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经济学的砖块们 -- 史文恭
原单位资产减少xx元,饭店资产增加yy元;yy<xx
国有资产流失了呀~
哈哈,书场名伶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把楼搞歪了。
整体上看?国有资产应该少了~
因为吃喝的钱造成厂里的钱少了,虽然这个钱转移到酒店哪里,但是酒店作为服务业应该不产生新的价值咩?
资产增加应该是实际物质产品供给增加的反映~饭店没生产新的产品呃~反而还要把厂长转移来的资产消耗在员工生活上~
我是外行凑的热闹
关于俺的那个“念头”,谢谢很多同学的建议,-----有一些建议的深度让俺感觉有把本文的目的从“科普”改为“请教”的冲动。。
下面俺来罗列自己的思路吧,请诸位不吝赐砖。。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要搞清楚三个要点:
1,“国有”的定义和经济学意义。-----这是在我国讨论经济学时的一个类似“皇帝的新衣”的问题,----当然,陈经老大的“官办经济”已经切入了一大块,-----然则,从根本上,这个所有制的问题,依然是一个极为重要,并需要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国有”,“公有”,“民营”,“私有”这几个名词后面所蕴含的经济学定义,以及所代表的在社会生产里的巨大作用,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可以举个例子,假如次贷危机发生在中国,假如CDS合约仅仅发生在几大国有银行和国有证券公司之间,---那么,我们的国有银行还会因为不能履行CDS破产吗?----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二十年前,俺们国家的宣传物都是自豪地宣传,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经济危机的。----这是事实?还是一个宣传?同样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2,“资产增值”的定义和经济学意义。------这同样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假如有一个经济学家真正掌握了“资产增值”的秘密,那他几乎可以当之无愧地宣传自己是救世主,----因为,“资产增值”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历史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直线上升的经济发展。----因此,声称掌握“资产增值”秘密的经济学家,在最好的情况下,都是那些仅仅依靠他所掌握的资料做出结论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类似于前两年的股评家。
这方面的例子是,在经济学飞跃发展时代,也就是上世纪初,“利息”的经济学意义成为一个经济学界类似于“哥德巴赫猜想”难度的问题。-----所以,这个论题是另一块重量级的“砖块”
3,制造业的资金向服务业的流动。----在俺的设想里,这个论题是以公款吃喝为实例出现的。但事实上,这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社会的资金流动,应该在什么样的比例上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间流动,是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俺的一个师兄曾经语出惊人,认为国内沿海的某些服务业大规模发展事实上是支援中西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国家不需要任何投资的力量。-----对此,俺个人认为,经济学家有的时候会出现只看到自己“一亩三分地”,而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俺师兄的观点,虽说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但如果可以把他下放到各地派出所进行扫黄工作若干时间,似乎能帮助他进一步地认识自己这个观点。----当然,从学术的角度,他的这个观点并非全然谬误。
实际上,各个娱乐业,从超女到快男,从移动到联通,无不是服务业的成功例子,而这些服务业巨大成功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必须从一个更高的高度进行认识。---同时,也要注意这个贡献是如何回馈制造业的。
总之,以上就是一个俺接下来要分析的框架。----经济学既然自命为经世济民之学,她所涵盖的外延和内涵必然是广大的,因此她所具备的趣味和魅力必然是丰富的。所以,对于她的探索应该是旖旎而亲切的。----那么,让我们就此开始吧。。。
好奇一把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庐山会议等一系列现代史写得大气深沉,颇配得上史文公这个id。所以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专业的史家。
但史mm这两个板砖又一下把俺砸晕了,咋一出手又是扎实的“经济研究”专业科班的身手。俺是彻底晕菜了
算了,不去胡猜了,吃鸡蛋好吃只管吃,不去想啥样的鸡下的
那个啥“不占地不争房、工作只需×××”的服务业,不知道有经济学家深入研究过对经济的作用吗?
比如对东莞的影响
经济理论可以不同,但是基本的东西还是在的。慈禧太后的时代也是可以用经济学的。
经济和政治永远是紧密结合并互动的。科兄的意思,按我的理解是指太祖把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变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因此现代的一些经济理论可以应用到此后的中国经济中去。从这一点上来说,科兄并没有说错。
从管仲开始,国有化在这个行业中所占比重就是很高的:官J是所有国有文艺演出团体的始祖
呵呵
又,您这样说,完全抹去战争年代一大批文工团员的贡献和牺牲。。。抗议!
牺牲和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吧。另外行业的演变和高尚、低俗也没有必然联系。严重BS小史这种低俗的联想和分析。
注:喜欢看郎咸平的东西,有震撼力
与aids及无烟工业向越柬转移造成旅游收入及低成本创汇减少有无联系,请诸位专家评析之!
是水平太洼,理解有误吧。
在所有经济学的砖块里,“所有制”这个概念应该是最重要的一块,非但如此,这个概念同时还是一座桥梁,沟通经济学与政治学以及社会学。------所以,不言而喻,作为经济学术语的“所有制”的内在定义和外延同时受到政治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影响。--------这一点,作为当代中国人,是有更深切的体会,不到二十年前,中国依然还要讨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较为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而言,“所有制”这个概念被刻意地淡化了,-----当然,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几乎就是她整个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去掉这个支柱,对于整个西方经济学而言,意味着彻底的颠覆。------所以,在西方的体系里,“所有制”这个概念就等同于“私有制”。
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毕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这个国度,无论是羊头还是狗肉,但是毕竟,从宪法到实践,我们国家存在在多种所有制,这是一个,----假如以生物圈做比喻,----应该是层次更加丰富的生态系统,-----而恰恰因为这一点,使得对“所有制”的深入探索变得更加迫切。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所有制”作为一个术语,它的对象是有限定的,即“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是“物质财富所有制”或者“生活资料所有制”。-----为什么提到这点,是因为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当代革命史上,很多时候,人们误解了这一点。以至于引起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好,回到这个定义,----我们注意到,如果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定义出发,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头疼的问题。----因为,“生产资料”这个词所指向的对象并非固定,或者具象的。-----举例而言,象股票,很明显,应该是属于“生产资料”的,但持股人是否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散户们,他们与其被称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不如更确切地被称为“生产资料的买单者。”------同样的,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两个术语之间并非一条鸿沟,而是可以在很多情况下互相转换的。-----比如,工人的工资明显应该属于“生活资料”,但是,假如他去投资了呢?显然,此时“生活资料”就转化为“生产资料”,因此,简单地说,“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术语还只是一个表面的描述,没有清晰的界定,也没有深入本质。-----比如,爱情,可以作为一个令人遐想的名词成为诗人的灵感,但实际上伟大革命导师,佛雷德里希.恩格斯教导我们:“爱情,不过是人类种种伪装之下掩盖的传宗接代的愿望而已。”----象这样的定义才真正是颠扑不破的,包罗万象的。
所以,俺倾向于用另一个更接近本质的定义来说明“所有制”,即“生产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类如何组织生产和如何分配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当我们用这个定义去认识“所有制”时,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比如,单纯地把“所有制”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非常草率的。-----事实上,“奴隶制所有制”和“封建制所有制”以及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是有着本质不同的“生产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以“私有制”所可以概括的。-----因为很明显的,“所有制”问题,既牵扯到了生产的组织,又关系到产品的分配,因此,每一个“所有制”的跃进背后都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所有制”不是一个决定经济发展的根源,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这是至为重要的一个认识。----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拘泥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姓社”或是“姓资”的争论是何等的肤浅。------如果我们愿意深入一点的话,还可以感叹以卡尔大叔学说为支柱的中国竟然要为如此基本的概念争论,这不知道是让人发笑抑或沉吟呢?
同样地,在认识到“所有制”更多的是一个“指示牌”而不是“戒律”之后,我们更知道,只有更合适的“所有制”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所有制”,那么显然,无论是“南街村”模式,或是“小岗村”模式都不应该是普遍适应经济发展并不平均的中国各个地方。
但是,话说回来,一旦对于一个具体的经济体,或者经济体系的某一范围,某一“所有制”被确定之后,一般而言,这种“所有制”都会有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性。-----所以,仔细查看“所有制”对经济发展的匹配和促进关系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基本上,这个课题涉及到两个要点:
一, 所有制主体的设定。
二, 产品的分配。
而关于这个问题,俺准备用一些较为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现在的时间是鲶鱼教的口渴时间------回头见。