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德国2009年物理学年会后感 -- liushaq

共:💬58 🌺2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支持楼主

中国的大学现在太浮躁了,钱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大部分老师学生都在混日子。

家园 呵呵,实验室的师傅就是大爷啊

求爷爷告奶奶还给脸色看,想要自己动手做?没门,不给你用

家园 给钱都不做,搞不懂为啥
家园 科学研究的传统是传承的

所以才会有导师这种东西。一旦断了,就要重新来过。因为老师水平不高,自然会影响学生。这就是中国的问题。只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持续的投钱,过一二十年,传统自然还会回来。中国人本身还是比较擅长科学研究的。

欧洲的研究人员日子好像还是不错的,比起美国日本,总体还是要轻松的。

同感
家园 瑞士人也不容易

我认识一个,就是有家难回,很难在瑞士找到长期工作。

家园 关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科学研究工作,其实其他工作也一样,在真正做之前,很难说兴趣不兴趣的。我知道很多人,自以为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但真做起来就不是那样了。也有人做着做着就做出兴趣来了。科学研究本身是个很辛苦的工作,收入也不算高。所以做不出兴趣的人,自然会找机会改行的。

家园 能不能写长点儿啊

短的每篇都花,实在没那么多经验啊。

望楼主体谅:)

家园 送宝给作者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其实兴趣来自投入的持续不断的回报

包括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马斯洛对此是不是论述?

家园 德国的科研,战败前是NO1

可否比较下德美的异同

家园 你可以参考一下上海外滩的改造

才几年功夫,又要拆掉重造了。简直是作孽啊

家园 嗯,回报也很重要

但也有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冬天窗户上有一层水珠,看不清外面,人就会不爽,就希望能擦干净,看得更清楚。科学研究的兴趣,就类似于此。并且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面向自然界,一个方面面向大师们的经典。科学研究可以使人再这两个方向都看得更清楚。

家园 我个人感觉是这样

美国人喜欢比较新奇的东西,新花样新结果很多,追求热点领域,工作比较努力,文章也又多又好,但是多多少少有点浮躁。欧洲发表文章什么的总体不如美国,也不是那么赶时髦,但往往能做出真正革命性的工作。日本的特点有点像欧洲,但工作努力有像美国,甚至超过美国,原创性的东西不算太多,但可以把东西做的精益求精,这对材料领域尤其重要。

举个具体的例子:高温超导。

最先发现的是在欧洲:IBM苏黎世实验室。现在呢,往往好的单晶样品都是日本人做出来的,然后,美国拿这些样品进行各种物理测试,发一堆Nature、Science、PR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