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非洲风云 十三 暴君 1 -- 橡树村
1967年,加纳年仅二十七岁的山姆亚瑟中尉Sam Arthur临时受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亚瑟中尉忽发奇想,就把这支部队开到了阿克拉,发动政变,行动代号吉他男孩。这次政变的目的,和什么政治诉求人民利益扯不上任何关系,按照亚瑟中尉自己的说法,就是要创造年龄最低军衔最低的政变成功记录。亚瑟中尉运气不好,没有成功。这只是1960到1980年代发生在非洲的无数次政变中的一次。在非洲国家独立的最初二十几年,这块大陆上发生的政变次数的确稍微多了一些,以至于非洲就此落下了政变频仍政局不稳的坏名声,影响至今。在这二十几年里面,成功的政变多达四十几次,不成功的政变难以计数。很多政变的确看起来非常容易,看起来几十个人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政局,一跃成为国家领导人。对于一些手上掌握着一些军事力量的人来讲,这个诱惑还是非常大的,无怪乎手上只有几辆装甲车的亚瑟中尉也要试试。
加纳的装甲部队
有趣的是,非洲大陆上的很多政变都是不流血的。甚至在个别国家,不流血政变已经成了传统。比如在西非的达荷美(贝宁),1960年独立之后的十二年里,来自三个不同的部族的政治领袖们互相政变,一直到1972年马列主义政党上台政局才开始稳定。到这个时候为止,成功的六次政变,竟然都是和平政变。1972年政变上台的是克雷库Mathieu Kerekou,1975年把国家名字改成了贝宁,到1980年代末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1991年,克雷库在大选中失利,竟然成了非洲大陆上第一个竞选失利下台的黑人领导人。
年轻的克雷库
当然传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成不变的。另一个西非国家上沃尔特(布基纳法索),1960年独立,在1966年、1980年、1982年成功了三次不流血政变。这个国家的官员圈子极小,新旧政府的部长们都有很紧密的关系,政客们甚至以没有人因为政治原因流血而自豪。不过1983年的政变就改变了这个传统,这一次政变中,支持不同派别的军队终于发生了冲突,这可是这个国家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令人大跌眼镜。1983年政变上台的是利比亚支持的三十三岁的桑卡拉Thomas Sankara,这个打着反法革命旗号的将军在1984把国家改名为布基纳法索,意思是站立起来的人。1987年,桑卡拉的老同事孔波雷Blaise Compaore发动政变杀死了桑卡拉,执政至今。
孔波雷
这些政变,无论真正上台的理由是什么,外国势力干涉也好,一时冲动也好,政变成功后,往往都打出来反对腐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部族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等等很漂亮的口号,几乎都成了定式。这些军政府也大都宣称自己不过是临时的,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还政于民。还政于民的事情的确发生了很多次,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原来的军政府领导人又成了新的民选政府的领导人。也有一些时候军政府的确到期放手的。在加纳,推翻了恩克鲁玛统治的将军们执政了三年后把政权交给了文官政府。不过这个文官政府迅速腐化,三年后再次被军队推翻。不久,军政府又被政变推翻。好容易到了1979年再次举行大选,大选前几周,三十二岁的空军军官罗林斯Jerry Rawlings中尉发动政变。这一次,罗林斯大开杀戒,一口气杀掉了八名高级官员,包括三名前国家首脑,开创了加纳政变屠杀政敌的先例。罗林斯设立了人民法庭审判地方和军队的腐败官员,惩治奸商,随后罗林斯把政权交给了文官政府。1981年罗林斯再次发动政变。至此,连续二十五年的频繁政变,已经把加纳这个西非明珠变成了一片废墟。再次上台的罗林斯宣布禁止一切政党,到1992年才把军政府转为民选政府,2001年退休。
罗林斯
1975年,尼日利亚的戈翁军政府被穆罕默德Murtala Ramat Mohammed将军推翻。穆罕默德1976年在一次未遂政变中身亡,尼日利亚内战的功臣奥巴桑乔就成了军政府的首脑。1979年,奥巴桑乔设计了新的宪法,进行民选,同时削弱了三大民族的势力,使部族在尼日利亚政坛再也带不来大的分裂。尼日利亚1979年的大选终于导致了温和派的文官上台。这个时候尼日利亚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原油生产国,第二次石油危机推高的油价给尼日利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人们再一次对这个非洲大国寄予希望。但是这个政权迅速腐败,政府官员的提成已经从传统的百分之十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导致大多数政府项目的费用都比肯尼亚的类似项目多花两倍,比亚洲高出四倍之多。1980年代初期油价狂跌,尼日利亚政府就立刻陷入了危机,于是, 1984年又被军事政变推翻,此后政变不断。尼日利亚政局再次稳定,要等到1999年奥巴桑乔以民选总统身份再次上台了。
奥巴桑乔目前在非洲政治威望极高,可比南非的曼德拉
当然也有一些军政府的治理能够清除腐败。1963年埃亚德马Gnassingbe Eyadema推翻了多哥总统奥林匹亚的统治,扶持了新的文官政府上台。1967年,埃亚德马发动二次政变,成为国家总统,一直到2005年去世。虽然埃亚德马进行的仍然是独裁统治,个人的生活方面可以指责的地方也有很多,但是多哥政府的腐败程度的确相对较轻。在尼日尔,孔切Seyni Kountche推翻了统治十四年之久的腐败的迪奥里Hamani Diori政府。虽然孔切的军政府谈不上任何民主,甚至据说都不怎么受民众欢迎,但是孔切的确在尼日尔实现了效率和纪律。不过非洲绝大多数的军政府,真的不比他们所推翻的文官政府好到哪里去。
孔切
1964年,桑给巴尔的卡鲁梅革命成功,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统治。这个政权从一开始对待阿拉伯人就非常无情。革命成功后,几千阿拉伯人被推上了帆船,送往阿拉伯湾,其中一艘船上,四百五十个人仅仅有六百加仑的淡水,维持至少三周的旅途。革命后,仍然有两万多人的亚洲人选择居住在桑给巴尔,很多人很快就开始后悔。在政府工作的亚洲人失去了工作,亚洲人专门的学校被关闭;亚洲人犯点小错,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一次,四个波斯女孩子拒绝嫁给卡鲁梅,卡鲁梅就以妨碍跨种族婚姻的罪名逮捕了这四个女孩子的十个男性亲属,这个案子最终得到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的干涉才结束。几个月后,另外四个波斯女孩子拒绝嫁给桑给巴尔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又导致十一个男性亲属被鞭打。卡鲁梅直接宣称,在殖民时代,阿拉伯人娶非洲人,连个身份都不会给,现在变天了,轮到非洲人掌权了。桑给巴尔所有成年男性都必须是执政党ASP的成员,彻底保证了桑给巴尔的一党统治。卡鲁梅取缔了私有的商业,强迫“志愿者”进行农业劳动,宣称要实现自给自足。1965年,丁香价格高涨给桑给巴尔带来了不错的外汇收入,卡鲁梅却决定把钱藏了起来,继续实行食品配给制,缺医少药的医院仍然得不到有效补充。1972年,卡鲁梅在ASP总部遇刺身亡。
卡鲁梅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非洲的这些军事独裁者里面,中非的吃人皇帝博卡萨Jean-Bedel Bokassa显然是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博卡萨的贪婪残暴在非洲的众多独裁者里面也是罕见的。博卡萨的父亲是一个小部落的酋长,在博卡萨六岁的时候,因为反抗当局的政策被法国官员指使毒打致死,一周后,博卡萨的母亲自杀,把十二个孤儿交给了长辈抚养。博卡萨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由于没有父母,上学的时候也没少受到欺负。中学结束后,博卡萨加入法军,在二战和对越战争中表现英勇,得到了荣誉军团勋章和十字勋章,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法国准备殖民地独立期间,这些著名的战士们都得到了迅速提升,而博卡萨刚好是新独立的中非统治者的亲戚。1961年,当了十七年士官的博卡萨离开法国军队,给了个上尉军衔协助组建中非军队。三年后,四十二岁的博卡萨成为中非总数五百人的军队的参谋长。1965年的最后一天,博卡萨得知当时的总统打算换掉自己,就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博卡萨
博卡萨一上台,先给了自己一个将军的军衔,不就又升到了元帅,在公共场合上,坚持佩戴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勋章,以至于衣服都不好设计。很快,博卡萨的名字就出现在各个场合,很多学校、医院、道路、政府项目等等都以博卡萨为名,甚至学校使用的练习册上,第一页都是博卡萨的大照片。博卡萨坚信独裁才是有效的统治方法,国家的决策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所有官员的任免、升迁,都看博卡萨的喜好。为了保证没有哪个高官会积累足够的影响力,博卡萨频繁调整高级官员的位置,有的部长一年能换六七次。由于中非的电话系统基本上不工作,博卡萨就要求所有的官员们二十四小时打开收音机,以免错过博卡萨的指示。政府主要项目也都是博卡萨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大多数项目都出自博卡萨的一时脑热,很多项目开始得轰轰烈烈,然后随着博卡萨的兴趣转移,就不了了之,资金也被用到其他新项目去了。
博卡萨
无论国家的财政如何,博卡萨都要保证自己个人的财富积累不受影响。依靠象牙和钻石换来的外汇,博卡萨在欧洲购置了大量的豪宅,比如在巴黎的有五十个房间的庄园。博卡萨自己发财也没忘了手下人,对于手下官员利用职权捞一些外快,博卡萨大部分时候并不过问。当然,形势需要的时候,博卡萨也会反一反腐败,用这个肯定成立的罪名打击不听话的官员。博卡萨非常重视军队,给军队很高的薪水,装备现代武器,鼓励军官经商,中非的军费开支一直占到政府开支的很大比例。博卡萨自己的卫队都出自自己的部族,拥有最佳的装备。政府部门的待遇就差远了,拖欠薪水实在再经常不过。
中非共和国
博卡萨的私生活也值得讲讲。博卡萨伊共有十七位妻子,数不清的情妇,正式承认的子女也有五十五个,在非洲也是很高产的。博卡萨的妻子、情妇们都有自己的居所,博卡萨经常一天要换好几个地方,无论白天黑夜,是班吉交通堵塞的几乎唯一原因。在中非,博卡萨的很多妻子都被国家名字代替,因为这些妻子门真的来自世界各地。博卡萨最喜欢的一个妻子来自罗马尼亚,是博卡萨在布加勒斯特的夜总会认识的,其他的,还有德国的、瑞典的、喀麦隆的、加蓬的、突尼斯的、象牙海岸的,甚至还有来自台湾的,是博卡萨访问台湾的时候娶回家的。对此,博卡萨非常自豪,宣称总是能够把所在国家最漂亮的女人搞到手。博卡萨在越南参战的时候,曾经娶过一个越南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随后失去了联系。掌权后,博卡萨开始找寻这个女儿。来的第一个是个假的,不过博卡萨还是收养了她,真的女儿不久也找到。博卡萨巴这一对真假女儿都嫁给了政府的高官,不过假女儿的丈夫后来参与了政变被博卡萨处决。
博卡萨和部分妻子儿女
为了维持法语在非洲的地位,博卡萨的政权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各种经济和军事援助不断。而博卡萨却不怎么老实,1969年,博卡萨宣布要实行科学社会主义,转向东方阵营,不过发现社会主义圈子反应并不强烈,很快又宣布回到了资本主义阵营。博卡萨还曾经改信伊斯兰教,试图得到中东地区的支持,发现效果并不好之后,立刻就改回了天主教,重新找西方要求援助。不过除了这些小问题,博卡萨对于法国还是比较忠诚的。在公开场合,博卡萨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颂赞戴高乐的机会,直接把戴高乐称为父亲。德斯坦继任后,博卡萨很快和德斯坦成为朋友,把国家公园向这位法国总统开放,成为其私人的猎场。据博卡萨讲,德斯坦自己杀死的大象就多达五十头,其他动物无数。
博卡萨访问巴黎
博卡萨最崇拜的法国人是拿破仑。为了学习拿破仑,博卡萨决定把自己的国家也建成帝国,皇帝当然是博卡萨自己。1977年12月4日,在博卡萨大学旁边,博卡萨大街上的博卡萨体育馆里,博卡萨举行了加冕典礼。博卡萨的加冕仪式非常壮观,完全模仿1804年拿破仑加冕时候的场景,程序,专门从法国进口了全套的装备。这个仪式比当年拿破仑加冕的时候还要豪华,至少拿破仑的年代,可没有六十辆梅塞迪斯奔驰汽车来接送客人。这个加冕仪式一共花费了两千两百万美元。对于一个总共只有二百六十英里柏油路面,婴儿死亡率在非洲也居于高位,经济严重困难的国家,实在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因此遭到了不少批评。不过法国政府仍然在为博卡萨开脱,代表德斯坦总统出席仪式的法国合作部长加利Robert Galley辩称:凭什么只批评中非的加冕,不去批评英国女王的仪式呢?这叫种族歧视!也就是在加冕仪式上,博卡萨悄悄地指点加利:你刚刚吃了人肉。
加冕典礼中的博卡萨
也就是加冕仪式过后不久,法国人也受不了这个吃人的皇帝了。博卡萨政权的残暴名声实在太大,有些不好交代了。从一开始博卡萨政权的暴力的故事就比较多。博卡萨执政伊始,一个前部长因为曾经没有对军队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被活活打死,其他官员也有不少都遭到过酷刑。中非监狱里面关押的罪犯们,被体罚就更是家常便饭。1972年,博卡萨发动了打击盗窃的运动,博卡萨亲自到监狱里面视察,当着外国记者的面,命令手下毒打犯了盗窃罪的犯人,导致三个人死亡。第二天,侥幸没被打死的四十二名罪犯与三具尸体一起,被拖到了中心广场示众。这个行为被披露后,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根据中非的一个监狱长的披露,1970年代的最后几年,博卡萨直接下令打死的囚犯就达到几十个人。在最宠爱的罗马尼亚妻子的庄园里,博卡萨也设立了法庭,在这里判处死刑的,直接喂狮子,喂鳄鱼。
博卡萨的行宫
1979年1月19日,中非首都班吉爆发了学生示威,反抗关于新的校服的命令。示威很快扩大,很多失业的人口加入进来,局面迅速失控,开始抢砸商店,包括博卡萨家族的不少生意受到损失。骚乱最终被博卡萨的帝国卫兵镇压,但是教师、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罢工继续。四月份,一些学生被捕,关进了监狱。这一次,在一个单人牢房里面,分别关押了二十人和三十人。第二天,好几个学生死亡。据说博卡萨自己也到了监狱里面,享受虐待学生们的快感。在四月,大约有一百多名学生在这个监狱里面丧命。法国的媒体也开始把博卡萨称为班吉屠夫。法国政府终于受不了了。九月二十日,博卡萨访问利比亚期间,法国驻扎在加蓬和乍得的军队迅速控制了中非,废黜了博卡萨。法国人搜查了博卡萨的宫殿们,发现令人吃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就不用多说,在一座行宫的冰箱里,发现了两具人体,鳄鱼池里面,至少有三十个人的残骸,而博卡萨身边的人也证实人肉经常是博卡萨自己以及宴客的菜肴,坐实了博卡萨吃人魔王的称号。
博卡萨
博卡萨想流亡法国,被法国拒绝,最终被科特迪瓦收留。1980年,中非缺席审判博卡萨,判处死刑。四年后,法国政府终于允许博卡萨到巴黎居住。1986年,博卡萨想家了,决定回到中非,随即被再次审判,又被判处死刑,不过随后被改为无期。七年后,博卡萨被释放,在法国军队保护下,继续居住在班吉,1996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被推倒的博卡萨雕像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完全篇竟然还能坐上沙发
简直令人发指不敢相信!
简直是暴力打着柿油免煮的棋号JJ+TC本国民众
连他自己的名字Jean-Bedel Bokassa都带着Jean这个法国调调的词。
不过法国对他也算‘仁至义尽’。
老百姓死了就死了,吃了就吃了,天下乌鸦一般黑
非洲暴君实在太多,上中下补也不够用的。改编号吧。
---
非洲的法语区有吃人的暴君博卡萨,英语区也有,就是乌干达的阿明。阿明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从罗马天主教改信了伊斯兰,所以阿明小的时候就上的伊斯兰的学校。离开学校后不久,1946年,大约二十岁的阿明加入了英军,称为一个助理厨师。阿明体格健硕,一米九三的大个子非常引人注目,所以不久就作为士兵参与训练。阿明参加了索马里平叛和对肯尼亚毛毛运动的镇压,到1954年成为一级准尉,这是当时非洲人能够在英军中得到的最高职位了。阿明的体育天赋在军队中非常突出,连续九年保持国家的最重量级拳王的地位,对英国人也非常衷心。不过英国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认为阿明缺乏管理能力,实在不是当官的材料,所以虽然给阿明升职,但是基本上没有赋予什么真正的管理职责。不过到了1961年英国人准备乌干达独立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选择的人实在不多,于是,虽然阿明在军官培训班中成绩糟糕,还是就被晋升为中尉,成为仅有的两名乌干达军官之一。
阿明
不过这个时候的阿明已经让英国人头疼了。独立之前的六个月,阿明参加在肯尼亚北部的军事行动,被指控杀死了三个当地人。肯尼亚的英国官员坚持要处罚阿明,不过乌干达总督认为独立之前就处罚一半的乌干达军官实在不大好,坚持阿明在乌干达接受调查。在乌干达,新首相奥博特Obote没有给阿明有任何处罚,阿明继续升官,到1964年晋升到中校,同时成为乌干达的军队副司令。阿明迅速进入了奥博特的私人圈子,成为乌干达的政治新星。
奥博特,1969年
独立之初的乌干达也是令人充满希望的。乌干达的经济主要依靠咖啡、棉花和茶叶的出口,1960年代正好是这些经济作物价格高涨的时候,使得乌干达的人均经济增长在非洲居于前列。政治上,古老的布干达王朝仍然得以保留了高度的自治,有自己的议会,管理自己的家务事,在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奥博特的政府也可以维持不同部族之间的和谐。乌干达国家虽然不大,不过民族成分比较复杂。乌干达的南部,主要是班图人,比如巴干达Baganda族,北部,主要是尼罗河流域的苏丹人,比如阿乔利Acholi族和奥博特所属的兰吉Langi族。不过这个时候国家的主要民族冲突,是发生在北方人内部,南方人内部,南北矛盾不大。作为民族统一的尝试,乌干达的首任首相奥博特把来自南方的布干达王朝的国王推举为国家元首。
乌干达
不过奥博特的政策很快就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大多数的非洲领导人相同,奥博特也热心建立一党政治,认为民族纠纷,部落争斗会导致国家分裂,只有一党政治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形成统一的国家概念。很快,奥博特的政权就走向了独裁。1965年,奥博特和阿明卷入了民主刚果的象牙和黄金的走私生意,这是支持民主刚果的反政府武装,为这些卢蒙巴派的反政府力量提供经费的计划的一部分。1966年,这件事情被乌干达的议会发现,被用来大作文章,奥博特就利用警察的力量压制反对者,一口气逮捕了五个部长,随后宣布废除宪法,中止议会,也解除了乌干达王朝国王的国家首脑地位。阿明作为奥博特最信任的人之一,自然对奥博特绝对忠诚,这次政变之后,阿明成为国家军队总司令。两个月后,1966年四月,奥博特颁布了新宪法,自己成为乌干达的总统。
鼎盛时期的布干达王朝
不过布干达王朝自己的议会仍然在运作,极力批评奥博特的做法。奥博特对此也毫不客气,命令阿明进攻布干达王宫,导致几百名巴干达人死亡,国王翻墙逃跑,流亡到了伦敦,三年后死于酗酒。布干达王宫于是就成了阿明的军事基地,布干达的议会被解散,王朝内部实行军管,禁止了所有的布干达政党,逮捕了几百人。1967年,奥博特把布干达王朝划分成了四个行政区,结束了这个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消除了政敌,奥博特开始了进一步的集权,在国内依靠自己的兰吉部族,建立了秘密警察力量,实行高压统治,在军队里面,也精心提拔兰吉和阿乔利族的军官。
乌干达
现在,乌干达最有权势的,就是奥博特和掌握军权的阿明了,但是阿明既不是兰吉族,也不是阿乔利族。阿明来自尼罗河西岸的卡夸族Kakwa。阿明也竭力在军队中扶持自己的亲信,重用来自家乡的人,并且大量雇佣当年被英国人弄来的来自南苏丹的努比亚人。很快,两个人之间的猜忌越来越重。不久,阿明被怀疑杀死了乌干达的阿乔利人军队副司令,被指控侵吞军费,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1971年一月,趁着奥博特离开乌干达参加英联邦会议的机会,阿明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收留了奥博特。
阿明
阿明的政变几乎没遭到什么反抗,并且,在南部的布干达王朝地区,人们竞相庆祝奥博特的下台。阿明这个当年屠杀巴干达人的刽子手,现在成了民族英雄。阿明也趁机进行民族和解,释放了大量政治犯,还安排巴布干达王朝死去的国王尸体运回国并按照传统规格举行了葬礼。阿明成立的新政府里面,使用了大量的具有实际经验的高级公务员,还包括大学里面的法律专家。第一次内阁会议之后,新的内阁成员给阿明以非常高的评价。阿明解散了秘密警察,宣布将很快举行自由选举。乌干达的政治真的焕然一新。
阿明
不过这种新气象没有持续多久。阿明一直对自己的安全担心,非常担心奥博特支持者的反扑。阿明组织了决死队,追杀阿明认为可能反对自己的军官和政府官员,几个月之后,乌干达的新政治就再也见不到了,对兰吉族和阿乔利族的屠杀开始了,成群的人们被杀,尸体来不及处理,直接就被投入了尼罗河,不时被冲刷到河岸上。现在,阿明再也不是受到大多数乌干达人欢迎的民族英雄了。阿明开始从自己尼罗河西岸家乡人里面,以及努比亚人们里面选拔军官,政府官员。这些人对阿明绝对效忠,也因此拥有绝大权力,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为所欲为。阿明自己对于统治国家兴趣不大。乌干达是一个英语国家,不过阿明自己的英语并不怎么样,阅读能力也很差,也很少写什么东西。阿明的统治非常随意,直接在电台发布指示,随意从国库提取钱财。阿明也非常重视军队,军费占了国家开支的很大一部分。钱不够用了,阿明就命令中央银行印刷更多的钞票来解决问题,导致巨额通货膨胀。阿明的部长们很快就发现与阿明争论真的是自讨苦吃,所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决策再也没人提意见。
阿明
阿明还是希望得到民众的拥戴的。于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手法就成了阿明依赖的工具。乌干达境内居住着为数不很少的亚洲人。这些人大多数都经营生意,是乌干达最有钱的民族,实际上控制了乌干达大部分的贸易和工业,同时,也被当地人所嫉妒。1972年,阿明下令所有拥有英国国籍的亚洲人在三个月内离开乌干达,财产却带不走多少。这个命令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甚至在非洲其他国家也受到欢迎。这次行动的受益者,是阿明的亲信们。亚洲人留下的生意,工厂,商店,成了阿明的亲信们的囊中物。几个月的时间,富有的亚洲社区彻底消失,将近五万人离开了乌干达,其中包括大量的医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亚洲人留下的生意事业,却没有得到好的管理,乌干达的政府收入迅速缩水百分之四十。
阿明和士兵们
这只是乌干达灾难的开始。同年,奥博特的支持者以坦桑尼亚为基地,开始向乌干达渗透。阿明首先对内部的敌人下手,大肆抓捕屠杀可能反对自己的人,又导致几千人死亡,这一次,乌干达的司法系统彻底被放到了一边,再也没有用处。大学校长,天主教主教等等,只要发表过反对阿明的言论,都没有摆脱人间蒸发的命运。阿明身边的人也没有幸免。一次,阿明的一个妻子被肢解的尸体被发现藏在了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阿明得到汇报后,竟然带着这个妻子的孩子们一起来观看。这个故事后来被拍到了电影里面。阿明迷信非洲巫术,相信能从死人的身上得到力量。按照阿明的一个卫生部长透露,阿明经常与尸体门单独待在一起,究竟做了什么,别人不得而知。这位卫生部长甚至透露阿明向他吹嘘过自己吃人肉。这个卫生部长没干多久,找机会逃离了阿明。逐渐地,阿明的部长们都被军人代替,这些没有任何政府管理经验的人们,给国家带来的是更大的混乱。
这部电影拍摄于1980年
阿明自己对各种各样的头衔也很感兴趣。阿明把自己晋升为军队的元帅,宣布自己是终身总统,给自己授勋。这在非洲独裁者里面不算新鲜。不过阿明还给自己按了一个大英帝国征服者的称号,就让人莫名其妙了。更令人奇怪的,是阿明宣称自己是苏格兰国王的真正继承者。阿明的外交政策也非常热闹。1972年驱逐乌干达的印度人后,印度中止了和乌干达的外交关系。同年,阿明的经济战争中,阿明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把八十几家英国企业国有化。阿明还敢走了以色列的军事顾问,转向利比亚的卡扎菲和苏联。阿明甚至有入侵以色列的计划,计划使用空降,轰炸以及自杀袭击等等手段解决以色列问题。1973年,美国人也开始远离乌干达,关闭了驻乌干达的使馆。1976年,阿明允许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和德国的巴德尔迈因霍夫组织劫持的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降落,人质虽然被以色列的特种部队解救,但是事件进一步恶化了阿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英国随后关闭了驻乌干达的领馆。
被解救的以色列人质
阿明也不时对国际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阿明曾经祝愿尼克松能够从水门事件中恢复;英国首相希思竞选失利后,阿明邀请希思担任乌干达国家乐团的指挥;建议以色列的梅厄夫人卷起短裤跑到美国;建议毛泽东邀请阿明要协调中苏关系;还建议自己成为英联邦的首脑。1972年德国奥运会巴勒斯坦绑架以色列人质事件之后,阿明致电联合国,赞扬了巴勒斯坦人的行为,同时赞扬了希特勒对待犹太人的态度。阿明曾经准备处决一位批评自己的英国教师,竟然有包括英国女王、首相,罗马教皇等五十国个国家领导人的求情,很给阿明面子。这样一个反对西方的人物,在非洲很多地方被视作英雄,1975年,阿明当选非盟主席,出席会议的时候,得到了热烈的掌声。阿明自己的穆斯林身份,也使得乌干达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的广泛支持。反反西方就能得到援助,这个买卖还是划算的。
阿明
不过阿明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1977年,多个部长被杀,导致大量部长逃往。几个月后,阿明的副总统车祸受伤,忠于他的部队竟然兵变。兵变遭到阿明的镇压,很多士兵逃到了坦桑尼亚。于是,阿明宣布与坦桑尼亚开战。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立刻组织了四万五千人的队伍还击,并支持在坦桑尼亚境内的乌干达反对力量。虽然有卡扎菲帮助,阿明的军队还是迅速溃败。1979年四月,阿明连仗都没打就放弃了首都坎帕拉,经由尼罗河西岸逃往利比亚,后来转移到了沙特阿拉伯。阿明的统治,大约导致二十五万乌干达人死亡。阿明下台后,在一场备受争议的选举中,奥博特重新上台,又导致了新的内战。奥博特的统治不比阿明好多少,内战导致了三十万人死亡。等到1985年奥博特政府被推翻,乌干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
阿明一直是沙特阿拉伯的好朋友
阿明仍然试图回到乌干达。1989年,阿明的部下组织了军事力量,试图扶植阿明上台。阿明跑到了扎伊尔首都金沙萨,最终被蒙博托强迫回到沙特阿拉伯。阿明2003年在沙特阿拉伯病重,要求死在乌干达,被乌干达政府拒绝,一个月后去世。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大家都有份。
村长辛苦了。写这类文章一定很痛苦。
谢谢了!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片名的时候觉得特奇怪,怎么会是说一个非洲人呢
应该是军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