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五)邓韩之争 -- 史文恭

共:💬127 🌺3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43军有船,

只需要把渔民和船工通过陆路从广州等地送到雷州半岛,比开船穿越KMT掌握制海权的海域到达集结地要容易吧。当然那些渔民换了船可能开始不很熟悉,可以先过去几天熟悉一下嘛。

但事实是,43军的前任军长洪学智(也就是十五兵团时任副司令)在广州,有很多43军的船是从广州那儿征集,......而且必须要注意,帆船时代,我们不能指望珠江三角洲的渔民同意熟悉琼州海峡的水文情况。
2009-03-13 20:13:35

所以李作鹏的船只要从广州调来,因为不仅是有船,还有渔民和船工啊。。。

2009-03-13 20:42:46

家园 43军是东北小伙

那40军难道就不是东北小伙儿?全是本地的?为啥人家40军就能上下一心,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克困难,大练兵呢?

问题就出在主官身上。

家园 有些说法值得商榷

纵观海南战役,从李作鹏到邓华,积极性进取心和准备措施都不得力,才使得韩先楚反客为主。没有韩先楚,海南的前途还真的不好说。

从实际表现来看,40军在海南战役中表现确实比43军要好,但是否要将原因都归结到进取心和准备措施上呢?我们看一下40军的船只情况,40军3月7日攻占涠洲岛,缴获既大又好的木帆船300余只。而此后,3月26日,40军第二批偷渡一个加强团(3个营),共81只船,4月16日大举渡海6个团(17个营),共261只船。

也就是说,40军大部队渡海所用的船只主要就是涠洲岛所缴获的船只。那么,能夺取涠洲岛的船只仅仅是因为韩先楚的进取心强和准备措施得力吗?是不是如果43军面前的某个岛上有300条船,李作鹏是不会派人去抢的?43军表现不如40军有没有客观的条件限制?这些客观的条件是不是可以忽略的?如果说,把一切失误都归之于客观条件,是不负责任的,那把一切成功都归之于主观原因,是不是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呢?

单纯寄希望于上级,不发扬自身能动性,前有空手闯关东,后有单衣入朝鲜,这些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苛求,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应该说是事前诸葛亮的意思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像三国演义一样,众将阵前打开锦囊,然后大呼“丞相真神人也”!我们现在看前人的所作所为,有着后来者视角上的优势,但也容易忽略当时客观的条件,忽略影响当事人决策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因素,如果我们想以史为镜,那这些因素和条件是不可不察的。

家园 嗯,注意是时间很紧,另一方面,本来

二月份的作战会议把大规模登陆时间定在五六月份。。所以,43军的船只准备工作的确缓慢。但换句话说,40军如果不是一下子拿到涠洲岛300多艘大渔船,恐怕他们也不能如此悠然自得吧。。。

其实说穿了,不是韩先楚主观上特别积极,而是客观上涠洲岛的这三百艘大渔船落到他手里而已,这一点,不是俺说的,而是邓华在和韩先楚争论的时候已经挑明的啊。。

家园 还是涠洲岛300艘大渔船的事儿啊。。

假如40军和43军的防地调一下,那么,海南岛之战韩先楚的威名如何树立,就是一个问题了。

家园 这事儿俺完全不知道。。。但也是事出有因啊。。

因为红二十五军本来就很尴尬,既不算红四方面军,有不算红一方面军,而且徐海东早早就因为手下爱将叛变投敌而吐血养病,造出红二十五军朝里没人。。所以,程子华被莫名其妙地调到山西做省委书记,恐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儿吧。。。。

家园 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大公平的

那40军难道就不是东北小伙儿?全是本地的?为啥人家40军就能上下一心,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克困难,大练兵呢?

说43军准备的不如40军好,表现也不如40军,这是客观事实。但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如果把一切都归之于主观原因,我觉得未免有些情绪化了。43军没有想办法克服困难?没有练兵吗?那43军第一、第二批偷渡的部队是怎么过去的?大批偷渡的那两个团又是如何过去的呢?

家园 都是杨迪的回忆录里的

而且杨迪还说了,当时除了当事人,就他一个人在场。

后来,别人说的都不算。

家园 还是运气问题?

那么李作鹏那推迟两天,他就能再弄到装四个团的船,这个底气从哪里来?船是如何变出来的?早干什么去了?43军总结里说自己战前有依赖思想,对到手的船重视不够之类的话怎么说?

就算这三百条船都给了李作鹏,怕是还没开战,折耗率也高于40军吧?

家园 同样是客观原因

为什么43军的战前准备就一定要比40军差呢?

这个差字是理所当然的吗?全是客观?老天这么不公平,事事都偏袒照顾40军?

既然是事后检讨,当然主要从自身找原因,事事都怪客观,怪运气,怪上级,那还叫总结吗?那叫一推二赖。

家园 程子华按理无需以徐海东为凭吧

两人在25军级别相同

可能 军委打算只给25军一个上将 权衡以后 给了徐海东,就把程子华调出军界了。

家园 程子华不算纯的25军吧,他是一方面军派过去的,代表性

恐怕没有徐海东那么明显

家园 错了,程子华调出去的时候,还没有评军衔的影子啊。。
家园 这个忘情兄,其实您的这些疑问,如果能看到杨迪的书

加上刘振华的《海南之战》都可以得到解答的。

而在看这两本书之前,似乎可以等一下再做结论比较好?

家园 我觉得主观客观因素都应该谈到

43军表现不好的原因,李作鹏的总结里谈了很多,基本是每一方面都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而且问题的原因基本都归结到领导问题,对客观因素强调的很少,这也是当时党内军内通行做法。

40军在海南战役中总体表现当然比40军好,但是不是没有缺点和问题呢?显然不是,但到底存在什么缺点和问题,现在披露的还不是很多,也没有43军这么系统。目前看到的40军的战役总结里基本没有谈缺点和问题,从行文、语气和用词上,感觉不像是当时做的,可能是后来写军史时做的。一则可能战役结束后40军忙着北返,没有做总结,二则可能当时有总结,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

43军的主观问题既然李作鹏谈了很多,那是不是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呢,客观问题存不存在呢?能不能谈呢?我想把主观、客观问题都谈到了,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些。如果忘情兄认为谈客观原因就是强调客观原因而回避主观原因,我觉得在理解上未免有些偏差。如果忘情兄想谈谈主观问题,我觉得可以多写点平和的文字,与大家交流,这种语气的质问我觉得有点情绪化了。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