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过水乡---西塘与南浔映象 -- 三妞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西塘和南浔的名字了,只是看到杂志上介绍的照片后,我便只知道那是一个萦绕我心中的梦,小桥、流水、青石小路,像微微皱着的宣纸画,又像有点发黄的老照片,也像我理想中的生活——宁静而平和。
西塘和南浔,这两个姊妹极象葛巾与玉版:一个乖巧美丽低首轻抚着青丝;一个清灵雅静轻笑着手捏团扇……。她们的一袭纱衣被春风吹拂着,就好像我们看到空中的云彩一般轻柔飞扬……
三月的一天,我下班后匆匆赶到机场,再从杭州直接奔向西塘,直至深夜我到达了西塘。小镇的居民早已在浓浓的夜色里酣然入睡,安详而恬静;空荡的石板路上,只有幽幽的街灯照着;桥下的河水还在不徐不急地流淌着,河面上倒映着蜿蜒游动的红光;而这红光则夜晚没有褪去的灯笼,顺着两岸延伸着……红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好象带着一丝倦意,慵懒着、朦朦胧胧的。这世界静谧的尤如一幅淡淡的画,轻轻的水墨泼洒在我们的心上……世界原本就该是如此吧……
天空一丝丝的透出了光线,薄雾轻轻笼罩在水乡小镇上,河边两岸错落有致的白墙墨顶以及在清雾中静静绽放的樱花,就这样铺满了水乡……天空慢慢晕开的红光,远处袅袅的炊烟象是画家不经意涂抹在画布上的写意,这宁静的小镇就这样若隐若现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但在喧闹到来之前,我便离开了西塘。
从西塘来到南浔,我感受到这南浔像是更美丽、更温情、却含热烈的女子,不,确切地说,她是仙女,能用手指轻轻一抚便把树木葱绿,把花朵绽放,甚至感觉把河水都搅得活泼的很。小桥、流水、绿树、垂柳、粉红的樱花、白的梨花、女子低首抚琴、船家摇橹……要是能在这水乡长大,定能听尽流水低吟、桨橹浅唱;定能看遍了小镇物是人非,兴衰变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南浔,这里的居民好像更随意、更亲切些,邻居们在午后或在门前聊着家常,或老人在阳光下打着盹,小女孩们嬉笑着跑过。一些临街的老房子做了店铺。都是自家开的小生意,有卖茶水的、有卖桔红糕的,有卖刺绣的,有卖炸豆腐干的……店主们有的站在自家的门口,有的或坐在吱吱直响的竹椅上与街坊们笑着、响亮的聊着家常,手里自然也没有闲着,或择着小菜,或做着针线活,男人们或许抖落着烟卷,或许手里修理着自家破旧的桌椅。但见到行人走过,却很少有吆喝叫卖,这种生活的淡定从容让我心中暗暗惊讶。
而在南浔里一些上百年的老屋,那种凝重、古朴浸透着小镇,告诉我这里曾经的历史和沧桑。百年过去,桥仍是这桥,仿佛我看到石桥上,在细雨中撑着油纸伞慢慢走过来的女子,那景致、那画面就宛若油画一般;水,依旧流淌着,穿着自家蜡染的蓝布小衫的年轻媳妇轻轻的搅动着河水,一边浣纱一边吟唱着软软的、糯糯的歌,这歌声不一会儿便随风飘散在河面上了……
在这里,水乡用一种美丽、古朴却是纯洁、宁静侵蚀着每一个人来到她身边的人,而我,心怀感激,能在最美的时节与西塘、南浔遇见……
正是“三牛”!
笔下了得
这种诗借我一个月在西塘,我也写不来
把照片中的vivi, 三妞去掉更好
但三妞MM的图文也绝佳!
孤陋寡闻,没读过林徽音。鄙视。
看过钱中书的“猫“(?),好像是暗讽林。于是印象不佳。
刘若英,黄磊,周迅的电视剧也没看过。谁去林,想来是刘?
好像本人对母鸡的兴趣大于鸡蛋,再鄙视。
没有中校以上的领导去检查你的被子有没有叠成豆腐块?
那个电视剧很烂,周迅演的林,气质实在差得十万八千里,我都看不下去。刘若英演徐的原配张幼仪,很不错。
林虽然有些缺点,但确实是美。我以前看她的传记,有一张她40多岁缠绵病榻的相片,削瘦清傲,我和室友都有些惊叹。
这部剧淡淡的,但意味和余味实足^
呵呵~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我习惯了,早晨5点半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