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为什么外贸出口能挣钱,内销就不能挣钱呢? -- 侠客梦
中国的消费继续萎缩,而外国的消费萎缩已经不再能补偿中国消费萎缩的部分了。
为什么内需不足呢?因为人均收入低?那立法大幅度提高工资标准,充分发挥中国产能,外国人消费不了的自己消费。二战前的美国不就是这样的吗,产能过剩,美国政府就给大家发信用卡,鼓励消费,保证美国生产持续运行。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这么做?只要通过个人破产法,允许信用消费过度的破产,大家都敢也有能力消费了,内需也就上去了。咱关起门来经济循环。
中国外贸的大部分(不准确估计)是日用品什么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也就是说国内、国外都需要的。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需要,为什么卖给老外能挣钱,关起门来内销给自己百姓就挣不到钱吗?
我理解,国家从外贸所得的只有税收而已,利润还是企业自己的。这部分外贸企业把产品内销,大不了国家不收这部分税,转而把这部分税补贴到国内消费者身上。对企业而言,卖给谁不是卖?对国家而言,原本出口创汇得来的外汇储备还是买美国国债去了(相当于国家储蓄),仍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送给美国政府和送给自己国民有什么不同呢?买美国人的国债,外汇储备(出口税收)也只不过是存折上的一堆数字而已。通过减税甚至直接补贴出口转内销企业而用在促进外贸产品内销上,反而还会实实在在地拉动经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先花为敬
窃以为,主要问题是,出口我们有价格优势,内销就没了
这部分的概念不对。假如某企业的某件商品出口赚了一美元,这一美元自然是企业赚的,但因为美元不能在国内流通,所以央行就要以当时的汇率,用人民币从企业那里买回这一美元。因此,虽然外汇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但它换成人民币进入了消费领域。
好多人在这上面不明白,包括JY慕容同学。
如果汇率为一比七算,央行从外贸或海外投资上增加一美元外汇储备,就意味着在国内多发行七块钱人民币。
但央行买美国国债所赚到利息,应该和国内发行人民币无关,而变成了国家储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对。
国内的人民币越来越多,国家要定期对货币进行回收以避免通货膨胀,相当于等价赚到的美元仍然没有进入流通。只有外汇从国外买回事物才算扯平。
我觉得国家不可能简单地“回收货币”,那不成抢钱了?
国家只能用经济手段回收货币,但具体怎么做,我就不懂了。
虽然国家发行了大量的货币,但如果人们把暂时用不着的钱都存在银行,那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也就不会太大,也许这就是中国虽然外汇储备很高,但通胀幅度并不大的原因?
谁也不会想到直接抢钱来“调控”经济吧。
但是,内部市场绝对不可能替代世界的……
中国的市场比世界小呀,世界仅发达国家就有和中国相当的人口以及5倍的人均GDP。
觉得增加收入就可以促进消费的话,钱哪儿来的?企业是可以印钱的么?卖给国内价格难道会提升么,他们靠什么给更高的工资?立法规定最低工资的话,觉得支付工资贵的企业它们就会裁员。
对了,进了WTO,进出口税那是收不了多少的,很多还是零关税,没什么可以降价的。
还有,给很可能还不起钱的人贷款,这个不就是次贷么?
然后国家印钞补贴银行?
美帝的时髦,难道我们要再来一遍么?
直接出钱提供只能用于限期内消费的消费卷,可以说是最安全的方法了,而且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在执行了。
更可能的后果是造成通货膨胀,提高后的工资买不到更多的东西。
你从哪儿得到的这个信息?信用卡在美国从来都是私人公司发行的,即使是政府雇员用的也是American Express或Diners Club之类的公司信用卡,政府自己是不发卡的。尤其在二战前的美国,信用卡主要用来买汽油,也有少数公司发行信用卡给自己的常客,但是这类“信用卡”只能在有限的范围(指定的公司或店铺)内使用,和今天的信用卡不是一回事。至于美国政府在大萧条时发信用卡我从来没听说过,你能给个链接或证明吗?
中国在日用品上的产能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内需,在北美和欧洲的商店里买的日用品90%以上的中国制造,同时国内也没听说有什么日用品是买不到的。以电熨斗为例,一家人基本上用一个,价格再便宜他们也不会去多买几个,退税或补贴之类的手段不能提高电熨斗这样的日用品的内需。中国政府去年补贴农民买冰箱、电视和手机,目的主要是提高生活水平,在提高内需上的效果只是暂时的。
如果照你的思路,中国通过破产法,同时大发信用卡,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批人故意或非故意地把自己刷卡刷破产导致内需上升,但是由此引起的坏账还是在由企业的账面上,最后的后果还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现在的金融危机不正是由无节制的信用、贷款(次贷)引起的吗?要用它来解决中国的内需问题是在饮鸠止渴。
这就说明,总之消费的产品还是国产的。那同样的东西以同样人民币价格卖给国内用户不是一样的吗?厂家正同样的人民币,用户买到同样的产品。
普通人收入低,导致消费能力低,消费能力低,又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倒闭,再导致失业,失业导致普通人收入低。这完全是一个死循环,但是政府完全可以打破这个死循环。
把原来出口的税收平均分给普通人,这样大家的收入就提高了,然后消费能力就上去了,过剩的产能就消费了,企业又可以雇更多人,更多的人有了工作和收入,消费能力就提高了,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如果是生产能力不足,政府发钱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产品就那么多,每个人手里的钱多了之后,物价会上涨。但是现在是产品多,多发钱,产品和货币平行增加,物价不应该上涨啊.
外销产品一定程度上来说,销售价格还低于国内销售价格。但其特点是批量大,销售相对稳定,收款相对稳定。目前很多做外销的工厂做内销,比较类似的销售渠道就是超市,但被剥削的只有叹息。
为什么物美价廉的外贸商品很少在国内销售呢?
1美元1件的衬衫,2美元1条的裤子........
如果汇率1:7的话,央行要发行7万亿RMB,本来会买入7万亿的中国国债。现在央行通过结汇得到1万亿美元,再买为1万亿的美国国债。
两种情况相比,就是用7万亿的中国国债的收益换的了1万亿的美国国债的收益。
不知道为什么内销不能赚钱,只能就我从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说为什么内销的东西为什么比外销的贵得多。
1.税收:都知道出口是要退税的,从13%-15%不等,其中另外还有各个地方的增值税附加税,各地0.5-2%不等,这样算下来,光税收这一块就已经有13-17%的差价了。
2.成本
由于外销都是订单式生产,而且订单特点都是少品种大数量(相对内销而言),这样对于工厂生产来说是最有利的,可以相当程度地降低成本,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2.1可以减少机器停机时间,减少因安排生产不同的产品而重排流程的时间
2.2可以较准确估计出原物料采购数量,减少因原物料占用资金成本
2.3成品可以零库存,减少成品库存占用资金成本
2.4大部分为信用证付款,基本无应收款,减少应收款占用资金成本
2.5由外销单在产品验收上,采用批次抽样检验,合格后如其中再有残次品也是买方自己承担,而内销的产品只要有残次品,都会退厂处理
3.物流成本:在国内,一个产品从工厂成品仓库到消费者手里,物流成本要占到12-18%
所以外销的产品比内销的便宜也是很正常的事。我见过同一家工厂报出来的内外销价格差异最大的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