是基督教的单方面说法,犹太教并不认可;而说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的神是同一个,更是伊斯兰教的单方面说法,犹太教和基督教也都不认可。你这个“合一”的基础就不存在。

家园 凡圣是佛经常用的字眼

究竟而言,凡圣也是“不二”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至于我们通常意义的“神”甚至还有“仙”,佛教体系里都是比人类能力强的众生,但没有解脱(因为没有断无明),依然是六道轮回中(天道和阿修罗道);而某天这样的众生寿命终结、还是会在六道中轮回——也就是说,你我可能也是天道而来、也可能是畜生道而来,未来也可能往各道而去(不过佛教的轮回观也不是简单说有个“灵魂”一直生生死死、灵魂在佛教观念里也是生灭不常的,佛教的轮回观更接近我们平常所说的万物轮回,比如去年冬天和今年冬天,都是冬天、但不是一个冬天)

大体上这么说说,可能不准确,呵呵

家园 萨苏似乎说过,中国人信的是“天教”,不过没有详解

我想应该类似您这个意思

家园 【整理】东方的信仰和西方所谓的信仰是不同的

在小说《人欲》里看到有这种说法:东方的信仰和西方所谓的信仰是不同的,它并不首先是指信仰某一位神灵,而是指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有了行为的准则,这才能确定存在的意义。真正信仰上帝的人,其原因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用了那种方式。我们从来都是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不排斥任何寻找存在意义与心灵归宿手段,儒、释、道甚至是上帝在这里都会被融合,成为寻找本源大道的途径。

家园 这是典型的印度式的“宗教”观

东方的信仰和西方所谓的信仰是不同的,它并不首先是指信仰某一位神灵,而是指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

这是典型的印度式,特别是佛教式的“宗教”观。很多人喜欢拿佛教作为中国人的信仰,这已经让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信仰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